《佛教各宗大纲》求取 ⇩

〔序辑〕1

释迦牟尼佛略传1

一、创诞1

二、幼学2

三、婚对2

四、厌俗2

五、修道4

六、自觉6

七、成道6

八、教化7

第十节五智11

九、示寂12

印度佛教史纲15

一、结集法藏15

二、第二结集17

三、第三结集17

四、小乘二十部之分立18

五、迦腻色迦王朝之佛教19

六、大乘之兴起20

中国佛教史纲23

一、佛教之东被23

二、初期之传译23

三、苻姚二秦之佛教24

四、两晋之佛教25

五、南北朝之佛教26

六、新宗派之开立28

七、唐以后之佛教31

俱舍宗大纲32

〔第一辑〕32

第一章绪论33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33

第二节 此宗之位置34

第三节 此宗之典籍35

一、总说35

二、俱舍论大纲37

第二章 诸法概论39

第一节 七十五法40

一、色法41

二、心法44

三、心所法45

四、心不相应行法48

五、无为法52

第二节 三科53

第三章 因果论55

第一节 六因55

第二节 四缘58

第三节 五果59

第四章 有漏因果61

第一节 有漏缘62

第二节 有漏因63

第三节 有漏果64

第五章 无漏因果67

第一节 无漏缘67

第二节 无漏因70

第三节 无漏果72

第六章 无我略说73

唯识宗大纲75

第一章 绪论75

第一节 此宗之名义75

第二节 此宗之略史76

一、印度此宗之学统76

二、东土此宗之学统77

第三节 此宗之典籍77

一、总说77

二、解深密经大纲79

三、瑜伽师地论大纲81

四、成唯识论大纲87

五、杂著90

第四节 此宗之教判91

第二章 诸法概论92

第一节 百法92

一、心法93

二、心所法96

三、色法101

四、心不相应行法104

五、无为法107

一、五蕴108

第二节 蕴处界三科108

二、十二处109

三、十八界110

四、三科建立因由112

第三章 法相义112

第一节 五法112

第二节 三自性114

一、三性114

二、三无性117

三、中道118

四、五法三性相摄119

第四章 唯识义119

一、唯识相120

第一节 八识120

二、唯识性173

第二节 二无我177

第五章 杂染义——流转义179

第一节 三道——三杂染179

一、惑——烦恼杂染180

二、业——业杂染181

三、苦——生杂染184

第二节 十二有支186

第三节 二种生死189

第六章 清净义——还灭义190

第一节 此宗之修行191

一、所观境191

二、所修行192

第二节 修行之机根193

一、五种性194

二、大乘二种性195

第三节 入道之次第196

一、五位197

二、十三住219

三、三大僧只220

律宗大纲223

第一章 绪论223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223

第二节 此宗之教判225

第三节 四分律大纲227

第二章 此宗之律学227

第一节 律227

第二节 止作二持229

一、戒科230

第三节 止持义230

二、通别二戒231

三、通别二受236

第四节 作持义237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238

〔第二辑〕241

成实宗大纲241

第一章绪论241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241

第二节 此宗之部属242

第三节 成实论大纲242

第二章 此宗之教义243

第一节 真俗二谛243

第二节 人法二空247

第三节 苦谛义248

第四节 集谛义250

第五节 灭谛义253

第六节 道谛义255

三论宗大纲257

第一章 绪论257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257

第二节 此宗之教判258

第三节 中论大纲259

第二章 此宗之教义261

第一节 真俗二谛261

一、总说261

二、三种二谛263

三、四重二谛264

第二节 八不正观265

第三节 中道实义267

第四节 缘生无性268

第五节 破显二门270

第一节 行法272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272

第二节 果位273

第三节 绝待涅槃274

第四节 佛身佛土275

禅宗大纲279

第一章 绪论279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279

第二节 此宗之经论及判释280

第二章 此宗之宗意281

第一节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281

第二节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282

第三节 南宗北宗283

第四节 牛头宗荷泽宗洪州宗284

第五节 如来禅祖师禅286

第六节 五家禅风287

第七节 四料简五位289

第八节 看话禅默照禅292

第九节 公案293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294

第一节 看话294

第二节 坐禅297

第三节 顿悟渐修298

第四节 本证妙修299

〔第三辑〕301

天台宗大纲301

第一章绪论301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301

第二节 此宗之教判302

第三节 此宗之典籍305

一、总说305

二、天台三大部306

第二章 此宗之教义315

第一节 圆融三谛316

第二节 一念三千318

第三节 三法无差321

第四节 性具法门323

第五节 无情有性325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326

第一节 行法326

一、四种三昧327

二、二十五方便328

三、十境330

四、十乘观法332

第二节 果位335

第三节 佛身338

第四节 佛土339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341

第一章 绪论341

华严宗大纲341

第二节 此宗之教判342

第三节 华严经大纲344

第一节 法界缘起347

第二章 此宗之教义347

第二节 四法界348

第三节 十玄门349

第四节 六相圆融355

第五节 缘起与性起356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358

第一节 观法358

第二节 行位359

第三节 佛身360

第四节 佛土363

第一章 绪论367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367

密宗大纲367

〔第四辑〕367

第二节此宗之教判368

第三节 两部大经371

一、大日经371

二、金刚顶经374

第二章 此宗之教相375

第一节 大日如来375

第二节 金胎两部376

一、两部377

二、三部五部378

三、金刚界九会379

四、胎藏界十三大院382

第三节 六大体大384

第四节 四曼相大386

第五节 三密用大388

第一节 发菩提心390

第三章 此宗之行果390

第三节 灌顶392

第二节 投华392

第四节 印契394

第五节 真言395

第六节 观想395

一、入我我入观395

二、正念诵396

三、字轮观397

四、三密观397

五、五相成身观398

六、五字严身观399

七、阿字观400

八、十缘生句观401

第七节 修法401

一、护摩法401

二、四种法403

三、十八道法405

第八节 即身成佛409

第九节 四身410

第十一节 三品净土413

净土宗大纲415

第一章 绪论415

第一节 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415

第二节 此宗之教判416

第三节 此宗之典籍417

第二章 此宗之宗意417

第一节 弥陀净土之因果418

第二节 众生往生之因果420

一、往生内因420

二、往生外缘429

三、往生品位430

1980《佛教各宗大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懴华著 1980 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