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就业新论》求取 ⇩

第一章“铁饭碗”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

1.1 从“饭碗”说起1

序言 张卓元1

1.2“铁饭碗”的由来与内涵3

1.3 “铁饭碗”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

第二章就业观念的变革16

2.1 穷则思变:传统就业观难以为继16

2.2 破旧立新:树立科学的市场经济就业观25

2.3 “七十二行”:为就业观念转变证明32

3.1 何谓“隐性失业”43

第三章中国隐性失业初步测估43

3.2 中国隐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46

3.3 隐性失业的规模测估56

3.4 隐性失业的深刻危害59

第四章隐形就业新构想63

4.1 隐形就业问题的提出63

4.2 隐形就业的科学界定67

4.3 隐形就业的一般形态69

4.4 隐形就业与地下经济的关系73

5.1 公开失业和下岗后的隐形就业76

第五章中国隐形就业的具体形式76

5.2 第二职业或兼职81

5.3 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再就业86

5.4 农民工进城掀起的“民工潮”90

5.5 出国打工者的“洋饭碗”92

5.6 童工劳动93

5.7 娼妓职业:古老的“无烟工业”95

5.8 其他犯罪活动的职业化等96

第六章隐形就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99

6.1 新旧体制大转变99

6.2 管理与引导中的失误107

6.3 政策与法律上的偏差112

6.4 “再就业工程”与隐形就业119

第七章中国隐形就业的运行特征121

7.1 劳动就业的市场调节121

7.2 隐蔽性与公开性并存123

7.3 合法性与非法性并存125

7.4 自主性与盲目性并存126

7.5 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并存128

8.1 隐形就业者的心理结构130

第八章中国隐形就业的结构分析130

8.2 隐形就业者的人员结构134

8.3 隐形就业者的地区与行业结构137

第九章隐形就业的规模测估方法分析140

9.1 直接调查法141

9.2 劳动力参与率差异法144

9.3 收入支出差异法146

9.4 对隐性失业规模的再测估148

第十章隐形就业的积极功能151

10.1 提高了实际就业率,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152

10.2 填补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些职业空缺155

10.3 增加了就业者的收入,提高了从业者的生活水157

10.4 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160

10.5 对劳动力市场配置基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162

10.6 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64

第十一章隐形就业的消极作用168

11.1 影响了政府关于劳动就业及收入生活水平统计的准确性168

11.2 使劳动就业关系复杂化,增加了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难度170

11.3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部分公有资产的流失171

11.4 导致不合理的人才流失176

11.5 导致就业摩擦和收入分配不公,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79

11.6 毒化了社会风气,腐蚀了社会机体182

第十二章隐形就业的国际比较185

12.1 美国与西欧国家的隐形就业186

12.2 前苏联、东欧国家的隐形就业190

12.3 发展中国家的隐形就业194

12.4 隐形就业的国际比较196

第十三章隐形就业向显形就业的转化204

13.1 加快劳动就业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明确劳动就业的条件与标准204

13.2 抓好第一职业的发展与建章立制工作209

13.3 要正确处理好“国法”与“家法”的关系211

13.4 要绝对禁止党政机关干部“以权兼职”谋私212

13.5 要增强职业纳税意识,推行兼职等隐形就业征税新举措214

13.6 建立健全隐形就业的跟踪管理和统计申报工作217

13.7 建立进城农民工就业统计指标,科学规范与引导农民工就业行为220

13.8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彻底消除“再就业工程”中“双重劳动关系”222

13.9 严格禁止外籍劳动力在中国非法就业227

13.10 严厉打击与整治非法使用童工和非法职业市场的职业犯罪行为229

后记231

主要参考书目234

1999《隐形就业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繁华著 199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