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史 第2卷 从宗教改革至专制主义结束 1500-1800 上》
作者 | (德)马克斯·布劳巴赫等著;陆世澄,王昭仁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694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00210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179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宗教改革时代 瓦尔特·彼得·福克斯1
1 近代的开始。宗教改革史研究的状况1
(A)宗教改革前的德国5
2 马克西米利安在勃艮第5
3 马克西米利安在意大利的斗争9
4 瑞士脱离帝国16
5 马克西米利安对西方和东方的防卫措施17
6 人文主义在德国20
7 伊拉斯谟、罗伊希林、胡滕26
8 国家和教会,宗教改革前国民的宗教虔诚31
(B)宗教改革的开始36
9 路德在修道院36
10 1517—1518年赎罪券之争42
11 1519年的皇帝选举46
12 作为民族运动的1519—1521年宗教改革52
13 查理五世——1521年沃尔姆斯帝国等级会议58
(C) 宗教改革的风暴年代64
14 查理五世同法国的战争至1526年马德里和约64
15 帝国政府和1521—1524年纽伦堡帝国等级会议67
16 路德在瓦特堡。传单70
17维滕贝格的骚动。托马斯·闵采尔72
18 1522—1523年济金根的对抗77
19农民战争80
(一)起因80
(二)过程84
(D)新教原则的产生92
20 1526—1529年查理五世和弗兰西斯一世之间的新的斗争92
21 1526年施佩耶尔帝国等级会议。奥地利取得波希米亚和匈牙利94
22邦君教会统治权的形成98
23瑞士的宗教改革103
24洗礼派(浸礼会)108
25帕克之争。1529年施佩耶尔帝国等级会议111
26同盟和信仰115
27 1530年奥格斯堡帝国等级会议118
(E) 教派阵线在政治上的巩固122
28 施马尔卡尔登同盟122
29 唯灵论者。闵斯特再洗礼派126
30 1535一1541年的皇帝和帝国129
31 1546—1547年施马尔卡尔登战争135
32临时措施140
33诸侯革命和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143
(一)教会分裂和教派形成。《教派》成为时代的特征150
34时代一瞥150
第二章 信仰斗争时代(1555—1648年) 恩斯特·瓦尔特·蔡登150
(A) 信仰斗争时代的德国和欧洲150
(二)信仰斗争世纪国家强权政治的风格和形式155
(三)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159
(四)信仰斗争和反宗教改革;关于概念的澄清和内容162
35 信仰斗争时代的欧洲各国167
36 1555年后的德国175
(B)1555—1618年的帝国通史178
37 从宗教和约至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之死178
(一)鲁道夫二世时期帝国的体制斗争183
38 围绕解释宗教和约的斗争:1576—1608年帝国历史183
(二)科隆战争和斯特拉斯堡教士会争论186
(三)帝国机构的瘫痪188
39 1593—1609年大规模的对土战争和哈布斯堡的国家危机191
40 战前十年:1608—1618年195
(一)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围绕克累弗的争执195
(二)鲁道夫二世的结局。马蒂亚斯和继承问题199
(C)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201
41波希米亚起义及其瓦解201
42波希米亚战争的后果。德国的最初几次战斗205
43外国的影响。丹麦战争和吕贝克和约207
44战争的转折:雷根斯堡选侯会议和瑞典的干涉212
(一)帝国等级的反对212
(二)古斯塔夫·阿道夫。他登陆前的情况214
(三)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德国南征北战。布赖滕费尔德和吕茨恩216
45 华伦斯坦的结局和布拉格和约220
46 法国的干涉。黎塞留223
47 战争的最后阶段226
48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229
49关于帝国和邦国的政治理论231
(D)邦国和教派231
50邦国的争权和“对外”政策235
51邦国国体的建立239
52官厅的教会统治权244
53教派的传播和内部发展249
54新教的教会组织和正统观念256
(一)路德教的正统观念和改革努力257
(二)加尔文教及其同德国的接触261
55天主教教会在斗争和改革中重建263
56虔诚和迷信。邦国当局和教派规定公共生活268
57诸侯类型和都城文化271
(E)生活方式、教育、艺术271
58教育和科学276
59艺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战争280
(F)教派时代的终结285
60 17世纪中叶各教派的状况285
61作为时代界线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288
第三章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法国大革命 马克斯·布劳巴赫292
6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期的德国292
63新秩序的试行:从纽伦堡执行条约代表大会到莱茵同盟的建立297
64北方战争(1655—1660年)。勃兰登堡对普鲁士的主权302
65专制主义在帝国各邦的传播307
66路易十四初期。对外政策的发展(1660——1672年)313
67荷兰战争和瑞典战争(1672—1679年)320
68收复斯特拉斯堡的陷落和雷根斯堡停战(1679—1684年)329
69东南部的转折:围绕维也纳的斗争和把土耳其人逐出匈牙利(1683—1688年)334
70联合起来反对法国的优势。大选侯的结局339
71所谓的普法尔茨战争(1688—1697年)342
72世纪更迭时期在东部和北部作出的决定348
7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352
74萨伏伊的欧根亲王和奥地利的政治和文化发展361
75北方战争。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统治时期普鲁士的国家改革366
761700年以后的帝国和邦国。启蒙时代开始时的德意志文化372
77 1720—1740年的政治发展377
78弗里德里希大王和玛丽娅·特蕾西亚383
79围绕西里西亚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权的战争(1740—1748年)386
80 1740——1756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和特蕾西亚的国家建设391
81七年战争的前因和爆发395
82七年战争(1756—1763年)399
83俄国和德意志列强。第一次瓜分波兰404
84帝国成为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的战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和诸侯同盟407
85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弗里德里希大王和玛丽亚·特蕾西亚最后十年的内部发展413
86约瑟夫二世(1780—1790年)的改革。约瑟夫主义和费布罗主义418
87启蒙运动在德国的传播、高潮和动摇422
88帝国中小邦国的开明专制主义。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统治下的普鲁士427
89 1786—1790年的欧洲和德意志列强432
第四章 从中世纪末期到旧帝国结束的体制史 格哈尔德·厄斯特赖希438
90近代体制史的基本同题438
91精神前提,国家学说441
A帝国445
92帝国改革运动的结果445
93查理五世时期的发展和1555年的奥格斯堡帝国等级会议448
94受教派影响的体制冲突454
95三十年战争和帝国体制457
9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体制法规定460
97行政区的重建和政治—军事协会463
98 18世纪的帝国467
99皇帝、帝国等级会议、帝国机构473
B邦国领地481
(一)17世纪中叶以前481
100 1500年前后的德意志邦国481
101邦国诸侯的地位485
102邦等级制488
103官厅组织493
(二)从1648年至1806年499
104专制主义499
105奥地利体制的发展502
106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兴起507
107中、小邦国疆域的体制514
108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开明专制主义518
C帝国城市和邦国城市522
109城市体制在等级制国家和专制主义之间的变动522
第五章 16世纪至18世纪德国的经济、社会和技术 威廉·特罗伊538
110汉萨同盟的没落和结束539
111 16和17世纪的海上计划和海上活动以及远洋计划和远洋活动547
112农民战争的社会经济意义551
113 16世纪的农业558
114 16和17世纪的手工业564
115采矿业和金属工业569
115(a)16世纪技术的发展577
116早期资本主义和企业主582
117 16和17世纪的大商业和远程贸易、博览会城市和海港城市585
118宫廷犹太人和商业犹太人600
119尼德兰难民、胡格诺派教徒和其他移民603
120经济道德、合理价格、利息禁令、卡特尔和垄断608
121重商主义的帝国经济政策和邦国经济616
122经济和三十年战争625
122(a)17世纪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技术638
123 18世纪的农业644
124 1756年前的工业、手工工场和手工业656
125普鲁士的军备经济和战争经济。铸币的犹太人、战后危机、制订项目的外国人663
126 18世纪的商业城市、博览会城市和海港城市668
127在七年战争和改革时期之间673
127(a)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681
127(b)18世纪的技术687
1998《德意志史 第2卷 从宗教改革至专制主义结束 1500-1800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马克斯·布劳巴赫等著;陆世澄,王昭仁译 1998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二十四史掌故辞典
- 1995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 宗教史 (上卷)
- 1984
-
- EUROPEAN URBANIZATION 1500-1800
- 1984 METHUEN AND CO.LTD
-
- 德国宗教改革家 马丁·路德
- 1983.06 商务印书馆
-
- 宗教改革
- 1977
-
- 共产主义道德与宗教道德
- 195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从德意志帝国到德意志联邦
- 199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 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 1992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 1998 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德意志史 第3卷 从法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789-1914
- 1991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社会主义改革史
- 1988 北京:春秋出版社
-
-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 1984 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世界文明史 第6卷 宗教改革
- 1998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哲学中革命变革的实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意义
- 199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