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求取 ⇩

1

导言1

第一章 鲁迅针对中国人弱点谈日本国民性问题1

第一节 四个要点1

第二节 形成原因6

第三节 反思现实12

第二章 建国后郭沫若的中日友谊诗15

第一节 反映中日友好关系15

第二节 记载中日关系重大事件19

第三节 美学价值23

第三章 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的创作倾向28

第一节 世纪末情绪的渲染28

第二节 私小说的艺术手法33

第三节 个性及社会的透视38

第四章 田汉与厨川白村的文艺观44

第一节 “灵肉说”、“苦闷象征说”、“自我静观说”的合拍44

第二节 “新浪漫主义”的一致50

第三节 时代思潮和文艺社会学的契合55

第一节 洒脱笔调下的韵味60

第五章 丰子恺与夏目漱石的艺术韵味60

第二节 超脱现世的审美观64

第三节 超然出世的佛学观68

第六章 鲁迅与有岛武郎的创作观念和态度74

第一节 两者的一致性74

第二节 形成原因的相似性81

第三节 两者的分歧85

第七章 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92

第一节 自然主义文学观92

第二节 创作的表现97

第三节 发展变化的轨迹103

第八章 欧阳予倩与日本歌舞伎107

第一节 歌舞伎的观照107

第二节 创作中的借鉴111

第三节 戏剧的改革116

第九章 夏衍与藤森成吉戏剧的理性色彩120

第一节 语言的理论色彩120

第二节 生活的政治色彩126

第三节 “倾向性”戏剧的不同演变131

第十章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转变的“中介”——河上肇学说138

第一节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的基本性质139

第二节 “对于文艺怀抱了另一种见解”141

第三节 “理性的背光”144

第四节 赴向河上肇149

第十一章 中日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153

第一节 突出创作主体的新感觉153

第二节 突出艺术上的表现主义156

第三节 突出别具一格的形式159

第四节 社会、文化背景的透视163

第一节 两者理论的异同167

第十二章 胡风与青野季吉的文艺理论167

第二节 对普罗文艺运动的贡献173

第三节 历史的教训178

第十三章 李初梨与福本和夫主义183

第一节 李初梨的普罗文艺观183

第二节 福本和夫主义的影响188

第三节 引起的论争192

第十四章 蒋光慈与藏原惟人的“转向”199

第一节 蒋光慈创作的“转向”199

第二节 藏原惟人理论的“转向”205

第三节 “转向”之得失209

第十五章 周作人的新村思想214

第一节 新村思想的渊源215

第二节 新村思想的内容219

第三节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23

第十六章 茅盾流亡日本时的创作情绪228

第一节 悲观绝望情绪的流露228

第二节 产生悲观绝望情绪的主观原因230

第三节 产生悲观绝望情绪的客观原因234

第一节 日本社会之研究239

第十七章 日本之行:巴金创作思想的重要转折点239

第二节 对中国现实的反思245

第三节 创作思想的变化248

第十八章 冰心在日本教学期间的女权思想254

第一节 母爱·平等·帮助254

第二节 “关于女人”258

第三节 历史、现实的观照263

附:中国现代作家在日本的主要文学活动267

后记275

1993《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靳明全著 1993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