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真谛》求取 ⇩

目录1

代序:我与“阿Q”的因缘1

引论:世纪之交评阿Q1

阿Q真的“死”了么?1

阿Q生命力旺盛之奥秘5

一声振聋发聩的枭鸣8

否定思维与讽刺文学范式的建立11

阿Q研究的多学科、跨学科性14

我们的想法16

第一章 阿Q研究的回顾18

一、有关阿Q的初期评论19

茅盾的“人类普遍弱点”说20

周作人的“中国一切的‘谱’”说22

成仿吾的“浅薄的纪实的传记”说24

钱杏邨的“阿Q时代死去”说27

二、三四十年代的阿Q评论(上)32

王冶秋的“警报器”说32

张天翼的“灵魂原子”说34

端木蕻良的“漠然绝望”说39

苏雪林的“民族劣根性”说与李长之的“艺术价值新估”说43

瞿秋白的评“阿Q死去”说与茅盾的“大人相”说48

冯雪峰的“思想寄植”说与胡风的“农民典型”说51

三、三四十年代的阿Q评论(下)54

欧阳凡海的“革命种子”说与邵荃麟的“不同阶级不同内容”说55

巴人的“农民心理”说与周立波的“雇农出身”说60

许钦文的“劣根性归纳”说与许寿裳“改造国民性”说63

许广平的“世界性民族弱点”说66

四、建国后的阿Q评论(上)69

耿庸的“辛亥革命教训”说与“阿Q觉醒”说70

陈涌的“统治阶级思想影响”说与陈秋帆的“没落人物类型”说73

何其芳的“共名”说与李希凡的“置疑”77

“文革”中的阿Q论举隅83

五、建国后的阿Q评论(下)86

李何林、丁尔纲的“阿Q与改造国民性”说87

鲍昌的“改革国民性”说与张国桢的“民族性92

弱点”说92

吕俊华的“哲理和心理内涵”说96

林兴宅的“阿Q性格系统”说99

六、阿Q评论略说103

第二章 阿Q形象的揭示106

一、阿Q传里探阿Q107

序文传递的信息107

阿Q在未庄的角逐110

小尼姑的咒骂112

恋爱悲剧与大团圆结局115

阿Q的最后“觉醒”?118

赵家抢案存疑121

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125

精神胜利为何单产生在阿Q身上?125

由忌讳而生“怒目主义”129

精神胜利法的三部曲134

精神胜利法的转化138

三、阿Q的“反抗”与“革命”139

阿Q的“不服输”139

阿Q的忌讳之可怕142

阿Q革命是“阿Q式”的“革命”146

四、关于阿Q性格的界定150

“本我”的膨胀151

“自我”的匮乏153

“超我”的变异155

“主—奴根性”的双重结构156

五、阿Q形象的创造159

原型·母题159

怵目惊心于“愚”和“弱”162

性格孕育与典型化的过程164

六、阿Q肖像的描摹171

巨大的概括172

写心·写凡人·写人的灵魂173

写意·传神·画眼睛177

画出国人的灵魂181

七、阿Q的悲、喜剧辨182

什么是喜剧、悲剧?183

讽刺的烈火185

为“喜剧”正名187

八、鲁迅小说中的阿Q系列188

未庄的“阿Q们”188

《风波》中的“阿Q们”191

“孔乙己”的“阿Q相”192

“高老夫子”与“阿Q”194

鲁迅其他小说中的“阿Q们”196

九、听听鲁迅自己的声音197

鲁迅谈创作阿Q的目的动机198

鲁迅谈创作阿Q的过程200

鲁迅对阿Q性格的看法203

鲁迅对阿Q批评的答复206

第三章 阿Q精神的探究212

一、中国封建宗法制与阿Q主义213

阿Q主义的上限何在?213

追溯阿Q之根215

“家天下”制造成的主奴双重人格218

“家天下”制造成的卑微、不平感220

瞒与骗盛行、诚与爱匮乏222

二、儒家文化与阿Q225

儒学造成的偏激、专断的思维模式225

儒家造成的片面、变态的宗法观念229

“中国根柢”何以“全在道教”?232

三、道家文化与阿Q232

道教思想与国民性痼疾236

儒、道互补与阿Q精神244

四、鸦片战争后的病态社会与病态人生255

清政府的“阿Q相”种种256

社会上的“阿Q相”260

阿Q产生的历史交汇点264

五、阿Q精神之真谛267

阿Q精神的内核267

阿Q精神的“体用”269

阿Q精神的真谛272

何以中国的阿Q格外多呢?274

阿Q精神的上、下限275

阿Q精神的“救世”妙用277

第四章 阿Q争论的辨析281

一、阿Q是“全民”的,还是“局部”的?282

鲁迅的国家、民族观283

爱国者的两种选择284

“医国手”只指出病灶部位287

阿Q精神与农民有关289

二、阿Q精神“决不是农民阶级的本质”吗?289

阿Q精神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292

揭出农民问题的重大意义296

三、关于阶级性、国民性、民族性与人性299

“人”与“类”300

国民性与民族性能够等同吗?301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侧重点304

四、鲁迅“改革国民性”的努力306

问题的提出306

关于“改革国民性”的思考308

鲁迅的理想人性312

鲁迅塑造阿Q就是要求全民族进行反省315

五、关于阿Q的个性、典型性与典型的关系317

阿Q是典型呢,还是类型?317

典型化与个性化的辩证关系319

阿Q成为“共名”的奥秘322

典型的标致是什么324

阿Q典型达到的高度327

一、后鲁迅时代的阿Q系列329

第五章 阿Q影响与鲁迅研究的方向329

许钦文的《鼻涕阿二》和王鲁产的《阿长贼骨头》330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与《包氏父子》332

萧红笔下的“有二伯”及其他335

高晓声的“陈奂生”与韩少功的“丙崽”338

陈白尘的《阿Q正传》剧本342

二、海外作家评阿Q345

罗曼·罗兰评阿Q346

俄罗斯作家论阿Q347

日本作家论阿Q349

美国作家论阿Q350

其他外国作家评阿Q355

港、台作家评阿Q357

三、阿Q研究与鲁迅的重新发现360

伟大的“立人”思想361

“立人”就是要求人的现代化365

落后是一种心理状态369

是告别阿Q,重新发现鲁迅的时候了371

后记373

1998《阿Q真谛》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盾,海燕著 1998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