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论衡:先秦至隋唐篇 第1册》求取 ⇩

第一章汉族及其文化之由来1

第一节 民族的定义1

第二节 汉民族由来的各家说法3

甲、外来说3

乙、本土说9

第三节 华夏名称之起源15

甲、释华15

乙、释夏15

第四节 我国历史上的四次民族大混合17

甲、春秋时代17

乙、汉魏晋南北朝时代20

丙、五代及辽金元时代21

丁、满清至现在23

第二章西周的封建统治及其兴衰25

第一节 封建制度及其起源25

甲、封建的定义25

乙、封建制度的起源28

第二节 封建宗法与西欧之比较30

甲、封建与宗法之关系30

乙、中欧封建制度之比较33

第三节 周代推行二次封建原因及经过35

甲、周行封建的原因35

乙、周室推行二次封建的经过38

第四节 西周封建之内容与崩溃原因41

甲、西周封建之内容与组织41

乙、封建制度崩溃的原因48

丙、共主资格逐渐没落49

第五节 封建社会政治及其对後世的影响59

甲、封建社会的状态59

乙、封建制度对後世之影响62

第三章 春秋战国的纷争65

第一节 春秋战国分期与霸政的兴起65

甲、时代分期与东周的式微65

乙、东周王室式微原因66

第二节 霸政意义与各国的称霸69

甲、霸政的意义69

乙、齐桓的霸业71

丙、晋文的霸业74

丁、秦楚的霸业75

戊、弭兵运动与吴越争霸76

第三节 战国的养士风气78

甲、养士风气的历史背景78

乙、战国四公子的养士79

第四节 春秋战国期间的变法82

甲、东方各国的变法82

乙、管仲相齐的改革84

丙、商鞅变法88

第五节 战国形势与七雄争霸96

甲、战国初期的各国疆域96

乙、七国之争雄98

第六节 春秋战国期间各方面的转变100

甲、政治制度的转变100

乙、经济的转变104

丙、社会方面的转变107

丁、学术思想的转变111

第四章秦的统一及其衰亡115

第一节 秦的兼并与六国灭亡115

甲、秦的兼并115

乙、秦灭六国的经过117

第二节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与意义119

甲、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119

乙、秦统一中国的意义125

第三节 秦的创建措施129

甲、政治方面的创建129

乙、制度方面的创建131

丙、军事方面的措施133

丁、文化方面的创建135

戊、劳民伤财的措施136

第四节 秦速亡原因的分析138

甲、人民感受方面138

乙、政治社会方面140

第五节 秦焚书坑儒的讨论143

甲、焚书的讨论143

乙、坑儒的讨论147

第六节 东土文化西渐的讨论148

第五章西汉的政教与治乱153

第一节 楚汉相争及刘胜项败的分析153

甲、楚汉之争153

乙、刘胜项败的分析154

第二节 汉初的政治社会情态156

甲、汉初的国际形势156

乙、汉初内部的统治力量157

丙、汉初的社会民生158

丁、汉初的教化治道159

第三节 汉初的政教学术160

甲、贾谊与汉初的政教学术160

乙、董仲舒与汉初的政教学术164

第四节 汉初封建与吴楚七国之乱167

甲、汉初封建原因的分析167

乙、七国乱後汉廷之对策与影响171

第五节 汉代土地政策的检讨175

甲、土地失均原因与限田政策之推行175

乙、两汉课征及地税原因的分析177

第六节 文景治绩的讨论179

甲、文景政治的原因179

乙、文景功过的讨论181

第六章汉代的文治武功185

第一节 汉代的祟儒185

甲、汉代崇儒原因的分析187

乙、汉武崇儒的措施188

丙、崇儒的影响190

第二节 塞外民族入侵原因与汉化的分析191

甲、塞外民族入侵的分析191

乙、塞外民族汉化的分析194

第三节 汉对匈奴的讨伐196

甲、匈奴对汉的祸害196

乙、汉击匈奴的原因197

丙、汉与匈奴的争霸经过198

丁、汉击匈奴的影响202

第四节 汉对四夷的同化203

甲、对东方之华化203

乙、对北方之华化204

丙、对西方之华化205

丁、对西南夷之华化205

第五节 汉武帝与桑弘羊的经济措施207

甲、财政改革的时代背景207

乙、财政措施的评论208

丙、政府对财政措施的立场212

丁、民间对财政措施的立场215

戊、政策的评价219

第六节 昭宣时代的政治220

第七节 西汉式微与王莽变法222

甲、改革的时代背景222

乙、财政经济的改革225

丙、失败原因的分析230

第七章东汉的政教治乱235

第一节 光武中兴及其政治评价235

甲、刘秀的起家及其治绩235

乙、光武帝的错误措施238

第二节 明章之治道及其评价239

甲、治绩之表现239

乙、明章施政的缺点242

丙、施政之影响244

第三节 东汉的士风245

甲、东汉士风形成的分析245

乙、东汉士风的特质247

丙、对当代及後世之影响249

第四节 汉代的内外朝与外戚249

甲、内外朝的关系250

乙、内外朝与外戚251

丙、外戚执政的原因252

第五节 东汉的宦官及其得势原因254

甲、宦官取得权势的分析254

乙、宦官与外戚之争255

丙、宦官与外戚斗争之结果及影响258

丁、名士与宦官之争260

戊、民乱之延蔓261

第六节 後汉与西羌的祸乱262

甲、汉代後期的羌患与应付办法262

乙、後果与影响266

第七节 东汉衰亡原因的分析268

第八章魏晋时期的治乱与兴衰277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衰世现象277

第二节 曹魏兴亡及其未能统一中国的分析281

甲、曹操能统一北方之原因281

乙、曹操未能统一中国之原因282

丙、曹魏亡国原因的分析284

第三节 赤壁之战及其影响的分析285

第四节 三国鼎立与吴蜀灭亡原因289

第五节 晋初的政治社会情态与八王之乱293

甲、晋初的社会政治情态293

乙、西晋八王之乱295

第九章 东晋南朝的社会型态301

第一节 东晋南朝的政治社会文化301

甲、东晋之立国背景301

乙、南朝的社会政治基础302

丙、南北士族之争302

丁、士庶贵贱的隔离304

第二节 东晋的立国与偏安原因305

第三节 淝水之战及其影响308

甲、战前背景308

乙、战争经过309

丙、晋胜秦败之原因310

丁、淝水战後的影响311

第四节 门第社会制度的形成与背景313

第五节 门第社会衰落原因的分析316

甲、南北朝士族的没落情况316

乙、隋唐时代士族的没落情况317

丙、宋代士族势力的没落情况319

第六节 东晋亡国原因的分析319

第十章五胡乱华与北朝之汉化323

第一节 五胡乱华与民族的迁徙323

甲、晋初西北民族的纷扰323

乙、五胡乱华原因的分析325

丙、五胡入侵後对中国的影响329

丁、流人迁徙的影响333

第二节 五胡对中国文化渐染与贡献334

甲、五胡君主的汉化334

乙、北方汉人政治势力的发展339

第三节 河西文化及其影响340

甲、河西文化之形成340

乙、河西文化之影响342

第四节 北魏汉化的过程与盛衰关系343

甲、魏孝文帝以前的汉化343

乙、魏孝文帝的汉化及其後果347

丙、汉化的影响与评价357

第五节 胡汉矛盾与两者势力之消长361

甲、胡汉的待遇与地位361

乙、汉人(指世族或豪宗)的待遇与地位363

丙、胡汉矛盾原因的分析364

第十一章隋之开国及其盛治367

第一节 隋统一天下在历史上之意义367

第二节 隋统一後之社会与政治369

第三节 隋唐皇室之血统问题371

甲、隋代皇室之血统问题371

乙、唐代皇室之血统问题373

第四节 篡周经过与得国原因374

甲、北周初年之政局374

乙、篡周之经过375

丙、篡周之原因375

第五节 隋之伐陈377

甲、隋灭陈之经过378

乙、隋统一江南之原因378

第六节 隋代之隆盛381

甲、开皇盛世之表现381

乙、隋初致富原因的分析383

第十二章 隋代建设及其衰亡389

第一节 隋唐运河在国防经济上的意义389

甲、隋代的运河389

乙、唐代运河及其改革394

丙、隋唐运河对当代後世的影响及贡献397

第二节 隋代置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意义400

甲、隋代置仓之动机400

乙、文帝时代设置之四仓401

丙、炀帝时代所建造的仓窖403

丁、隋代的义仓404

第三节 隋亡原因的分析406

第四节 秦隋亡国原因比较415

甲、秦隋立国背景比较415

乙、秦隋衰亡异同415

第十三章 盛唐政治的商榷421

第一节 李唐的开国421

甲、开国功业纷争的讨论421

乙、统一群雄之经过426

丙、翦灭群雄与统一中国的分析427

丁、玄武门之变与唐初政局429

第二节 贞观政治的得失433

甲、太宗之文治434

乙、政治得失方面的讨论437

丙、军事方面的讨论439

丁、经济政策的讨论440

戊、私德方面的讨论443

己、开皇与贞观政治事功的比较444

第三节 武周时代之政治得失451

甲、武曌的出身及其夺权经过451

乙、武曌之政治措施455

丙、武曌改字对文化之影响460

丁、武曌对唐代政治之影响462

第四节 开元天宝的政治得失464

甲、盛治之表现464

乙、行政缺点的讨论467

丙、军事缺点的讨论471

丁、经济政策的讨论473

戊、贞观与开元政治事功之比较475

第十四章隋唐对外的武功482

第一节 隋唐对高丽用兵之得失与影响482

甲、隋用兵动机与失败的分析482

乙、唐用兵的动机与先败後胜的分析486

丙、唐征高鹿之经过488

第二节 隋唐对突厥之经营491

甲、隋对突厥政策及其成功的分析491

乙、唐对突厥的经营与得失497

第三节 隋唐对西域的经营502

甲、隋对西域之经营502

乙、唐经营西域得失与影响503

第四节 隋通海外与吐谷浑的征讨511

甲、隋对南洋诸国之用兵511

乙、隋通海外对中国之贡献513

丙、隋对吐谷浑之征讨515

第五节 唐对四夷经营的成功与影响516

甲、唐初经略异族成功原因的分析516

乙、唐天可汗与国际声望518

丙、汉唐文治武功之比较521

1979《国名论衡:先秦至隋唐篇 第1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邝士元著 1979 波文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