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 西医学习中医试用教材》求取 ⇩

第一章 脏腑1

目录1

第一节 心与小肠2

一、生理病理2

(一)心(附心包)2

1.主神志3

2.主血脉3

3.主汗4

4.开窍于舌,其华在面4

(二)小肠4

(三)心血瘀阻5

(五)痰阻心窍5

(四)热传心包5

(一)心气虚(心阳虚)5

二、辨证5

(二)心血虚(心阴虚)5

(六)心火偏盛6

第二节 肝与胆6

一、生理病理6

(一)肝6

1.藏血,主筋6

(二)胆7

2.开窍于目,其华在爪7

3.肝的特性7

二、辨证8

(一)肝气郁滞8

(二)肝经实火8

(三)肝阳上亢8

(四)肝风内动8

(一)脾9

一、生理病理9

1.主运化9

(五)寒滞肝经9

第三节 脾与胃9

(六)胆热郁结9

2.主四肢,肌肉10

3.统血10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0

5.脾的特性10

(二)胃11

胃的特性11

二、辨证11

(一)脾胃虚寒(脾阳虚,胃阳虚)11

(八)胃阴不足12

(七)胃中食滞12

(六)胃火炽盛12

(五)脾不统血12

(四)脾胃湿热12

(三)寒湿困脾12

(二)脾气下陷12

第四节 肺与大肠13

一、生理病理13

(一)肺13

1.主气13

2.主肃降,通调水道13

3.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13

(二)大肠14

二、辨证14

(一)肺气虚14

(六)大肠虚寒15

(五)痰浊阻肺15

(七)大肠实热15

(三)风寒束肺15

(二)肺阴虚15

(四)肺热咳喘15

第五节 肾与膀胱16

一、生理病理16

(一)肾16

1.藏精、纳气16

2.主骨、生髓、通脑17

3.主水液17

4.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17

1.肾阳不振18

3.肾不纳气18

2.肾气不固18

(一)肾阳虚18

二、辨证18

(二)膀胱18

(二)肾阴虚19

(三)膀胱虚寒19

(四)膀胱实热19

第六节 三焦19

第七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2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20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23

第八节 气血津液23

一、气24

(一)生理病理24

1.营气24

3.真气25

(二)辨证25

2.卫气25

1.气虚26

2.气实26

二、血26

(一)生理病理26

(二)辨证27

1.血虚27

2.血瘀27

3.血溢27

三、津液28

(一)生理病理28

(二)辨证28

1.津液不足28

2.水液结聚29

第二章 经络30

第一节 经络的意义和作用31

第二节 经络的内容32

第三节 十二经脉34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表里、络属和循行分布概况34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联系脏腑、病证和腧穴主治36

(一)手太阴肺经37

(二)手阳明大肠经38

(三)足阳明胃经39

(四)足太阴脾经40

(五)手少阴心经41

(六)手太阳小肠经42

(七)足太阳膀胱经43

(八)足少阴肾经44

(九)手厥阴心包经45

(十)手少阳三焦经46

(十一)足少阳胆经47

(十二)足厥阴肝经48

第四节 奇经八脉49

一、督脉49

二、任脉50

三、冲脉51

四、带脉53

五、阳蹻脉、阴蹻脉54

六、阳维脉、阴维脉56

第三章 病因58

第一节六因59

一、风60

二、寒61

四、湿62

三、暑62

五、燥63

六、火64

第二节 疠气65

第三节 情志65

第四节 饮食66

第四章 热性病的证候分类67

第一节 卫气营血分证67

一、卫气营血的主要脉证67

(一)卫分病证68

(二)气分病证68

(三)营分病证68

(四)血分病证68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68

一、六经的主要脉证69

(一)太阳病证69

第二节 六经分证69

(二)阳明病证70

(三)少阳病证70

(四)太阴病证70

(五)厥阴病证70

(六)少阴病证70

二、六经的传变71

第五章 四诊八纲72

第一节 四诊73

一、望诊73

(一)望神色形态:73

1.望神识 2.望气色 3.望形态74

(二)望舌75

1.望舌质75

(1)舌的荣枯(2)舌色(3)舌形(4)舌态75

(1)苔形(2)苔色76

2.望舌苔76

(三)望指纹78

(四)望皮肤78

1.肿胀 2.发黄 3.斑疹 4.麻疹 5.风疹 6.?痧 7.白? 8.水痘79

附1.面部望诊辨蛔虫80

2.望唇系带诊痔80

二、闻诊80

(一)听声音81

1.语言 2.呼吸 3.咳嗽81

(二)嗅气味82

1.嗅气息 2.嗅分泌物82

三、问诊82

(一)问寒热83

1.恶寒 2.发热83

(三)问头身84

1.外感 2.内伤84

(二)问汗84

1.头部 (1)头痛 (2)眩晕等85

2.身躯85

(四)问二便86

1.大便 (1)便秘 (2)便溏86

2.小便 (1)小便过多 (2)小便短少 (3)小便频数87

(五)问饮食口味87

(六)问胸腹88

(七)问妇女病88

1.月经情况88

(1)超前或延后88

(2)痛经88

(3)停经88

四、切诊89

1.切脉的部位和方法89

(一)脉诊:89

(1)白带多而稀白89

3.胎、产89

(2)白带色黄89

2.白带89

2.正常人的脉象90

3.诊脉配合脏腑90

4.脉象主病90

1)浮脉90

2)沉脉91

3)迟脉91

4)数脉91

5)滑脉91

6)?脉91

11)濡脉92

10)细脉92

12)芤脉(附革脉)92

8)弦脉92

7)洪脉92

9)紧脉92

13)虚脉93

14)不整脉93

(二)触诊93

1.手足、皮肤触诊93

2.胸腹触诊94

第二节 八纲95

一、阴阳95

(一)阴证和阳证96

2.亡阳97

(一)表证和里证97

二、表里97

1.亡阴97

(二)亡阴与亡阳97

(二)表证入里和里证出表98

(三)表里的寒热虚实98

(四)表里错杂99

三、寒热100

(一)寒证和热证100

(二)寒热错杂101

(三)寒热的真假101

1.真热假寒101

2.真寒假热101

四、虚实102

(一)虚证和实证102

(二)气血的虚实102

(三)虚实错杂102

1972《中医基础知识 西医学习中医试用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浙江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组编辑 1972 浙江医科大学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