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求取 ⇩

第一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

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1

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5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7

一、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共识7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0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14

第三节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14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集中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16

第四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9

一、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式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2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4

第一节 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5

一、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5

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分析我国国情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26

三、发展生产力是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7

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要求29

第二节 专心致志搞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30

一、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30

二、实现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31

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33

第三节 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科学技术34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核心和出发点34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36

三、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39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41

第一节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1

第三章 全面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4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43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实践46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47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48

三、十四年改革的发展阶段50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52

第三节 改革是个渐进的探索的过程54

一、改革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54

二、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56

三、抓住时机,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58

第四章 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6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63

一、对外开放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63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65

三、实行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是统一的66

第二节 对外经济开放的基本内容68

一、对外贸易68

二、对外资金交流69

三、对外技术交流71

四、对外劳务合作72

第三节 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战略的展开72

一、建立经济特区73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75

三、开辟经济开放区76

四、开发和开放浦东77

五、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及内陆地区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80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84

第一节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84

第五章 积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深化与发展87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9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9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93

第三节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9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95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途径97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设想101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合的产物101

第六章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101

二、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104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106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09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09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110

三、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4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形式116

五、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17

第三节 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有益补充作用118

一、个体经济119

二、私营经济120

三、中外合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122

四、对非公有制经济既要鼓励其发展,又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123

第七章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128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28

一、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28

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30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不影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3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方式137

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137

二、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138

第三节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42

一、社会主义就是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142

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一项大政策143

三、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别过分悬殊146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前提149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49

一、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150

二、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51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52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15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55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60

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63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164

第三节 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64

二、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同步进行166

第九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168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168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只要物质文明不要精神文明168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相互决定的关系17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174

第二节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177

一、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任务177

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179

第三节 研究新问题,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183

一、精神文明建设遇到了复杂的新问题184

二、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189

第十章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为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5

一、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195

二、社会主义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7

三、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9

第二节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00

一、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矛盾200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04

三、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07

第三节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10

一、我国当前宗教问题的特点210

二、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处理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根本保证212

第十一章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217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任务217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一贯原则219

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221

一、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223

第二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任务223

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25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团结与合作226

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227

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科技合作和交化交流228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30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领导230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230

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32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35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38

一、执政党的历史特点要求不断改善党的领导23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求不断改善党的领导241

三、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环境要求不断改善党的领导243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43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243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246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248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51

后记253

199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之伦,袁天锡主编 199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9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0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0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9年7月第1版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9年7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1992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99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5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5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1996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1996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1993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993 青岛:青岛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993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93 青岛:青岛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1993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1993 青岛:青岛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1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1992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992 北京:红旗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