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高教版》求取 ⇩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1

一、中国境内的猿人及其文化1

第一章 原始社会1

二、人类的进化和文化的进步5

三、现代人的形成与氏族制度的出现7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9

一、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文化9

二、繁荣时期的母系氏族公社9

三、母系氏族制度的特点13

一、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15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与原始社会的解体15

二、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区的形成16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18

四、中国古代的酋邦21

第二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4

第一节 夏朝24

一、夏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4

二、夏朝国家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27

三、夏朝的经济和文化28

四、二里头文化与夏史的探索29

五、夏朝的灭亡30

第二节 商朝31

一、商朝国家的建立和发展31

二、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33

三、商朝的国家机构34

四、商朝的经济和文化36

五、商朝的灭亡39

第三节 西周41

一、西周早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41

二、西周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46

三、西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9

四、西周的衰亡53

第三章 春秋战国——中国早期国家的转型56

第一节 春秋56

一、大国争霸56

二、春秋时期的经济62

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66

四、春秋时期的文化70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75

第二节 战国75

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84

三、从诸侯兼并到秦的统一87

四、战国时期的文化92

第四章 秦朝101

第一节 秦朝的建立与发展101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01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政策104

三、秦与周边各族的关系108

一、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激化110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的灭亡110

二、秦末农民起义112

三、楚汉战争115

四、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117

第五章 西汉119

第一节 西汉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119

一、西汉的建立119

二、总结秦亡的教训与“无为而治”120

三、对分裂势力的斗争和“文景之治”的形成123

一、政治制度的改革128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28

二、财政制度的改革131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的统一及影响134

第三节 西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135

一、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135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都市的繁荣138

三、汉代的开放政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40

第四节 西汉文化141

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141

二、哲学和经学142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144

四、科学技术146

第五节 民族关系的新发展148

一、汉与匈奴148

二、汉与西域151

三、汉与两越153

四、汉与西南各民族154

五、西汉与羌族154

一、西汉后期的阶级矛盾155

六、乌桓、鲜卑的内附155

第六节 西汉王朝的衰落155

二、西汉统治危机的出现157

三、新朝的建立和王莽改制159

四、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162

第六章 东汉168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68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68

二、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172

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175

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75

二、班超出使西域176

三、乌桓、鲜卑和东北各族178

四、南方与西南各民族180

五、东汉与羌族181

六、东汉对外关系的新发展182

第三节 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军大起义183

一、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183

二、“清议”与“党锢”185

三、黄巾大起义187

第四节 东汉文化191

一、谶纬与神学191

二、王充与《论衡》193

三、佛教的传入195

四、史学、文学与艺术196

五、科学技术198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201

第一节 三国鼎立202

一、曹操统一北方202

二、三国的形成205

三、三国的政治和经济207

第二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213

一、西晋的统一213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215

三、西晋的灭亡218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221

一、东晋的建立222

二、东晋的北伐与南北战争226

三、东晋的灭亡229

四、十六国的兴亡231

第四节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236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236

二、北魏初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及阶级结构237

三、北魏中期的社会改革及其成效239

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42

五、北魏的分裂与灭亡244

第五节 南朝时期的改革与江南的开发248

一、南朝的更替248

二、南朝的阶级结构及其特点251

三、统治阶层的变化与门阀政治的衰落253

四、南朝的经济和赋役制度254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259

一、哲学与宗教259

二、文学艺术263

三、史学与地理学265

四、科学技术267

五、中外文化交流268

一、北周后期的统治270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270

第八章 隋朝270

二、杨坚取代北周271

三、隋灭陈统一全国272

第二节 隋朝的政治和经济274

一、隋朝前期的社会改革274

二、隋初社会经济的发展282

三、太子废立事件和文帝之死285

一、隋朝与突厥286

二、隋与吐谷浑286

第三节 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286

三、隋朝对西域的经营287

四、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加强288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288

一、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与东都的营建288

二、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90

三、农民大起义的爆发294

四、隋朝的灭亡297

五、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298

一、史学和文化艺术299

第五节 隋朝文化299

二、科学技术301

第九章 唐朝304

第一节 唐朝前期封建统治的加强304

一、唐朝统一帝国的建立304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306

三、唐初的政治经济措施308

四、武则天与武周政权315

五、玄宗改革和“开元盛世”317

一、唐朝前期封建经济的繁荣318

第二节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318

二、唐朝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324

第三节 唐朝民族关系的新发展326

一、突厥政权的衰亡和唐在西域的统治327

二、靺鞨和黑水、渤海都督府的设立329

三、回纥的发展及其西迁331

四、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332

五、统一云南各部的南诏政权334

一、唐与新罗的密切往来335

第四节 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35

二、唐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336

三、唐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38

四、唐和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40

第五节 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落342

一、天宝年间的社会危机和安史之乱342

二、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346

三、均田制的破坏和大地主田庄的发展349

四、刘晏的理财措施和两税法的推行351

一、唐末的腐朽统治和大起义的先声354

第六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354

二、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356

第七节 唐朝的文化360

一、宗教361

二、哲学363

三、史学365

四、文学367

五、艺术370

六、科学技术373

一、五代十国历史概况377

第十章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377

第一节 五代十国与北宋377

二、契丹的崛起和辽的建国384

三、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和北伐385

四、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387

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政治和经济388

一、北宋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388

二、北宋的阶级结构和经济政策390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393

四、王小波和李顺起义395

第三节 北宋与辽、夏和大理397

一、宋辽的和战关系397

二、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关系399

三、北宋和大理政权401

第四节 北宋的社会危机和农民起义402

一、北宋中晚期的社会危机402

二、王安石变法404

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408

一、金国的建立411

第五节 金的兴起和北宋灭亡411

二、宋金联合灭辽413

三、女真贵族南下和北宋灭亡415

第六节 宋金对峙和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418

一、南宋的建立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418

二、金兀术的南侵和宋金战争421

三、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422

四、岳飞的抗金和南宋的内部斗争423

一、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427

第七节 对峙局面下的社会经济427

二、金朝统治下的北方社会经济430

第八节 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433

一、市舶司的广泛设置433

二、中国与亚洲及东非诸国的交往434

第九节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436

一、科学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436

二、哲学、艺术和宗教438

三、史学和文学442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452

一、蒙古族的起源452

第十一章 元朝452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454

三、蒙古的征服战争455

四、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457

第二节 元朝的统治制度459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制度460

二、法律和铨选制度462

三、赋役制度464

一、土地占有关系和阶级阶层结构465

第三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465

二、元朝的重农政策与农业的恢复发展467

三、手工业、商业及交通468

第四节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471

一、元代的边疆各族471

二、元朝的对外关系474

第五节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475

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起义的准备活动475

二、红巾军起义476

三、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和元朝的灭亡478

一、文化艺术479

第六节 元代的科学文化479

二、哲学,史学和宗教480

三、科学技术482

第十二章 明朝486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486

一、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486

二、“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490

三、经济政策和生产的恢复发展492

一、宦官专权和政治危机494

第二节 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494

二、张居正改革498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500

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500

二、商品经济的繁荣501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03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505

一、郑和下西洋505

二、海外贸易和海禁政策506

三、抗倭战争与援朝抗日507

四、反对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斗争510

第五节 明末农民战争512

一、满族的兴起和清的建立512

二、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515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517

第六节 明代文化521

一、哲学521

二、文学、艺术523

三、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成就525

四、《永乐大典》与《元史》为代表的图书整理与编纂526

第十三章 清朝529

第一节 清军入关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529

一、清军入关529

二、民族矛盾的激化531

三、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533

第二节 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539

一、康熙亲政与鳌拜集团的被消灭539

二、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541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545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赋役制度550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550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558

第四节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66

一、经略西北,平定准噶尔566

二、改土归流569

三、清政府处理满汉关系的基本原则571

第五节 清代中期的社会危机和各族人民起义573

一、社会危机的加剧573

二、清朝中叶的各族人民起义577

一、传教士来华与历法之争581

第六节 清代前期的中外关系581

二、清政府对外贸易和闭关政策583

三、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585

四、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587

第七节 清代文化589

一、清朝的文化政策和汉学的发展589

二、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史学与科学技术591

三、十九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596

后记598

1999《中国古代史 高教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雷依群,施铁靖主编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2版(1973 PDF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2版
1973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上  第二版(1997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上 第二版
1997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第二版)(1995 PDF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第二版)
1995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1982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982 福建人民出版社
历史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 PDF版)
历史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教程(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史教程
198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第2版  上(198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第2版 上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1998 PDF版)
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国古代教育史(1979 PDF版)
中国古代教育史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教育史(1988 PDF版)
中国古代教育史
1988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  第2版(1995 PDF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 第2版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8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8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古代教育史(1983 PDF版)
中国古代教育史
198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2版(1984 PDF版)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2版
198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55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5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