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求取 ⇩

目录1

第一部分 法哲学的基本理念3

第一章 法哲学本体论的重构3

一、法哲学本体论的优先目标3

二、语义学的辨析及其意义4

三、法的本体及其基础8

四、小结11

第二章 论法与法律的区别14

一、原本意义的理解15

二、客观与主观问题17

三、法的现象之内容与形式22

第三章 再论法与法律的区别28

一、引言2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究竟如何看待法与法律的关系?30

三、法和法律的区别在哪里?39

四、区分法与法律是不是二元论法学观?50

第四章 法律调整54

一、社会、社会调整与法律调整54

二、法律调整的本质58

三、法律调整的基本特征66

四、法律调整的价值及其限度76

一、法律效益的规定性79

第五章 法律效益79

二、法律效益的实证要素82

三、法律效益的价值要素85

四、法律效益的评价88

第六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法律调整91

一、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理型经济91

二、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平权型的经济秩序95

三、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与主体利益相联系的权利系统97

四、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注重责任与秩序的价值体系100

第二部分 法哲学的伟大革命107

第七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综论107

一、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108

二、马克思法哲学本体论的主旨120

三、马克思法哲学价值论的真谛127

四、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的要义136

第八章 马克思的人权概念143

一、新理性批判主义的人权观144

二、转变中的人权观念148

三、新型的人权理念153

四、问题的简单小结158

第九章 马克思心目中的法与自由之图式161

一、自由的界说161

二、行为、意志自由与法166

三、法是人民自由的“圣经”168

四、自由的载体与法律制度形式171

第十章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法律思想175

一、法权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变迁175

二、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社会机制179

三、西方法律文明对东方的冲击182

第十一章 马克思论法哲学的研究方法187

一、“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188

二、历史辩证的方法190

三、系统研究的方法192

四、比较分析方法196

第十二章 马克思论法哲学的叙述方法200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201

二、确定逻辑起点法202

三、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205

四、概念中介法209

第三部分 权利现象的价值分析217

第十三章 法的价值与社会主体的权利观念217

一、商品经济与法的本体价值218

二、传统中国的权利观念及其基础222

三、权力与权利:民主制度的法律化225

第十四章 合法性问题:权利概念的法哲学思考231

一、引言:一个令人困惑的理论难题232

二、两种不同的权利观念235

三、应有权利的存在根据239

四、应有权利的优先性问题248

五、结语——应有权利与现有权利之区别254

第十五章 权利的确认257

一、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258

二、权利确认过程的客观性与主观性259

三、权利确认过程的矛盾性262

四、权利确认过程中的“起动机制”264

一、法律调整的价值目标267

第十六章 权利的实现267

二、法律关系与权利的实现269

三、权利的限度问题271

四、犯罪与刑罚275

五、法治与权利的实现278

第十七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社会主体权利的理论逻辑281

一、思辩的逻辑体系与市民社会之功能设定282

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运动290

三、社会的分裂与人的本质之二重化301

四、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权利系统的二元对立及其克服310

第十八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321

一、引言321

第四部分 传统东方社会与法律321

二、专制国家与村社制度322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325

四、传统东方法律文化之特征328

五、简单的小结329

第十九章 传统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固有逻辑331

一、问题的缘起331

二、风俗习惯在法律调整机制中的重要功用334

三、村社高于个人的法律价值取向335

四、以专制国家为基点生长出来的行政体系338

五、农村公社对司法活动的广泛参预340

第二十章 解开传统东方法律奥秘的一把钥匙344

一、传统东方土地公共所有权关系及其成因344

二、两个理论关节点348

三、土地所有权的“二元”并存结构351

四、个人份地的形成机制355

第二十一章 挑战与转型:西方法律文化对东方的冲击360

一、建设性使命与破坏性使命的双重价值361

二、外来冲击下传统东方村社体制之衰落364

三、西方法律文化冲击效应之成因分析366

四、东方法律发展的特殊道路369

第二十二章 传统中国社会与法律:韦伯的理论分析372

一、理论背景373

二、家产制国家379

三、宗族组织386

四、法律结构391

五、儒教伦理401

六、简要的评价408

第二十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义务本位411

一、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411

二、传统法律的礼治主义415

三、法律与道德:传统法律的解决方案417

四、财产关系与传统法律421

一、问题的提起425

第二十四章 个人与社会:《论语》的法律价值取向425

二、宗族本位观念426

三、国家的平衡功能431

四、个人的信念伦理437

五、结束语444

第五部分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意义阐释449

第二十五章 法制现代化的标准449

一、问题的缘起449

二、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451

三、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454

四、两类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459

第二十六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462

一、前言463

二、方法论的选择464

三、新工具的主要特征469

四、基本的分析框架472

五、拟注意的问题474

第二十七章 社会正义:当代中国法制的价值选择477

一、问题的设定478

二、平等、自由与市场经济479

三、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正义486

四、体现社会正义的效益与法律的功能495

第二十八章 当代中国法律革命的理论基础502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503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目标506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510

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选择513

第二十九章 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518

一、清末法制改革的动机分析519

二、清末法制改革的客观效果521

三、清末法制改革的模式创新525

四、清末法制改革的价值变向529

第三十章 民国时代的法律发展534

一、法律发展的主要范式534

二、社会法学思潮的激荡537

三、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运动540

四、复杂的法律生活世界542

第三十一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分析546

一、传统与现代性547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548

三、自治与权威550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552

第三十二章 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554

一、问题的意义所在554

二、传统的世界秩序观念及其变型556

三、两种价值体系的撞击561

四、评价的尺度定位565

第三十三章 传统与现代性: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逻辑569

一、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性之意义解构570

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相容的历史可能性572

三、传统法律文化因素在现代存留的时代限度576

四、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578

第三十四章 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584

一、法律发展的全球意识585

二、法律国际化的内在机理590

三、法律的国际化等于西方化吗?595

四、法律本土化之奥秘601

五、法制现代化的多样性统一608

1998《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公丕祥著 1998 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通风管现代化制造法(1957 PDF版)
通风管现代化制造法
1957 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现代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PDF版)
现代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法学与法制(1994 PDF版)
法学与法制
1994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生物化学方法(1980 PDF版)
现代生物化学方法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 PDF版)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1992 PDF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1992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国文化与现代化(1999 PDF版)
法国文化与现代化
1999 沈阳:辽海出版社
现代西方法律哲学(1983 PDF版)
现代西方法律哲学
1983 北京:法律出版社
现代化与法(1994 PDF版)
现代化与法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1996 PDF版)
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
1996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现代法学(1990 PDF版)
现代法学
1990 重庆:重庆出版社
现代法制观念(1996 PDF版)
现代法制观念
1996 海口:海南出版社
现代法制概论(1934 PDF版)
现代法制概论
1934 商务印书馆
法律哲学现状(1937 PDF版)
法律哲学现状
1937 上海法学编译社
现代中学化学教学法(1987 PDF版)
现代中学化学教学法
1987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