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解说 第3卷》求取 ⇩

对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关系的探索——介绍《资本论》第三卷“序言”1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17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7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17

(一)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的转化形式18

(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3

(三)批判两种错误的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27

第二章 利润率32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客观过程32

(二)利润率、利润这些转化形式,使资本关系神秘化37

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42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52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58

Ⅰ.概论58

Ⅱ.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68

Ⅲ.动力生产、动力传送和建筑物的节约69

Ⅳ.生产排泄物的利用70

Ⅴ.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71

第六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74

Ⅰ.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75

Ⅱ.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79

Ⅲ.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85

第七章 补充说明87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92

第八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92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02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123

(一)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是资本主义发展达到更高水平的结果124

(二)部门内部的竞争与市场价值的形成132

(三)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46

第十一章 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151

第十二章 补充说明159

Ⅰ.引起生产价格变化的原因159

Ⅱ.中等构成的商品的生产价格163

Ⅲ.资本家的补偿理由165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169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169

(一)平均利润率因资本积累、有机构成提高而不断下降的规律170

(二)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长同时并存177

(三)商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商品中所包含的并通过出售而实现的利润量却会相对增加,也是这个规律的表现184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192

Ⅰ.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192

Ⅱ.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195

Ⅲ.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196

Ⅳ.相对过剩人口197

Ⅴ.对外贸易198

Ⅵ.股份资本的增加201

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204

Ⅰ.概论205

Ⅱ.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214

Ⅲ.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218

Ⅳ.补充说明227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239

(一)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241

(二)商品经营资本运动形式的特点243

(三)商品经营资本具有一个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的性质246

(四)商品经营资本的职能和作用247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255

(一)商业利润的来源255

(二)作为预付资本的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其所取得的利润262

第十八章 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276

(一)商人资本周转的特点和作用276

(二)商人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商品价格的影响281

第十九章 货币经营资本293

(一)货币经营资本及其基本业务293

(二)货币经营资本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历史295

(三)货币经营资本的作用297

第二十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301

(一)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商人资本和产业资本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301

(二)商人资本产生的前提及其发展趋势303

(三)商人资本在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作用308

(四)商人资本在产业资本产生中的作用和两者发展的辩证关系310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316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316

(一)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性质和特征321

(二)利息的实质331

第二十二章 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340

(一)利润的分割,利息和利润的关系341

(二)利息率的决定和对“自然”利息率的批判344

(三)利息率的特点348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354

(一)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354

(二)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357

(三)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关系的本质364

(四)批判企业主收入是监督工资的错误观点368

第二十四章 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374

(一)在生息资本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374

(二)批判普莱斯关于生息资本的荒诞无稽的幻想378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384

(一)商业信用和商业货币——票据384

(二)银行信用和信用货币——银行券387

(三)银行信用和信用投机391

第二十六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395

(一)货币资本积累对利息率的影响396

(二)批判诺曼关于资本和利息率的错误观点398

(三)批判奥维尔斯顿关于利息率的错误观点401

(四)批判奥维尔斯顿关于资本的错误观点405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410

第二十八章 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422

(一)批判图克把流通手段和资本完全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422

(二)批判富拉顿划分货币借贷和资本借贷的错误观点427

第二十九章 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436

(一)银行资本是由什么组成的436

(二)从物质形式看银行资本的组成438

(三)从资本的来源看银行资本的组成448

第三十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Ⅰ452

(一)在有价证券形式上的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453

(二)商业信用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456

(三)借贷货币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460

(四)信用和经济危机的关系462

第三十一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Ⅱ(续)466

Ⅰ.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467

Ⅱ.资本或收入转化为货币,这种货币再转化为借贷资本471

第三十二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续完)475

(一)借贷资本积累的量和现实资本积累的量是不同的475

(二)对信用资本的几点说明480

(三)不能把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同对现实资本的需求和供给混为一谈482

第三十三章 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489

(一)信用对流通手段量的影响489

(二)查普曼的证词中涉及到的有关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的几个问题493

(三)银行创造资本和利润的方法496

第三十四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500

(一)批判通货学派的理论错误及其在实践中的失败500

(二)关于银行法的影响的几种证词506

第三十五章 贵金属和汇兑率509

Ⅰ.金贮藏的变动509

Ⅱ.汇兑率516

第三十六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523

(一)高利贷资本523

(二)从高利贷资本到银行信用的过渡530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540

第三十七 章导论540

(一)第六篇研究的对象和土地所有权问题541

(二)有关资本主义地租的几点说明545

(三)在研究地租时,应该避免三个错误558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567

(一)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567

(二)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575

第三十九章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579

(一)级差地租Ⅰ的形成581

(二)关于农产品中的虚假的社会价值589

(三)关于地租总额和平均地租率的变动594

(四)对级差地租Ⅰ的补充说明600

第四十章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606

(一)为什么把级差地租区分为Ⅰ、Ⅱ两种形式606

(二)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Ⅰ的关系609

(三)级差地租Ⅱ中超额利润形成的特点612

(四)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之间的本质区别616

第四十一章 级差地租Ⅱ——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619

第四十二章 级差地租Ⅱ——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624

Ⅰ.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不变624

Ⅱ.追加资本的生产率降低625

Ⅲ.追加资本的生产率提高626

第四十三章 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631

第四十四章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644

(一)为什么最坏耕地也能提供级差地租644

(二)对级差地租的几点补充说明648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653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653

(二)绝对地租的形成660

(三)由农产品的垄断价格而产生的地租668

(四)新耕种的土地,可以同样提供地租675

(五)结论677

第四十六章 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681

(一)非农业用地的地租681

(二)土地价格684

(三)对所谓“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686

第四十七章 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690

Ⅰ.导论690

Ⅱ.劳动地租694

Ⅲ.产品地租698

Ⅳ.货币地租700

Ⅴ.分成制和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704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713

第四十八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713

(一)三位一体公式掩盖了新创造价值的源泉714

(二)三位一体公式抹煞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性质720

(三)三位一体公式是根据被颠倒了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表面现象而制造出来的728

第四十九章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735

(一)问题的提出735

(二)马克思的分析738

(三)从斯密以来一个贯穿整个政治经济学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错误740

(四)收入和资本的关系746

第五十章 竞争的假象753

(一)不论工资、利润、地租的分割比例如何变化,都不会引起商品中新创造价值的变化753

(二)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是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总和的绝对界限757

(三)工资、利润、地租构成商品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760

(四)把工资、利润、地租看成是商品价值构成的错误的原因764

第五十一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772

(一)分配关系不是自然的关系,而是历史的社会关系772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775

(三)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777

第五十二章 阶级783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卷增补786

Ⅰ.价值规律和利润率787

Ⅱ.交易所797

《资本论》年表801

后记817

1997《《资本论》解说 第3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征著 199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