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诉讼制度法律全书》求取 ⇩

第一卷诉讼法学通论3

第一编刑事诉讼法学论3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3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3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有关部门法的关系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7

第二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9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9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1

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1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13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15

第四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7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17

第二节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原则17

第三节 依靠群众的原则18

第四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9

第五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20

第六节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21

第七节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22

第八节 两审终审的原则22

第九节 审判公开的原则23

第十节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24

第十一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24

第十二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诉的原则25

第十三节 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本法的原则26

第五章管辖26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26

第二节 职能管辖26

第三节 审判管辖28

第六章回避31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理由31

第二节 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32

第七章辩护33

第一节 辩护的概念和意义33

第二节 辩护的种类和辩护人的范围33

第三节 辩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4

第八章证据35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35

第二节 证明37

第三节 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40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43

第五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45

第六节 法定六种证据的特点及其审查判断47

第九章强制措施54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54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54

第三节 拘留55

第四节 逮捕57

第十章附带民事诉讼59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述59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60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61

第十一章期间、送达61

第一节 期间61

第二节 送达63

第十二章立案63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63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64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65

第十三章侦查66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66

第二节 侦查的原则67

第三节 讯问被告人68

第四节 询间证人70

第五节 勘验、检查71

第六节 搜查72

第七节 扣押物证、书证73

第八节 鉴定74

第九节 通缉75

第十节 侦查终结75

第十四章提起公诉76

第一节 公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76

第二节 审查起诉77

第三节 提起公诉78

第四节 免予起诉78

第五节 不起诉79

第十五章审判程序概述80

第一节 审判程序的概念和任务80

第二节 审判组织81

第十六章第一审程序82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82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审查83

第三节 开庭前的准备84

第四节 法庭审判85

第五节 延期审理88

第六节 自诉案件的审理89

第七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90

第十七章第二审程序92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92

第二节 提起上诉、抗诉的程序94

第三节 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96

第四节 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98

第五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99

第十八章死刑复核程序100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100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01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03

第十九章类推判决核准程序104

第一节 类推判决核准程序的概念、条件和意义104

第二节 类推判决的核准程序105

第二十章审判监督程序106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106

第二节 申诉材料的审查和处理108

第三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和机关110

第四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111

第二十一章执行113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113

第二节 执行的程序114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及其程序116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119

第二十二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119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概述119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征120

第三节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应遵循的原则122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23

第二编民事诉讼法学论126

第一篇引论篇126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26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法的产生、特点126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127

第三节 中国现代民事诉讼法128

第四节 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130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概述132

第一节 诉讼、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132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特色133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和相邻法的关系136

第四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140

第五节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方法143

第二篇导论篇145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45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145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诸要素147

第三节 诉讼中的法律事实149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5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和体系151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共有原则152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155

第四节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62

第五章民事诉讼中的诉163

第一节 诉的概念和意义163

第二节 诉的种类163

第三节 诉权与诉的形成165

第四节 诉的原诉、反驳和反诉166

第五节 诉的合并与分离168

第三篇总纲篇169

第六章民事诉讼的管辖169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管辖169

第二节 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171

第三节 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173

第四节 裁定管辖178

第七章诉讼期间和送达179

第一节 诉讼期间179

第二节 送达181

第八章法院调解182

第一节 法院调解的特点和意义182

第二节 法院调解的原则183

第三节 法院调解的程序184

第四节 调解书及其法律效力185

第九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186

第一节 财产保全186

第二节 先予执行188

第三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中的担保、赔偿和复议188

第十章关于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189

第一节 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特点和意义189

第二节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和构成要件191

第三节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192

第十一章诉讼费用194

第一节 诉讼费用的性质和意义194

第二节 诉讼费用的范围194

第三节 诉讼费用的收取标准196

第四节 诉讼费用的预交197

第五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197

第六节 诉讼费用的减、缓、免198

第七节 涉外案件的诉讼费用199

第八节 诉讼费用的管理199

第四篇民事诉讼主体篇199

第十二章审判组织和回避199

第一节 审判组织199

第二节 回避203

第十三章当事人204

第一节 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204

第二节 原告与被告206

第三节 非法人团体208

第十四章共同诉讼人209

第一节 共同诉讼人的概念和意义209

第二节 共同诉讼的形成条件210

第三节 共同诉讼的种类210

第十五章集团诉讼214

第一节 集团诉讼的概念和意义214

第二节 集团诉讼的形成和发展215

第三节 集团诉讼的要件217

第四节 集团诉讼的程序218

第十六章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220

第一节 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220

第二节 第三人的种类220

第十七章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审判活动223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审判活动的概述223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审判活动的范围和方式225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在监督民事审判活动中的法律地位226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程序227

第十八章诉讼代理人228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概述228

第二节 法定代理人229

第三节 指定代理人230

第四节 委托代理人231

第五篇民事诉讼证据篇233

第十九章民事诉讼证据概述233

第一节 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233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234

第三节 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237

第二十章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39

第一节 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239

第二节 收集证据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239

第三节 证据的保全242

第二十一章民事诉讼各种证据的涵义、判断和运用243

第一节 书证243

第二节 物证245

第三节 视听资料245

第四节 证人证言248

第五节 当事人的陈述249

第六节 鉴定结论250

第七节 勘验笔录251

第六篇第一审程序篇252

第二十二章普通程序252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述252

第二节 起诉和受理253

第三节 审理前的准备256

第四节 开庭审理259

第五节 撤诉制度264

第六节 缺席判决制度265

第七节 延期审理制度266

第八节 诉讼的中止和终结267

第九节 法庭笔录269

第二十三章简易程序271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271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272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73

第二十四章一国两制中的民事诉讼制度274

第一节 一国两制中的民事诉讼制度概述274

第二节 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概念和特点276

第三节 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276

第四节 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279

第二十五章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280

第一节 民事判决280

第二节 民事裁定284

第三节 民事决定286

第七篇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篇287

第二十六章第二审程序287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287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受理和撤回288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292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293

第二十七章审判监督程序294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及其意义294

第二节 人民法院根据审判监督权提起的再审296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的再审297

第四节 当事人申请提起的再审300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302

第八篇特别程序篇303

第二十八章特别程序303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304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305

第三节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307

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310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312

第二十九章督促程序313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313

第二节 督促程序的进行314

第三节 债务人提出书面异议后的处理316

第三十章公示催告程序316

第一节 概念和作用316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318

第三节 公示催告的程序319

第九篇执行程序篇321

第三十一章执行程序概述321

第一节 执行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21

第二节 执行的原则323

第三节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324

第四节 委托执行325

第三十二章执行程序的开始326

第一节 移送执行326

第二节 申请执行326

第三节 开始执行327

第三十三章执行措施328

第一节 民事执行措施及其程序328

第二节 剩余债务的处理以及对多数申请人的清偿问题330

第三十四章执行中止和终结331

第一节 执行中止331

第二节 执行终结332

第三十五章执行和解与执行回转334

第一节 执行和解334

第二节 执行回转334

第十篇破产程序篇335

第三十六章破产程序概述335

第一节 破产程序的概念和特点335

第二节 破产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337

第三十七章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338

第一节 破产申请的提出338

第二节 破产案件的受理338

第三十八章债权人会议339

第一节 债权人会议的性质、组成和职权339

第二节 债权人会议的召集和决议340

第三十九章和解与整顿342

第一节 和解342

第二节 整顿343

第四十章破产宣告和清算344

第一节 破产宣告344

第二节 破产清算346

第四十一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348

第一节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48

第二节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几项具体规定349

第十一篇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篇350

第四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350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50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351

第四十三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几项特别规定353

第一节 管辖353

第二节 期间、送达353

第三节 财产保全354

第四节 司法协助354

第十二篇公证篇356

第四十四章公证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业务范围356

第一节 公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356

第二节 公证机关的性质、任务和业务范围359

第四十五章公证的管辖、原则、程序和效力361

第一节 公证的管辖361

第二节 公证的原则362

第三节 公证的程序363

第四节 公证书的效力365

第十三篇人民调解篇366

第四十六章人民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366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概念、特点及其历史发展366

第二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367

第四十七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原则和方法369

第一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369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工作原则和方法370

第三节 调解书的制作和效力372

第三编行政诉讼法学论374

第一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74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法374

第二节 行政纠纷与行政案件376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377

第四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特征378

第五节 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379

第六节 制定《行政诉讼法》的意义380

第二章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381

第一节 外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382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387

第三章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389

第一节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389

第二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90

第三节 两审终审和公开审判原则391

第四节 合议和回避原则391

第五节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392

第六节 辩论原则393

第七节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原则394

第八节 行政诉讼特有原则394

第四章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95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396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397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398

第四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399

第五章行政诉讼法与相邻法的关系400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40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的关系400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401

第六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管辖405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40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408

第七章行政诉讼参加人411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条件411

第二节 原告411

第三节 被告412

第四节 共同诉讼人413

第五节 第三人414

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415

第八章诉讼证据416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概念416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417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421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424

第五节 证据保全425

第九章起诉、审理和判决426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426

第二节 审理程序428

第三节 期间、送达和强制执行429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431

第十章上诉审程序432

第一节 上诉的概念432

第二节 上诉的条件和受理433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434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434

第十一章审判监督程序435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435

第二节 审判监督提起的条件435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435

第十二章执行程序436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436

第二节 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437

第三节 执行的中止、终结、延期和救济440

第十三章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442

第一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442

第二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产生的依据和受理443

第三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和执行445

第十四章侵权赔偿责任446

第一节 侵权赔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446

第二节 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448

第三节 侵权赔偿责任原则449

第四节 侵权赔偿责任范围450

第五节 侵权赔偿责任方式451

第六节 侵权赔偿费用451

第十五章诉讼费用451

第一节 诉讼费用的概念、种类和标准451

第二节 诉讼费用的交纳及处置452

第三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和减免453

第十六章公安行政诉讼453

第一节 公安行政概述453

第二节 公安行政诉讼454

第十七章工商行政诉讼45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455

第二节 工商行政诉讼455

第十八章林业、草原、渔业行政诉讼456

第一节 林业行政诉讼456

第二节 草原行政诉讼457

第三节 渔业行政诉讼457

第四节 审理和判决458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行政诉讼458

第一节 环境保护行政诉讼的概念458

第二节 环境保护行政诉讼程序458

第二十章专利行政诉讼462

第一节 专利行政管理462

第二节 专利行政诉讼462

第二十一章城建行政诉讼463

第一节 城建行政诉讼的概念463

第二节 城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起诉、期限463

第三节 城建行政诉讼的执行464

第二十二章土地行政诉讼464

第一节 土地行政诉讼的概念464

第二节 土地行政诉讼程序465

第二十三章税收行政诉讼466

第一节 税收行政概述466

第二节 税收行政诉讼466

第二十四章卫生行政诉讼467

第一节 卫生行政诉讼的概念467

第二节 卫生行政诉讼的种类467

第三节 卫生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68

第四节 卫生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468

第五节 卫生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469

第二十五章物价行政诉讼469

第一节 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及价格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469

第二节 物价行政诉讼469

第二十六章海关行政诉讼470

第一节 海关行政诉讼的概念470

第二节 海关行政诉松程序471

第二十七章文化行政诉讼472

第一节 文化行政诉讼的概念472

第二节 文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72

第三节 文化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473

第二十八章涉外行政诉讼473

第一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473

第二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474

第三节 诉讼地位475

第四节 代理诉讼475

第四编行政复议论476

第一章行政复议概述476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476

第二节 行政复议条例的适用范围477

第三节 行政复议条例的基本内容478

第二章行政复议的立法依据479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立法目的479

第二节 《行政复议条例》的立法依据480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原则480

第三章行政复议制度的历史沿革483

第一节 行政复议制度的产生及发展483

第二节 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和意义484

第四章行政复议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485

第一节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485

第二节 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区别487

第五章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488

第一节 确定行政复议范围的原则488

第二节 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490

第三节 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493

第四节 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与行政诉讼范围的关系494

第六章行政复议管辖495

第一节 行政复议管辖概述495

第二节 行政复议管辖种类496

第七章行政复议机构500

第一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概念500

第二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性质和特征500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构与复议机关的关系501

第四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502

第五节 行政复议机构和复议人员的职责503

第八章行政复议申请人504

第一节 行政复议当事人504

第二节 行政复议代理人507

第九章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508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508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受理510

第十章复议的审理512

第一节 复议前的准备512

第二节 复议审理的范围和依据513

第三节 复议审理方式514

第四节 复议人员的回避和复议申请的撤回515

第五节 审理期限517

第六节 复议中的执行518

第十一章复议决定519

第一节 复议决定的类型519

第二节 复议决定形式521

第三节 复议决定的撤销与变更521

第四节 规范性文件的审理和处理522

第五节 复议决定的效力和执行523

第十二章期间与送达524

第一节 复议期间524

第二节 送达526

第十三章违反行政复议条例的法律责任527

第一节 违反行政复议条例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527

第二节 违反行政复议条例法律责任的种类528

第十四章从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530

第一节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理先后的衔接关系530

第二节 复议决定与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与审理531

第三节 复议决定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确定532

第五编仲裁制度论533

第一章仲裁概述533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及其发展533

第二节 我国仲裁制度的由来和发展534

第三节 经济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534

第四节 对外贸易仲裁和海事仲裁的产生和发展536

第二章劳动争议仲裁537

第一节 劳动争议立法概述537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541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542

第三章技术合同仲裁550

第一节 技术合同仲裁的概念和依据550

第二节 技术合同仲裁机构的仲裁551

第四章经济合同纠纷的仲裁552

第一节 经济合同仲裁的概念和性质552

第二节 经济合同仲裁机关553

第三节 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553

第四节 仲裁机关的受案范围及其时效554

第五节 仲裁参加人555

第六节 经济合同纠纷仲裁的基本原则556

第七节 仲裁活动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557

第八节 仲裁程序557

第九节 仲裁监督559

第五章涉外经济合同仲裁559

第一节 涉外经济合同仲裁的概念559

第二节 仲裁协议560

第三节 仲裁机构563

第四节 仲裁程序563

第五节 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566

第六节 瑞典国际仲裁568

第六章海事仲裁570

第一节 海事仲裁概述570

第二节 海事仲裁的协议和受案范围570

第三节 我国海事仲裁的组织机构和程序571

第二卷诉讼法诠注577

第一编 刑事诉讼法诠注577

第二编 民事诉讼法诠注651

第三编 行政诉论法诠注805

第四编 行政复议条例诠注846

第五编 仲裁条例及规则诠注880

第三卷诉讼常用词解915

第一编刑事诉讼词解915

三划915

口供915

书证915

上诉915

上诉不加刑915

四划916

不起诉916

不公开审理916

开庭916

公告916

公诉案件916

公开审判916

公诉人916

公诉词917

中止审理917

反诉917

五划917

未成年人917

主要犯罪地917

讯问917

立案918

立案机关918

立案程序918

出庭支持公诉918

对第一审判决的抗诉918

生效判决、裁定919

申请复议919

申诉权919

申诉919

六划920

刑事诉讼920

刑事诉讼法920

刑事诉讼制度920

刑事诉讼阶段920

刑事审判庭920

刑事审判组织921

当事人921

自诉921

自诉人921

自诉案件921

自行辩护922

阴私案件922

级别管辖922

传票922

回避922

回避制度922

伪证922

补充侦查923

休庭923

终止审理923

合议庭923

合议制923

合议庭评议924

发回重审924

再审案件924

执行924

执行监督924

死刑复核程序925

七划925

近亲属925

免予起诉925

诉讼参与人925

诉讼代理人926

收集证据926

证人926

证据926

证据制度926

证人证言926

证据效力927

延期审理927

两审终审制927

附带民事诉讼927

判决927

判决书928

八划928

拘传928

法定代理人928

法庭程序928

法庭调查928

法庭辩论929

物证929

质证929

询问929

侦查929

侦查权930

侦查终结930

传唤930

取保候审930

审查起诉930

审判930

审判权931

审判人员931

审判长931

审判委员会931

审判监督931

审判监督程序932

九划932

委托代理人932

指定管辖932

指定辩护932

指令再审932

独任审判932

变更强制措施933

监视居住933

送达933

类推判决核准程序933

临场监督934

十划934

被害人934

被告人最后陈述934

通知书934

起诉934

公诉权934

起诉书正本934

起诉书副本935

预审935

调取证据935

被害人陈述935

陪审制935

验明正身935

十一划936

移送管辖936

检察人员936

检察委员会936

检察权936

第一审案件936

第一审程序936

第二审案件937

第二审程序937

第二审审理方式937

隐匿证据937

强制措施938

强制缴纳938

逮捕938

假释程序938

减刑程序938

十二划939

搜查939

期间939

期限939

提审939

提起公诉939

裁定939

十三划940

鉴定结论940

十四划940

管辖940

十五划940

撤回自诉940

十六划940

辨认940

辩护940

辩护人940

辩护权941

辩护词941

十七划941

羁押941

第二编民事诉讼词解942

一划942

一般地域管辖942

一审终审942

一般司法协助942

二划942

人民调解原则942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942

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原则943

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民事案件原则943

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实行法律监督原则943

三划943

上诉943

上诉人943

上诉状944

四划944

书记员944

书证944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944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944

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944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944

不予受理945

不公开审理945

不予执行945

专属管辖945

支付令945

支持起诉原则946

公开审判原则946

公开审理946

公示催告程序946

公告送达946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946

开庭审理947

中途退庭947

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947

五划947

代表人诉讼947

必要的共同诉讼947

民事诉讼948

民事诉讼法948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948

民事诉讼法适用范围948

民事诉讼权利能力948

民事诉讼行为能力94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94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949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949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内容949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949

民事案件949

民事审判950

民事裁定950

民事裁定书950

民事判决950

民事判决书950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950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951

民事检察监督951

对等原则951

对当事人平等适用法律原则951

生效裁定951

生效判决951

申报权利952

申请再审952

申请执行952

申请执行人952

申请执行期限953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953

训诫953

处分原则953

司法豁免权原则953

司法协助953

六划954

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程序954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954

原告954

原告就被告954

当事人954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954

当事人陈述955

共同诉讼955

共同诉讼人955

共同管辖955

选择管辖955

地域管辖955

级别管辖956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956

传唤956

传票956

原审人民法院956

再审人民法院956

先行判决957

发回重审957

巡回就审957

回避957

回避原则957

同等原则957

先予执行958

自行和解958

合议庭958

合议原则958

合议制958

执行措施958

执行管辖959

执行员959

执行根据959

执行通知959

执行机构959

执行标的959

执行担保960

执行程序960

执行异议960

执行和解960

执行中止960

执行终结961

执行回转961

协助执行961

协助执行通知书961

协议管辖961

扣留、提取收入962

优先受偿权962

七划962

驳回起诉962

应诉962

962

诉讼主体963

诉讼代理人963

诉讼参与人963

诉讼参加人963

诉讼管辖963

诉讼管辖权963

诉讼请求964

诉讼理由964

诉讼上的法律事实964

诉讼证据964

诉讼行为964

诉讼标的964

诉讼权利965

诉讼义务965

诉讼地位965

诉讼期间965

诉讼中止965

诉讼终结966

诉讼费用966

诉讼费用的负担966

证明对象966

证人证言966

证据保全966

财产保全967

延期审理967

迟延履行责任967

两审终审原则967

邮寄送达967

抗诉968

抗诉书968

驳回上诉968

改判968

八划968

直接送达968

非法人组织968

受理969

法定代表人969

法定代理人969

法庭调查969

法庭辩论969

法庭调解970

法庭笔录970

物证970

视听资料970

审理前的准备970

审查判断证据970

审判责任971

审限971

审判监督程序971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971

责令退出法庭972

迳行判决972

终审裁定972

终审判决972

其他诉讼费用972

转交送达972

拘传972

拘留973

九划973

委托代理人973

委托调查973

委托我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973

委托执行973

委托送达974

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974

独任审判员974

独任制974

查询、冻结、划拨存款974

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974

举证责任975

举证责任的分担975

举证责任的效果975

举证责任的免除975

送达975

送达回证976

罚款976

追究刑事责任976

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原则976

选民资格案件976

宣告失踪案件977

宣告死亡案件977

十划977

破产申请977

破产宣告977

破产界限977

破产案件管辖978

破产案件的受理978

破产财产978

破产债权978

破产费用978

破产财产的分配978

破产和解979

债权人会议979

起诉979

起诉状979

被告979

追加当事人979

陪审员980

调解原则980

调解书980

缺席判决980

留置送达980

宣判980

被上诉人981

被执行人981

继续执行981

涉外民事案件981

涉外民事诉讼981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982

涉外民事诉讼一般原则982

涉外民事诉讼期间982

涉外财产保全982

涉外民事诉讼送达982

特殊地域管辖983

特别程序983

特殊司法协助983

十一划983

清算组983

案由984

案件受理费984

授权委托书984

隐私案件984

移送管辖984

移送执行984

勘验人985

勘验笔录985

第三人985

第一审民事案件985

第一审普通程序985

第一审裁定986

第一审判决986

第二审民事案件986

第二审程序986

第二审人民法院986

第二审裁定987

第二审判决987

强制执行987

强制执行指定的行为987

强制交付财物或者票证987

强制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987

十二划988

答辩状988

普通的共同诉讼988

简易程序988

鉴定人988

鉴定结论988

搜查隐匿财产989

暂缓执行989

期间的耽误989

十三划989

督促程序989

催示公告989

十四划990

管辖权的转移990

管辖权异议990

管辖恒定990

十五划以上990

撤诉990

撤回上诉990

遵守国际条约原则990

翻译人员991

辩论原则991

第三编行政诉讼词解992

二划992

人民检察机关992

四划992

书面审理992

公安机关992

公开审判制度993

无独立请求权的行政诉讼第三人993

五划993

代理诉讼993

主权平等原则994

失职行为994

六划994

地城管辖994

当事人994

有独立请求权的行政诉讼第三人995

伪造证据995

自治条例995

行政行为995

行政侵权行为995

行政诉讼996

行政诉讼管辖996

行政争议996

行政案件996

行政诉讼原告997

行政诉讼被告997

行政诉讼主体997

行政诉讼中的法定代理997

行政审判庭998

行政机关998

行政职权998

行政规章998

行政法规998

行政诉讼期间999

行政诉讼法律事实999

行政诉讼请求999

行政诉讼权利能力999

行政诉讼行为能力999

行政诉讼权利1000

行政诉讼义务1000

行政诉讼的委托代理1000

行政诉讼中的指定代理1000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1001

行政诉讼证据1001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1001

行政诉讼合议庭1001

行政赔偿1002

行政处罚1002

行政权1002

行政强制措施1002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1002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1002

行政赔偿费用1003

七划1003

违反政纪行为1003

违反法纪行为1003

诉讼参加人1003

两审终审制1004

判决变更1004

判决履行1004

判决维持1004

判决撤销1004

声明保留条款1005

八划1005

具结悔过1005

法律监督1005

法律监督机关1005

妨碍行政诉讼行为1005

审判权1006

终审判决1006

单行条例1006

国家主权原则1006

国际条约1006

九划1007

举证责任原则1007

独立审判权1007

侵权赔偿责任1007

十划1008

涉外行政诉讼法律关系1008

涉外行政案件1008

涉外行政诉讼1008

涉外行政诉讼当事人1008

涉外行政诉讼法律适用1009

损害赔偿1009

监察机关1009

十一划1010

检察机关1010

十二划1010

赔偿诉讼1010

赔偿主体1010

赔偿原则1010

第一审行政案件1011

第二审行政案件1011

停止执行1011

越权行为1011

十三划1011

滥用职权行为1011

十六划1012

辩论原则1012

第四编行政复议词解1013

一划1013

一级复议制1013

二划1013

人身自由1013

人身权1013

二级复议制1013

四划1013

书面复议制度1013

公务员1013

无行为能力1014

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1014

五划1014

申请人1014

六划1014

行政1014

行政机关1015

行政法律关系1015

行政主体1015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1015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1015

行政争议1016

行政复议1016

行政复议的期间1016

行政调解1016

行政处罚1017

行政复议中的送达1017

行政强制措施1017

《行政复议条例》1017

行政法规1018

共同被申请人1018

收容审查1018

地方法规1018

七划1018

财产权1018

劳动教养1019

八划1019

送达回证1019

限制行为能力1019

国家行政机关1019

法律事实1019

法律责任1019

法律解释1020

委托送达1020

规章1020

九划1020

复议申请1020

复议申请书1020

复议管辖1021

复议管辖权1021

复议机关1021

复议先置1021

复议决定书1021

十划1022

被申请人1022

第五编仲裁制度词解1023

一划1023

一般管辖1023

一裁两审1023

五划1023

只裁不审1023

申诉人1023

申请执行1023

申请执行期限1023

司法协助1023

六划1024

行政争议1024

行政仲裁1024

共同管辖1024

级别管辖1025

共同当事人1025

当事人的权利1025

当事人的义务1025

当事人的更换1025

自愿原则1025

合法原则1025

先行调解原则1026

仲裁机关1026

仲裁庭1026

仲裁规则1026

仲裁条款1026

仲裁协议1026

仲裁协议书1026

仲裁协议主体1026

仲裁协议的效力1026

仲裁基本原则1027

仲裁费1027

仲裁监督程序1027

回访1027

执行措施1027

七划1027

劳动争议1027

两裁两审1028

八划1028

经济仲裁1028

受理程序1028

审理程序1028

国际惯例1029

九划1029

独立自主1029

委托调查1029

保全措施1029

保全的担保1029

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1029

十划1030

涉外仲裁1030

涉外经济仲裁1030

涉外仲裁机构1030

被诉人1030

准备程序1030

十二划1031

普通共同当事人1031

裁决程序1031

裁决的法律效力1031

裁决的执行1031

裁决的送达1031

第四卷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1035

第一编刑事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1035

一、刑事诉讼法律1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79年7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6号公布1980年1月1日施行)103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安全机关行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职权的决定(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04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3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施行)104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1984年7月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84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 1984年7月7日起施行)1048

二、司法解释1049

(一)综合1049

司法部关于反革命犯减刑、假释、复权及上诉等问题的解答(1950年11月)1049

司法部、对外贸易部检发“海关移送法院走私案件的几项规定”的联合指示(1954年9月21日)10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刑事判决中不宜援引宪法作论罪科刑的依据的批复(1955年7月30日)1050

各级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195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5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转发上海市关于人犯羁押、换押、接见、送达执行书等若干问题的通知(1957年5月16日)10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能否申请检察长(员)、鉴定人、翻译员回避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5日)10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劳改犯申诉案件应如何审理问题的批复(1957年12月24日)10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试行“各级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几个问题的批复(1957年12月26日)1061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公安部关于当前处理犯人申诉案件的联合指示(1958年1月6日)1062

司法部关于处理申诉案件的改判问题的函复(1958年4月3日)106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及时办理重大的现行犯案件的联合通知(1963年4月17日)1064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决定(1980年2月12日)10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文化大革命”前判处的刑事案件提出的申诉应如何处理的通知(1980年2月15日)106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贯彻执行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决定》的通知(1980年3月5日)106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决定》的几点具体意见的通知(1980年4月3日)10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1980年4月16日第五届第14次会议通过)1067

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1980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法律类推的案件报送核准问题的通知(1980年1月14日)1073

最高人民法院审批案件办法(试行)(1981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次会议通过)107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如何处理有同案犯在逃的共同犯罪案件的通知(1982年4月5日)107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铁道部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办案中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1982年7月9日)107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0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1983年9月20日)10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二)(1983年12月30日)10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1984年7月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08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关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和被羁押的人的选举权问题的联合通知(1984年3月24日)10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三)(1985年8月21日)1083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管理制度(试行)(1986年3月24日)1087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试行)(1986年3月24日)1089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细则(试行)(1986年12月10日)10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刑事申诉的暂行规定(1987年10月10日)10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惩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及时审理经济犯罪案件的通知(1988年9月26日)1099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9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颁发《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的通知(1989年7月11日)1101

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办理流窜犯罪案件中一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989年12月13日)11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1991年1月26日)1105

(二)管辖1108

最高人民法院对现役革命军人与群众间发生刑事纠纷管辖权问题的批复(1951年7月3日)11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业军人犯罪管辖问题的批复(1953年4月9日)1109

司法部关于原由军法机关判处徒刑并开除军籍的犯人,于徒刑期满后又发现了新罪,应由哪里处理的批复(1955年4月21日)1109

司法部关于劳改犯人减刑、假释的批准权限问题的批复(1955年8月2日)11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反革命犯在缓刑期满后处理的批准权限问题的批复(1955年8月11日)11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宣告假释或缓刑的罪犯另犯新罪应由哪一个法院撤销假释或缓刑等问题的批复(1956年11月24日)11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又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应转送哪级人民检察院处理问题的复函(1957年7月1日)11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检、法三机关受理普通刑事案件的职责范围的试行规定(1962年11月30日)111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受理普通刑事案件的职责范围问题的批复(1963年1月5日)111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受理破坏军人婚姻案件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63年8月26日)11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无权判处死刑案件的函(1964年3月24日)1113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人民武装警察违法犯罪案件的受理和审批权限问题的通知(1976年12月15日)11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铁道部关于铁路系统案件的批捕、起诉、审判问题的通知(1979年12月6日)11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1979年12月15日)111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省院受理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应移交给管辖地区的检察分(市)院办理(1979年12月28日)11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法律类推的案件报送核准问题的通知(1980年1月14日)1116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续受理铁路运输系统案件的通知(1980年3月2日)11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民航系统的案件由地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受理的通知(1980年5月14日)11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部关于交通部直属港航系统的案件批捕、起诉、审判问题的通知(1980年7月22日)1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走私贩私、投机倒把和贪污案件由刑事审判庭审理的通知(1982年1月14日)111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林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查处森林案件的管辖问题的联合通知(1982年3月29日)111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被告刑期届满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2年10月25日)11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和地方互涉案件几个问题的规定(1982年11月25日)11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1983年7月26日)112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自行侦查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1983年3月1日)1121

最高人民枪察院二厅关于检察院自侦案件内部分工的意见(1983年11月12日)112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转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关于及时核实处理在押犯和劳教人员提供的案件线索的通知》的通知(1984年10月20日)1125

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伐滥伐森林案件改由公安机关管辖的通知(1985年5月13日)1125

林业部、公安部关于盗伐滥伐森林案件划归公安机关管辖后有关问题的通知(1985年6月20日)11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发现违法犯罪必须严肃执法的通知(1985年12月9日)112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侵犯中外合资企业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是否属于涉外案件的批复(1985年9月3日)112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总政治部关于退伍战士在退伍途中违法犯罪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26日)11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关于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所列案件的管辖范围的通知(1986年3月27日)1129

林业部、公安部关于森林案件管辖范围及森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暂行规定(1986年8月20日)112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人员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87年2月17日)113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1987年3月11日)11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通知(1987年3月26日)113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和地方互涉案件侦查工作的补充规定(1987年12月21日)113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两个《补充规定》中有关几类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1988年10月22日)113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通知(1989年11月30日)1134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思卿就公布《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答记者问113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重婚案件移交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查处的通知(1989年12月8日)1139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纪检察厅、控告申诉检察厅关于重婚案件移交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查处的有关事项的通知(1989年12月13日)1139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1989年3月15日)113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受理、查处重婚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0年6月18日)1140

(三)辩护114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否充当辩护人的决定(1956年5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11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可否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1月30日)1141

司法部关于辩护人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57年4月24日)1141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当事人和辩护人阅卷问题的批复(1957年7月2日)11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个刑事被告人可以同时委托两个辩护人和发回更审案件检察人员以何种身份出庭问题的批复(1957年9月14日)1142

司法部关于依法不公开审理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案件是否允许被告人近亲属辩护的批复(1980年5月27日)1142

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可否担任辩护人的答复(1981年3月28日)1143

(四)证据11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能否当证人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6月22日)1143

公安部关于“罪犯十指指纹管理办法”的通知(1957年6月14日)1143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法院受理海关移送的走私案件查验走私物品问题的复函(1963年11月5日)11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犯人死亡检验问题的批复(1963年12月14日)1145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被破坏的人民币可否全部由法院留作罪证保管的复函(1963年12月24日)11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中证物保管问题的批复(1964年9月16日)1145

公安部关于销毁罪证中黄色书刊图片的通知(1964年11月22日)1146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证物技术鉴定使用问题的函(1964年12月11日)11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清理和销毁犯罪证据中的黄色书刊和淫秽图片的通知(1964年12月11日)114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转发湖南省政法三机关关于不准检查处女膜的通知(1965年3月11日)1147

公安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1979年4月修订)1148

公安部、卫生部关于检查处女膜的请示报告的批复(1979年12月28日)1150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检察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和函调材料的通知(1980年1月5日)1150

公安部关于犯罪分子和违法人员十指指纹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1980年5月)1151

公安部刑事技术鉴定规则(1980年5月7日)115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办理强奸案件中可否检查处女膜问题的批复(1981年7月27日)115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保卫处科在查破案件时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通知(1982年7月6日)115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办案中相互函调取证的通知(1982年9月13日)1154

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试行)(1986年8月15日)1154

(五)强制措施1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凡到外地逮捕人犯时必须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的通报(1951年11月19日)1159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公安司令部、司法部、公安部关于公安武装对提讯、解送、逮捕等任务规定的通知(1953年10月)1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逮捕人犯的手续等问题的批复(1957年8月13日)11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案件是否经检察院起诉问题和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中的逮捕、羁押问题的批复(1962年9月28日)116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判处拘役的人犯是否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批复(1963年1月22日)116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转发上海市关于人犯羁押换押接见送达执行书等若干问题的通知(1957年5月16日)11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1963年2月25日)11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检察机关拘留人犯问题的联合通知(1963年5月30日)11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捕人问题的复函(1963年6月26日)116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监外执行的罪犯重新犯罪是否需要履行逮捕手续问题的批复(1963年7月29日)1164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有期徒刑缓刑的案件是否需要逮捕被告人的问题的复函(1963年10月25日)1165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如何协助人民法院拘留人犯问题的联合通知(1964年1月23日)1165

公安部关于刑事拘留工作上两个问题的批复(1964年4月15日)1165

公安部关于对拟判死刑或重刑的怀孕女犯的处理问题的批复(1964年5月6日)116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发逮捕、判刑批准权限的规定(1972年12月16日)1166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人犯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通知(1978年10月26日)116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的通知(1979年3月10日)116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人民检察院逮捕、拘留人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通知(1979年3月27日)116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认真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简化案件批准手续的请示报告(1979年6月26日中共中央转发)116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到外地逮捕人犯手续的几项规定(1979年7月3日)117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各地在认真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简化案件批准手续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复(1979年8月9日)1171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人民法院决定逮捕人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具体办法的通知(1979年11月19日)1171

邮电部关于军队执行逮捕、拘留的机关扣押被逮捕、拘留人犯邮件、电报批准权限问题的通知(1982年1月22日)117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被告刑期届满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2年10月25日)11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公捕”问题的意见(1983年7月12日)117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是否办理逮捕手续问题的批复(1983年8月13日)117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对在押未决犯不采用保外就医办法的通知(1984年11月26日)1174

公安部关于严格控制使用收容审查手段的通知(1985年7月31日)1175

司法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关于共同做好追捕逃犯工作的通知(1987年9月11日)1176

(六)附带民事诉讼1176

司法部关于民事诉讼是否可以附带刑事诉讼问题的复函(1957年7月8日)11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有牵连关系能否合并审判及离婚案件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出申诉后可否通知他方当事人暂勿结婚等问题的复函(1958年4月5日)11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民事诉讼有牵连的刑事诉讼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58年4月7日)11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1980年7月16日)11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犯罪的受害者能否向已经过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的函(1989年7月18日)1178

(七)办案期限1178

司法部关于“向刑事被告人送达决定交付审判的裁定书正本和起诉书副本要在开庭3天前送到”应如何计算的批复(1957年5月30日)117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1980年底未审结的案件时限计算问题的通知(1981年2月3日)117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办案时限几个问题的综合批复(1981年7月22日)117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复函(1981年7月15日)118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的一些问题的答复(1984年10月16日)1180

(八)立案侦查1181

司法部关于狱内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51年)11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杀人案件应行遵照的几项规定的通知(1951年10月4日)1183

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1979年8月20日)1184

公安部关于刑事侦查部门分管的刑事案件及其立案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规定(1979年12月24日)1187

公安部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标准的通知(1984年8月9日)1191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86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193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法纪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86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195

林业部、公安部关于森林案件管辖范围及森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暂行规定(节选)(1986年8月20日)1199

公安部关于毒品案件立案标准的通知(1988年7月13日)1201

(九)审判程序12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核认为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1年6月10日)120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如何处理有同案犯在逃的共同犯罪案件的通知(1982年4月5日)120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应慎重处理被害人出庭问题的通知(1982年11月1日)12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患精神病应否中止审理的批复(1983年2月4日)120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的起诉时限和有关免予起诉的几个问题的答复(1983年1月26日)120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的一些问题的答复(1984年10月16日)120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对在押未决犯不采用保外就医办法的通知(1984年11月26日)12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请示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的通知(1986年3月24日)12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刑事申诉的暂行规定(1987年10月10日)12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再审改判案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23日)1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对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复核案件提审后改判的判决应是终审判决的批复(1988年3月24日)1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害人对刑事案件中附带的民事部分提出的上诉应全案审查并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终审裁判的批复(1988年5月11日)12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在法院审理期间潜逃应宣告中止审理的批复(1988年7月6日)12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审判决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1989年11月4日)1209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990年1月12日)12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死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不上诉而附带民事原告人上诉审理时应适用何种程序的批复(1990年6月5日)1212

(十)执行1212

司法部关于人民法院将案犯送监执行时应注意将刑事案件执行通知书送给被告家属的通知(1956年8月27日)1212

司法部关于刑事案件执行通知使用问题的答复(1956年9月22日)1212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判处死刑、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交付执行问题的通知(1980年2月23日)12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被判刑劳改的罪犯在交付执行时应附送结案登记表和在执行期间的变动情况应通知有关单位的通知(1980年8月26日)1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管制犯在管制期间又犯新罪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应如何执行的问题的批复(1981年7月27日)121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是否办理逮捕手续问题的批复(1983年8月13日)1214

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的通知(1984年3月26日)12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罪犯在看守所执行刑罚以及监外执行的有关问题的通知(1987年2月20日)12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期满后尚未裁定减刑前又犯新罪的罪犯能否执行死刑问题的批复(1987年5月12日)12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提出上诉的共同犯罪案件,在第一审判决宣告时其中被判较短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被告人的刑期已满,是否立即将其释放的批复(1990年6月5日)1217

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控制在死刑执行现场进行拍摄和采访的通知(1990年7月16日)12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刑满释放日期的批复(1990年9月27日)12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起诉要求诈骗过程中的保证人代偿“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90年10月13日)1218

(十一)减刑、假释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宣告假释或缓刑的罪犯另犯新罪应由哪一个法院撤销假释或缓刑等问题的批复(1956年11月24日)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批减刑、假释案件时是否审阅原卷问题的批复(1956年10月22日)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留场人员表现良好可否缩短剥夺政治权利期限问题的复函(节录)(1956年11月16日)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可否减刑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27日)12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劳改犯减刑、假释案件应制作裁定书的复函(1962年7月16日)1220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无期徒刑罪犯需服刑多久才能考虑减刑问题的联合通知(1963年3月21日)122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甘肃省公安厅劳改局请示对群众要求保释劳改犯人问题的批复(节录)(1964年1月7日)122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死缓罪犯减刑问题的联合批复(1964年4月7日)122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死缓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问题的联合批复(1964年5月30日)122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释问题的批复(1979年12月23日)122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已减为有期徒刑的原死缓犯和无期徒刑犯减刑问题的批复(1979年12月31日)1222

公安部关于管制、拘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办法的通知(1979年12月28日)122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关于罪犯减刑、假释和又犯罪等案件的管辖和处理程序问题的通知(1980年12月26日)1224

司法部关于对罪犯依法减刑或假释所作的裁定可不交代上诉权利的批复(1980年2月21日)12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改罪犯减刑、假释案件可否由审判员独任审理的批复(1984年11月24日)12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缓刑考验期内表现好的罪犯可否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的批复(1985年5月9日)122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关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宣告缓刑、假释的犯罪分子能否外出经商等问题的通知(1986年11月8日)1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服刑中的罪犯减刑假释的几点注意事项的通知(1988年2月28日)12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罪犯减刑的管辖和处理程序的批复(1988年1月5日)12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无期徒刑犯减刑后又改判,原减刑裁定应否撤销问题的批复(1989年1月3日)12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通知(1989年8月30日)12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1年10月10日)1229

第二编民事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1232

一、民事诉讼法律1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232

二、司法解释1251

(一)综合1251

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关于诉讼程序的几个问题(1950年)1251

中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关于诉讼程序与审判方式的初步意见(1950年5月20日)1257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审判程序等几个问题(节录)(1950年12月24日)1261

在司法座谈会上对两个审理程序初步总结的几点说明(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6月)1261

关于《十四个大城市高、中级人民法院刑、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初步总结》的试行总结和今后在全国试行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956年2月19日)12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各级人民法院刑、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的通知(1956年10月17日)1271

各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1956年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272

民事案件审判程序(草稿)(1957年)12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几个基层人民法院试行“各级人民法院刑、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检查情况的通报(1957年7月25日)12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有关审判程序方面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57年10月16日)1287

人民法庭工作试行办法(草稿)(196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2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1963年8月28日)1288

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规定(试行)(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2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03次会议通过)12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84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13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专利审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5年2月16日)13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87年7月21日发布)13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1987年10月19日)13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经济纠纷大案要案报告制度的通知(1989年1月31日)1309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民事制裁复议程序几个问题的复函(1990年4月13日)1310

(二)管辖1310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对于《华东各级人民法院管辖暂行规则》的意见(1951年2月9日)1310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民事管辖权问题的批复(1951年3月12日)1311

司法部关于各级法院必须依照《铁路商务事故损害赔偿处理细则》规定的商务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管辖之规定办理的通令(1951年7月3日)13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原告直接向被告所在地法院以书面起诉应该受理的批复(1955年4月26日)13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管辖向题的批复(1957年3月26日)1313

司法部关于撤销天津水上运愉法院和今后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1957年4月30日)13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改犯配偶提出离婚的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1957年7月24日)13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所作的裁定是向谁作出的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27日)13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教养院受教养人的配偶提出离婚的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1958年3月26日)13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改犯、留场就业人员、自留人员婚姻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1961年8月19日)13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教分子配偶提出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1962年2月3日)13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审法院机构撤销和管辖区域变更后判决改判问题的批复(1962年2月10日)13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诉案件的管辖处理问题的复函(1962年7月16日)13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干部离婚案件的管辖问题的复函(1962年8月11日)13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女方提出离婚后就离开原籍的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1964年1月18日)13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教分子和在押未决犯等五种人员的离婚和其他民事案件管辖等问题的批复(1964年5月15日)13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外流妇女重婚案件和外流妇女重婚后的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1964年10月23日)13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县一级主要负责干部的民事案件和涉及香港台湾的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1965年4月15日)13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管辖区划变更后复查案件问题的批复(1979年3月21日)13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来信来访中不服人民法院判决的申诉案件应按审级处理的通知(1979年9月29日)1319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收案范围的初步意见(1980年8月8日)132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林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查处森林案件的管辖问题的联合通知(1982年3月29日)13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女方外流,男方要求离婚的案件,仍应由原告(男方)户口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函(1982年9月21日)13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在外地就医的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节录)(1984年3月26日)13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双方当事人在户籍所在地结婚后去外地居住的离婚案件,应由何地法院管辖的函(节录)(1984年5月11日)13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女方外流重婚后,原夫起诉要求离婚的案件,应由原夫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的复函(节录)(1984年10月27日)13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继承案管辖问题的批复(1985年2月24日)13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指定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部分专利纠纷案件的批复(1985年3月27日)13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民事请示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985年3月28日)13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内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中的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的批复(1985年7月4日)13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发现违法犯罪必须严肃执法的通知(1985年12月9日)13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成武县油化二厂诉瑞昌县流庄乡砖瓦厂购销合同纠纷案管辖问题的批复(1985年12月14日)13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赡养案管辖问题的批复(1986年1月7日)13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问题的批复(1986年4月11日)13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判决未涉及房屋所有权问题后当事人发生争议的可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函(1986年6月19日)13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转让后如何确定合同签订地的批复(1986年10月30日)13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房屋纠纷案管辖问题的批复(1986年11月14日)132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1987年3月11日)13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辽宁省盘锦市兴隆联营公司诉广东省东莞县横流建安公司经销部购销合同货款纠纷案指定管辖的批复(1987年6月26日)13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地域管辖问题的通知(1987年6月29日)13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武汉、上海海事法院管辖区域的通知(1987年7月28日)13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山西省雁北地区瓷厂诉河南省方城县酒厂购销酒瓶合同纠纷案管辖问题的批复(1987年11月19日)1331

最高人民法院交通运输审判庭的职责范围(1987年11月24日)13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受理的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或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的案件不属本院管辖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8年1月13日)13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害名誉权案件有关报刊杂志社应否列为被告和如何适用管辖问题的批复(1988年1月15日)13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1988年4月22日)13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管辖问题的批复(1988年12月7日)13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人型联营合同纠纷案管辖问题的复函(1989年8月21日)13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安徽省嘉山县土产杂品公司与四川省眉山县土产果品公司购销灿稻合同纠纷案件管辖争议问题的函(1989年11月25日)13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通知(1989年12月23日)13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三人能否对管辖权提出异议问题的批复(1990年7月28日)13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问题的批复(1990年8月5日)13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销合同履行地的特殊约定问题的批复(1990年8月19日)133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案件管辖向题的通知(1991年9月19日)1337

(三)审判组织1337

司法部同意把对外不公布的政策的原则精神告诉陪审员,但应注意对陪审员的保密教育的函复(1954年3月27日)133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法院组织法中几个问题的解释(1955年2月14日)1337

司法部关于解答法院组织法的一些问题的通知(1955年5月6日)1338

司法部关于书记员可否参加合议庭问题的批复(1955年1月4日)1339

司法部关于助审员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的问题的批复(1955年3月4日)1339

司法部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被选举为同级人民委员会委员后,应由何部门报请人民委员会批准宣布无效的问题的批复(1955年12月31日)1340

司法部关于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时可否吸收陪审员列席问题的复函(1956年1月16日)1341

司法部关于陪审员是否可以暂时代行审判员职务问题的复函(1956年6月30日)1341

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的名额、任期和产生办法的指示(1956年7月21日)1341

司法部关于法院办公室主任、秘书是否可以参加审判委员会问题的批复(1956年7月31日)1342

司法部关于已选出的人民陪审员是否要发给当选证书的问题的复函(1956年9月10日)13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哪些案件可以不实行陪审、合议制度问题的批复(1956年9月20日)1343

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迁移出原选举地区或调出原选举单位后,可否连续担任人民陪审员职务问题的批复(1956年12月13日)13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哪些案件人民陪审员可以不参加审判的批复(1957年1月30日)13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定期宣判的案件人民陪审员因故不能参加宣判时,审判员可否独自开庭和审判员调动工作时,对其承办的已经审理终结而尚未制作判决书也未开庭宣判的案件应如何处理两问题的批复(1957年2月15日)13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陪审合议后的民事案件,审判员又独自进行调解而达成协议的,应否重新合议和应否准许被告人阅案卷内检举人不愿公开的材料以及对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可否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1月30日)13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主持调解的审判人员”是否包括人民陪审员等问题的批复(1957年2月23日)1345

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可否单独进行调解活动问题的批复(1957年3月20日)1346

司法部关于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是否可以参加审判委员会的函复(1957年8月9日)1346

司法部关于助审员代行审判员职务应如何确定代行期限问题的意见(1957年8月19日)13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二审法院的助审员可否担任合议庭的审判长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22日)1347

司法部关于书记员是否能担任合议庭的记录等问题的函复(1958年3月21日)134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任免问题的决定(1960年1月21日)13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函(1961年8月3日)13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结合基层普选选举人民陪审员的通知(1963年2月11日)13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及院长、庭长审批案件分工的试行规定”几点修改意见的函(1963年6月1日)13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在开庭审理前试行调解时不必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的批复(1964年1月18日)135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陪审的群众代表产生办法的通知(1978年3月27日)1350

司法部关于选举人民陪审员的通知(1980年8月21日)135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助理审判员可否作为合议庭成员并担任审判长问题的批复(1983年5月25日)1351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审理少年刑事案件聘请特邀陪审员的联合通知(1991年4月16日)1351

(四)证据1352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关于货物遭受灭失、毁损,如运单遗失时可由法院取得证明仍可要求赔偿的办法(1949年5月15日)135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处理失踪军人离婚案件应取得当地县(市)人民委员会失踪军人通知书作为证明的联合通知(1956年3月25日)13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能否当证人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6月22日)13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询问他在香港与×××所立协议离婚字据是否有法律效力,并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字据证明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58年2月24日)13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能否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作亲子鉴定问题的批复(1987年6月15日)135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1989年7月11日)1355

(五)诉讼参加人13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可否担任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的批复(1984年1月11日)13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外国驻华使馆参赞能否以外交代表身份为本国国民在我国聘请中国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批复(1985年3月28日)13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外籍当事人委托居住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或本国驻我国领事馆工作人员为诉讼代理人可否允许问题的批复(1985年6月8日)13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继承权的申请是否适用民事诉讼程序问题的批复(1986年4月3日)13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需要再审而又发现遗漏了诉讼第三人的案件应指令哪一审法院按什么程序再审问题的批复(1986年5月21日)1359

公安部关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委托诉讼代理人的通知(1986年9月8日)13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双方不服政府对山林纠纷的处理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将谁列为被告的批复(1986年11月7日)13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鉴证的合同发生纠纷,可否追加鉴证机关工商行政管理局为诉讼第三人问题的批复(1987年10月7日)13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开办的公司被撤销后由谁作为诉讼主体问题的批复(1987年10月15日)13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1988年10月19日)136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诉讼主体资格的说明的函(1989年2月22日)13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应如何列当事人问题的批复(1990年4月14日)13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指令再审的民事案件应依法作出新判决的批复(1991年3月21日)1363

(六)财产保全13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扣船法律程序的请示报告的批复(1981年10月24日)13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前扣押船舶的具体规定(1986年1月31日)13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强制变卖被扣押船舶清偿债务的具体规定(1987年8月29日)13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限内原审法院能否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批复(1988年1月13日)13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尚未到期的财产收益可否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批复(1988年10月18日)13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队单位作为经济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可否对其银行帐户上的存款采取诉讼保全和军队费用能否强行划拨偿还债务问题的批复(1990年10月9日)1367

(七)诉讼费用13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收诉讼费的问题答《人民日报》读者问(1951年1月13日)136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财政部关于经济合同仲裁费和鉴证费收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规定(1984年1月18日)136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收费办法(试行)(1984年8月30日)13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案件受理费如何计算等问题的批复(1985年1月24日)13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上诉案件受理费的几个问题的批复(1985年4月4日)13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案件上诉后,第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了改判时,可否变更第一审法院关于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等问题的批复(1985年5月30日)13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胜诉一方当事人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第二审的诉讼费应由谁负担等问题的批复(1985年5月30日)13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一方提起上诉如何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问题的批复(1985年5月30日)13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收费几个问题的批复(1986年6月21日)13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问题后移送有关部门,是否退还预收的案件受理费的批复(1986年8月28日)13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核定案件受理费问题的批复(1988年1月6日)13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通知(1989年7月12日)1375

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关于加强诉讼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1989年9月18日)1378

(八)强制措施1378

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第78条有关拘留的规定的联合通知(1983年2月19日)13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对没有严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当事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能否纠正问题的批复(1986年4月2日)13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决定采取民事拘留措施的法院能否委托被拘留人所在地法院代为执行的批复(1987年10月15日)1379

(九)第一审程序1380

司法部为各级人民司法机关今后对委托调查、委托执行或移办案件应尽速处理的通报(1951年3月21日)13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被告匿不出庭等问题答《人民日报》读者问(1951年1月13日)13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起诉到法院的轻微刑民事案件不能拒不受理的批复(1951年2月27日)138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法院处理选举案件中的几个问题的综合批复(1956年9月4日)13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请求权的理解复函(1956年10月26日)13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不准离婚,经过一定时期后,当事人一方又向第一审人民法院起诉如何处理的批复(1956年12月1日)1382

司法部关于不准未成年人参加公开审判庭旁听问题的批复(1957年1月22日)13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评议记录应否附卷问题的批复(1957年3月9日)13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是精神病患者又无诉讼代理人的离婚案件可由法院指定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不宜缺席审判的批复(1957年9月20日)13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判决仍应向社会公开的批复(1957年10月18日)138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民事纠纷被诉法院可否传唤问题的答复(1957年11月6日)1384

司法部关于甲地法院代乙地法院传讯当事人的问题的函复(1957年12月31日)13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收到判决书,须待对方收到判决书,过了上诉期限,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才可另行结婚问题的复函(1958年2月12日)138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不能作为一审的批复(1963年6月1日)138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终审判决不准离婚后当事人又提出离婚需经多长时间才能作为新案受理的复函(1964年10月7日)138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隐私案件可否公开宣判等问题的批复(1964年10月10日)13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缺席判决问题的批复(1974年5月9日)13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是精神病患者又无诉讼代理人的离婚案件,法院可否作缺席判决的复函(1975年9月9日)13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现役军人提出离婚的案件应参照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的复函(1981年7月28日)13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定期宣判的案件人民陪审员因故不能参加宣判时可否由审判员开庭宣判问题的批复(1981年8月4日)138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能否受理当事人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而提起的诉讼的批复(1983年3月19日)13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在内地登记结婚后双方均居住香港,现内地人民法院可否受理他们离婚诉讼的批复(1984年4月14日)13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男女登记离婚后一方翻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的批复(1985年6月15日)13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经济行政案件不应进行调解的通知(1985年11月6日)13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纠纷当事人一方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仲裁机关已立案,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1985年8月3日)139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台湾同胞为追索建国前公民之间债务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85年8月8日)139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告向某人民法院起诉后撤诉又向另一个人民法院起诉该法院是否受理的批复(1985年12月14日)13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为分配保险赔偿费发生的纠纷,主管部门正在处理,应由他们继续解决,人民法院不宜直接受理的批复(1986年2月17日)13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男女双方登记离婚后,因对财产、子女抚养发生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予受理的批复(1986年10月3日)13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判决维持收养关系后当事人再次起诉,人民法院是否作新案受理的批复(1987年2月11日)13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如何适用《土地管理法》第13条、《森林法》第14条规定的批复(1987年7月31日)13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是否受理治安行政案件的批复(1987年9月11日)13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87年10月9日)13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珠首饰在“文革”中下落不明,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批复(1987年11月6日)1396

公安部关于县公安局能否对治安管理处罚案件进行“二裁”问题的批复(1988年1月25日)13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认真办好外地法院委托事项的通知(1988年1月20日)13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决定引起的房产纠纷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函(1988年6月9日)13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局诉云南省机电设备公司房屋产权纠纷一案是否属人民法院主管问题的批复(1989年1月3日)13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函(1989年1月23日)13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亡人的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的函(1989年4月12日)13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后人民法院对购销伪劣假冒商品合同纠纷是否受理的问题的函(1989年5月30日)1398

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1989年8月10日)13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未满两年的离婚案件是否受理和公告送达问题的批复(1989年8月22日)13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复函(1989年10月10日)140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与用水单位之间拖欠水费纠纷问题的复函(1990年5月23日)140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无效经济合同引起的财产争议的处理决定向人民法院的起诉是否受理的批复(1990年11月3日)14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1991年8月13日)1401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对土地权属争议处理问题答复的函(1991年12月12日)1401

(十)第二审程序14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人民法庭的判决不服而提起上诉的案件不必经过基层人民法院审查的批复(1956年12月24日)1402

司法部关于基层人民法院正副院长审理的案件,如发现错判时应否送上一级人民法院改判等问题的函复(1956年12月27日)140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法院对于同一案件的共同被告中有的上诉有的不上诉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57年1月16日)14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给付财产案件的执行中,所作的“中止”执行和“终止”执行的裁定,准否上诉问题的批复(1957年1月17日)14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法院审理有关生活费等案件中所作的先行给付的裁定不准上诉问题的批复(1957年4月26日)14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法院主持成立的调解的效力等问题的批复(1957年5月13日)14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审法院在未发现女方怀孕时判决离婚宣判后女方发现怀孕提起上诉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57年7月19日)14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13日)1405

司法部关于二审判决和裁定从何时开始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复函(1957年8月19日)14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是否均须传唤当事人及证人等问题的批复(节录)(1957年8月22日)14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及分劈财产、生活抚养上诉案件应如何处理等问题的复函(1958年4月17日)14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诉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批复(1963年3月27日)14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上诉案件经二审调解成立后无须再下裁定撤销原判的批复(1963年10月29日)14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虽表示上诉但未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上诉状,是否作为上诉案件受理问题的批复(1989年8月21日)1407

(十一)审判监督程序14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时如何提审的复函(1956年9月18日)14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调解书的程序问题的复函(1956年9月20日)14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委员会处理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的程序问题的批复(1956年10月1日)14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审问题的批复(1956年10月15日)14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审案件审级问题的复函(1956年10月26日)1409

司法部关于经终审判决和裁定后,当事人一方提出新事实要求改判,应按何种程序受理问题的复函(1956年12月10日)1410

司法部有关监督程序和合议庭问题的复函(1956年12月11日)14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再审案件只有合议庭有权撤销原判决或裁定,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不能作此决定的复函(1957年3月19日)14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改判已经撤销的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程序问题的批复(1957年4月13日)14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可否将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问题的批复(1957年8月13日)14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依审判监督程序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的案件如果发现仍有错误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57年8月26日)14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决定再审时是否需由院长作出裁定发给当事人问题的复函(1957年9月13日)14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撤销原判的裁定由谁署名及再审案件进行再审时原来充任当事人的辩护人或代理人的律师是否继续出庭等问题的复函(1957年12月26日)14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中,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何时裁定中止执行和中止执行的裁定由谁署名问题的批复(1985年7月9日)14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二两审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应如何予以纠正的批复(1985年10月28日)14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再审改判案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7年12月23日)1413

(十二)执行14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区、乡政府有无强制执行权问题的批复(1951年3月3日)1414

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关于加强民事强制执行的指示(1951年6月5日)1415

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判决的指示(1953年8月1日)1416

司法部关于国家机关、企业、人民团体的职工,因离婚问题,经法院依法判决其定期付给对方生活费及子女教养费而拒不执行或拖延执行时,法院应如何处理的问题的批复(1955年)1417

司法部关于委托执行问题的通知(1957年6月18日)14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案件中对财产处理如何强制执行问题的批复(1963年12月9日)14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强制执行民事财产案件的判决不需另下裁定的批复(1964年5月19日)1418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转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民事判决向银行调取当事人存款问题的通知》(1980年6月16日)1418

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查询、停止支付和没收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以及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过户或支付手续的联合通知(1980年11月22日)1419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查询、冻结和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银行存款的联合通知(1983年12月28日)1420

最高人民法院就吉林省浑江市卫生防疫站的来信给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知(1984年9月11日)14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与银行系统的营业所、信用社联系查询、冻结或者扣划企事业等单位存款的批复(1985年1月17日)14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应向何地法院提出的批复(1985年1月17日)142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已公证的债权文书依法强制执行问题的答复(1985年4月9日)14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应用何种法律文书的问题的批复(1985年9月14日)14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构的调解书应如何处理的通知(1986年8月20日)14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上海市机床公司经营部诉江苏省靖江县钢铁厂钢材补偿贸易合同纠纷一案执行问题的批复(1986年12月17日)14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生效多年的判决逾期申请执行的依法不予支持的批复(1987年8月25日)14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人民法院裁定冻结的当事人银行存款其他人民法院不应就同一笔款额重复冻结问题的批复(1987年12月14日)14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工作中两个问题的批复(1988年6月20日)14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是否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69条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等问题的批复(1988年8月15日)1426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法院对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需要银行协助执行的案件应如何办理问题的联合通知(1989年1月11日)1426

海关总署关于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期限问题的通知(1989年2月3日)14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银行擅自划拨法院已冻结的款项如何处理问题的函(1989年3月26日)14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复查期间执行问题的批复(1989年8月8日)14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民事诉讼法(试行)施行前已经申请执行而至今尚未执行的案件是否应予执行的函(1989年8月15日)14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纠纷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翻悔可按原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的批复(1989年9月16日)1428

(十三)涉外程序14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朝鲜公民与中国人离婚案件及贩运鸦片案件的审判权问题的复函(1956年10月11日)14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归国华侨与日籍配偶离婚问题的批复(1956年10月22日)1429

司法部关于各级人民法院不应直接与外国政府或法院联系处理诉讼案件的通知(1957年5月21日)1429

司法部关于中国人与已回国的日本人离婚判决书如何送达问题的批复(1957年5月27日)14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我国公民与苏联公民离婚诉讼应由我国法院受理问题的复函(1958年6月4日)14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苏联国籍的侨民与在中国境内的中国人离婚的处理手续问题的批复(1960年7月4日)1430

外交部领事司关于转达中国人和朝鲜人离婚的判决书问题(1965年7月31日)1431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委托朝鲜法院征求离婚案件在朝当事人意见的函(1974年1月30日)1431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关于委托朝鲜法院征求离婚案件在朝一方当事人意见等问题的函(1974年3月19日)14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离婚问题的批复(1978年7月28日)14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给国外当事人的法律文书可交给其国内代理人的批复(1978年8月14日)1432

司法部关于涉外民事诉讼中的一些问题的批复(1980年10月9日)14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归国华侨要求与越南籍配偶离婚问题如何处理的批复(1982年9月25日)14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日两国之间委托送达法律文书使用送达回证问题的通知(1982年10月12日)14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公告送达起诉书而不应诉的居住在国外的民事被告缺席判决后仍应公告送达判决书的批复(1983年2月7日)14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美籍华人要求向中国法院上诉可否准许问题的函(1983年2月11日)14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立案后有关涉外诉讼文书及送达问题的批复(1983年12月15日)14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交通事故案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3年12月30日)14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为外国人与我国境内的配偶达成离婚协议我国法院可否制发调解书问题的批复(1984年4月9日)14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离婚一案几个问题的批复(1984年9月17日)14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海事法院几个问题的决定(1984年11月28日)14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当事人在国内居住、另一方当事人在国外居住的涉外民事案件的上诉期应如何确定的批复(1985年6月11日)14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美国法院未通过外交途径径直将离婚判决书寄给我人民法院如何处理的批复(1985年12月26日)14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海事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1986年1月31日)1440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1986年8月14日)144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我国加入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通知(1987年4月10日)1442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87年8月27日)14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外司法协助协定的通知(1988年2月1日)14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法司法协助协定的通知(1988年2月9日)14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国民送达传票期限的通知(1989年1月16日)1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1989年5月13日)1462

(十四)涉台港澳程序14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外侨案件应随时与当地外事部门联系的通报(1951年8月13日)1464

中央法制委员会关于一般人民因不通音讯而请求离婚年限应如何规定问题的解答(1951年9月14日)1464

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关于婚姻案件被告现住国外或台湾无法传讯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51年12月1日)14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不得与外国政府直接联系的通报(1953年12月4日)14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居住香港,原告提出离婚应如何处理的批复(1955年2月16日)1465

最高人民法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给国外华侨的婚姻诉讼文件寄递办法的暂行规定的指示(1955年5月5日)1465

华侨事务委员会函告领事馆对邮寄华侨婚姻诉讼文件的意见(1956年3月20日)14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居住内地一方居住港、澳的离婚应该如何处理问题的函(1956年7月21日)14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居住内地一方居住香港的离婚案件如何征求意见问题的函(1956年12月6日)1467

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寄国外华侨的判决书的生效日期问题的复函(1957年2月7日)1467

司法部关于华侨离婚案件律师是否可以接受代理的批复(1957年3月27日)14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波兰法院对双方都居住在波兰的中国侨民的离婚判决在中国是否有法律效力问题的复函(1957年5月4日)14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请求与×××离婚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57年12月26日)14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告现侨居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离婚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58年3月13日)1469

最高人民法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给国外华侨的婚姻诉讼文件寄递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58年9月5日)14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判决可以直接寄给在香港的当事人的批复(1963年2月25日)14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男方居住苏联女方提出离婚可以缺席判决等问题的批复(1963年4月28日)14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离婚案的判决书可以直接寄交现住香港的当事人及判决书中存在的问题的函(1963年5月27日)14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离婚问题的批复(1965年1月31日)14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香港、台湾的离婚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节录)(1965年4月15日)14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美国法院无权判决我国公民离婚案件的批复(1967年4月26日)147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关于转发《托收华侨国外遗产业务介绍》的函(1973年8月14日)14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方当事人向香港法院起诉离婚,对香港法院所作离婚判决我法院不予承认的复函(1974年5月17日)14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哥伦比亚华侨××离婚案的批复(1978年5月24日)14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给我国旅居加拿大的公民寄递离婚诉讼文书问题的批复(1980年8月25日)14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出与居住在台湾的××离婚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81年10月10日)14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在内地登记结婚,现双方均居住香港,发生离婚诉讼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4年7月14日)14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给在台湾的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的批复(1984年8月29日)14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旅居阿根廷的中国公民按阿根廷法律允许的方式达成的长期分居协议我国法律是否承认其离婚效力的复函(1984年10月5日)14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港澳同胞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和澳葡当局所发身份证在内地人民法院起诉、应诉的民事案件,是否作为涉外案件问题的批复(1984年12月6日)14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由台湾回大陆定居,起诉与在台湾的配偶离婚,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84年12月6日)14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旅美华侨×××先后向我国法院和美国法院起诉离婚美国法院已判决离婚我国法院是否再作判决问题的批复(1985年9月18日)1481

最高人民法院对我国留学生夫妻双方要求离婚如何办理离婚手续的通知(1985年12月31日)148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87年10月19日)14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与港方签订有关法律事务协议的须先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查批准的通知(1988年8月25日)1483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1年8月13日)1484

第三编行政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1487

一、行政诉讼法律148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487

二、司法解释149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1990年9月3日)149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4条的暂行规定(1990年10月29日)1492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通知(1990年10月30日)1493

公安部关于消防监督机构是否具有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及有关问题的批复(1990年11月9日)1497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991年6月11日)1497

第四编行政复议法规1504

行政复议条例(1990年11月9日国务院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1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关于审计行政复议问题的通知(1990年8月10日)1508

第五编仲裁条例及规则1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1983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1509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88年9月1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委员会会议通过)1512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88年9月12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委员会会议通过)1515

技术合同仲裁机构仲裁规则(试行)(1991年6月25日国家科委发布)1518

1993《中国诉讼制度法律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炳芝,李春霖主编 1993 北京:法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