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求取 ⇩

第一章植物病害防治的历史与现状1

第一节 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认识1

第二节农业现代化中的植物病害问题3

一、增施水肥3

二、改良品种3

三、集约化栽培4

四、化学化5

五、机械化6

第三节生态学与现代植物病理学6

一、生态学与生态系统概念6

二、农业生态系统10

三、现代植物病理学中的生态观15

第四节微生态学与植物微生态系19

一、微生态学的概念19

二、微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9

三、微生态学的应用20

四、植物微生态学与植病生防21

第五节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发展22

第二章植物体生态系与微生物生境25

第一节植物微生态系的基本特征25

一、微生态系的特异性25

二、微生态系的空间与层次26

三、微生态系的动态变化26

四、微生物与宿主间相互关系28

五、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29

第二节植物根际与根面微生境32

一、根际与根面的概念32

二、根际微生物的主要类群35

三、根际与植物营养37

四、根际与植物病害39

第三节叶围与叶面微生境41

一、一般概念及其特征42

二、叶面微生物的种群及其动态43

三、叶面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44

四、叶面微生物与叶病46

第四节植物的体围与体表微生境47

一、草本植物茎及其类似器官表面47

二、木本植物茎及其表面微生物48

第五节花器等繁殖器官与微生境50

一、花器50

二、果实53

三、种子54

第六节植物体内微生物55

一、皮下和薄壁组织内生菌55

二、维管组织内生菌55

三、其它内生菌57

第三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一般机制60

第一节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60

一、传统的生物防治60

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60

三、病害生物防治的发展62

第二节病害生物防治因素分析63

一、微生物中的生防因素64

二、寄主植物65

三、病原物66

四、非生物环境与生物防治67

第三节自然界有利于控制病原物的生物因素69

一、溶菌现象69

二、抑菌现象70

三、重寄生现象71

四、交互保护作用及诱发抗性77

第四节其它可利用的生防因素79

一、抑制性土壤79

二、菌根真菌83

三、冰核细菌的控制85

四、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87

五、植物微生态工程89

第四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途径90

第一节不同来源生防因素的应用90

一、引进的生防因素90

二、利用习居的生防因素92

第二节直接控制病原物的生防技术93

一、降低接种体的数量93

二、阻止病原物形成传播体94

三、取代或排除病残组织中的病原物95

四、削弱病原物的致病力97

五、其它措施97

第三节保护寄主植物并增强其健康水平的生防技术98

一、保护易感染部位和器官98

二、增强寄主植物的健康水平并提高产量108

第四节调节并改善生态环境114

一、改善土壤环境114

二、调节气围环境116

第五章不同类型植物病害及其生物防治117

第一节土传病害及其生物防治117

一、病害基本特征117

二、主要病原物类群118

三、生态学119

四、生物防治实践122

第二节气传病害及其生物防治135

一、病害基本特征135

二、主要病原物的类群136

三、生态学138

四、生物防治实践139

第三节种传病害及其生物防治145

一、病害的含义及主要特点145

二、主要病原物的类群147

三、影晌种传病害的生物因素149

四、种传病害的生物防治151

第四节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及其生物防治152

一、植物病毒介体的主要类群与特征152

二、植物病毒的生态学154

三、植物病毒的生物防治155

四、传毒介体和野生寄主的生物防治157

五、提高品种的耐病和抗病性157

第五节采收后病害的生物防治158

一、谷物、油料及其它干果种子的霉菌生防158

二、水果和蔬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161

第六章病害生物防治与环境165

第一节环境作用的概念165

一、表示环境作用的常用术语166

二、主要环境因素的组成168

第二节环境与植物病害171

一、环境与植物健康171

二、环境与病原物173

三、环境与其它生物因素175

第三节环境在不同生防因素中的作用177

一、生防真菌与环境177

二、生防细菌和放线菌的应用与环境180

三、植物病毒作为生防因素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82

四、其它生防因素与环境184

第四节环境污染与病害生物防治185

一、大气污染物对病原物与非病原微生物的影响185

二、土壤污染与病害生防188

三、水域污染191

第七章耕作制及栽培管理技术与病害生物防治192

第一节耕作制与植物病害控制192

一、农业区域的划分与病害控制192

二、我国农业区划与病害控制194

第二节栽培管理与病害防治197

一、栽培管理与病害的一般联系197

二、土壤管理198

三、水肥管理200

第三节精耕细作与病害生物防治202

一、耕地202

二、轮作、茬口及休闲205

三、单作与复种208

四、有机改良剂212

五、其它管理措施219

第四节综合治理与生物防治发展前景223

一、抗病育种223

二、农药与其它化学制剂224

三、病害生物防治的地位与发展前景225

第八章植病生防研究方法227

第一节工作条件和步骤227

一、工作人员培训227

二、实验室设备227

三、温室与试验田228

四、确定防治对象和目标228

五、制定工作的方向和范围229

第二节标样采集和处理229

一、采集土壤样品230

二、采集植物样本231

三、残体、污水等标样的采集232

第三节不同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234

一、分离土壤微生物234

二、植物叶面和气生器宫表面微生物的分离243

三、植物体内生菌的分离245

四、其它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247

第四节生防益菌的检测和筛选247

一、活菌及其代谢物的拮抗性检测247

二、温室盆栽试验251

三、田间小区试验与多点示范252

四、大田应用试验253

五、菌种的保存与换代254

附录基本实验255

实验(一)自然界及植物体生态系微生物的检测255

实验(二)拮抗性微生物的室内检测256

实验(三)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效果的测定257

实验(四)土壤中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259

实验(五)分离并检测真菌重寄生微生物261

199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素芸编 1993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病虫害防治(1984 PDF版)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病虫害防治
198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植物病理及农作物病害防治( PDF版)
植物病理及农作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指导(1956.3 PDF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指导
1956.3 财政经济出版社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1981 PDF版)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观赏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1991 PDF版)
观赏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1991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害研究与防治(1998 PDF版)
植物病害研究与防治
1998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害防治(1998 PDF版)
农业植物病害防治
1998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1993 PDF版)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99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药用植物病害防治图册(1999 PDF版)
药用植物病害防治图册
1999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病早害防治学(1999 PDF版)
植物病早害防治学
1999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1984 PDF版)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1986 PDF版)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198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病虫害防治及药械学(1959 PDF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及药械学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1960 PDF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196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植物病害防治(1952 PDF版)
植物病害防治
1952 新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