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 上》

第一章巨变的时代:十九世纪中国与西方1

第一节 两个陌生世界的相遇1

第二节 中西世界观的冲突6

第三节 瞭解「西方冲击」的意义12

第四节 冲击的反应之一:认识西方17

第五节 冲击的反应之二:以夷制夷24

上编巨变的序幕34

第二章十九世纪初期的经世思想34

第一节 经世涵义的讨论34

第二节 经世思想兴起的内因与外缘39

第三节 经世思想的渊源44

第四节《经世文编》的经世思想大意53

第五节《经世文编》的影响70

第三章春秋公羊学的复兴75

第一节 公羊学的演变及其代表人物75

第二节 公羊学的兴起与刘逢禄的重要地位89

第三节 公羊学的主要思想:三科九旨93

第四节 结语110

第四章包世臣113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113

第二节 思想特徵117

第三节 鸦片问题与鸦片战争期间的言论122

第四节 政治思想134

第五节 经济思想144

第五章龚自珍155

第一节生平与著作155

第二节 学术思想批判161

第三节 民生经济批判172

第四节 政治批判179

第五节「宾宾」说之澄清186

第六节 影响与评价189

第六章魏源196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196

第二节龚、魏相提并论的历史意义202

第三节 思想传承、方法与变易理论211

第四节 经济改革方案及其实效224

第五节 政治改革的理念236

第六节《圣武记》的时代意义244

第七节《海国图志》:一部改变历史的书250

中编巨变与传统263

第七章太平天国263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与起的复杂因素263

第二节 洪秀全和他初期的革命集团273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281

第四节 太平天国与中国文化299

第五节 太平天国与民族主义309

第六节 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316

第七节〈天朝田亩制度〉在思想史上的意义324

第八节 洪仁?和他的〈资政新篇〉329

第九节 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337

第八章曾国藩346

第一节 生平四阶段346

第二节 曾国藩集团及湘军精神的形成350

第三节 为保卫传统文化而战359

第四节 曾国藩的学养364

第五节 曾国藩与自强运动369

第六节曾国藩的评价问题376

第九章刘蓉382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382

第二节 刘蓉与曾国藩的友谊385

第三节 刘蓉的学养与志趣392

第四节 吏治的废弛与整治396

第五节 刘蓉的事功400

第十章倭仁406

第一节 生平与性格406

第二节 倭仁的内心世界409

第三节倭仁与奕訢等争论的经过415

第四节 保守的原因及其深层结构423

第十一章郭嵩焘430

第一节生平与性格430

第二节 郭嵩焘与曾国藩的友谊437

第三节 倡导洋务思想的环境443

第四节洋务思想与传统448

第五节 洋务思想的基本观念452

第六节 洋务的中心课题之一:御夷458

第七节 洋务的中心课题之二:自强463

第八节 中西比较468

1991《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韦政通著 1991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