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3辑 1928-1932》
作者 | 孙崇恩,周来祥编 编者 |
---|---|
出版 |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
参考页数 | 494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1607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唐宋传奇集》广告1
《禁止标点符号》按语1
《小约翰》广告2
“醉眼”中的朦胧3
致台静农(节录)9
致李霁野(节录)10
致章廷谦(节录)10
致章廷谦(节录)11
致李霁野(节录)12
致章廷谦(节录)12
看司徒乔君的画14
《思想·山水·人物》题记16
文艺与革命(复冬芬信)(节录)19
致李秉中(节录)22
扁23
路24
头26
通信(复Y先生)(节录)28
太平歌诀34
铲共大观(节录)36
通信(复张孟闻)(节录)38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39
致章廷谦(节录)44
致章廷谦(节录)44
《奔流》编校后记(一)45
《思想·山水·人物》广告(节录)48
致章廷谦(节录)48
《奔流》凡例五则(节录)49
《奔流》编校后记(二)50
致翟永坤(节录)53
致韦素园(节录)53
致康嗣群(节录)54
革命咖啡店55
文坛的掌故(复徐匀)(节录)57
文学的阶级性(复恺良)(节录)59
《奔流》编校后记(三)61
致章廷谦(节录)64
《奔流》编校后记(四)65
《贵家妇女》译后记67
《关于绥蒙诺夫及其代表作〈饥饿〉》译者识68
《食人人种的话》译后记68
《北欧文学的原理》译者附记69
《捕师》译后记70
《奔流》编校后记(五)71
《农夫》译后附记(一)75
《农夫》译后记(二)77
《而已集》题辞78
《北欧文学的原理》译者识79
关于“粗人”(节录)81
致赵景深(节录)82
《竖琴》译后附记83
《奔流》编校后记(六)85
《坦波林之歌》译者前记87
《跳蚤》前记88
《奔流》编校后记(七)89
《〈雄鸡和杂馔〉抄》前记95
致章廷谦(节录)96
致陈浚(节录)96
敬贺新禧98
《十月》译后附记99
致章廷谦(节录)100
《奔流》编校后记(八)102
《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译后附记104
《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105
《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107
《蕗谷虹儿画选》小引109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小引111
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节录)113
哈谟生的几句话115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118
《近代木刻选集》(2)附记120
致李霁野(节录)122
致韦素园(节录)122
致许寿裳(节录)124
《奔流》编校后记(九)125
致韦素园(节录)129
《壁下译丛》小引130
《比亚兹莱画选》小引132
致李霁野(节录)135
《艺术论》小序136
《面包店时代》译者前记139
《新时代的预感》译后附记140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141
《艺苑朝华》广告143
《一篇很短的传奇》译后附记(二)144
《奔流》编校后记(十)145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148
两地书(一三五)(节录)153
《论文集〈二十年间〉第三版序》译者后记154
致陈君涵(节录)155
致李霁野(节录)156
致白莽(节录)156
通讯(复张逢汉)(节录)158
致李霁野(节录)159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161
《奔流》编校后记(十一)164
《文艺与批评》译者附记167
致章廷谦(节录)172
柔石作《二月》小引173
《人性的天才——迦尔洵》译后附记175
《小彼得》译本序176
《放浪者伊利沙辟台》和《跋司珂族的人们》译后附记179
《苦蓬》译后记181
致韦丛芜(节录)183
致章廷谦(节录)183
《奔流》编辑后记(十二)184
《恶魔》译讫附记190
离骚与反离骚191
流氓的变迁194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196
我和《语丝》的始终197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206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211
《文艺研究》例言229
文艺的大众化230
《毁灭》第二部一至三章译后记232
通讯(柳无忌来信按语)235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236
致章廷谦(节录)238
《新俄画选》小引239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242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245
致章廷谦(节录)250
致章廷谦(节录)251
我们要批评家253
致方善境(节录)255
致李秉中(节录)255
《文艺政策》后记256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260
致郁达夫(节录)262
致李秉中(节录)262
《艺术论》译本序264
致章廷谦(节录)276
致李霁野(节录)276
《浮士德与城》后记278
《洞窟》译讫记284
致方善境(节录)285
《十月》后记286
致李秉中(节录)292
致孙用(节录)292
《静静的顿河》后记293
致曹靖华(节录)296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297
致王乔南(节录)299
致王乔南(节录)299
致崔真吾(节录)300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301
《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302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303
开给许世瑛的书单306
《毁灭》后记308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316
致李小峰(节录)318
致韦素园(节录)318
致李秉中(节录)319
致荆有麟(节录)320
致曹靖华(节录)320
致山上正义(节录)322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323
柔石小传32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328
致孙用(节录)330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331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332
致曹靖华(节录)336
致李小锋(节录)337
上海文艺之一瞥338
致李小锋(节录)351
《肥料》译后记352
凯绥·珂勒惠支木刻《牺牲》说明354
《夏娃日记》小引355
《铁流》编校后记357
墨西哥理惠拉壁画之一——《贫人之夜》(1927)365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366
致曹靖华(节录)376
沉滓的泛起377
《野草》英文译本序380
致曹靖华(节录)381
《毁灭》和《铁流》的出版预告(节录)382
三闲书屋校印书籍383
《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译后附记384
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385
德国作家版画展延期举行真象387
几条“顺”的翻译(节录)388
风马牛389
关于小说题材的信(复Y及T的信)(节录)392
答北斗杂志社问(节录)394
关于翻译的通信(复J.K的信)(节录)396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呵德”们403
致增田涉(节录)405
致许寿裳(节录)406
致内山完造(节录)407
《三闲集》序言408
鲁迅译著书目(节录)412
《《二心集》序言415
我对干《文新》的意见418
我们不再受骗了(节录)419
致增田涉(节录)420
致增田涉(节录)420
致许寿裳(节录)422
致增田涉(节录)422
致增团涉(节录)424
致李霁野(节录)424
致曹靖华(节录)425
致李霁野(节录)426
某书读后记427
致增田涉(节录)428
《淑姿的信》序429
致许寿裳(节录)430
致增田涉(节录)430
致台静农(节录)431
《竖琴》前记432
《竖琴》后记436
致曹靖华(节录)446
《一天的工作》前记447
《一天的工作》后记451
致增田涉(节录)466
论“第三种人”467
“连环图画”辩护471
致增田涉(节录)475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476
今春的两种感想(节录)479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节录)480
《自选集》自序483
《两地书》序言486
致增田涉(节录)490
祝中俄文字之交491
1980《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3辑 1928-193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崇恩,周来祥编 1980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第一块基石
- 198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鲁迅思想研究资料 下
- 1977
-
- 鲁迅思想研究资料 上
- 1977
-
- 信得过
- 197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1928-1936)资料选辑 下
- 1979 山东师范学院
-
- 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5辑
-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
- 鲁迅思想研究
- 194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
- 1953 新文艺出版社
-
- 鲁迅的文艺思想
- 1957 新文艺出版社
-
- 鲁迅文艺思想概述
-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学习鲁迅文艺思想
- 197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
- 198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鲁迅思想探索
- 198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