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1辑 1900-1925》
作者 | 孙崇恩,周来祥编 编者 |
---|---|
出版 |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
参考页数 | 492 |
出版时间 | 198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1607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前言1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节录)1
祭书神文2
《哀尘》译者日3
《月界旅行》辨言4
摩罗诗力说6
科学史教篇(节录)43
文化偏至论45
《裴彖飞诗论》译者前记58
破恶声论(节录)59
《域外小说集》略例65
《域外小说集》杂识67
《域外小说集》序言68
《劲草》译本序(残稿)69
致许寿裳(节录)70
致许寿裳(节录)70
致许寿裳(节录)71
《越铎》出世辞72
《古小说钩沉》序74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75
《艺术玩赏之教育》译后记80
《嵇康集》跋81
艺文杂话82
百草书屋扎记83
《蜕龛印存》序(代)84
致许寿裳(节录)85
致钱玄同(节录)85
致许寿裳(节录)86
渡河与引路(节录)88
美术杂志第一期91
随感录四十(节录)92
随感录四十三93
致许寿裳(节录)95
随感录四十六96
随感录五十三(节录)98
《孔乙己》附记100
随感录(节录)旧戏的威力100
致傅斯年(节录)101
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103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104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节录)106
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107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109
《域外小说集》序110
《幸福》译后记113
致青木正儿(节录)115
致胡适(节录)115
小说史大略117
《沉默之塔》译后记209
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210
《医生》译者附记215
《鼻子》译者识217
《罗生门》译者前记218
《三浦右卫门的最后》译后记219
《父亲在亚美利加》译后记221
致周作人(节录)222
致周作人(节录)223
致周作人(节录)224
《狭的笼》译后记226
致周作人(节录)228
《疯姑娘》译后记229
《战争中的威尔珂》译后记232
致周作人(节录)234
致宫竹心(节录)236
致周作人(节录)237
致周作人(节录)237
致周作人(节录)238
《近代捷克文学概观》译后记239
《黯澹的烟霭里》译后记240
《小俄罗斯文学略说》译后记241
《池边》译后附记242
《书籍》译后记243
致周作人(节录)244
致周作人(节录)244
《春夜的梦》译后附记246
《连翘》译后记247
《鱼的悲哀》译后附记248
《一篇很短的传奇》译后附记(一)249
《一个青年的梦》后记250
《爱罗先珂童话集》序252
估《学衡》253
为“俄国歌剧团”256
将译《桃色的云》以前的几句话258
《桃色的云》序259
致胡适(节录)261
致胡适(节录)262
“以震其艰深”263
破《唐人说荟》265
所谓“国学”268
“一是之学说”270
不懂的音译272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276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278
《呐喊》自序281
关于猪八戒287
关于《小说世界》289
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291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略)293
《现代日本小说集》附录294
《中国小说史略》序言300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301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略)309
娜拉走后怎样310
致胡适(节录)317
致孙伏园(节录)317
未有天才之前319
望勿“纠正”323
致胡适(节录)325
《幸福的家庭》附记326
《中国小说史略》后记327
《嵇康集》序328
《嵇康集》逸文考331
《嵇康集》著录考333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338
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376
又是“古已有之”377
文学救国法379
论照相之类(节录)(三)381
“说不出”384
《苦闷的象征》引言385
致钱玄同(节录)388
《观照享乐的生活》译后记389
《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译后记389
“音乐”?390
诗歌之敌392
关于《苦闷的象征》(节录)397
《现代文学之主潮》译后记399
忽然想到(二)(节录)400
咬嚼之余401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节录)404
看镜有感(节录)406
青年必读书408
致李霁野(节录)409
两地书(二)(节录)410
致傅筑夫、梁绳袆(节录)412
《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414
两地书(四)(节录)415
两地书(六)(节录)416
通讯(致旭生先生)(二)(节录)418
两地书(八)(节录)420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节录)422
一个罪犯的自述(节录)423
两地书(一○)(节录)424
致刘策奇(节录)426
《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427
两地书(一二)(节录)429
忽然想到(节录)(六)430
《莽原》出版预告432
致向培良433
杂语434
两地书(一七)(节录)435
灯下漫笔(节录)436
忽然想到(九)(节录)438
致李霁野(节录)440
“碰壁”之后441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442
两地书(二四)(节录)447
忽然想到(十)(节录)449
杂忆(一、三)(节录)450
忽然想到(十一)(节录)453
两地书(三二)(节录)455
两地书(三四)(节录)456
论“他妈的!”(节录)457
致钱玄同(节录)458
论睁了眼看459
两地书(三五)(节录)464
答KS君(节录)466
致许钦文(节录)468
《小说的浏览和选择》译者附记470
《热风》题记471
并非闲话(三)473
《出了象牙之塔》后记479
反《闲话》(一)(节录)485
这个与那个(节录)(四)486
《莽原》半月刊出版预告488
《华盖集》题记(节录)489
《未名丛刊》广告491
1980《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1辑 1900-192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崇恩,周来祥编 1980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第一块基石
- 198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鲁迅思想研究资料 下
- 1977
-
- 鲁迅思想研究资料 上
- 1977
-
- 鲁迅思想研究
- 1947 东北书店
-
- 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 第5辑
-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
- 鲁迅思想研究
- 194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
- 1953 新文艺出版社
-
- 鲁迅的文艺思想
- 1957 新文艺出版社
-
- 鲁迅文艺思想概述
-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学习鲁迅文艺思想
- 197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
- 198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鲁迅思想探索
- 198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
- 1988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