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5卷 1949-1976》求取 ⇩

目 录1

凡例1

前言 洪子诚3

1949年9

也算经验 赵树理9

争取小市民层的读者11

——记旧的连载、章回小说作者座谈会11

孔厥创作的道路(节录) 陈 涌17

《新儿女英雄传》评介 王 珂 则 因24

1950年27

关于《邪不压正》 赵树理27

再谈谈《关于〈邪不压正〉》 竹可羽30

跨到新的时代来37

——谈知识分子的旧兴趣与工农兵文艺 丁 玲37

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与艺术上的特点 孙楷第45

——给萧也牧同志的一封信 丁 玲55

作为一种倾向来看55

人民报纸推荐了好小说 企霞63

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 萧也牧64

1952年75

歪曲现实的“现实主义”75

——评路翎的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 陆希治75

对《神龛记》的初步检讨 张友鸾83

——1953年9月2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86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周 扬86

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节录)86

1953年86

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节录) 邵荃麟90

英雄和群众及其它 冯雪峰94

1954年104

《不能走那一条路》及其批评 李 琮104

评路翎的三篇小说 侯金镜110

《水浒传》、《西游记》和武侠神怪小说有什么区别?121

张侠生121

1955年121

坚决地处理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 《人民日报》社论124

《三里湾》写作前后 赵树理128

关于惊险小说答问 文138

1956年145

评张恨水的《啼笑因缘》 李兴华145

关于艺术的技巧151

——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报告 茅 盾151

从《啼笑因缘》说起 丁 羽163

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上的发言 吴组缃165

为什么要重新出版这些古代小说? 阳 湖171

1957年176

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希凡176

杂谈短篇小说 茅盾185

“短”和“深” 端木蕻良188

闲话小说 林斤澜190

通俗文艺作家的呼声 木杲193

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王 蒙198

原稿的修改情况 《人民文学》编辑部整理203

《人民文学》编辑部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203

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节录) 杨 绛211

大纽结和小纽结222

——短篇小说漫谈之一 魏金枝222

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倾向(节录) 姚文元228

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节录)257

——读《林海雪原》 侯金镜257

1958年257

我看到了我们的文艺水平的提高 何其芳260

我的印象和感想 王燎荧269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 茅盾275

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 周立波287

小说的民族形式、评书和《烈火金钢》 依而291

1959年300

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300

——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 郭 开300

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节录) 茅 盾310

《青春之歌》不可否定 何其芳313

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324

——《锻炼锻炼》读后感 武 养324

漫谈《红旗谱》的创作(节录) 梁斌328

试论茹志鹃的艺术风格 欧阳文彬333

《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344

——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王西彦344

1960年355

《青春之歌》再版后记 杨沫355

谈短篇小说的新、短、通 马烽359

关于民族化和群众化 周立波363

1961年366

漫谈构思(节录)366

——在《延河》编辑部小说座谈会上的发言(节录) 王汶石366

从阿Q到梁生宝371

——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中国农民的历史道路 姚文元371

《山乡巨变》琐谈 黄秋耘384

《山乡巨变》琐谈 黄秋耘384

有关茹志鹃作品的几个问题——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细 言395

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黄秋耘414

有没有区别? 洁泯421

1962年424

致胡万春 茅盾424

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425

讲话 邵荃麟425

——在河北省短篇小说座谈会上的发言 康 濯438

试论近年间的短篇小说(节录)438

1963年448

记一次“关于小说在农村”的调查448

几点感触和几点提议454

——从一个调查引起的 侯金镜454

随《下乡集》寄给农村读者 赵树理461

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柳青464

1964年473

漫评林斤澜的创作及有关评论(节录) 陈 言473

《卖烟叶》的“开场白” 赵树理482

读《卖烟叶》有感483

——再论大力提倡讲革命故事 《文汇报》社论483

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创造问题 严家炎486

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 《文艺报》编辑部513

十五年来资产阶级是怎样反对创造工农兵523

英雄人物的? 《文艺报》资料室523

1965年536

寄农村读者536

——谈谈《艳阳天》的写作 浩 然536

1966年—1967年541

文学创作突出政治的优秀范例541

——从《欧阳海之歌》的成就谈“三过硬”问题 冯 牧541

毛泽东时代的英雄史诗552

——就《欧阳海之歌》答《文艺报》编者问 郭沫若552

还要努力作战560

——评《虹南作战史》中的洪雷生形象 方泽生560

——评长篇小说《牛田洋》 李 坚566

南海前哨英雄谱566

塑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人阶级英雄形象571

——读《特别观众》想到的 常 峰571

阳光和土壤 段瑞夏林正义 执笔576

新的斗争生活的赞歌583

——评文艺丛刊《朝霞》、《金钟长鸣》 马联玉583

——试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588

高昆山588

努力突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588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601

初 澜601

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 方进607

把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610

——学习毛主席关于文艺创作典型化原则的体会 初 澜610

社会主义历史潮流不可阻挡617

——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二部 辛文彤617

学习典型化原则札记 浩然625

1949—1976年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编目 洪子诚编639

1997《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第5卷 1949-1976》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洪子诚编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