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通论》求取 ⇩

第一篇 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外关系演变——封闭·“开放”·再封闭·再开放2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兴盛与衰落4

一、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4

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0

三、封建社会的衰落16

第二节 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及其对亚洲的侵略19

一、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19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的侵略和亚洲各国的命运24

第三节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国策26

一、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26

二、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国策31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国门(1840—1949年)36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独立的封建大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1840—1914年)36

一、从世界全局看五次侵华战争37

二、五次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是什么?48

第二节 日本侵略步步深入,半殖民地中国向殖民地中国滑行(1914—1949年)56

一、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形势的两大特点56

二、日本侵略步步深入,半殖民地中国向殖民地中国滑行59

三、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告被迫“开放”局面之最终结束6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被迫封闭与主动开放(1949年—)82

第一节 70年代前中国被迫相对封闭国门(1949—1970年)83

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对中国的影响83

二、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从合作转为对抗87

三、苏联与中国从合作转为对抗97

第二节 70年代后中国主动开放国门(1970年—)105

一、两极世界格局向多极世界格局转变,使中国出现了打破封闭状态的机遇105

二、70年代中期,中国在主动开放国门道路上的大起大落114

三、从小开放到大开放125

第二篇 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之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道路137

第四章 封建统治阶级在内忧外患中的应变举措13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思潮137

一、议论国计民生大事,倡言改革138

二、研究边疆、海外史地,师夷、制夷141

第二节“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45

一、外国侵略者对华政策的变化和清政府兴办洋务的意图145

二、洋务运动中所办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的规模和性质147

三、洋务派“求富”、“求强”活动的破产151

第三节 颁行新政、宣布预备立宪及“皇族内阁”的出现和军阀政治的形成152

一、清政府颁行的“新政”153

二、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56

三、军阀政治的形成158

第五章 农民为主体的下层群众在近代社会中的处境与抗争164

第一节 从太平天国到白朗起义,农民群众接连不断的反抗斗争164

一、太平天国及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165

二、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170

三、辛亥革命前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173

第二节 农民群众斗争的纲领、局限性及其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75

一、代表近代中国农民思想水平的两个纲领性文献175

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农民群众的斗争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79

第六章 新兴资产阶级为实现近代民主社会而奋斗的几种模式184

第一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184

一、外国在华资本与官僚资本185

二、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187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190

第二节 和平的、合法的、从上至下的改革运动192

一、戊戌维新运动193

二、立宪运动与进步党的活动200

第三节 武装的、非法的、从下至上的革命运动204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出现及其活动205

二、同盟会的组织与纲领209

三、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14

四、清皇朝覆灭、南京政府结束、革命派继续奋斗217

第四节 基础的、国民的、文化思想上的启蒙运动221

一、严复的启蒙思想及严译名著八种222

二、梁启超的启蒙活动与《新民说》227

三、陈独秀办《新青年》及前期新文化运动231

第三篇 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之二——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道路243

第七章 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243

第一节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43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特点243

二、工人阶级从“自在”向“自为”的转化247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49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250

二、“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5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256

一、思想、理论上的奠基礼257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60

第四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63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264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高涨267

三、蒋介石篡夺领导权和国民革命的失败273

第八章 继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轨道上滑行的国民党独裁统治281

第一节 统一旗帜下的军阀混战和反共内战282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282

二、统一旗帜下的另一种内战288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291

一、封建土地关系维持不变291

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垄断293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文化298

一、文化教育事业的缓慢发展与文化专制主义298

二、新生活运动300

第九章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游离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种势力305

第一节 第三种势力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305

一、第三种势力的形成306

二、民族抗争中的第三种势力308

三、第三种势力的活跃期及其分化和新生310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纲领和“中间路线”的破产314

第三节 民主党派的活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17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探索中走向成熟319

第一节 在曲折中探索适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19

一、历史转折时期及其理论反思320

二、实践的开展和理论的创造: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322

第二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三大法宝327

一、武装斗争328

二、统一战线332

三、党的建设33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及其实施成效340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及其特点341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施及其成效34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和思想文化变革345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制定346

二、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文化变革347

第五节 “两步走”的理论和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设想351

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351

二、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设想353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伟大胜利356

第一节 两种命运的决战356

一、和平谈判中的较量356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59

第二节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363

一、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6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36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确立365

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366

二、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作准备367

第四篇 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之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7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环境与主观动因374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环境374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观动因377

第二节 “三大改造”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79

一、对小生产者的社会主义改造379

二、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386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386

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所存在的问题38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及建设道路的探索3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利弊391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3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成就397

第二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问题399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99

二、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失误406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问题409

第十四章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开展的政治斗争与严重失误412

第一节 反右派、反右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阶级斗争为纲方针的形成412

一、反右派的严重扩大化412

二、全党“反右倾”运动416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的形成420

第二节 “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灾难423

一、“文革”产生的原因、性质和理论424

二、“文革”的历程和灾难426

第十五章 思想文化领域的“兴无灭资”及其后果433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宣传433

一、历史唯物主义常识的启蒙教育和《实践论》、《矛盾论》的学习433

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教育和宣传435

第二节 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系列大批判436

一、建国头七年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和基本经验教训436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438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革命大批判”444

第三节 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449

一、正确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思想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449

二、切实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453

三、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55

第十六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459

第一节 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到正确认识建国后的历史459

一、破除政治迷信,打碎精神枷锁45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历史461

第二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成熟464

一、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46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成熟466

第三节 学术文化上的拨乱反正和繁荣发展471

一、科学教育文化战线上的拨乱反正471

二、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473

第十七章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防“左”又反右476

第一节 战略重心的转移和基本路线的形成476

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476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坚持479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82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483

二、改革的历史进程485

第三节 坚持“两手抓”,既警惕右又防止“左”491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91

二、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494

第十八章 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497

第一节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497

一、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497

二、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500

三、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503

第二节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的宏伟战略目标505

一、百余年来的强国梦505

二、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的宏伟战略目标507

思考题510

参考书目512

后记516

1994《中国革命史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育和主编 199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概论(199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概论
199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概论( PDF版)
中国革命史概论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革命史论丛(1994 PDF版)
中国大革命史论丛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丛论(1985 PDF版)
中国革命史丛论
198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大革命史论(1991 PDF版)
中国大革命史论
1991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通论(1995 PDF版)
中国革命史通论
199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1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1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革命论(1994 PDF版)
中国革命论
199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述论(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述论
1990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通俗讲座(1984 PDF版)
中国革命史通俗讲座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论纲(1998 PDF版)
中国革命史论纲
1998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论稿(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论稿
199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