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年鉴 1983》求取 ⇩

回顾1982年的话剧创作 游默1

综述1

1982年儿童剧概述 罗英5

他们在探索——1982年戏曲创作述评 沈尧7

1982年的歌剧艺术 叶林15

在现实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1982年电视剧述评 马联玉17

1982年的舞台美术 胡妙胜22

1982年首都话剧舞台的导、表演艺术 徐晓钟27

1982年戏剧教育概况 书兰31

北京戏剧舞台 王蕴明33

戏剧舞台33

天津戏剧舞台 吴昂35

沈阳戏剧舞台 奀箐36

上海戏剧舞台 刘铭桢38

南京戏剧舞台 梁冰40

福州戏剧舞台 朱斐泉俤42

武汉戏剧舞台 龚战 辉忠43

广州戏剧舞台 葛芸生 彭寿辉45

成都戏剧舞台 承蔚 之岚47

西安戏剧舞台 东晔48

1982年戏剧日志 《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51

戏剧日志51

戏剧活动65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扩大)65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扩大)在京举行65

周扬同志谈戏剧艺术革新66

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68

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获奖名单68

广播剧展播月收听随想 陈默68

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在京举行 赵承燕71

京沪部分导演座谈话剧导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顾鸣竹72

导演座谈会72

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75

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获奖剧目75

祝贺与希望 邓颖超77

同心协力,辛勤创造,为开创社会主义儿童戏剧的新局面而奋斗——在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闭幕大会上的讲话 周巍峙77

全国首届儿童剧观摩演出纪实 朱以中82

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85

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举办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获奖名单85

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委员会名单86

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优秀剧本授奖大会上的讲话 阳翰笙87

江、浙、沪昆剧会演89

让古典艺术放出新的光彩——在两省一市昆剧会演开幕式上的致词 汪海粟89

姑苏喜看兰蕙芳——“南昆盛会”一瞥 霍大寿 郭永江91

庆祝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95

江、浙、沪昆剧会演在苏州举行95

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纪念96

吴雪同志代表文化部致贺词96

马彦祥同志代表中国剧协致贺词97

西安易俗社七十年重要纪事(1912年8月-1982年6月) 李葆华 李哲明98

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104

直把歌场当战场——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 汤显祖纪念馆104

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综述 吴荻舟106

纪念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110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2年年会侧记 霍大寿111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2年年会111

全国戏剧创作题材规划座谈会114

记全国戏剧创作题材规划座谈会 林毓熙114

全国戏剧评论和戏剧期刊工作座谈会116

全国戏剧评论和戏剧期刊工作座谈会开幕词 曹禺116

全国戏剧评论和戏剧期刊工怍座谈会引言 刘厚生117

怎样开创戏剧的新局面 赵寻122

中国剧协召开全国戏剧评论和戏剧期刊工作座谈会 《戏剧报》记者127

全国舞台美术展览128

贺敬之同志在庆祝全国舞美展览成功茶话会上的讲话128

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巡礼 《舞台美术与技术》特约记者129

纪念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137

坚持戏曲艺术为人民服务和推陈出新的方针——在纪念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贺敬之137

谈延安平剧研究院——我党领导戏改的一个历史阶段 张庚139

你们将是人民心目中喜爱的花神——在纪念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阿甲141

纪念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 志儒144

戏剧与精神文明建设145

振奋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工作 阳翰笙145

发展社会主义戏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赵寻146

话剧创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杜高 陈刚148

精神文明与戏曲舞台 王蕴明 李准150

借鉴外国戏剧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 刘厚生152

谈?员的道德 严九思154

艺术精湛品德美——记著名京剧演员关肃霜 云南省京剧院157

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头兵——记丁是娥 李炳银159

情操高洁心底宽——记省劳动模范、著名评剧演员张桂秋 简瑞年161

剧目评论163

话剧163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关于话剧《宋指导员的日记》的通信 胡可163

正义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被控告的人》观后 舒湮164

吸收·溶化·独创性 曲六乙165

继往开来谱新篇——看话剧《不尽长江》 冯夏熊167

一出耐人寻味的好戏——话剧《真情假意》观后 杜宣168

时代的强音深刻的教育——看话剧《祖国屏峰》 刘佳169

《吉庆有余》的结构与情趣 游默170

海蓝江畔一枝春——喜看话剧《春到海蓝江》 齐楚171

《可口可笑》看后 李健吾173

试评《光明行》 顾锡东173

笑着向过去告别——看话剧《龙飞凤舞》随感 辛安175

在紊乱、迷茫中点燃希望之火——话剧《哥儿们折腾记》观摩笔记 朱颖辉176

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漫评话剧《九一三事件》(下集) 胡惠玲178

心灵美的颂歌——看省话剧团演出的《下里巴人》 何青179

一出孩子们自己的戏——漫谈《老虎和熊的故事》 梁秉堃180

饱含深情与哲理的《红鼻子》 方远181

壮丽的颂歌——赞话剧《转战陕北》 所云平182

可贵的艺术再创造——谈话剧《三家巷》的改编和演出 马明晓184

是艺术,又是历史——看八场话剧《少帅传奇》 宝刃185

谈新编历史剧《天国之乱》 宁殿弼186

浅析话剧《懿贵妃》 李慧中187

振奋民族魂——看话剧《郑和下西洋》 钟艺兵188

儿童剧189

儿童剧《朱小彬》观后琐记 邱玉璞189

悲歌喜唱 别具深情——多场景话剧《喜哥》观后 欧阳逸冰190

一颗崇高的心——《宋庆龄和孩子们》观后 刘欣大191

完美的总体构思——观儿童剧《小侦察》札记 王镇192

我看《闪烁吧,繁星》 高士来192

有感于神话剧《人参娃娃》 林荫宇194

《寒号鸟》,别具一格的童话京剧 谭志湘195

构思奇巧 意趣盎然——喜看儿童歌舞剧《3+2×5=?》 陈国福196

花之歌——看儿童剧《五(2)班日志》 管纵197

戏曲198

商洛山区的艺术明珠——赞陕西商洛花鼓戏《六斤县长》 沈尧198

《朝阳沟内传》引人注目 王一峰200

亦庄亦谐 雅俗共赏——浅谈滑稽戏《小小得月楼》的艺术特色 赵家捷202

碧螺情深 新人德美——浅谈花鼓戏《碧螺情》 金式203

以情动人的《苍岩月》 姜步瀛204

巧妙的艺术构思——看汉剧《姻缘错》 老道205

热烈恬美的农村生活图——评《杏花村》 韩望愈205

人物在笑声中立起来——谈《合家欢》中潘大娘的形象 荆海207

自食其力者的赞歌——评剧《小店》人物浅析 姜洪208

立意·形象·生活——评越剧现代戏《闪光的爱》 贾启春210

《恩仇恋》——京剧现代戏中兴的希望 霍大寿211

鱼水相依骨肉情——庐剧《妈妈》观后 焦勇夫213

对《管仲拜相》的浅见 宋振庭213

看闽剧《曲判记》断想 采石215

戏曲舞台的新收获——评越剧《柳玉娘》 林晓峰216

戏曲舞台上的崭新形象——谈《双血衣》中挑水伯的形象塑造 周西217

为读青史燃宝烛——新编历史剧《宝烛记》读后感 金松219

可喜的探索——改编后的传统藏戏《诺桑王子》观感 张治维220

歌剧221

歌剧《萨丽哈——萨曼》的艺术特色 阿赫麦托拉·卡里(杨振明译)221

满台欢笑含苦涩——将《现在的年轻人》献给年轻人 刘诗嵘222

外国戏剧223

迪伦马特和他的悲喜剧 叶廷芳223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谈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 荒芜224

话剧民族化的新尝试——《暴风雨》观后 童道明225

欢迎你,《李尔王》——演出这个悲剧的现实意义 方平226

用笑声埋葬旧世界——评喜剧《窦巴兹》的演出 康洪兴228

中外戏剧交流229

中国戏剧家访问世界229

狮城潮曲声声情——记广东潮剧团再访新加坡 杨木229

让友谊之花永远盛开——记中国北京京剧团访日 陶冶230

南斯拉夫戏剧见闻 郭汉城陈恭敏231

“粤剧旋风”吹到了北美 余志恒238

在大阪看日本同行演出《阿Q正传》 张辉239

难忘的夏尔维尔——国际木偶之城 虞哲光241

三访日本 曹禺243

在罗马看话剧 杜高244

苏州市戏曲团访意散记 钱璎245

流年随风去,友谊长相忆——记广东琼剧团访泰演出 王荣久 杨群246

艺花香溢新加坡——记中国(山东)京剧团演出盛况 车吉心247

法国戏剧现状一瞥 肖曼248

美国戏剧现状——访美见闻 周本义253

一锤定音的前前后后——法国歌剧专家怎样选择演员 刘诗嵘256

充满魅力的木偶艺术——法国菲利浦·让蒂木偶剧团的演出 张真257

各国戏剧家访问中国259

祝贺曼海姆民族剧院《屠夫》演出成功 金山259

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 耿墨学260

哑剧大师马尔索谈哑剧——马塞尔·马尔索与首都戏剧界人士座谈纪要 晓璋 整理261

日本桐朋学园访华随记 珠珊263

返璞归真,别具一格 曹其敬264

看了日本狂言的喜悦 刘厚生266

1982年在中国演出的外国戏剧 本刊资料室267

中外戏剧交流活动一览 本刊资料室269

文选·文摘271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摘要) 周扬271

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在中青年话剧作者读书会上的讲话 曹禺274

近年来戏剧理论问题探讨述评 王家乐283

关于话剧民族化问题的讨论 田实291

关于话剧形式创新问题 加瑾293

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问题 晓佩295

对历史剧的探讨 沈毅297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评论 晓佩303

关于戏曲现代戏问题 吉文305

深入生活及其他 陈恭敏308

论喜剧中的幽默与机智 陈瘦竹309

试论讽刺喜剧的创作 杜清源310

人物行动与人物性格——戏剧文学人物塑造的特点之一 陆颖华311

导演与舞台美术 孙浩然312

漫谈话剧创作的几个问题 方杰313

问题·情节·伦理 杜清源 林克欢314

社会问题与艺术形象——话剧创作中的一个问题 谭霈生315

“问题剧”的问题 李钦316

试论情节剧的得失 洪忠煌317

关于导演艺术的创新问题 舒强318

在自己的形式中赋予自己的观念 徐晓钟318

话剧艺术革新浪潮的实质 胡伟民319

导演是演出形式的创造者 杨宗镜320

舞台美术的语言和形式感 段沄321

系统·心理自动化·舞台美术 王邦雄322

试论洪深的戏剧批评 许道明323

熊佛西戏剧思想简论 丁罗男324

顾仲彝戏剧理论述评 顾仲彝研究小组326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艺术——郭沫若研究之一 吴功正328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朱栋霖329

解放前曹禺研究述评 孙庆升330

老舍的抗战剧作值得重视 李平章332

程式与剖象——浅谈戏曲体现创作艺术个性 陈幼韩333

引商刻羽唱新曲 陈雷 陈立衔334

戏曲传统剧目的特殊表现方法 金行健335

文学性·音乐性·舞台性——戏曲语言特点浅探 范均宏336

谈京剧花脸流派 翁偶虹338

论中国戏曲虚拟表演产生的原因——兼谈戏曲舞蹈的审美特性 马也341

试论戏曲音乐的民族特点 何为342

戏曲唱腔的发展规律及表现特点 李庆森344

京剧现代戏音乐初探 朱剑扬345

句逗分明 抒情达意——对昆曲传统唱法的一些探讨 洪雪飞346

川剧高腔音乐改革刍议 冯光钰347

戏曲舞台美术之我见 李畅348

砌末研究 栾冠桦349

戏曲景物造型论 龚和德351

戏曲舞台色彩观 丁道希354

关于元杂剧繁荣原因的几个问题 任崇岳 薄音湖356

元杂剧中的三国戏 陈抱成356

元杂剧喜剧艺术技巧 楚平358

元杂剧的语言风格 许金榜359

西域乐舞和元代杂剧 沈贻炜360

早期南戏表演探源——《张协状元》剖析 郭亮361

戏剧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的一个侧面——评《续西厢升仙记》和《翻西厢》 钟林斌362

“点鬼录”“点鬼簿”和“录鬼簿” 蒋星煜364

红楼演戏探幽 韩进廉364

辛亥革命时期传奇杂剧的改良 梁淑安365

刘半农先生谈戏曲音乐 英集367

藏戏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刘志群367

满族对戏剧的贡献 金启孮 乌拉熙春369

李贽的“化工”说 苏国荣370

汤显祖文艺思想初探 周育德371

李渔论戏剧结构 杜书瀛373

李渔论戏剧语言 杜书瀛375

论李渔的总体结构说 潘秀通 万丽玲376

王国维——中国古典戏曲史研究之开山 卢善庆377

评王国维的喜剧说 佛雏379

汤显祖创作思想的伟大飞跃 怀玉380

临川剧作的美学思想 蒋志雄381

浅谈“临川四梦”的非佛道思想 万斌生382

论洪昇的《长生殿》 黄天骥383

关于吴炳戏剧艺术的评价问题 于成鲲383

论《桃花扇》的“馀韵” 董每戡385

我国歌剧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梁寒光386

谈民族歌剧中“戏”与“歌”的统一 刘书彰387

新歌剧表演的心理技术问题 舒强388

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试探 邱紫华389

亚里斯多德论英雄人物 罗念生390

新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陈兆荣391

狄德罗的戏剧观 王春元393

黑格尔的喜剧理论 朱立元395

在探索创造中发展前进——从斯氏体系的不同定义谈起 童道明397

“第四堵墙”及其他——布莱希特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薛沐399

布莱希特《中国戏剧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读后补充 黄佐临400

弗洛伊德对戏剧的影响 陈继文401

悲剧与死亡——莎士比亚研究之一 张隆溪402

从故事新编角度看莎剧 陈晓华404

三百余年来莎士比亚评论述评 张月超406

奥尼尔的悲剧观念 龙文佩407

从萨特的“境遇剧”看他的自由观 施康强409

中西悲剧观探异 乔德文410

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 孙惠柱412

《塞莱斯蒂娜》和《西厢记》中的妇女形象比较 远浩一413

对话剧《爱,在我们心里》的批评 以思414

史料416

张伯苓与南开新剧团 马明416

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 丁玲425

杨月楼杨小楼父子姓氏新发现——戏曲之乡访问记 马彦祥427

元初戏剧演出的重要史证——山西新绛元墓戏雕考述 山西师院戏剧文物研究组429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历年演出主要剧目统计表(1952.12-1982.4)434

戊戌变法前后至辛亥革命报刊发表的戏曲剧作编年 赵晋辑录440

莎士比亚最早进入我国的足迹 凡川442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目录索引(1918.1-1982.3) 奠自佳 李先兰 编辑443

《周贻白戏剧文选》 赵月449

戏剧著作介绍449

《戴不凡戏曲研究论文集》 李大珂450

《台下人语》 杨锦海451

《戏曲艺术论集》 宗里451

《戏曲编剧论集》 陈培仲452

《戏曲剧目工作座谈会文集》 范溶453

《中国戏剧批评的产生和发展》 荆海454

《中国戏曲艺术》 黄在敏455

《明刊本西厢记研究》 铭辞455

《元明杂剧》 黄维若456

《元明清戏曲论集》 晓航457

《昆曲格律》 陈朗458

《长沙湘剧高腔变化初探》 何为459

《乐府传声译注》 洪钟460

《戏曲词语汇释》 张郁461

《评剧简史》《河北梆子简史》 闻起462

《京剧漫话》 郭永江464

《吉剧艺术》 张书苓465

《刘奎官舞台艺术》 鸣迟465

《陈伯华唱腔艺术》 安志强466

《张德成川剧表演论文选》 李振玉467

《老舍论剧》 李宝云468

《舒强戏剧论文集》 阿华469

《攻坚集》 朱以中470

《老舍的话剧艺术》 李师470

《〈蔡文姬〉的舞台艺术》《〈雷雨〉的舞台艺术》《〈骆驼祥子〉的舞台艺术》 洪澄471

《话剧表演导演艺术探索》 张志儒472

《石挥谈艺录》 曹其敏47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 郦子柏474

《戏剧结构》 陈丁沙475

《当代美国剧作家》 张榕476

《舞台美术文集》 胡炼龄477

《舞美新探》 亦木478

上海戏剧学院建院三十年的教学经验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办公室479

戏剧教育479

让民族艺术之花开得更灿烂——谈培养少数民族戏剧人才 苏堃482

喜看京剧艺术后继有人 刘厚生485

序《中国话剧教育史话》 赵铭彝486

戏剧院校·剧院剧团489

上海戏剧学院 尚源489

北京市戏曲学校 京效491

天津戏曲学校 津学493

上海市戏曲学校 上溪494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津艺495

河北省话剧院 苗泽芬497

上海青年话剧团 青化499

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文工团话剧团 羽佳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 左荣贵访问整理5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 马士英505

北方昆曲剧院 北昆507

吉林省吉剧团 赵云龙508

浙江绍剧团 绍炬510

武汉汉剧院 吴光浩512

湖南省湘剧院 陈飞虹514

四川省川剧院 川原516

贵州省花灯剧团 贵溪517

云南省京剧院 李荫厚518

中央歌剧院 中歌520

广东省木偶剧团 志文522

悼念525

悼念人民艺术家金山525

夏衍致悼词525

悼念金山同志 阳翰笙526

战斗的一生——纪念人民艺术家金山同志 于伶529

悼念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532

杨公愚致悼词532

粉墨春秋七十年——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艺术生涯 王保易静波533

悼念戏剧家李健吾536

怀念健吾 罗念生536

哭李健吾伏案长逝 辛安537

资料539

1982年部分剧院、剧团演出新剧目统计 本刊资料室汇编539

1982年刊物发表剧本目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报刊组557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录相目录 刘沪生 辑562

1982年戏剧书籍目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采编组 辑563

1982年戏剧文章选目 本刊资料室569

1982年制作、播放和译制、播放电视剧统计 李新华622

1983《中国戏剧年鉴 1983》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编 1983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电影年鉴  1983(1984 PDF版)
中国电影年鉴 1983
1984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哲学年鉴 1983(1983.06 PDF版)
中国哲学年鉴 1983
1983.06
中华民国年鉴  1997(1998年11月 PDF版)
中华民国年鉴 1997
1998年11月
中国经济年鉴  1983(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年鉴 1983
1983
中国哲学年鉴:1983(1983 PDF版)
中国哲学年鉴:1983
1983
中国文艺年鉴  1983(1985 PDF版)
中国文艺年鉴 1983
1985
中国文艺年鉴  1983(1985 PDF版)
中国文艺年鉴 1983
1985
中国外科年鉴  1983(1983年11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外科年鉴 1983
1983年11月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福建省戏剧年鉴  1983( PDF版)
福建省戏剧年鉴 1983
中国年鉴  1983(1983 PDF版)
中国年鉴 1983
1983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中国农业年鉴  1983(1984 PDF版)
中国农业年鉴 1983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中国内科年鉴  1983(1983 PDF版)
中国内科年鉴 1983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戏剧年鉴  1982(1983 PDF版)
中国戏剧年鉴 1982
1983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剧年鉴  1985(1987 PDF版)
中国戏剧年鉴 1985
1987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剧年鉴  1984(1985 PDF版)
中国戏剧年鉴 1984
1985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