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求取 ⇩

目录1

重印说明1

前言:本书的经过和希望3

第一部进化思想的渊源3

第一章中西古代哲人的进化思想3

概论3

一.中国古人的进化思想3

二.古希腊时代的进化思想5

(一)挨纳克沙果尔的思想5

(二)恩百多克尔的思想6

(三)代摩克李底的思想6

(四)亚理士多德的思想6

(五)其他学者的思想8

第二章罗马时代的进化思想9

第三章屡克来斯以后到林内时代的进化思想11

一.阿拉伯人的贡献11

二.欧洲中世到文艺复兴时代的进化思想11

三.莱氏的物种定义13

四.马尔光的物种变化证据14

五.林内晚年对于进化的意见15

第四章十八世纪哲学家的进化思想17

概论17

一.摩班尔都衣斯的进化思想17

二.狄特罗的进化思想19

第五章自丰到拉马克时代的进化思想21

一.蒲丰对于进化学说的态度21

二.拉马克的进化思想23

三.圣希兰对于进化学说的贡献26

四.圣希兰和居维叶对于进化的争论30

(一)居、圣二氏意见分歧的远因30

(二)居、圣二氏争论的经过31

(三)自然科学方法的讨论34

五.歌德等学者的进化思想35

(一)歌德对于进化的见解35

(二)爱拉斯姆·达尔文的进化思想37

(三)脱来微拉奴斯的进化思想38

(四)奥根的进化思想39

(五)特拉每脱李的进化思想39

总结39

第六章达尔文的进化思想41

一.进化思想的来因41

二.物种起源42

三.达尔文的淘汰说45

(一)自然淘汰46

(二)人为淘汰49

(三)两性淘汰50

(四)两性淘汰说的批评52

(五)别种有关两性副性的淘汰54

四.达尔文的同志55

五.达尔文学说的批评58

六.谁是最适于生存的?62

第七章生物骤变的思想63

概论63

一.骤变思想的远源63

二.物种的分析和骤变的证明65

(一)物种的分析65

(二)月见草上骤变的发现67

进化思想的结论69

第二部进化的事实73

进化事实的概论73

第一章古生物学上进化的证据74

一.古生物证据的缺乏74

二.地史的鸟瞰74

(附注):地球的年龄76

三.最初生命起源之谜78

四.最简单的生物79

五.过去动物的进化80

(一)无脊椎动物的发现及其进化80

昆虫类的进化81

(二)脊椎动物的发现及其进化82

1.脊椎动物的简要定义82

2.脊椎动物的起源问题83

3.鱼类的发现及其进化84

4.两栖类的发现及其进化85

5.爬行类的发现及其进化86

6.鸟类的发现及其进化89

7.兽类的发现及其进化91

兽类来源的问题91

兽类的特徵92

兽齿变化的记要94

新生代兽类的发现98

新生代兽类进化的代表100

鲸类的进化100

海牛类的进化102

有蹄类的进化103

雷兽科的进化103

骆驼的进化103

长鼻类的进化104

马类的进化105

结论和各大类动物的更替107

六.过去植物的进化108

(一)现存植物生殖方式进化的概要109

(二)过去植物的发现及其进化112

结论117

第二章形态学上进化的证据119

概论119

一.发生学的证据120

(一)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担轮幼体121

(二)脊椎动物的胎儿121

(三)软体动物的幼体123

(四)甲壳类的幼体123

(五)海鞘的蝌蚪124

(六)马胎上的侧趾125

(七)比目鱼眼的变?125

(八)寄居蟹的怪形态127

(九)鲸鱼的牙齿128

(十)人胎的毛层129

(十一)软体动物胎体上的外壳129

结论130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130

概论130

(一)马与人的比较131

(二)脊椎动物四肢的比较132

(三)各类中耳骨的比较133

(四)脊椎动物脑的比较134

结论134

三.幼稚器官的证据135

概论135

(一)人体上的幼稚器官135

(二)幼稚无用的脚趾136

(三)鲸类上的幼稚器官137

(四)蛇脚的问题139

(五)鸟翼的问题140

(六)眼目幼稚的动物140

兽类140

鱼类141

两栖类141

第三章集体生活与进化的关系143

概论143

一.互惠144

(一)珊瑚和星?144

(二)寄居蟹145

(三)蟹类与海葵145

(四)蚂蚁和白蚁的社会146

二.寄生146

(一)借宿147

(二)固常的寄生147

(三)寄生的桡脚类148

(四)寄生的鱼类149

三.共生150

(一)绿藻与淡水螅150

(二)菌类有遗传性的共生151

(三)地衣的共生体151

结论152

第四章生化和生理上有关进化的证据153

一.生物基本的理化结构153

二.动物界裹磷酸肌酸的分布154

三.消化器中的水解酶系的比校154

四.血红蛋白的比较155

五.新陈代谢的协调机构与内分泌腺的作用156

六.外骨骼理化结构的比较158

七.血红素的结晶形的比较159

八.血清反应的比较160

九.对病原的感受性的比较160

十.脊椎动物体温的进化160

结论161

(附注):生命起源问题161

第五章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162

概论162

一.自然的适应环境162

(一)啄木鸟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62

(二)回复水栖生活的脊椎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63

1.化石中的事实164

2.狗164

3.海狸164

4.水獭164

5.鳍脚类165

6.鲸类165

7.海牛类166

结论167

(三)飞翔的脊椎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67

(四)穿穴的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69

(五)寄居蟹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70

(六)寄生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71

1.吮血的寄生物分泌防止血液凝固的酵素171

2.肠内寄生物能避免被寄主所消化171

3.寄生物的固着器172

4.寄生物的多产主义172

结论173

(七)漂浮生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73

(八)有保护色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74

(九)寒地动物上适应环境的事实176

(附注)保护色的解释176

二.实验的适应环境的事实177

概论177

(一)水流对于固着生物形态的影响177

(二)食物的影响178

1.食料对于动物消化道的影响178

2.食料对于生殖力的影响179

3.食料对于身材的影响180

4.食料品质的影响181

5.食料中微量元素的影响184

(三)水的碱度能影响鳃足虫的形态185

(四)鲑鱼与环境的关系186

(五)身材与环境的关系187

(六)环境与软体动物外壳的关系188

(七)毛皮与气候的关系189

(八)光线与动物颜色的关系190

(九)温湿度与昆虫色彩的关系191

(十)季候与动物的关系193

1.鸟兽的季变193

2.蝴蝶的季变195

3.轮虫和水蚤的季变196

(十一)环境影响对于动物的发育和变态的关系196

(十二)环境与世代交替的关系201

三.器官的形状与动作的关系204

四.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05

(一)乾生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06

(二)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08

(三)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09

(四)植物适应乾燥和湿润空气的事实210

(五)光线对于植物的影响210

(六)有机物的养料与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的关系211

结论212

五.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213

概论213

(一)细菌因环境影响而起的变异214

1.形态的变异214

温度214

镭射线214

培养基的成分和硬度214

碱性与酸性的环境215

衰老215

2.毒性的变异215

3.纯系培养和化学的变异217

(二)单细胞生物因环境而起的变异220

第六章生物骤变的事实225

概论225

一.无脊椎动物的骤变225

(一)微生物的骤变225

(二)甲壳类的骤变226

(三)鳞翅类的骤变227

(四)直翅类的骤变229

(五)膜翅类的骤变229

(六)鞘翅类的骤变230

(七)双翅类的骤变232

1.初次骤变的发现和一系子孙的连续研究232

2.别系子孙的观察235

3自然界中骤变的事实236

4.果蝇骤变种的分类236

翅的骤变236

翅脈的骤变237

眼形和眼结构的骤变238

眼色的骤变238

毛的骤变239

胸部形状和颜色的骤变239

头形的骤变239

腹部的骤变239

脚的骤变240

身体颜色的骤变240

生殖力和寿命的骤变240

5.别种双翅类的骤变241

(八)软体动物的骤变241

二.脊椎动物骤变的事实241

(一)鱼类的骤变242

(二)鸟类的骤变243

(三)兽类的骤变245

1.少毛的骤变245

2.多毛的骤变247

3.毛色的骤变247

4.捲毛的骤变248

5.圆舞的骤变248

6.角的骤变248

7.耳的骤变249

8.无尾的骤变249

9.眼的骤变251

10.扁嘴的骤变251

11.缺脚的骤变252

12.短肢的骤变252

18.缺胫骨的骤变253

14.多趾的骤变253

15.缺趾的骤变255

16.合趾的骤变257

17.趾骨合并的骤变257

18.短趾的骤变257

结论258

三.植物骤变的事实258

(一)拉马克月见草的骤变258

1.拉马克月见草的骤变发现的系统259

2.骤变种的固定性和浮动性261

3.根据染色体的骤变种的分类262

(附注)月见草的骤变种与祖种的分别262

(二)金鱼草的骤变264

(三)玉蜀黍的骤变265

(四)茄科植物的骤变266

(五)樱草的骤变266

(六)羽扇豆的骤变266

(七)隐花植物的骤变267

(八)植物局部的骤变267

结论268

四.关于染色体的骤变268

概论268

(一)染色体的通论269

1.染色体的真实性269

2.染色体的数目270

3.染色体的个性和地位270

4.染色体的持久性271

5.染色体的形迹不显是表面的273

6.染色体的内部结构273

7.染色体的倍数275

(二)多倍体的骤变278

1.奇数倍种与偶数倍种279

2.假偶倍种280

3.单倍体的骤变种281

4.三倍体的骤变种283

5.四倍体的骤变种285

6.其他多倍体的骤变种286

7.六倍体的骤变种286

8.不稳定的多倍体的骤变种及稳定的多倍体的骤变种287

(三)增加染色体的机制的讨论290

1.双倍体的卵291

2.第二极体与雌性原核相合并292

3.无星光和单星光的分裂293

4.躯体细胞中染色体倍数的增加295

5.极体外排和内入的原因295

(四)动物中多倍种稀少的原因297

(五)多体的骤变300

1.山茄子的多体骤变种300

2.月见草的多体骤变种302

3.紫罗兰的多体骤变种302

4.烟草中的多体骤变种303

5.动物中的三体骤变种304

结论和讨论305

(六)染色体的断落和连合与骤变之关系306

1.两染色体合并的骤变种306

2.染色体断落的骤变种307

3.染色体残缺的骤变种308

结论308

五.骤变与环境——人为的骤变309

(一)骤变的原因309

(附注)基因的数目与身材310

(二)人为骤变的方法311

(三)利用高温所得的人为骤变312

(四)利用低温所得的人为骤变314

(五)利用各种射线所得的人为骤变315

(六)利用化学物所得的人为骤变318

(七)利用机械的方法所得的人为骤变319

(八)微生物的定向骤变319

(附注)1,核酸的重要性;2,基因的生理320

结论320

第七章生物的地理分布与进化的关系321

概论321

一.生物分布的方式322

(一)自动的分布322

(二)被动的分布322

(三)人类的传播323

(四)克拉卡图岛上生物分布的观察323

二.岛屿上的生物分布与进化的关系325

(一)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生物群系325

(二)亚洲各大岛上的生物群系326

(三)澳洲及其附近各岛中的动物群系326

(四)马达加斯加岛的动物群系328

(五)百慕大群岛的动物群系329

(六)加拉巴戈斯群岛的动物群系329

(七)圣赫勒那岛的动物群系330

(八)夏威夷岛的动物群系330

(九)新西兰的动物群系330

结论332

第八章人类进化的事实333

概论333

一.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333

(一)猕猴科335

(二)人猿科336

长臂猿336

猩猩338

黑猩猩339

大猩猩339

(三)人科340

(附注)现存人类的种族340

二.人、猿一宗说的证据340

(一)人、猿骨骼的比较340

(二)人、猿蚓突的比较343

(三)人、猿胎儿的比较344

(四)人、猿的病理和生理的比较346

(五)人、猿的智能比较347

结论349

三.人类由来的讨论349

(一)灵长类的来源349

(二)人类的来源350

(三)过去人类的遗迹351

1.狐人352

2.北京人352

3.爪哇人353

4.海德尔堡人354

5.尼安德特人355

6.罗提西亚人356

7.真人356

结论357

(附注)冰河时期357

第三部进化原因的讨论365

进化原因的概论365

第一章拉马克主义368

一.拉马克的进化理论368

二.近代拉马克主义的代表372

(一)一般的拉马克主义的同情者372

1.斯宾塞372

2.赫克尔372

3.达尔文373

4.美国的新拉马克主义者373

5.法国的拉马克主义者374

(二)新拉马克主义374

1.科普的理论374

2.勒·唐得克的理论378

三.拉马克主义的反对者——魏斯曼的理论380

概论380

(一)魏斯曼的遗传理论382

(二)魏斯曼的变异理论384

(三)魏斯曼的生殖质淘汰说386

(附注)生殖系和躯体系的分化和生殖细胞始祖的来源387

(四)魏斯曼学说的批评387

四.习得性遗传问题的讨论388

(一)习得性的定义390

(二)习得性遗传事证的讨论393

1.伤损和残疾的遗传问题394

2.习惯性遗传的问题395

3.病理的遗传问题396

4.动物因食料多寡所生的习得性遗传问题397

5.植物因变更温度所习得的新性状之遗传问题397

6.动物因变更温度所习得的新性状之遗传问题399

水蚤400

鳞翅类的颜色400

果蝇和蓖麻?因温湿度所生的变异402

老鼠尾巴的长短402

盲螈的颜色和生殖403

蝾螈胎生与卵生404

蜥蜴的颜色404

?蛙的负子习惯及其趾端的厚皮405

7.因环境颜色的变?所引起之变异的遗传问题407

8.光线与鲽鱼的色素之关系及其遗传问题410

9.翅的退化问题411

不能飞的鸟类411

(附注)岛上不能飞翔的鸟类411

不能飞的昆虫413

(附注)岛屿和海边上翅膀退化的昆虫414

10.种器官退化的问题415

(附注)蜥蜴类肢的退化415

11.心理和行为的起源问题416

结论417

(三)几种人为的骤变的讨论418

1.因酒精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418

2.因石脑油精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421

3.因化学物质所引起的鳞翅类的黑色变异之遗传问题421

Solenobia422

Tephrosia422

4.因抗水晶体的血清所引起的变异之遗传问题422

结论424

第二章达尔文主义426

一.达尔文主义的基本思想:生存竞争与自然淘汰426

二.自然淘汰的评价428

三.轻微变异能否遗传?429

(一)啮齿类毛色的淘汰430

(二)鞘翅类颜色的淘汰432

(三)果蝇上的淘汰432

(四)植物上的淘汰433

(五)无性生殖和单性发育的动物上的淘汰434

结论与讨论436

第三章骤变主义437

一.骤变与进化的关系437

(一)骤变为隐性或显性的问题437

(二)骤变是否能解释器官减退的进化(退化)?440

(三)骤变特性的稳定和浮动的问题441

(四)骤变与畸形的问题442

二.骤变对于进化的贡献443

结论445

(附注)小型的进化、大型的进化和更大型的进化445

第四章直道进化的事实与理论446

概论446

一.直道进化的事实446

(一)马的例子447

(二)骆驼的例子450

(三)象的例子451

(四)鹿类的例子453

(五)蛇颈龙的例子454

(六)别的例子455

(七)动物直道进化的几种路线456

1.向增长方面457

2.向过长方面457

3.向退化方面457

4.向新创方面460

(八)动物在直道进化过程中身材增大的问题460

二.直道进化的能力463

(一)海胆和海星的钳器进化的能力463

(二)海蜘蛛的肢数进化的能力464

(三)反芻类的角的进化能力464

(四)腹足类壳形的进化能力465

(五)其他动物的进化能力467

三.异原同功器官的进化468

(一)整个体形适合于特殊的生活情况468

(二)异途同归的进化468

(三)生物群落进化的均势473

(四)并行的群落474

(五)适应性的发展476

结论478

四.由人工淘汰所得的直道进化的事实478

五.直道进化的解释480

(一)机械论者的解释480

(二)拉马克的解释482

(三)达尔文的解释482

(四)新拉马克主义者的解释483

(五)魏斯曼的解释485

(六)骤变主义者的解释486

(七)生理失调的解释486

第五章 物种孤立与进化的关系(隔离的进化理论)488

一.物种隔离和孤立的理论488

二.物种隔离和孤立的事实489

(一)物种因地理环境的变?而成孤立489

1.海夹和地夹的影响490

2.冰河的影响491

3.鸟居的影响491

4.穴居的影响493

5.林居的影响493

6.狭小水地的影响494

7.深海的影响494

(二)物种因生活习性的变?而成孤立495

1.脊椎动物上的例子495

2.无脊椎动物上的例子496

(三)物种因心理变更而成孤立501

(四)物种因生殖时期不同而成孤立502

(五)物种因机械的影响而成孤立504

(六)物种因两性生殖细胞不能协调而成孤立505

1.花柱与花粉管的矛盾505

2.化学上的矛盾506

3.动物上生殖细胞的矛盾507

两栖类508

鸟类511

兽类512

昆虫513

4.植物上生殖细胞的矛盾515

总论与结论519

第六章不可逆的进化理论521

第七章全部进化与分头进化的理论525

一.全部进化的理论525

二.分头进化的理论526

第八章个体发育与种族进化的关系528

一.个体发育过程中印有种族进化的痕迹528

二.个体发育意义的讨论530

三.形态的来源533

(一)卵球成熟的意义535

(二)受精的意义537

(三)建造子形的意义538

(四)有机体内部的相互关连作用539

结论541

第九章物种的难题和几种已知的形成新种的方式542

导言542

一.物种的定义与价值543

二.多型性的物种545

三.亚种546

四.能够互相交配的大种547

五.林内种和约登种550

六.生态种——生态约登种552

七.纯系种553

八.单亲的纯系种554

九.动物中形成新种的几个可能的机制555

(一)美国贝罗鼠属中新种形成的概况555

(二)果蝇属中新种形成的概况557

(三)虾类中新种形成的概况559

(四)帽贝类中新物种形成的概况561

十.植物中形成新种的几个可能的机制562

(一)几多植物形成新物种的情况562

1.黄鹌菜如何产生出新物种562

2.樱草如何产生出新物种563

3.毛地黄如何产生出新物种563

4.萝卜与甘蓝交配所生的新物种564

5.鸢尾如何产生新物种565

6.鹅冠草小麦和小麦黑麦相交所生的新物种565

(附注)染色体的不姘对和自姘对565

7.由秋水仙花素促成的新物种566

(二)老种的综合567

结论568

总论与结论570

主要的参考书575

西文索引576

中文索引606

插图目次75

扉页插图动物系统树75

图1 世界著名的山峡示明古生代的地层75

图2 地史表78

图3 古网翅类的代表81

图4 兵鱼的化石84

图5 粒骨鱼的化石84

图6 蜥蛙的重组图85

图7 鱼龙的重组图87

图8 蛇颈龙的重组图87

图9 沧龙的重组图87

图10 嘴口龙的略图88

图11 羽齿龙88

图12 梁龙88

图13 拟犬89

图14 始祖鸟重组图89

图15 鱼鸟90

图16 黄昏鸟90

图17 蒙古产的两种有胎盘类的化石91

图18 几种兽类牙齿的变化95

图19 刺蝟的头骨96

图20 狮与熊的牙齿96

图21 马的头骨和牙齿97

图22 两种象的臼齿97

图23 异兽类的齿式98

图24 海牛类的骨盘退化的程序102

图25 雷兽的进化过程103

图26 骆驼类的进化史104

图27 象类头骨进化的过程105

图28 马的进化史……………………………………………………………………………见扉页插图图29 坭盆纪的三属隐花植物112

图30 脉羊齿类的果器114

图31 拟苏铁的两性花序之剖面观116

图32 微李树类的雄性生殖器116

图33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比较121

图34 蟾蜍发育的几个阶段123

图35 蟹奴与甲壳类的六肢幼体124

图36 海鞘的成体和幼体124

图37 比目鱼身体畸形的来历126

图38 比目鱼眼迁移的状态127

图39 寄居蟹的变相128

图40 马与人的比较131

图41 脊椎动物四肢的来源和相互的比较132

图42 中耳骨的比较133

图43 脊椎动物脑的比较134

图44 各类脊椎动物大脑量的比较135

图45 脊椎动物第三眼皮的比较136

图46 盲肠垂的比较136

图47 有蹄类脚趾退化的比较137

图48 须鲸的略图及其退化的后肢遗痕138

图49 鲸鱼的胚胎139

图50 蚒蛇的幼稚骨盘及后肢139

图51 盲螈胚胎方产出时,眼的剖面观141

图52 盲?虎的胚胎和成体142

图53 珊瑚虫和星?的互惠团体144

图54 疣海葵与真寄居蟹的互惠团体45

图55 蟹与海葵的互惠团体145

图56 一种常为蚂蚁所养的甲虫146

图57 隐鱼在海参体中借宿147

图58 蟹奴的发生史148

图59 寄生于鱼和蟹上的桡脚类149

图60 一种雄鱼寄生在雌鱼上150

图61 地质中各时期鱼龙尾巴增大的次序163

图62 玳瑁的肢的变形164

图63 海豹的鳍脚165

图64 海牛肢的变形与退化166

图65 飞鱼的胸鳍变为翼167

图66 雨蛙的趾膜与吸盘167

图67 飞龙的腹皮展成翼状167

图68 猫猴168

图69 鼯168

图70 爬行类和鸟兽的翼的比较169

图71 鼹鼠的前肢169

图72 山蜂线?的巨大生殖器173

图73 树皮虫174

图74 尺蠖幼虫的拟态与保护色175

图75 黠螳螂的假装176

图76 各种狐的头形状的比较177

图77 鳃足虫的雌雄个体之比较185

图78 鳃足虫在各种盐度的环境中尾形的改变186

图79 椎实螺的身材与空间的关系188

图80 鼬的季变194

图81 蛱蝶的季变195

图82 水蚤的季变196

图83 黄斑螈与黑螈的幼体形态因环境而变200

图84 人类的大腿骨上端硬骨质的分布概况204

图85 沙漠植物茎的共通性206

图86 菊芋的变形208

图87 毛茛之叶因浸水和露气而变形209

图88 英刺豆因空气干湿而变形210

图89 红莱菔212

图90 蔗醣中培养的红莱菔212

图91 睡病虫的变形220

图92 失了叶绿体的眼虫223

图93 甲虫的骤变种230

图94 果蝇的锯翅骤变种233

图95 果蝇的眼的变异233

图96 果蝇的稚翅骤变种234

图97 果蝇的肾眼骤变种234

图98 果蝇的雪屣骤变种………………………………,……………,235

图99 果蝇的折翅骤变种237

图100果蝇的皮带翅骤变种237

图101果蝇的叉角翅骤变种237

图102果蝇的无翅骤变种237

图103果蝇的前卷翅骤变种238

图104果蝇的无眼骤变种238

图105果蝇的双胸骤变种239

图106果蝇的弯腹骤变种239

图107无尾猫250

图108纳多斯牛和喇叭犬251

图109矮脚犬252

图110人的各式畸形的手指255

图111无脚无手的和缺指的人类家族256

图112拉马克月见草的花形258

图113月见草的骤变种262

图114染色体的数目、形状和位置271

图115果蝇染色体的结构272

图116在交配时蟾蜍和雨蛙染色体的异相273

图117马蛔?的单价、双价和三价染色体277

图118单价和双价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模式图279

图119四倍体骤变种的减数分裂的模式图280

图120三倍体种的减数分裂模式图280

图121雨蛙和蒜蛙交配后,父性染色体被开除的情况282

图122表示双倍体种与四倍体种交配所生的三倍体种的模式图284

图123表示异家与同家染色体合姘的模式图287

图124表示蛙类中增倍染色体的两种方式291

图125以单星光和无星光分裂的方式增加染色体的倍数294

图126以第二极体与雌性原核合并的方式增加染色体的倍数297

图127各种果蝇的染色体的数目与形状298

图128山茄子的各对染色体的身材301

图129山茄子的几种染色体骤变的模式图301

图130指猴328

图131几维331

图132恐鸟332

图133珠猴335

图134敏猿336

图135猩猩337

图136黑猩猩338

图137大猩猩339

图138人猿和人的骨骼的比较341

图139人与黑猩猩的面角之比较341

图140人的脚骨与大猩猩的脚骨的比较342

图141灵长类牙齿的比较343

图142人的胎盘、胎儿和脐带的形态344

图143敏猿的胎盘、胎儿和脐带的形态344

图144大猩猩的胎儿345

图145五个半月的人胎345

图146北京人的头面重组图353

图147爪哇人的头面重组图353

图148猿、原人和人类的下颚骨和牙齿的比较354

图149海德尔堡人的头面重组略图354

图150始人的头面重组略图354

图151始人和真人的骨骼全部比较355

图152罗提西亚人的头面重组略图355

图153整个真人的化石355

图154 真人的头面重组略图356

图155灵长类的系统树359

图156 水毛茛的适应环境368

图157原始鱼的中断脊椎骨376

图158以手袖的褶痕比中断的脊椎骨376

图159马蛔?的生殖细胞与躯体细胞的分化384

图160度度鸟(无翼的鸟类)412

图161猫头鹉(无翼的鸟类)412

图162不能飞的昆虫414

图163肢退化的蜥蜴416

图164马的系统发生的模式图448

图165?齿象的头形451

图166巨兽象的头骨和臼齿452

图167丛角鹿的角453

图168薄板龙的化石454

图169钥孔?的发育过程中壳孔的?移情况455

图170几种器官过长的动物458

图171后翅特长的脈翅类459

图172鲸胎上的牙齿460

图173海星和海胆的钳器464

图174大理湖的黑螺465

图175川螺的变化466

图176扁卷?因地层不同而变形467

图177水陆两栖动物浮水时的共同姿态469

图178三种异纲脊椎动物有类似的游水的利器470

图179犬齿特长的有袋类471

图180乾热地带的三科同相的植物472

图181因食性而变形的鸣禽类476

图182壳左、右旋的腹足类477

图183日本的长尾鷄479

图184三类不同的动物的共生团体497

图185蟾蜍和雨蛙交配后,父性染色体被开除的概况507

图186斑螈与旗螈交配所得的杂种中雄性生殖细胞天殇的经过510

图187大猫熊的假大趾522

图188森鸮胚胎上的尾椎骨529

图189后螠的雌雄身材的比较540

图190绢柳和山水杨的叶形的比较548

图191几个葶苈的构登种551

图192果蝇染色体的交换559

图193几个蝦属的形态区别560

图194鹅冠草566

图195大叶白屈菜和裂叶白屈菜的比较569

1958《生物的进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洗著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物进化(1997 PDF版)
生物进化
199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生物进化论(1929 PDF版)
生物进化论
1929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1997 PDF版)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
1997
进化生物学(1997 PDF版)
进化生物学
1997
七八届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 PDF版)
七八届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
生物进化(1973 PDF版)
生物进化
1973
生物的进化  藏文(1985 PDF版)
生物的进化 藏文
1985 北京:民族出版社
生物的进化  蒙文(1978 PDF版)
生物的进化 蒙文
197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生物进化(1998 PDF版)
生物进化
19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物进化论(1985 PDF版)
生物进化论
198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生物的进化(1984 PDF版)
生物的进化
1984 北京:民族出版社
生物进化的历程(1982 PDF版)
生物进化的历程
1982 北京:地质出版社
生物进化论(1982 PDF版)
生物进化论
1982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加文集  2  中篇小说集(1991 PDF版)
马加文集 2 中篇小说集
199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生物的进化(1975 PDF版)
生物的进化
1975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