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九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 (上册)》求取 ⇩

目录1

甲编序说1

第一章 文献资料1

第一节 基本史料1

明实录1

《皇明宝训》8

《大明会典》10

《明史》26

第二节 私家著作58

明人文集58

私人修史63

笔记67

专业类书籍71

第三节 地方志74

明代地方志的修纂74

明代地方志举要78

明代方志的史料价值83

第四节 明代徽州文书档案87

徽州文书的由来、收藏与整理87

徽州文书的分类89

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103

第五节 其他明代档案史料10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代档案105

孔府档案108

明代辽东档案109

第二章 研究概况112

第一节 近百年来中国学者研究明史的情况112

明史研究的兴盛112

1949年前的明史研究114

新中国建立后的明史研究118

1978年后的明史研究及其成果125

明史研究之不足145

第二节 关于几个专题的研究情况146

关于明代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146

关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53

关于明末农民战争问题157

关于对外关系问题162

第三章 本卷 编写旨趣173

乙编综述175

第一章 明朝的建立与北元的覆灭175

第一节 元末天下大乱175

第二节 群雄并起179

地主武装179

反元群雄181

第三节 朱元璋的崛起183

第四节 扫平群雄,北伐中原189

第五节 北元的覆灭193

第二章 明朝的兴盛195

明初的统一战争196

第一节 明初政治196

明初各项制度的改革与确立197

封诸王,戮功臣199

第二节 “靖难之役”与永乐年间的政治201

惠帝削藩,燕王起兵201

大战四年,朱棣即位202

疆域迈汉唐,国名播西洋204

迁都北京207

第三节 “仁、宣致治”208

仁宗治国208

宣宗平汉王之乱210

任人唯贤,息兵养民211

第三章 明朝的中衰214

第一节 正统至天顺年间的政治215

“土木之败”英宗被俘215

景帝即位与北京保卫战219

英宗复辟221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政治223

宪宗怠政,汪直掌西厂223

孝宗求治227

武宗荒嬉231

第三节 嘉靖年间及万历初年的政治236

大礼议的风波236

革除积弊的新政239

世宗崇道与严嵩揽权241

张居正改革244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249

第一节 皇室疯狂兼并土地249

第二节 万历年间的矿使税监和民变250

矿使税监的横征暴敛250

武昌民变252

临清民变254

云南民变254

苏州民变255

辽东兵变256

争国本257

第三节 争“国本”和“三案”257

梃击案258

红丸案259

移宫案259

第四节 东林党争260

第五节 魏忠贤专权263

第六节 严重的财政危机265

第五章 明代的农民起义268

第一节 明初的农民起义268

白莲教起义的余波269

地方性的农民起义271

第二节 明中期的农民起义274

正统年间浙闽农民起义275

成化年间荆襄流民起义278

正德年间各地农民起义279

嘉靖年间的农民起义283

第三节 明末农民大起义284

徐鸿儒、于弘志的白莲教起义284

陕北农民起义的崛起285

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287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290

附表明世系表295

第六章 南明政权及各地的抗清斗争296

第一节 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296

清兵入关296

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299

第二节 弘光政权的建立和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300

弘光政权的建立300

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303

第三节 大西军的抗清斗争305

第四节 南明其他政权的抗清斗争306

第五节 郑成功坚持抗清斗争及收复台湾310

第七章 明代军政体制的变化312

第一节 明朝的行政体制312

中枢官制312

地方官制316

第二节 军事制度317

五军都督府及卫所制317

亲军、京军320

勾军与清军321

募兵323

第三节 司法制度324

刑律的制定324

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26

诉讼制度和审判制度328

第四节 监察制度331

监察机构的设置331

《宪纲条例》332

监察制度的内容和形式333

监察机构的作用与缺陷336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338

第八章 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338

第二节 手工业的进步341

第三节 商业的繁荣343

第四节 资本主义萌芽347

第五节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解350

第九章 明朝的民族关系354

第一节 明与东北民族354

奴儿干都司355

后金的兴起357

明与后金之战争359

第二节 明与蒙古的关系365

北征蒙古365

北疆的防御367

瓦刺的兴起370

鞑靼的复兴373

第三节 明代的西域和西藏377

明代的西域377

明代的西藏379

第四节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381

土司制度381

改土归流383

第十章 明朝的对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385

第一节 与朝鲜的关系386

明初的交往386

万历年间援朝抗倭387

女真与朝鲜的关系389

第二节 与安南的关系391

用兵安南和交阯391

弃交阯后与安南之关系392

第三节 与日本的关系393

明初中日两国的交往393

明初的倭寇394

嘉靖时的“倭患”395

第四节 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400

郑和下西洋400

与东南亚各国之关系402

帖木儿帝国405

第五节 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405

陈诚出使西域407

第六节 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入侵408

葡萄牙占澳门409

西班牙迫害华侨410

荷兰侵占台湾413

第七节 传教士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414

耶稣会士来华414

中西文化的交流416

第十一章 明代的学术思想420

第一节 明初对理学的提倡和统治思想的确立420

三部《大全》的编纂及其目的421

宋濂、方孝孺的理学思想423

薛瑄与“河东之学”426

吴与弼与“崇仁之学”429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及其流派430

陈献章的“江门之学”430

湛若水对“江门之学”的发展与修正432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及其影响434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兴起与李贽的异端思想439

王艮和泰州学派439

泰州后学何心隐442

李贽的“异端”骇俗思想443

第四节 罗钦顺、王廷相等对理学和心学的批评447

罗钦顺开批评王学之端447

王廷相的“元气”论和“知行兼举”说的理论贡献450

黄绾由信奉王学转向批评王学453

吴廷翰的气本论和对“知行合一”说的批评455

吕坤的“独见之言”和批评精神457

第五节 顾宪成、高攀龙与东林学派459

东林学派的形成及其特征459

顾宪成的“理是主宰”和“道性善”说461

高攀龙的理学思想和务实致用学说463

第六节 明末两大师——刘宗周和黄道周465

刘宗周的思想矛盾和“慎独”、“敬诚”之说465

黄道周复杂而矛盾的思想学说470

第七节 实学思潮的兴起473

明中期的实学思想474

明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475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478

第一节 文学478

第二节 小说与话本487

第三节 戏曲498

第四节 音乐、舞蹈506

宫廷乐舞506

民间音乐歌舞509

朱载堉与《乐律全书》511

第五节 美术513

绘画与书法513

民间美术522

第一章 农学和农业技术527

丙编典志527

第一节 农具和农田水利528

第二节 对耕作技术的认识和提高531

第三节 施肥和改良土壤技术的发展532

第四节 新作物的引种和良种选育534

第五节 棉花栽培技术的进步538

第六节 大田作物的无性繁殖技术540

第七节 园艺、植桑养蚕和畜牧兽医技术542

第八节 农书547

第二章 土地制度550

第一节 明代土地制度的形式550

核田定赋554

第二节 编 造田籍554

制定黄册、鱼鳞册555

鱼鳞图册名存实亡559

张居正清丈田土562

第三节 推行屯田566

明代军屯制度的建立567

军屯的管理570

军屯制度的破坏573

明代的商屯政策581

商屯的破坏588

第四节 限制庄田590

皇庄590

诸王庄田598

勋戚庄田和中官庄田608

明代庄田的性质和特点624

第三章 户口制度629

第一节 建立户帖户籍630

户帖制的颁行630

编造赋役黄册634

第二节 抚辑各色人户638

关于逃户与流民639

关于“附籍”与鳏寡孤独650

第三节 调整人口布局653

明初的移民垦荒653

移民的原则和路线658

第四节 户口统计混乱660

明代户口统计的范围和方法660

户口统计混乱不堪665

明代人口数据的比较研究677

第四章 赋役制度688

第一节 明初赋役制度的重建688

以鱼鳞册为经,黄册为纬的赋役制度688

“配户当差”691

正役和杂役693

“纳粮即是当差”697

第二节 金花银与江南均田均粮活动698

金花银699

江南的均田均粮705

周忱的均田均粮改革708

周忱以后的均田改革712

明中叶以后的田赋改革:官民一则717

第三节 明中叶赋役制度的改革723

明中叶赋役制度改革的社会政治因素723

周忱对里甲正役的改革及其影响727

均徭法与十段册法的创行与推广734

第四节 万历清丈与一条鞭法改革740

万历清丈740

一条鞭法748

万历中后期的财政危机753

第五节 三饷加派与明代赋役制度的终结753

开矿榷税和三饷加派754

明代赋役制度的终结759

第五章 官私手工业760

第一节 官府手工业760

工部手工业760

内府手工业767

户部手工业773

第二节 地方官府手工业780

地方官府手工业780

卫所手工业791

第三节 官府对工匠的管理制度794

工匠管理制度概述795

工匠制度的两次重要变化800

明廷对工匠的管理804

第四节 民间手工业807

民间手工业概况807

明廷对民间手工业的管理812

第六章 手工业、工程技术817

第一节 建筑817

都城建设817

长城821

建筑技术的进步822

第二节 水利826

官府纺织业与民间纺织业827

第三节 纺织827

丝织品的产地及产品829

棉织品的产地及产品832

麻、毛纺织品834

纺织工具的改良和织造技术的进步836

兴盛发达的印染业839

第四节 采矿840

探矿知识840

坑采技术841

井采技术842

第五节 冶金843

矿冶业的发展843

钢铁冶炼技术844

金属锌的冶炼和黄铜的应用846

大型金属铸件848

第六节 机械849

第七节 交通运输852

造船与航海852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856

第八节 兵器857

第九节 造纸865

第十节 印刷869

刻书之风大盛869

雕版印刷870

彩印871

饾版和拱花872

活字印刷873

第十一节 制瓷875

第十二节 漆器878

髹漆技术的进展878

明代漆器和黄成《髹饰录》880

中国漆器在国外的流传883

第十三节 煤炭885

明代采煤业的发展885

明代采煤技术887

中国古代煤炭技术的发展891

第十四节 石油天然气892

第一节 明代社会阶级的构成及其特点896

第七章 阶级结构896

第二节 宗室与勋戚903

第三节 界限分明的官与民908

第四节 农村的阶级对立916

第五节 成分复杂的城镇阶级构成926

第六节 独立的经济群体——商人与商帮933

第八章 商业941

第一节 明代商业的特点941

第二节 市场管理制度942

市场管理机构943

市场管理项目944

商品质量管理制度947

货币规范制度948

对牙行的限制制度950

城乡市集管理制度953

商人、商店自定的经营管理制度955

第三节 商税的征收和管理制度957

商税的征收机构958

商税的征课与管理962

商税的本色与折色978

明代特有的税使制度981

第四节 对商人的管理与控制制度985

占籍和清审制度985

路引、店历制度990

商役制度993

第九章 教育、科举与铨选、考核制度1000

第一节 教育制度1000

私塾与社学1001

地方各级儒学1008

国子监1017

第二节 考试制度1027

岁试与科试1029

乡试、会试、殿试1034

“八股文”取士与南北卷1040

第三节 科举制度1046

第四节 任官制度1048

亲族回避1049

第五节 任官回避制度1049

籍贯回避1050

职务回避1051

第六节 官吏的考核制度1052

考满1052

考察1053

致仕1054

第十章 明代的宗教1056

第一节 佛教1057

第二节 道教1063

第三节 民间宗教1070

第四节 伊斯兰教1074

第五节 天主教1083

1999《中国通史第九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 (上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通史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上(1999 PDF版)
中国通史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上
199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四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上册)(1995 PDF版)
中国通史 第四卷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 (上册)
1995
中国通史第六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上册)(1997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六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上册)
1997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下)(1996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下)
1996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上)(1996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上)
1996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八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下)(1997年01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八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下)
1997年01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八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上)(1997年01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八卷 中古时代 元时期(上)
1997年01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六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下册)(1997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六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下册)
1997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第五卷  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1995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第五卷 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1995年12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9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1999 PDF版)
中国通史 第9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
199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伟人邓小平-光辉的业绩  下(1997 PDF版)
伟人邓小平-光辉的业绩 下
1997 北京:红旗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下(1997 PDF版)
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下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4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下(1994 PDF版)
中国通史 第4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下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2卷  远古时代(1994 PDF版)
中国通史 第2卷 远古时代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4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上(1994 PDF版)
中国通史 第4卷 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上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