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大事典 (1949-1990) (上、下册)》求取 ⇩

目录卷一 总类一、教育的方针任务1

目录1

《宪法》对教育的规定1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的方针任务9

附:学习苏联教育经验13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育的方针任务17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的方针任务23

新时期教育的方针任务26

二、教育制度与法规35

学制改革35

推行两种教育制度43

改革教育结构46

农村教育改革51

附1.全国“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县55

2.1989年度实施“燎原计划”先进单位55

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导纲要(1990—2000)56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61

在一百个企业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实验62

附:国家教委百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企业63

教育立法64

附:现行主要教育法规目录65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管理77

教育事业的发展77

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78

接收接管原有学校79

教育事业计划的制订83

教育事业计划的执行86

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89

附:允许私人办学92

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93

教育事业经费的管理94

勤俭办学95

教育经费的来源与增长99

教育事业费的开支100

人民助学金制度102

勤工俭学105

教育事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10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111

教育审计的机构与任务112

教育监察的机构与任务114

教师队伍的发展116

四、教师116

教职工编制标准118

教职工工资待遇125

教龄津贴制度与班主任津贴131

教职工的福利待遇132

民办教师的生活补助136

附:教工活动中心与学术活动中心136

教师节137

教师职称评定137

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141

教职工代表大会141

中小学教材的编审领导142

五、教材142

中小学教材的编辑方针和指导思想143

人民教育出版社146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审147

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和发行14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150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151

高等教育出版社152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编辑出版与发行154

高等学校理工农医教材的审定出版与发行158

教育事业基本建设的管理161

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投资161

六、教育基建与设备161

校舍规划面积定额165

校舍建设的管理178

学校建筑设计标准178

校舍建设的研究与设计181

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供应和管理184

教学仪器的配备和实验室建设189

教学仪器的研究开发194

电化教育的发展197

电化教育的机构20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教育的机构和人员202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设置202

七、教育领导机构202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人员203

教育部的职掌与机构204

高等教育部的职掌与机构206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职掌与机构207

国务院科教组207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207

历次全国教育会议209

附1.中央教育行政学院214

附2.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机构21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16

八、教育科研与报刊216

附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218

附2.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一览220

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226

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成果评选获奖成果目录228

中国教育情报网233

课程教材研究所234

中国教育报235

《人民教育》月刊237

《中国高等教育》月刊238

九、教育团体239

全国教育工会的发展239

全国教育工会的活动241

全国教育工会的组织241

中国教育学会的发展243

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活动244

附:地方教育学会的学术活动24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主要学术活动24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发展249

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简表250

中华职业教育社251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53

师生参加抗美援朝运动256

十、政治运动与学术、思想批判256

师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257

教师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257

学校的反右派斗争259

学校的“反右倾”运动261

师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62

批判电影《武训传》和“武训精神”264

教育部门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265

教育部门批判资产阶级学术观点267

十一、教育系统的“文化大革命”及其拨乱反正270

“第一张大字报”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270

学校的红卫兵运动271

附:红小兵273

学校师生大串连273

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274

“复课闹革命”276

走“五七”道路277

创办“七·二一”大学279

教育战线的批林批孔280

批判“智育第一”和宣传“白卷英雄”282

推广“朝农经验”284

一个小学生的信和日记摘抄284

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285

“教育革命大辩论”286

否定“两个估计”,撤销全教会《纪要》288

尊重知识,尊重教师289

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291

恢复、建设教育制度292

十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94

平息1986年的学潮294

平息1989年的暴乱297

十三、教育的对外交流303

中国教育对外交流的方针政策303

中国与世界各国互派教育团组3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308

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人口活动基金会的合作项目310

援助外国教育事业312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13

对外汉语教学316

卷二 基础教育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类型321

小学教育的普及321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25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325

国家办学与群众办学328

小学教育的类型331

中心小学332

重点小学332

中学教育的发展334

普通中学在中等教育中的比重338

重点中学341

外国语学校343

工农速成中学345

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346

小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348

二、中小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348

中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349

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350

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其克服措施352

小学教学计划355

中小学学制355

中学教学计划368

中小学校历379

1.思想品德课与政治课383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383

三、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法383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384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385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388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388

中学政治课的课程设置389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大纲393

中学政治课的教材395

附:北京市中学政治课程设置概况396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实验400

附: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大纲401

小学语文课的课程设置404

2.语文课404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大纲405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407

小学语文课的教材409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系410

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和教学412

小学识字教学和教材413

小学写字教学和教材415

小学作文教学和教材416

小学说话教学和教材417

小学语文练习的选编417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418

小学语文的系列化教材419

小学语文的集中识字419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420

中学语文课的课程设置421

中学文学、汉语的分科423

中学语文的教学大纲424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427

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选材标准429

中学语文的教材430

少年儿童的“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中学语文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32

3.外语课435

中小学外语课的课程设置435

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大纲437

小学英语教学438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39

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440

初中英语的教材441

初中英语课本的编排体系442

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443

高中英语的教材444

高中英语课本的编排体系445

中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446

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446

中小学俄语的教学大纲447

小学俄语教学448

中学俄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49

初中俄语的教学内容451

高中俄语的教学内容452

初中俄语的教材453

高中俄语的教材454

中小学俄语教材的编写原则455

中小学俄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56

中学日语的教学内容458

中学日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58

中学日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59

中学日语教材及其编排体系459

4.历史课460

小学历史课的课程设置460

小学历史的教学大纲461

小学历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63

小学历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64

小学历史的教材464

中学历史课的课程设置465

中学历史的教学大纲466

中学历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68

中学历史的教材469

中学历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71

小学地理课的课程设置471

5.地理课471

小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72

小学地理的教学内容和教材473

小学地理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75

小学乡土地理的教学要求475

中学地理课的课程设置476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78

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和教材480

中学乡土地理的教学要求483

中学地理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84

6.社会课486

小学社会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486

7.自然课487

小学自然课的课程设置487

小学自然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88

小学自然的教学内容和教材490

小学自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94

小学数学课的课程设置496

8.数学课496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497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498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编排500

小学数学的教材501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03

中学数学课的课程设置505

中学数学的教学大纲508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511

中学数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512

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16

9.物理课519

中学物理课的课程设置519

中学物理的教学大纲和教材5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524

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524

10.化学课525

中学化学课的课程设置525

中学化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526

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528

中学化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32

中学生物课的课程设置535

11.生物课535

中学生物的教学大纲537

中学生物的教学目的和要求539

中学生物的教学内容和教材541

中学生物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43

中学人口教育的教材546

12.人口教育课546

中学人口教育的设置546

中学人口教育的试点与国际交流547

相关学科中的人口教育547

13.电子计算机课548

中学电子计算机课的开设与发展548

中学电子计算机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550

小学体育的教学大纲551

14.体育课551

中小学体育课的课程设置551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的和任务557

中学体育的教学大纲558

中学体育的教学目的和任务563

中小学体育教材564

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567

中小学体育的成绩考核572

15.音乐课575

小学音乐课的课程设置575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575

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和内容577

中学音乐课的课程设置579

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579

中学音乐的教学目的580

中学音乐的教学要求和内容581

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583

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和任务585

16.美术课585

中小学美术课的课程设置585

小学美术的教学要求和内容586

小学美术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88

中学美术的教学目的和任务589

中学美术的教学要求和内容589

17.劳动技术课591

中学美术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91

小学劳动课的课程设置591

小学劳动课的教学大纲593

中学劳动技术课的课程设置595

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大纲598

小学课外活动601

18.课外活动601

“故事大王”的活动604

中学课外活动605

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606

中学生的数学竞赛607

中学生的物理竞赛609

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介609

中学生的化学竞赛611

附: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简介611

附: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简介612

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613

中学生的信息竞赛613

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614

四、中小学德育617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617

中小学德育的目标621

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622

中小学的理想教育624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625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626

中小学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628

小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629

中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630

中小学德育的领导管理633

高等农林专科教育 1635

中小学的班主任636

中学的青年团组织637

少年先锋队组织639

少先队辅导员641

中小学学生会643

中小学生的操行评定644

中小学的升降国旗仪式645

少年儿童的“小五年计划”活动646

中小学生的“学雷锋”活动647

少年儿童的“学赖宁”活动649

少年儿童的“我们爱科学”活动650

活动651

中小学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651

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653

中小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655

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657

五、中小学体育、卫生、军训659

中小学体育、卫生的目的和任务659

中小学体育的领导管理663

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664

中小学体育课的课程设置664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666

中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667

中小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668

中小学生的体育竞赛669

中学生参加国际体育比赛670

中小学的卫生保健671

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676

中学生的军事训练678

六、中小学师资681

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681

初级中学教师队伍的学历682

中学教师队伍的发展682

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682

高级中学教师队伍的学历682

中小学教师的编制682

小学教师的职责686

中学教师的职责687

中小学教师的考核688

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合格证书制度688

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691

中小学民办教师队伍的整顿693

中小学特级教师694

中小学教师的教龄津贴695

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表彰696

尊重中小学教师的社会风尚697

小学领导管理体制699

七、中小学的领导管理699

附: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侯王建议)700

中学领导管理体制701

中小学的党政领导制度702

小学的行政组织与人员703

中学的行政组织与人员703

中学校长的任免与职责704

中小学教学研究组及年级组705

中小学的招生制度706

中小学的学生成绩考核、升(留)级与毕业708

中小学的休学、转学与退学709

高级中学的学生档案710

高级中学的毕业会考制度711

八、中小学校外教育712

校外教育的发展712

校外教育的性质与任务717

校外教育的场所720

校外教育的领导管理721

校外教育的原则723

校外教育的内容要求与形式724

校外教育的教材编写原则与要点726

校外教育的辅导教师与任务727

校外教育的辅导教师配备与培训728

校外教育的辅导教师工资待遇与职称728

家庭教育的发展730

家庭教育的任务731

家长学校的创办733

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734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736

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737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738

全国儿童生活用品委员会739

中国福利会的儿童工作739

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740

宋庆龄基金会740

幼儿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741

九、幼儿教育741

幼儿教育的发展742

幼儿教育的领导体制746

附:幼儿教育的重要会议747

幼儿园的设置与类型749

幼儿园的规模与编制750

幼儿园的经费与设备751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752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原则754

幼儿园的课程大纲与教材755

幼儿园的教育手段757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758

幼儿园的自制玩具与教具759

幼儿玩具、教具的研制761

幼儿园师资的条件与要求762

幼儿园与幼儿家庭762

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发展763

幼儿园在职教师的培训765

幼儿园师资的学历765

幼儿园新师资的培养767

幼儿园教师的考核768

幼儿园的领导管理768

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职责769

幼儿园的招生与结业771

十、盲聋哑教育771

盲聋哑教育的发展771

盲聋哑学校的任务与培养目标774

盲聋哑儿童生理补偿功能培养及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775

盲聋哑学校的领导管理776

盲聋哑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776

盲聋哑教育的经费与编制777

聋哑学校的学制与课程设置778

聋哑学校的教材782

聋哑学校教学语言手段783

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783

聋哑学校的数学教学784

聋哑学校的常识教学785

聋哑学校的律动教学786

盲童学校的学制787

盲童学校的课程设置787

盲字的改革实验788

十一、弱智教育789

弱智教育的创办与发展789

弱智学校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原则791

弱智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791

弱智学校的学制、教学大纲与教材792

十二、工读教育793

工读学校的创立与发展793

工读学校的性质与任务795

工读学校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796

工读学校的招生、教学与学生出路796

工读学校的生产劳动与职业技术教育797

工读学校的领导管理798

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799

卷三 师范教育一、高等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与制度799

高等师范教育建设的方针802

高等师范学校的院系调整和独立设置816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校的创立和发展817

高等师范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818

高等师范学校的任务820

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制822

高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823

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改革825

高等师范的专业设置828

高等师范本科教学计划832

二、高等师范本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838

高等师范本科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838

高等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841

高等师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843

高等师范本科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848

高等师范本科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850

高等师范本科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853

高等师范本科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857

高等师范本科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858

高等师范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861

高等师范本科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865

高等师范本科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870

高等师范本科生物专业的课程设置873

高等师范本科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877

高等师范本科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881

高等师范本科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884

高等师范本科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885

高等师范本科双科制的课程设置890

三、高等师范专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892

高等师范专科教学计划892

高等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895

高等师范专科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899

高等师范专科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902

高等师范专科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905

高等师范专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906

高等师范专科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909

高等师范专科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913

高等师范专科生物专业的课程设置916

高等师范专科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920

高等师范专科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924

高等师范专科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926

高等师范专科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928

高等师范专科双科制的课程设置931

四、高等师范的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939

高等师范的教育实习939

高等师范教学大纲941

高等师范的教材945

高等师范体育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945

高等师范的招生制度946

高等师范的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948

高等师范的师资培养950

附:全国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机构名单954

高等师范的研究生教育955

高等师范的教育科学研究955

高等师范的函授教育957

高等师范学位授予单位960

附2. 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师范学校及学科、专业961

附1. 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师范学校961

附3. 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师范学校及学科、专业965

高等师范的附属学校966

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967

五、中等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与制度967

中等师范学校的设置971

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制973

中等师范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974

中等师范学校规程976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977

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979

中等师范的教学方针981

中等师范的教学计划982

六、中等师范的教学大纲与教材992

中等师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992

中等师范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994

中等师范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995

中等师范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997

中等师范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998

中等师范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999

中等师范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和教材1001

中等师范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1002

中等师范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1003

中等师范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03

中等师范教育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04

中等师范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和教材1006

中等师范体育及体育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06

中等师范音乐及音乐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09

中等师范美术及美术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10

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1011

幼儿师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1016

幼儿师范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1017

幼儿师范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17

幼儿师范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1018

幼儿师范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18

幼儿师范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1019

幼儿师范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1020

幼儿师范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1020

幼儿师范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20

幼儿师范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21

幼儿师范幼儿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2

幼儿师范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和教材1022

幼儿师范幼儿常识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3

幼儿师范幼儿计算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3

幼儿师范体育及幼儿体育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4

幼儿师范音乐及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6

幼儿师范美术及幼儿美术教学法教学大纲和教材1027

幼儿师范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1029

中等师范的教育实习1030

七、中等师范的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1030

中等师范的附属学校1031

中等师范的招生1032

中等师范学生的学籍管理1034

中等师范学生的人民助学金1036

中等师范的毕业生分配1037

中等师范毕业生的服务年限1038

中等师范优秀毕业生保送升入高等师范学校1038

中等师范学校的编制1039

中等师范学校的经费管理1039

中等师范学校的校舍规范标准1039

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设备标准1040

中等师范学校的行政管理1041

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1044

中等特殊教育师范1046

中学在职教师培训的任务和要求1048

八、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1048

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任务和要求1050

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渠道和形式1053

中学在职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和教材1055

中学在职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和教材1058

小学在职教师进修中等师范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和教材1060

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1062

教师进修学校1066

教学研究室1067

中学在职教师的函授教育1070

小学在职教师的函授教育1072

选派讲师团协助培训中小学教师1073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1075

电视师范教育的管理1076

全国小学教师进修研究中心小组1077

附1.各级师范学校的推广普通话工作1078

附2.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表彰1083

卷四 高等教育(下册)一、高等教育的领导体制与管理1087

高等教育的领导体制1087

高等教育的领导管理职责1088

普通高等学校的设置1092

高等学校的领导管理1095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1096

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1098

高等学校的校长任期制1098

高等教育的评估试点1100

附1.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1102

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1102

附2.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1103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改革1103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1107

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1108

二、高等教育的任务、调整和发展1108

普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1111

附1.1949年全国高等学校一览表1115

附2.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1118

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1146

附:1953年院系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名单1148

综合大学的发展1157

工业院校的发展1159

农业院校的发展1161

林业院校的发展1163

医药院校的发展1164

财经院校的发展1165

政法院校的发展1166

外语院校的发展1167

艺术院校的发展1169

重点高等学校1174

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及其确定的时间1176

文科类的专业设置1177

三、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1177

理科类的专业设置1178

附:理科专业目录 1179

工科类的专业设置1180

附:工科本科专业目录1181

农科类的专业设置1183

林科类的专业设置1185

附:农科本科专业目录1185

医药类的专业设置1186

附:林科本科专业目录1186

财经类的专业设置1187

附:医药科本科专业目录1187

附:1979年财经院校(文科)设置目录1189

政法类的专业设置1189

外语类的专业设置1189

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1190

附:社会科学专业目录1192

四、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1195

文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195

理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196

工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198

农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0

林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2

医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2

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3

政法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4

外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5

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1206

文科类专业教学计划1208

五、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1208

理科类专业教学计划1214

工科类专业教学计划1219

农科类专业教学计划1225

林科类专业教学计划1230

医药类专业教学计划1231

财经类专业教学计划1235

政法类专业教学计划1240

外语类专业教学计划1244

艺术类专业教学计划1249

六、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1255

文科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55

理科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56

工科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57

农林科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58

医药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59

政法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60

外语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61

艺术类的课程教学大纲1262

七、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1263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方针1263

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原则与建设规划1266

高等学校教材编审领导机构1272

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1274

高等学校对外教材的引进1277

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1279

附1.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励试行条例1280

附2.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获奖名单1281

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1285

八、高等学校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1285

文科类专业的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1289

理科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1290

工科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1292

农林类专业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1294

医药类专业的临床教学1295

艺术类专业的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1296

九、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组织1299

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的奖励1299

附: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特等奖名单1300

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1302

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1303

高等学校的学分制1309

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室131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1313

十、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1313

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1316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改革1322

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329

高等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330

高等学校的工程研究中心1333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横向联合1334

高等学校的科技兴农1335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登记和鉴定1337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览会1340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1342

附2.高等学校获国家发明奖名单1344

附1.1956年高等学校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名单1344

附3.高等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1346

附4.高等学校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1348

附5.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1363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1409

高等学校科技信息报告制度1410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委员会1410

附2.1987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1412

附1.196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1412

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1414

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415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与课程设置1418

十一、高等学校的政治理论教育1418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1424

高等学校研究生的政治理论教育1425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提高1426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领导管理1429

十二、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430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430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437

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1438

高等学校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1441

高等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1442

高等学校学生的行为准则144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444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144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44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1448

十三、高等学校的体育、卫生和军训1449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1449

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和任务1451

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1453

高等体育院校的学制、系及专业设置1454

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计划1455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学籍管理1457

附:体育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1457

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1460

高等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队1461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1464

高等学校的体育运动竞赛1466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468

附1. 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卡片1471

附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查细则1473

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实施与结果1475

高等学校卫生工作的方针任务1477

高等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管理1479

高等学校的军事训练1481

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1482

高等学校军事训练的试点1486

十四、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1488

高等学校的统一招生1488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1490

高等学校招生的报考条件149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科目149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内容1495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命题1496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时间1497

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政治考核1497

高等学校新生的录取1499

附:关于扩大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工作的权限1500

高等学校招生的健康检查1502

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1503

高等学校对“三好”学生、竞赛优胜者考生的录取1506

高等学校的保送生1507

高等学校对华侨、港澳地区和台湾省考生的照顾1507

高等学校的定向招生1509

高等学校的委托培养招生1510

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1511

高等学校招收残疾学生1512

高等学校招生研究会1513

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管理中心1513

高等学校新生的入学与注册1514

十五、高等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1514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1515

高等学校学生的升、留级及退学1517

高等学校学生的休学与复学1518

高等学校学生的转学与插班1520

高等学校学生的肄业、结业与毕业1522

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1524

高等学校学生的提前毕业1525

高等学校学生的奖励与处分1526

高等学校学生的考试纪律1527

高等学校调干学生的管1528

高等学校学生的结婚限制1528

高等学校的无学籍学生1529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制度1531

十六、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1531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原则1532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管理1534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535

高等学校对患病毕业生的安排1539

对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服从分配的处理1540

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支援边远地区1541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见习期和劳动锻炼1541

高等学校毕业生对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分配1542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的改革试验1543

十七、高等学校的师资与管理干部1545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1545

高等学校师资的来源1547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与考核1547

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量1549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1552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聘任制155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的教师职务聘任1561

高等学校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63

高等学校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63

高等学校出版专业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65

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68

高等学校卫生技术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71

高等学校统计专业人员的职务聘任制1573

高等学校师资的培养提高1574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1576

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1577

十八、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157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1578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583

研究生的招生1585

研究生的培养与管1586

研究生的毕业分配1589

学位制度的建立1592

学位工作的领导与管理1593

学位授予权的申请与审定1595

各级学位的授予1597

博士后制度1598

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名单1599

十九、高等学校的专科教育1631

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1631

高等工业专科教育1634

高等医药专科教育1637

二十、高等学校的图书、档案1637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方针任务1637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1638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业务开展1639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1640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领导管理1642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经费、设备和馆舍1642

高等学校的档案1644

二十一、留学生教育与互派专家讲学1645

新中国成立前后海外学者、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1645

出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1648

出国留学生的管理1653

附:《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1659

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的语言培训1663

归国留学人员的工作安排1664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管理1665

来华人员的短期学习班1672

派专家出国讲学1673

聘请苏联专家1674

聘请或邀请其他国家专家讲学1676

外籍教师的管1677

与外国高等学校交流1679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1681

卷五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与体系1683

一、中等专业学校1686

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1686

中等专业学校的任务与培养目标1689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制与招生1693

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1695

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目录1696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计划1700

中等专业学校的政治理论课1703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大纲与教材1706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形式与方法1708

中等专业学校的考试与考核制度1709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研究1711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712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713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守则1714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1714

中等专业学校的共青团与学生会1716

中等专业学校的班主任1716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管理1717

中等专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构成1718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1719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1721

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的编制1724

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办法1725

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与录取1727

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体检标准1729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奖励与处分1731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升级与留级1731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毕业与结业1732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休学、退学与转学1732

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分配1733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1734

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1735

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管理制度1739

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机构1742

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1742

二、职业学校1743

初级职业学校的接管与改造1743

农业中学的兴办与发展1744

城市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发展1745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发展1746

职业学校的恢复和发展1747

农村职业教育网络的建立1749

职业学校的领导体制1751

职业学校的任务与培养目标1753

职业学校的招生1754

附:1987年农职业中学专业(工种)目录1755

职业学校的专业(工种)设置1755

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1761

职业学校的师资1763

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1765

职业学校的勤工俭学1767

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1767

职业学校的教材编写1773

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774

职业学校的职业技能训练1776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升学1777

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交往1778

职业技术教育的世界银行贷款1780

技工学校的发展1782

三、技工学校1782

技工学校的领导体制1784

技工学校的性质与任务1785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1786

技工学校的招生与学制1787

技工学校的规模与工种(专业)设置1788

附:1987年技工学校招生部分的工种(专业)目录1788

技工学校的教学1789

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794

技工学校的学生守则1795

技工学校的班级及班主任制度1796

技工学校的教学研究1796

技工学校的学籍管理与成绩考查1797

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分配1798

技工学校的机构与编制1799

技工学校的师资培训1800

技工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1801

技工学校的经费来源与开支标准1802

技工学校的勤工俭学与基金制度1803

附1.学徒培训1804

附2.就业训练1805

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806

高等技术专科学校的试办1806

短期职业大学的创办与发展1808

附:全国短期职业大学专业目录1809

卷六 成人教育一、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1813

成人教育的发展1813

成人教育的方针政策1815

《关于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1818

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1820

成人教育的科学研究1823

二、扫除文盲1824

扫除文盲的方针政策1824

附:扫盲工作的重要会议1826

50年代的三次扫盲高潮1828

扫除文盲成绩和文盲现状1830

扫除文盲的对象1831

扫除文盲的标准1832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1832

扫盲识字教材1833

扫除文盲协会1833

扫盲识字教学方法1834

扫盲识字教师1835

国际扫盲日与国际扫盲奖1836

干部初、中等教育的发展1837

三、干部教育1837

干部文化学校的设置与任务1839

干部文化学校的学制与教学计划1841

干部业余文化学校的师资与经费1843

干部中等专业教育1845

管理干部学院的创办与发展1847

管理干部学院的方针政策1847

管理干部学院的招生与培养目标1849

管理于部学院人员的配备与待遇1850

管理干部学院的教学计划与教材1850

管理干部学院的教学方式与成绩考查1850

附1.人民革命大学的举办1851

管理干部学院的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1851

附2.成人教育学院的创办1852

附3.全国管理干部学院名单1853

四、职工教育1855

职工初、中等教育的发展1855

职工初、中等教育的办学渠道与形式1858

职工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1859

附:职工、干部教育重要会1861

职工初、中等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1863

职工初、中等教育的学制、课程与教学计划1864

职工“双补”教育1866

职工中等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1868

职工中等专业教育的招生与考核1869

职工中等教育的师资1871

职工初、中等教育的经费1874

职工初、中等普通教育的管理1876

职工中等专业教育的管理1877

岗位职务培训的发展1879

岗位职务培训的方针政策1880

生产工人的培训1882

企业领导干部的培训1883

班组长的培训1883

岗位职务培训工作的分级管理1885

职工大学的创立和发展1886

“七·二一”大学的发展与整顿1890

职工大学的审批1891

职工大学的招生1894

职工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使用和待遇1898

职工大学的培养目标、学制与课程教材1899

职工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成绩考核1901

职工大学的组织机构、干部和教师1903

职工大学的学籍管1905

职工大学的联合与协作1906

附:全国(1986)职工大学名单1907

五、农民教育1920

农民教育的形式和发展1920

农民教育的办学体制1922

农民教育的内容1924

农民教育的对象1925

农民教育的办学原则1926

农民教育的指导方针1927

附:农民教育的重要会1929

农民业余小学的课程与教材1931

农民业余中学的课程与教材1933

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中心)1933

县办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1935

县办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学大纲与教材1939

县办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学制度与毕业学员考核、使用194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创办1942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1943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管理1949

农业教育与科技广播电视节目1950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51

农机技术教育的发展1952

农民大学的创办1953

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的创办1954

农民教育的干部与师资1957

农民教育的经费来源1958

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1959

农村成人教育国际协作1960

函授大学的创办与发展1961

六、函授大学1961

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的设置与审批1965

函授大学的招生1967

函授大学学员的学习时间及工资1969

函授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使用和待遇1970

函授大学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1971

函授大学的教学资料(教材)1975

函授大学的面授、辅导与成绩考查1976

函授大学的组织形式与管理1977

函授部人员编制与教学管理1979

函授大学的经费来源与使用1980

附:高等函授教育的重要会议1981

七、夜大学1982

夜大学的创办与发展1982

夜大学的办学条件与审批程序1985

夜大学招生对象与方式1987

夜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使用和待遇1989

夜大学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与教学计划1990

夜大学的教学大纲与教材1991

夜大学的教学原则、方式与方法1992

夜大学教师的配备与待遇1992

夜大学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内容1993

八、广播电视大学1994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与发展1994

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方针政策1996

附:广播电视大学全国性的重要会议1999

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2000

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体制2001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的待遇与使用2001

广播电视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02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2006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2007

广播电视大学的考试和毕业2007

广播电视大学的干部和师资配备2008

广播电视大学的干部、教师职称与待遇2009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划管理体系及经费20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对外交流2010

广播电视中专的发展2010

九、广播电视中专2010

广播电视中专的办学方针与招生2012

广播电视中专的办学形式与教学20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2014

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01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及“暂行条例”2016

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会议2017

全国各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及其任务2018

开考专业的发展2019

专业考试标准与考试计划2020

附:中等专业教育的自学考试2023

自学考试大纲的制订及教材2023

自学考试的方法各种指导性自学方式和社会助学活动2024

十一、大学后继续教育2025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创办2025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与任务2026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及事业发展2028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2030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2032

十二、其他类型成人教育2034

社会文化生活教育2034

老年人教育2036

残疾成人教育2039

卫星电视教育的创办与发展2042

卷七 民族教育一、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管2045

民族教育的方针任务2045

民族教育的领导管2048

民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2049

民族语文的政策2050

处理教育与宗教关系的原则2051

民族师资队伍的建设2053

民族教育的经费2055

民族学生的助学金2056

教育援藏2058

二、民族基础教育2059

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2059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2061

民族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2062

西藏的“三包”中小学2065

内地西藏初中班和西藏中学2065

民族中小学的学制与教学计划2067

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2071

民族文字教材的编审方针2072

民族文字教材的建设2073

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出版协作2075

朝鲜文、藏文、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2075

全国和地方的民族教育研究会2077

三、民族高等教育2077

民族学院的方针任务2077

民族学院的发展2078

民族地区的综合大学2079

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2081

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2082

民族学院的民族学与民族史专业2083

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语文专业2084

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民族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85

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研究2086

民族院校的师资2087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2088

内地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援与协作2089

高等学校的民族班2092

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及其毕业分配2095

卷八 华侨教育一、华侨教育的方针政策与领导管理2097

华侨学生回国就学的方针政策2097

华侨学生教育的领导体制2099

华侨学生回国就读中小学2100

华侨学生回国报考高等学校2100

华侨学生回国在高等学校的进修、插班、旁听2102

归国华侨学生的管理2102

归国华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104

归国华侨学生的生活福利2105

归国华侨学生的“上山下乡”2105

归侨、侨眷的自费出国留学2106

几次重要的华侨教育会议2107

海外华文教育2109

海外华文学校的汉字简化教学2113

二、华侨中小学教育2113

华侨农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2113

华侨农场中小学的管理体制2114

华侨农场中小学的师资、经费和校舍2115

华侨农场的职业技术教育2115

兴隆、常山、武鸣、太和华侨农场的教育2116

三、华侨中等补习教育2117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的创办与发展2117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的领导体制2118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的课程与教材2119

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的学籍管理2120

集美、广州、北京华侨补习学校2121

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2122

四、华侨高等教育2124

暨南大学的创办与发展2124

暨南大学的领导体制2126

暨南大学的董事会制度2127

暨南大学的学制与专业设置2128

暨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2128

华侨大学的创办与发展2129

华侨大学的体制和董事会制度2130

华侨大学的学制与专业设置2131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2132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对外招生2132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毕业生分配2134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科学研究2134

五、华侨捐资兴学助教2135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学助教2135

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2135

对华侨捐资办学的政策2137

粤闽两省关于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办法2139

教育基金会2140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2141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2142

宁波大学的创办2144

汕头大学的创办2145

嘉应大学的创办2146

五邑大学的创办2146

华侨、港澳同胞对海南省教育事业的资助2147

其他几所侨办学校2147

1993《中国教育大事典 (1949-1990) (上、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