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口(第2版)》求取 ⇩

第一章概论1

1.1 医学人口学研究对象及方法1

1.1.1 医学人口学研究对象和内容1

1.1.2 医学人口学研究方法2

1.2 医学人口学发展3

1.2.1 生命统计与医学人口学3

1.2.2 计划生育统计与计划生育评价4

1.2.3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5

1.2.4 医学人口问题及研究方向6

1.3 人口发展7

1.3.1 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7

1.3.2 人口发展与人群健康8

1.3.3 世界人口发展8

1.3.4 中国人口发展9

第二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1

2.1 资料的种类11

2.1.1 人口数与人口构成资料11

2.1.2 生育资料11

2.1.3 死亡资料11

2.1.4 迁移资料11

2.1.5 节育资料11

2.1.6 疾病与伤残资料12

2.1.7 生长发育资料12

2.1.8 其他12

2.2 资料来源及收集方法12

2.2.1 日常工作记录、登记和报告单12

2.2.2 统计报表15

2.2.3 调查资料15

2.3 资料的整理17

2.3.1 原始资料质量审查17

2.3.2 分组设计18

2.3.3 汇总列表19

2.4 资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9

2.4.1 人口资料误差的来源与控制19

2.4.2 人口资料质量评价20

2.4.3 人口调查数据中年龄和性别的准确性检查21

2.4.4 不全数据与误差数据的调整和利用23

第三章人口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26

3.1 定性研究方法概述26

3.1.1 定性研究的意义26

3.1.2 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区别26

3.1.3 定性研究方法的种类28

3.1.4 定性研究方法的用途29

3.1.5 定性研究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9

3.2 访谈法30

3.2.1 访谈法的意义与特点30

3.2.2 访谈法的种类31

3.2.3 访谈员条件及访谈的程序和技巧32

3.2.4 个别深入访谈34

3.2.5 小组访谈35

3.3 观察法38

3.3.1 观察法的特点38

3.3.2 观察法的类型38

3.3.3 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技术和观察误差39

第四章人口学理论基础41

4.1 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41

4.2 人口理论的研究方法42

4.2.1 科学的抽象方法42

4.2.2 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法42

4.2.3 数学与统计学方法42

4.3 人口理论的基本范畴42

4.3.1 人口42

4.3.2 人口变动43

4.3.3 人口发展44

4.4 古代的人口思想44

4.4.1 国外古代的人口思想45

4.4.2 中国古代的人口思想45

4.5 近代与现代的人口理论46

4.5.1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46

4.5.2 西方不同流派的人口理论47

4.5.3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52

4.6 人口政策53

4.6.1 人口政策的分类53

4.6.2 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54

4.6.3 人口政策的措施体系54

4.6.4 我国人口政策的形成与发展55

第五章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57

5.1 人口数量57

5.1.1 人口总数57

5.1.2 时点人口57

5.1.3 时期人口57

5.1.4 年龄人口58

5.1.5 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59

5.1.6 人口密度60

5.2 人口分布61

5.2.1 人口的地理分布61

5.2.2 人口的行政区域分布61

5.2.3 人口的城乡分布62

5.2.4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63

5.3 人口结构63

5.3.1 人口年龄结构63

5.3.2 人口性别结构66

5.3.3 人口金字塔67

5.3.4 人口的职业结构68

5.3.5 人口的文化结构70

5.3.6 人口的民族结构70

5.4 人口结构、分布与医疗保健71

5.4.1 人口性别比的医学基础71

5.4.2 妇女儿童人口构成与妇幼保健72

5.4.3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保健73

5.4.4 文化程度与卫生保健74

5.4.5 人口的城乡分布与医疗保健74

5.4.6 社会经济阶层与死亡率75

5.4.7 职业人群的死亡率76

5.5 贫困人口与健康77

5.5.1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77

5.5.2 贫困人口的定义与标准77

5.5.3 贫困人口的人口学特征80

5.5.4 贫困人口与健康82

5.6 人口负担比与健康84

5.6.1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负担84

5.6.2 老年人口负担问题85

5.6.3 少年人口负担问题85

5.6.4 劳动年龄人口与人口负担87

5.6.5 人口负担与健康88

5.7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88

5.7.1 人口老龄化成因与特点89

5.7.2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问题90

5.7.3 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社会保障94

5.7.4 人口的健康老龄化96

第六章婚姻、家庭与生育99

6.1 婚姻99

6.1.1 常用指标99

6.1.2 婚姻对生育的影响104

6.1.3 婚姻与健康105

6.2 家庭108

6.2.1 家庭功能108

6.2.2 家庭统计指标108

6.2.3 家庭与健康110

6.2.4 家庭与保健110

6.3 出生率111

6.3.1 出生率的计算111

6.3.2 出生率的应用111

6.3.3 出生率的影响因素112

6.3.4 出生率趋势分析112

6.3.5 出生率因子分析法113

6.4 生育率117

6.4.1 常用生育率指标117

6.4.2 生育模式分析121

6.4.3 生育与健康125

6.5 生育率影响因素130

6.5.1 受孕暴露影响因素131

6.5.2 受孕影响因素131

6.5.3 影响怀孕及分娩因素134

6.5.4 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134

6.5.5 生育率中间变量模型137

6.6生育率间接估计技术141

6.6.1 儿童-妇女比法141

6.6.2 分子分析法142

6.6.3 儿童存活倒推法143

第七章人口死亡水平与死亡原因145

7.1 人口死亡研究的意义145

7.2 死亡水平指标146

7.2.1 粗死亡率147

7.2.2 年龄别死亡率147

7.2.3 婴儿死亡率147

7.2.4 新生儿死亡率148

7.2.5 围生儿死亡率148

7.2.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8

7.2.7 幼儿死亡率149

7.2.8 孕产妇死亡率比149

7.3 死亡原因149

7.3.1 死亡原因分类149

7.3.2 死因统计指标154

7.4 人口死亡分析155

7.4.1 死亡水平分析155

7.4.2 死因分析162

7.4.3 人口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165

7.5 死亡率的间接分析技术170

7.5.1 模型生命表171

7.5.2 曾生子女法171

7.5.3 孤儿法174

第八章人口寿命表177

8.1 概念及意义177

8.1.1 队列寿命表与现时寿命表177

8.1.2 完全寿命表与简略寿命表178

8.2 寿命表中主要指标及意义178

8.2.1 人口数与死亡数178

8.2.2 死亡概率( n q x )179

8.2.3 生存人数(l x )与死亡人数( n d x )180

8.2.4 寿命表人口数( n L x )180

8.2.5 生存总人年数(Tx )180

8.2.6 预期寿命(ex )180

8.3 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方法180

8.4 寿命表分析182

8.4.1 寿命表死亡概率182

8.4.2 寿命表生存人数184

8.4.3 寿命表死亡人数184

8.4.4 预期寿命185

8.5 寿命表在医学人口研究中的应用185

8.5.1 寿命表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186

8.5.2 生存率法187

8.5.3 多终止寿命表188

8.5.4 去死因寿命表192

8.5.5 减寿年数与减寿率195

8.5.6 模型寿命表197

8.6 寿命表分析应用注意事项197

第九章人口变动与人口再生产199

9.1 人口变动199

9.1.1 人口自然变动199

9.1.2 人口机械变动201

9.2 人口再生产205

9.2.1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205

9.2.2 人口再生产类型205

9.2.3 人口再生产的评价指标206

9.3 稳定人口与静止人口209

9.3.1 稳定人口210

9.3.2 静止人口211

9.4 人口迁移与健康212

9.4.1 人口迁移与优生212

9.4.2 人口迁移与疾病传播213

9.4.3 人口迁移对移民心理健康的影响214

9.4.4 人口城市化及相应的健康问题214

第十章人口质量216

10.1 人口文化科学素质评价216

10.1.1 文盲率与识字率216

10.1.2 入学率217

10.1.3 在业人口各种文化程度比重217

10.2 人口身体素质218

10.2.1 生长发育水平218

10.2.2 生长发育评价指标的选择218

10.2.3 体质评价方法219

10.2.4 生长发育评价的常用指标及指数222

10.3 智力发育评价230

10.3.1 智力年龄230

10.3.2 比率智商231

10.3.3 离差智商231

10.4 疾病伤残评价232

10.4.1 疾病发病强度指标232

10.4.2 疾病构成与顺位指标233

10.4.3 疾病死亡指标233

10.4.4 残疾的分类与评价234

10.5 人口寿命235

10.6 人口质量综合评价235

10.6.1 人口生命素质指数235

10.6.2 美国社会健康协会指标236

第十一章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237

11.1 目的和意义238

11.1.1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的目的238

11.1.2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的意义238

11.2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的有关概念239

11.2.1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模型239

11.2.2 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240

11.2.3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241

11.3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分类241

11.3.1 结构、过程与产出评价法242

11.3.2 人口与计划生育经济学评价244

11.3.3 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及其利用评价246

11.3.4 投入-产出评价246

11.3.5 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评价方法247

11.4 避孕节育评价248

11.5 人口与计划生育评价的步骤252

11.5.1 形成有效的评价问题及指标253

11.5.2 进行评价设计253

11.5.3 资料收集计划及收集资料254

11.5.4 评价报告256

第十二章人口预测257

12.1 人口预测的概念与意义257

12.1.1 人口预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257

12.1.2 人口预测的种类258

12.2 人口预测基本方法259

12.2.1 人口总数直接预测259

12.2.2 分年龄性别人口数预测260

12.2.3 出生人口预测265

12.2.4 死亡人数预测268

12.3 人口预测的应用269

12.3.1 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269

12.3.2 人口预测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270

12.4 人口预测的注意事项271

12.4.1 预测的准确性271

12.4.2 时间长度271

12.4.3 模型结构的复杂性272

12.4.4 不确定性272

12.4.5 专家的作用272

12.4.6 软件和结果的传播273

《医学人口(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尔生,吴擢春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医学  第2版(1987 PDF版)
法医学 第2版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  第2版( PDF版)
医学心理学 第2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PDF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1988 PDF版)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
1988
医学伦理学  第2版(1999 PDF版)
医学伦理学 第2版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医学  第2版(1992 PDF版)
中医学 第2版
199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化学  第2版(1988 PDF版)
医用化学 第2版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伦理学  第2版(1994 PDF版)
医学伦理学 第2版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  第2版(1988 PDF版)
中医学 第2版
1988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医学人口学(1993 PDF版)
医学人口学
1993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康复医学  第2版(1993 PDF版)
康复医学 第2版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防医学  第2版(1993 PDF版)
预防医学 第2版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  第2版(1994 PDF版)
中医学 第2版
199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内科学  第2版(1980 PDF版)
口腔内科学 第2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预防医学(1987 PDF版)
口腔预防医学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