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评传》
作者 | 涂卫群著 编者 |
---|---|
出版 |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8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391299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9648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1
录1
序 /1
引子:为了写作而生活 /1
1童年的生活场景 /15
睡眠悲剧 /16
生活支柱——父亲 /18
生命之源——母亲 /21
风流舅公和风雅女郎 /28
“家中的白痴” /30
乡间散步与城市生活 /38
哮喘与写作 /45
《阅读的日子》 /51
2沙龙文化背景下的“附庸风雅之士” /54
法兰西情趣 /54
附庸风雅的含义 /59
热中上流社会的马塞尔 /60
沙龙生活画家 /68
写作与附庸风雅 /77
重建一个消逝中的世界 /79
附庸风雅者的镜子 /88
3性欲倒错、爱情、友谊 /91
《索多姆和戈摩尔》的来历 /91
法国文学中恶的主题与其背景 /94
《恶之花》与普鲁斯特早期作品中性欲倒错主题 /96
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作品与生活 /99
马塞尔的爱情观 /111
(性欲)倒错的文学价值 /114
《追忆》中的爱情、友谊 /116
爱情作为内在体验 /127
4多重自我与多面人物 /129
两条路的会合 /129
自我分裂或双重自我 /132
艺术家的双重生活 /138
精神的自我 /144
写作——同自我的紧急约会 /147
叙述者的多重身份和语气 /154
多重自我与多面人物 /158
5走向《追忆》——1908年的普鲁斯特 /163
普鲁斯特的难题 /165
仿作——行动中的文学批评 /170
超越偶像崇拜:由翻译到仿作 /176
多项写作 /181
《驳圣伯夫》或体裁的选择:论文还是叙事? /185
作家同母语的关系 /188
结论 /191
隐喻 /193
6穿越时间的旅行 /193
名字的魅力 /206
诗意的命名 /211
感官与想像 /214
两种记忆 /217
时间 /221
普鲁斯特的眼光 /225
7《追忆》的出版、扩充与接受 /227
屡遭拒绝 /227
非难与申辩 /230
《追忆》的营造和扩充 /236
新的友谊和出版机遇 /242
战争阴影下的生活与写作 /247
里茨饭店的约会 /252
小说家与他的模特们 /256
最后的日子 /260
《追忆》引出的作品 /263
8普鲁斯特与19世纪大作家 /268
巴尔扎克、福楼拜、耐瓦尔、波德莱尔 /270
圣伯夫、龚古尔兄弟、马拉美 /285
拉斯金、陀思妥耶夫斯基 /292
结语 /300
尾声:普鲁斯特的道路 /302
阅读与梦 /302
谋职喜剧 /305
为了写作而生活 /312
内在阅读 /314
普鲁斯特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317
主要参考文献 /325
1999《普鲁斯特评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涂卫群著 199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奥斯特罗夫斯基评传
- 1948 时代书报出版社
-
- 鲁迅评传
- 新文化出版社
-
- 鲁迅评传
- 1987 东西文化事业公司
-
- 宋濂 方孝孺评传
- 199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小足球游戏
- 1965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 赵普评传
-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克鲁普斯卡娅传
-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普利斯特利传
- 1937 商务印书馆
-
- 普鲁斯特随笔集
- 1993 深圳:海天出版社
-
- 从普鲁斯特到萨特
- 1987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鲁迅评传
- 199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 鲁迅评传
- 1992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 克鲁普斯卡亚
-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普鲁斯特论
- 199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