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全集 第10卷》求取 ⇩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1

自序1

目录1

引言2

一、中国之病在乎穷2

二、购买力之性质2

三、支付工具之性质4

四、购买力与支付工具容易混为一事5

五、储蓄与投资5

第一章 世界空前之大经济恐慌9

第一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前所讨论之问题9

一、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发生10

二、世界经济恐慌如何影响及于中国经济25

三、中国经济何以受世界经济恐慌之重大影响28

第二章 他国放弃金本位以救济恐慌30

Ⅰ 英国32

一、欧战时各交战国通货之膨胀32

二、整理已膨胀通货之三种方法32

四、英国金本位恢复后之损失33

三、一九二五年英国恢复金本位(采第三种法)33

五、一九二九年恐慌发生后之情形36

六、一九三一年九月第二次放弃金本位37

Ⅱ 美国38

一、恐慌发生后物价普遍地跌落(物价跌落非恐慌发生之原因乃其结果也)38

二、减低币值以提高物价之理论(对内关系)39

三、金本位制之缺点40

四、主张国际金银复本位制以替代金单本位制41

五、因而收买黄金与白银42

六、美国收买白银之又一说43

七、主张采用物品本位制47

八、中国所受之影响48

Ⅲ 日本50

一、日本放弃金本位为对抗中国抵制日货之不二50

法门50

二、日本劳动者之牺牲50

Ⅳ 结论50

一、银本位之资格51

Ⅰ 就银本位之资格而论51

(专就法币未施行以前之情形而论)51

第三章 中国亦可放弃银本位以救济今日之不景气乎51

二、放弃银本位者即取消银本位之三种资格52

三、银本位具有三种资格之用意52

四、废两改元未久,取消自由铸造之困难53

五、欲取消兑现必须集中现银,今日集中现银之困难55

六、平衡税之作用56

七、禁止现银出口之困难57

一、中国银本位之利弊58

Ⅱ 就放弃银本位之目的而论58

八、结论58

二、受美国购银之影响60

三、放弃银本位何以能提高物价60

四、放弃银本位何以能发展出口贸易61

五、达到三、四两种希望之阻碍61

六、结论62

Ⅲ 欲放弃银本位非操纵国外贸易不可62

一、操纵国外贸易之理由62

二、今日之进出口洋行不受节制62

三、伪满之纸币政策可采用否63

四、有无与外币联合之必要64

五、结论65

第四章 美国如何提高银价65

一、金币贬值以提高银价65

二、减轻铸利以提高银价66

三、银价提高至一元二角九分之解释68

四、金三银一之解释68

行前之情形而论)69

一、假定美国继续购银,银价继续增高69

第五章 假定中国决定放弃银本位(专就法币未施69

二、第一步应由统一发行着手70

三、放弃之后实行管理货币73

四、与他国货币联合(Linking)76

五、中国与他国联合有设立两种汇兑基金之必要78

六、货币与他国联合非借用外资不可78

七、外资借用之后(大半英镑),以英镑寄存伦敦作为汇兑基金79

八、结论81

九、附言81

第六章 定额分配输入制83

一、法国何以采用定额分配制83

二、中国仿行定额分配制之困难85

第七章 封存欠款汇兑划账与其他各种限制93

一、封存欠款93

二、汇兑划账101

三、中国可否适用104

四、其他各种限制107

第八章 统制贸易(上)110

一、国际贸易何以有统制之必要110

二、减免出口税116

三、裁撤转口税118

四、财政部对于减免出口税、裁撤转口税及其121

抵补之办法121

第九章 统制贸易(下)123

一、汇价倾销税123

二、局部的统制130

二、国货团体135

四、统制汇兑138

第十章 自九国白银协定至白银出口征税139

一、白银协定之用意139

二、白银出口征税能阻白银之外流乎141

三、欲阻白银外流非解决消费品入超问题不可144

四、外国人之言论146

第十一章 公库制问题149

一、公库制之特质及其与白银问题、入超问题之149

关系149

二、中国发行制之现况153

三、多数发行制之流弊156

四、经济恐慌时银行必须收缩发行之理由157

六、公库制之利弊159

五、集中发行之理论根据159

七、实行公库制之困难164

第十二章 中国此时可采用金本位乎166

一、银本位之利166

二、美国购银之目的168

三、财政部之对策169

四、财政部亦忘《白银协定》之批准乎172

五、金本位乎抑虚金本位乎172

六、各国虚金本位制之崩溃174

七、中国在今日可否采行金本位制175

八、某外国银行家之建议176

九、问题不在改用金本位与否178

十、断然的处置179

第十三章 自平衡税至放弃银本位179

一、平衡税与平衡贸易179

二、政府与社会之一致的行动180

三、平衡贸易之困难与以货易货181

四、决定货币贬值政策是否可以安定人心182

五、稳定外汇与稳定物价187

七、中国缺乏通货管理之条件190

六、稳定物价必须管理通货190

八、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利益191

九、再论放弃银本位之弊病193

十、折衷办法194

十一、结论194

第十四章 活动本位制195

一、活动本位制之来历195

二、金本位之弱点196

三、纸本位之流弊196

四、活动本位有金本位与纸本位之利而无其弊197

五、但活动本位不适用于中国199

第二篇 新金融政策施行以后所讨论之问题200

第十五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200

一、新金融政策之来历200

二、现在之办法204

三、此种办法之近的目的204

四、集中之方法208

五、何谓法币209

六、此种办法之远的目的210

七、新金融政策下之货币本位问题211

八、假定为纯粹之纸本位则何如213

九、新货币制度是否为通货膨胀214

十、新货币制度是否即放弃银本位218

十一、基金问题219

十二、入超是否不必要221

十三、预算要平衡224

十四、应如何利用新货币制度达到经济建设之目的226

第十六章 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下)229

一、法定汇率与平均汇率之比较229

二、银价跌落之危险231

三、银价何以跌落232

四、英国之态度233

五、美国能使银价永远下跌乎233

六、英美之角逐235

七、中国将如何应付236

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独立问题238

一、中央银行理论上应独立239

二、事实上不易独立242

三、中国之布置243

四、中国中央银行是否名副其实246

第十八章 法币汇价248

一、法币汇价之计算248

二、套汇与法定平价之关系252

三、法币汇价与白银之关系253

四、银价跌落之补救254

第十九章 法币在法律上之地位256

一、废两改元257

二、销毁旧银币与厂条有罪乎259

三、《妨害国币惩治暂行条例》何以通过立法院264

四、法币行使之后265

第二十章 今日中国究采何种本位266

一、是否仍为银本位267

二、中国采用纸本位欤267

三、中国采用汇兑本位欤268

四、汇兑本位之调剂金融与银本位同271

五、间接兑现与直接兑现272

六、中国何以采取汇兑本位274

七、汇兑本位之利275

一、纸本位之性质277

第二十一章 今日世界惟一之纸本位277

二、纸币数量之决定278

三、纸币之功用279

四、纸本位与金本位最大之区别282

五、“英镑”(Sterling)一字之意义284

六、英国之钱币革命284

七、金价政策与利率政策之比较286

八、英国外汇平准基金之目的288

九、英国如何运用平准基金免除外汇剧烈之变动289

十、平准基金之别种作用290

十一、平准基金与英国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关系295

十二、纸本位之下现金有何用296

第二十二章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297

一、金代值与两层物产制之害298

二、比限物产之害298

三、金代值之弊与资私有之罪299

四、合理的分配制度300

五、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国家之分配制度301

六、按劳分配是否必须与物产证券并行302

七、多数物品本位制(Multiple Commodity Standard)303

八、物产证券可为物价之尺度欤304

九、物产证券制与纸本位之比较305

十、筹码缺乏与资本缺乏之混合为一307

十一、生产过剩,金代值之过欤抑资私有之过欤308

十二、阎百川先生之理论陷于循环310

十三、结论312

第二十三章 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检讨312

一、《中美货币协定》之由来312

二、财政部第二次宣言之内容314

四、百分之二十五银准备作用之推测317

三、宣言中之怪事317

五、新旧银质硬币作用之异同318

六、中美间白银买卖之动机与数量问题319

七、维持汇价之重要321

八、此次中美货币协定涉及币制借款乎321

九、新金融政策已告成功否323

第二十四章 我国币制能不受任何国家币制变动328

之牵制乎328

一、战前英、美、法三国货币制度之运用328

二、战后之变化330

三、英美之同床异梦333

四、使英、美、法三国经济复归平衡之四种方策334

五、中国币制能不受英、美、法三国币制变动337

之牵制乎337

六、结论338

附言:法国放弃金本位与中国所受之影响339

第二十五章 金银本位于最近将来有恢复之可能乎345

一、银本位无恢复之可能345

二、金本位之作用及其优点346

三、大战之后金本位制之自动调节作用失其效力347

四、重分世界黄金之困难349

五、购买力平价之不易觅得351

六、取消赔款与战债之困难351

七、金银本位有恢复之必要乎353

八、结论357

附言:英美法三国协定中之所谓新金本位357

第二十六章 新旧金银复本位364

一、旧复本位制失败之历史365

二、旧复本位制之理论365

三、新复本位制之理论367

四、著者之意见371

第二十七章 稳定物价与稳定汇价374

一、稳定物价派374

二、稳定汇价派376

三、余之意见380

四、结论383

第二十八章 中外经济之平衡与利用外资386

一、国际投资(即利用外资)可以使国际经济趋于平衡386

三、国际贷款过度之害387

二、国际投资中途停止之害387

四、国际借款过度之害388

五、过度贷借之预防389

六、美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391

七、英国对于过度贷借之干涉392

八、英国对外贷款之条件及批评393

九、国联担保贷借之不可能394

十、利用内资之困难394

十一、向世界货币市场通融之可能396

十二、无形国际投资之功效399

第二十九章 中国之国际收支平衡401

一、国际贸易之进口、出口与国际收支之区别402

二、吾国之国际收支对照表404

三、所谓入超,即进口货值超过出口货值之差额406

四、欲求得准确之差额非有完备之海关统计不可,但我国之海关统计遗漏颇多407

五、偷运之种类415

六、华北之走私416

七、华侨汇进款项之估计418

八、余对于弥补贸易入超之意见420

一、何谓非常时期423

第三十章 非常时期之物价问题与纸币政策423

九、结论423

二、非常时期之物价制度424

三、中国不能采用欧美在欧战时所用之统制方法426

四、战时经济之重心为接济问题427

五、战时财政与物价统制428

六、物价统制机关之组织430

七、战时物价统制之方法431

八、统制物价之标准435

九、欲统制物价必须先统制纸币438

十、战时财政之其他财源440

十一、结论441

第三十一章 法币与公债政策442

一、利用人民储蓄之合理的方式442

二、法币与战时公债政策443

三、法币与平时公债政策448

四、公债利息之应减轻450

五、应设法使固定资本变成流动资本452

六、法币信用必须维持(平衡预算)453

一、减息问题之由来454

第三十二章 减息问题454

二、要平衡预算须减轻利息455

三、银行单独减息之困难456

四、银行资金之新出路457

五、中国缺乏资本市场亦为利高之一因458

六、中国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备为利高之一因459

七、利息与信托事业之关系461

八、利息与当铺之关系462

九、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463

十一、利息减轻之利466

十、中国市场利息所含保险费成分甚多466

十二、利息减轻之弊467

十三、中央银行之责任468

第三十三章 结论468

一、余著此书之动机468

二、本书之概略469

三、本书与《中国经济改造》衔接之处477

二十六年暑期庐山谈话会讨论战时财政问题478

从战争中所得之利益与中国应付战争的经济能力493

统一公债之检讨499

1999《马寅初全集 第10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寅初著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寅初全集  第13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3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6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6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1928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
1928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6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6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1925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
1925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传(1986 PDF版)
马寅初传
198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马寅初传(1986 PDF版)
马寅初传
198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寅初(1997 PDF版)
马寅初
199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9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9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1928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
1928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全集  第15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5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寅初全集  第14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4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