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哲学 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1

(一)全球社会发展趋势1

(1)社会活动节奏加速倍增化3

(2)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8

(3)社会活动性质利害两重化12

(4)社会活动群体全球协同化18

(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20

(1)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21

(2)第一阶段22

(3)第二阶段25

(4)第三阶段27

(5)第四阶段29

(三)中国社会发展趋势30

(1)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30

(2)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31

(3)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33

(4)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37

(1)提高国家经济质量44

第二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44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44

(2)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48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与经济精神53

(1)中国经济发展的产权处置与广义制度安排53

(2)经济正义观59

(3)现代市场经济精神67

(三)消费行为与经济发展79

(1)我们现在所处的消费阶段80

(2)我们现阶段消费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危害81

(3)走出消费误区,促进消费方式健康发展84

第三章当代中国文化发展88

(一)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88

(1)社会与文化88

(2)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0

(二)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91

(1)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92

(2)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92

(3)文化状态从离散时空文化转向同步时空文化93

(4)文化变迁从稳态文化转向动态文化94

(5)文化权力从垄断性文化转向平等性文化95

(6)文化层次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96

(7)文化传递从纵向文化转向横向文化和逆向文化97

(8)文化方法从分析文化转向综合文化97

(9)文化结构从偏重物质文化转向偏重精神文化98

(10)文化态度从自信文化转向自省文化98

(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100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00

(2)传统文化的自我形象101

(3)传统文化的局限性107

(四)中国文化的当代变迁111

(1)传统文化的断裂111

(2)外来文化的冲击113

(3)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115

(五)拜金主义思潮批判119

(1)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119

(2)拜金主义文化背后122

(3)贪欲与使命124

(4)拜金主义的文化忧患128

(1)反理性主义批判130

(六)消极浪漫主义思潮批判130

(2)消极浪漫主义批判132

(3)个人主义批判134

(七)民族精神的自我重建137

(1)文化观念的更新137

(2)重建理想的使命139

(3)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143

(八)当代社会发展观的更新145

(1)传统理性主义的社会发展观145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147

(3)当代社会发展观的误区和重建149

第四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和目标选择157

(一)以发展的人民性为最高尺度157

(1)人民的参与和分享是发展的最高尺度158

(2)尽量减少人民的发展代价161

(3)实现发展人民性的战略162

(二)实现深度发展164

(1)为什么提出“深度发展”的概念164

(2)“深度发展”是经济能力、效率的发展172

(3)“深度发展”是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的发展173

(4)“深度发展”是以人为目的的全面社会发展175

(5)“深度发展”是社会内生自发的发展177

(三)在20世纪背景上实现社会发展的新理论179

(1)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181

(2)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189

(3)从追求一时繁荣的发展到可持续的发展193

(4)从被动依附性发展到开发促进内源性发展197

(5)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到全世界的发展201

(1)社会与政治207

第五章当代中国政治发展207

(一)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207

(2)政治发展的动力与社会基础210

(3)政治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16

(4)政治与社会的均衡发展——寻求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互惠的平衡220

(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国内、国际背景228

(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与传统政治体制的矛盾228

(2)国际上民主化改革浪潮的影响230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过程给予我们的启示231

(1)政治发展目标模式的选择235

(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235

(2)政治发展的近期目标237

(3)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242

(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趋势248

(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248

(2)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协调250

(3)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253

(4)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257

(5)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260

(6)对权力主体从强调道德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262

(7)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公民文化267

(8)政治参与从动员型转向自主型271

(9)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渐进274

(10)国家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转向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277

第六章现代化理论的迷失与超越283

(一)现代化理论的渴求与困境283

(1)现代化理论的基础283

(2)现代化理论的共同点287

(3)依附理论的挑战291

(4)世界体系理论的理想294

(二)现代化理论的摧毁与解构298

(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与震荡299

(2)摧毁结构中心论304

(3)解构社会理性化308

(4)呼唤新发展方式311

(三)走向现代化理论的重建313

(1)维护现代性313

(2)交往理性论315

(3)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319

(4)反省的现代性322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27

(四)迈向新世纪的选择327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29

(3)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331

(4)困扰中的选择333

第七章社会发展观念的现代变革338

(一)“社会观”338

——转变“社会”实体化的传统观念,确立以人为主体和主题的现代社会观念338

(1)“社会”和“自然”的关系340

(2)“社会”和“人”的关系349

(3)“社会”和“群体”、“个人”的关系360

(4)“社会”是人的类本质的实存形式367

(二)“发展观”370

——从人的本性去理解“发展”的真义370

(1)“发展”与“进化”的区别370

(2)“发展”与“价值追求”379

(3)“发展”与“理想实现”386

(4)“发展”是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进化方式391

(三)“未来观”398

——正在走向未来的当代人类前景398

(1)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的人口400

(2)“类主体”——人类发展的未来403

(3)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415

(四)应当引申出的几点结论419

(1)“究竟谁为了谁?”419

——安排好发展中的主宾位格419

(2)“富裕了还干什么?”421

——弄清楚人之为人的真正追求421

(3)“下一步往哪走?”423

——处理好现实和未来的关系423

1999《社会发展哲学 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清海等著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1989 PDF版)
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
1989 求实出版社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PDF版)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现代社会发展论( PDF版)
现代社会发展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9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与对外关系(1995 PDF版)
中国革命与对外关系
1995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社会发展论  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1998 PDF版)
社会发展论 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观考察
199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学(1991 PDF版)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学
1991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1986 PDF版)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
198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1988 PDF版)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1988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1995 PDF版)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社会发展研究(1987 PDF版)
现代社会发展研究
1987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上(1991 PDF版)
中国文化史 上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1985 PDF版)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
198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1998 PDF版)
社会学家的沉思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
1998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大论争(1998 PDF版)
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大论争
1998 海口:南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