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编年史 1949-1999》求取 ⇩

一、奠基与创业(1949-1955)1

1949年1

中共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科学院1

丁瓒和钱三强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2

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成立中国科学院2

接收原中央研究院和原北平研究院等研究机构4

确定院部机构设置5

1950年6

确定建院初期的办院方针与基本任务6

确定研究机构的改组方案7

调查全国科学人才与研究机构7

扶助国内专门学会出版学术期刊8

统一与审订自然科学名词9

竺可桢率团赴东北地区考察科研工作10

举办科学讲座和中学教员暑期自然科学学习会11

《科学通报》创刊12

科学院第一批研究所成立12

召开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14

地球物理所与军委气象局合作15

吴有训率团参加德国科学院成立250周年纪念会16

聘任各学科专门委员为科学院学术顾问16

补助院外的研究工作17

地质所和古生物所划归地委会领导17

建立副院长对院属研究所分工领导的制度18

争取并协助在国外的科学家回国19

开展与大学的多方面合作19

1951年21

郭沫若呼吁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眼光要看得远一点21

陈焕镛率团参加南亚栽培植物学术讨论会22

提出1951年科学院的重点研究工作22

确定西郊中关村为新院址23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成立23

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科学研究工作的指示24

组织工作队首次进行西藏综合考察24

工学实验馆研制成功球墨铸铁25

院派首批留学生赴苏联26

建立全国菌种保藏的中心组织26

1952年28

召开生物科学工作座谈会28

参加反细菌战的科学调查工作28

东北分院成立29

北京地区所长联席会议讨论1953年工作计划30

作出关于加强学习和介绍苏联先进科学的决议30

1953年32

任命张稼夫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党组书记32

钱三强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苏联32

召开全能植物病理会议34

召开大冶、白云鄂博两铁矿研究工作会议34

召开所长会议确定研究工作重点35

院党组向中央报告科学院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36

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37

开展抗生素的研究工作38

1954年39

周恩来谈科学院的方针等问题39

中共中央对科学院党组1953年11月报告的批示39

召开炼焦用煤分类会议41

组织科学家为国家制订十五年计划提供资料41

为加强学术领导,对院部机构作重大调整42

酝酿推选学部委员43

提出建立我国计量标准工作的意见43

与农业部联合召开全国土壤肥料技术会议44

召开中国动物图谱会议45

昆虫所提出根治蝗害的建议方案45

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成立46

科学院不再是政府部门46

院第一届人事工作会议召开47

紫菜生活史研究取得突破48

院长顾问柯夫达到任48

召开第一次全国高分子化学会议49

陈毅副总理分管科学院的工作49

召开金属研究工作报告会50

1955年51

周恩来指示科学院为发展原子能事业做工作51

柯夫达提出关于规划和组织科研工作的建议51

陈毅在院党组扩大会议上谈工作方法等问题52

在研究所中普遍建立学术委员会52

张稼夫呼吁重视科学落后与国家建设之间的矛盾53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53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4

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55

颁布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56

编制中国科学院十五年发展远景计划57

召开分析化学会议58

胡先骕因批评李森科"新见解"受到政治批判58

院长顾问拉扎连柯到任59

召开抗生素学术会议60

中国科学院着手自然区划工作61

二、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火车头”(1956-1966)62

1956年62

对院机关作重要调整62

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63

加强与高等教育部的合作63

周恩来提出要“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64

各学部负责人到怀仁堂作科学报告66

编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66

开展石油地质科研工作67

加强科学院领导力量68

周恩来与科学院负责人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69

为完成十二年科学规划采取四大紧急措施70

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70

中国科学院首批留苏研究生启程赴苏71

引种驯化印度蓖麻蚕成功72

确定科学院在国家科研工作体制中的地位72

向中央提出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议73

1957年75

《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编制完成75

颁发1956年度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76

制订中国科学院第二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77

科学院党组对科学体制问题陈述意见和建议77

解决科学体制问题的争端,再次为科学院定位79

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80

成立中国科学院院章起草委员会81

竺可桢报告综合考察工作82

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术思想工作由中宣部领导83

错误批判五教授关于科学体制问题的意见83

张劲夫请求在反右运动中保护自然科学家84

海带南移养殖成功85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86

中苏两国科学院签订科学合作议定书87

总结国际科学合作交流工作88

进行黄河、长江流域灌区土壤勘察89

1958年91

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科学院领导人新任免程序91

各地纷纷建立中国科学院分院91

京区各单位举行“跃进誓师会”92

研究性核反应堆和加速器建成92

成立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93

提出早期的人造卫星研制计划93

光机所研制完成“八大件”95

中国第一批锗高频晶体管问世95

林土所提出包兰铁路固沙措施95

成立院党组新技术办公室96

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6

毛泽东等领导人参观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会97

派出“高空大气物理访苏代表团”98

院党组提出“三大抓”98

国务院批准关于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报告99

获得中国第一根硅单晶100

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出版100

1959年102

《科学报》创刊102

调整空间技术计划102

召开治沙队工作计划会议103

吴有训率团访问东欧七国104

承担固体推进剂粘合剂的研制任务104

用自制设备制出第一瓶液体氦105

在北京、上海创办科技学校105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应邀访华106

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106

启动《中国植物志》编纂工作107

承担“新型材料专案”研究任务108

组织建立全国新型材料测试基地109

1960年110

中苏联合进行南海水声考察110

获准建设四个新技术配套厂110

中国第一枚试验型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11

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112

建设安徽广德探空火箭发射场112

制定大力发展尖端科学的规划113

召开第三次学部会议,稳定基础研究工作113

首次进行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114

中苏黑龙江流域联合科学考察学术总结115

成立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115

承担铀矿资源的调查研究116

院党组提出“一保、二补、三探”117

承接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117

中国第一枚气象火箭(T-7型)发射成功118

承接大型跟踪电影经纬仪任务119

上海分院召开“神仙会”120

承担核燃料及有关材料分析任务121

承接核燃料化工腐蚀及化工原材料研究任务121

承接核燃料萃取剂的研制任务122

完成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计划123

完成青海、甘肃的综合科学考察计划124

1961年125

院派工作组到化学所和微生物所进行整风试点125

承接大型热应力试验设备研制125

“04单位”各所实行院与国防科委双重领导126

世界上第一只无父的母蟾蜍产卵传种126

钱学森主持五院、力学所协作会议127

聂荣臻指示“三家要扭成一股绳”127

组织星际航行座谈会128

起草《科学十四条》128

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科学十四条》130

裴丽生、钱三强安排与原子弹研制有关的任务131

承接核燃料前处理中化学问题的研究任务131

承接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委托任务132

承接核燃料元件研制委托任务133

参与铀矿开采、选矿、水冶研究134

颁发“七十二条”135

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135

精简机构,下放人员136

承接高效能炸药研制任务137

完成云南和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计划137

1962年139

广大科学家深受“广州会议”鼓舞139

揭示吗啡镇痛的作用机制140

发现光合磷酸化高能态140

成立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141

蛋白质化学修饰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42

参与制定1963-1972年十年科学规划143

承担核试验测量和保障工作任务143

中国测时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144

1963年146

上海机电设计院划归国防部五院146

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146

建立国防科研成果管理办法146

冰川、冻土与干早区水文研究获重要进展147

中国硅平面型晶体管诞生148

研制成功一种高温粘合剂149

承担新型润滑材料研制任务149

1964年151

提供航空用贵金属合金151

颁发“三十六条”,确定院内各类研究比例151

物理所成功合成人造金刚石152

接受“地下核爆炸近似计算方案”任务152

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152

试制成功43/60/8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153

119型和J501型计算机交付使用153

在陕西蓝田发现猿人头盖骨154

中国第七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编制完成156

赵九章致函周恩来建议研制人造卫星156

承接核爆炸生物效应研究157

研制完成一台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157

制成中国第一台原子能用潜望镜158

完成硼同位素分委托任务158

承接飞机发机用高温合金研制任务159

完成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计划159

1965年161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慧星161

研制成功四种固体组件161

选择封丘作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的试点161

完成中国首次空中核爆炸的测试任务162

承接“和平二号”固体气象火箭协作任务163

中期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09乙)通过鉴定164

提出“有研有产”、“有零有整”的改革方案164

中央专委批准卫星规划方案建议165

组建156工程处,研制弹上微型组件计算机166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67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论证168

确定发射卫星要实现“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169

安排研制卫星仪器舱底座和密封圈170

及时安排研制有机和无机温控涂层170

创立有限元方法171

人工合成大单晶云母172

合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通过试车173

决定将科仪厂扩建为卫星总装厂174

1966年175

成立新技术委员会175

成立卫星设计院175

安排返回式卫星有关科研任务176

安排卫星温控用热敏电阻研制任务177

开始研制卫星用微波信标机177

安排红外地平仪的研制任务178

安排卫星地面站用光学跟踪设备研制任务178

承担建立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工作179

召开卫星系列规划会议179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80

提出"层子模型"181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研究取得进展182

三、"文革"浩却与纠左"治乱(1966-1976)183

1966年183

陈伯达利用"应地所事件"挑起科学院动乱183

对651设计院等单位实行军管184

1967年185

"革命造反团"等组织一月夺权185

接受锂同位素分离新工艺委托任务185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86

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187

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丙)通过鉴定188

新技术局归口的研究机构大批划归国防部门189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成立190

1968年191

启动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研究191

科学家和干部在“清队”中遭受迫害192

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科学院192

再次进行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193

1969年194

大批科技人员和干部下放“五七”干校194

承接905工程高速电路研制任务194

对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病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195

中国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196

开始研制促排药二疏基丁二酸196

一种新型血液代用品研制成功1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放迁至合肥197

1970年198

周恩来谈科学院的任务与体制改革198

院革委会提出科学院任务和体制的设想198

综考会、心理所、北京植物园被撤销199

广州6个院属研究机构被整编201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2

提出科研工作“三面向”的口号203

院属78个研究单位下放地方204

甲胎蛋白研究及其应用205

国家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合并206

陈伯达鼓动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07

1971年208

计划座谈会全盘否定“文革”前的科研工作208

“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9

8个研究所划归国家地震局210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210

完成重大飞机质量事故分析任务211

1972年212

力学所等7单位下放北京市212

周恩来多次过问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工作212

成立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214

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214

周恩来指示要抓高能物理及高能加速器预研215

科学院呼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216

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欧美4国217

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218

1973年220

召开中国动、植物志编写工作会议220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复刊221

化工冶金散式流态化理论体系创立221

国务院科教组的科技组并入科学院222

完成1.8埃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223

提出初边值差分方法与绕流计算的数学基础224

655型计算机试制成功224

1974年225

江青煽动批科学院的“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225

开展抗疟新药青蒿素全合成研究225

160胶片生产出正式样片226

冰川冻土研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227

1975年228

6年科研事业单位从国防部门回归科学院228

胡耀邦等受命整顿科学院228

起草《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229

科学家强调基础理论研究问题230

《汇报提纲》被诬为“三株大毒草”之一232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232

创造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新工艺233

1976年235

组织富铁矿会战235

科学院职工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35

召开揭发批判“四人帮”插手科学院罪行大会236

四、恢复发展与改革探索(1977-1986)238

1977年238

方毅到院主持工作238

邓小平与方毅、李昌谈整顿科技工作239

以哲学社会科学部为基础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240

院工作会议讲座恢复科研工作秩序的措施240

邓小平邀请科教工作者举行座谈会241

杨乐、张广厚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41

恢复研究生制度,筹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42

恢复学术委员会制度243

恢复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晋升制度243

科学院不再承担原国家科委的职能244

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新领域244

1978年245

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245

参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高能物理国际合作245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两侧重”办院方针246

召开中澳植物组织培养学术讨论会247

开展与欧洲国家的科技合作247

开展白鳍豚研究248

建立中国蕨类植物分类新系统248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改版249

院属机构的恢复与扩展250

选拔优秀人才出国进修和留学251

启动大中型实验装置的研制工程251

1979年253

大气物理所建成325米高的气象铁塔253

召开中美双边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讨论会253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暂行条例》公布253

邓小平出席纪念建院30周年茶话会254

进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新阶段25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版》255

1980年257

召开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257

设立郭沫若奖学金257

106项成果获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258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258

为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配套259

召开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260

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公司成立260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科技讲座261

开展“科研成果究竟由谁来评价”的讨论262

陈春先创办民办科技实业机构262

增补283位新学部委员263

首次发现拉玛古猿头骨化石263

东亚大气环流成为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模式264

1981年266

中央转发《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266

学位制建设267

侯学煜提出“大农业”、“大粮食”观点267

召开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推选卢嘉锡为院长268

召开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协调会议269

上海等三分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协作270

陕西天文台授时台投入使用271

评议研究所271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获得成功272

1982年273

设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273

南海海洋所为核电站建设做预选调研273

首次授予博士学位274

暴雨预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74

67项成果获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奖275

确定“六五”科技攻关项目276

为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配套276

举办院科技成果展览交流会277

质子直线加速器建成277

与石油工业部建立全面、长期科技合作278

人工合成天然青蒿素获得成功278

1983年280

制订“1986年至2000年科学发展规划”280

参与山西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建设280

认定“雅砻江二滩水力开发可行性综合研究”281

组织对京津地区环境污染防治的联合攻关282

与北京海淀区联合组建第一个科技开发公司283

研制成功钕铁硼永磁材料并成立“三环”公司283

研制成功“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284

“丁烯氧化脱氢催化过程”项目通过鉴定285

BGO晶体通过院级鉴定286

1984年287

召开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287

首次颁发竺可桢野外工作科学奖287

非线性光学晶体BBO通过鉴定288

为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配套288

试行博士后制度289

“万立方米级高空气球系统”通过鉴定290

建立研究所开放日制度291

中央批复同意院《关于改革问题的汇报提纲》291

提出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292

1985年293

研究经费由拔款方式改为基金制和合同制293

准晶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94

院属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294

与马普学会合作建设生物学实验室295

设立青年科学基金296

首批开放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296

与深圳市合建科技工业园297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298

中空纤维氮氢分离膜通过鉴定298

召开国防军工科研工作交流会299

1986年301

奖励“六五”科技攻关项目301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1

王大珩等提出跟踪研究战略高技术的建议302

化学所建成分子束激光裂解产物谱仪302

启动西南国土资源综合考察303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通过评审303

第一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304

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305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306

五、深化改革,启动知识创新工程(1987-1999)307

1987年307

周光召任院长和党组书记307

超导研究获得重大突破307

提出新的办院方针308

开展南沙群岛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考察309

启动光学领域研究所的改革309

建成“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310

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311

建立“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311

在北京召开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二次会议312

成立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313

研制成功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314

开展全国基础性研究现状和发展战略调研315

研制成功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315

实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316

试行招收在职博士生制度316

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实施晋升职称“特批”制度317

“地奥心血康”的研究与开发318

研制开发成功LX-PC联想式汉字微型机系统318

1988年320

承包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任务320

设立陈嘉庚奖金321

召开黄金科技工作会议3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322

周光召提出“一院两种运行机制”模式323

设立研究所所长择优基金32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出束324

颁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324

1989年326

颁设青年科学家奖326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建成出光327

颁布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327

北京35兆电子伏质子直线加速器建成328

设立科学出版基金328

设立院长奖学金329

公布院徽图案330

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正式成立330

召开外事工作会议,总结十年工作331

技术科学部向国务院呈送六个专题咨询报告332

设立学科专家委员会332

研制丙纶级聚丙烯树脂333

1990年334

学部委员同评议《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334

参加国际横穿南极考察334

“国情分析研究”列入院重大项目335

建立院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选制度335

研制成功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336

试行博士生副导师制度337

制订优秀拔尖留学人员管理办法337

国务院批准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报告338

1991年340

设立王宽诚科研奖金340

建立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方法340

对年轻科技人员实行新的管理制度341

确定“攀登计划”及首席专家342

首创高温脱氧核糖核酸顺序测定技术343

建成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343

1992年345

颁发《中国科学院政策纲要》345

颁布《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346

两岸科学家互访347

向国务院报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汇报提纲”347

开展研究所改革试点348

研制成功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349

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350

合成铂202、汞208和铪185三种新核素350

1993年352

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考察352

院部机关进行重要调整353

“香山科学会议”正式启动354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红外自由激光355

邀清国外专家评议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355

“曙光一号”研制成功356

专家呼吁加强保护恐龙蛋化石群357

1994年358

周光召院长率团访台358

实施“百人计划”358

开展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中期评估359

召开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首批外籍院士360

建立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和现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心361

成功预报和观测“慧木相撞”362

制订《“九五”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363

江泽民为祝贺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题词364

实施“软件园区”结构性调整方案365

研制成功最新高档数控系统365

建立铒153和钇157核素衰变纲图366

建立青年实验室366

研制成功多通道太阳望远镜367

研制潜深千米的自治水下机器人368

1995年369

北京天文台扩大试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369

提出关于组织力量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369

近百名院士联名倡议做好科普工作370

作出推进结构性调整的深化改革部署371

“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373

召开“科技副职”表彰会374

与上海市签定全面科技合作协议374

召开博士后工作会议375

1996年376

百所信息网络联通376

颁发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377

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制度377

首次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378

召开科技扶贫工作会议379

首次合成镅235380

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381

在沪建立中外联合利华实验室381

1997年383

为阿尔法磁谱仪装配大型永磁体383

颁布《关于实放研究所定位管理试点方案》384

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完成海底调查任务384

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多通道扫描辐射计385

路甬祥任院长兼党组书记385

在海拔7000米处钻取出最大冰芯385

出版《邓小平论科学技术》386

向中央报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387

1998年389

提出中国科学院的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389

江泽民批示支持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390

发现最古老的动物化石群和最早的被子植物390

发表《科学发展报告》首卷本391

实行“资深院士”制度391

设立高级方问学者制度392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393

制备成功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394

确定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启动12项试点工作395

计算所深化改革工作正式启动396

大连化物所知识创新工作试点工作正式启动397

组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398

1999年400

提出知识创新工程五大目标400

发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卷本401

科学院在20所高校设奖学金403

设立吸纳海外优秀人才的专项资金403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404

启动“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405

附录1中国科学院历任院长、副院长406

附录2历次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408

附录3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简介419

附录4双重领导(以院外为主)的研究机构460

附录5历史上划归国防和工业等部门的研究机构462

主要参考文献467

1999《中国科学院编年史 1949-199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樊洪业主编 1999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