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50年 1949-1999》

绪论1

第一章中医工作方针、政策与中医事业的发展5

一、“团结中西医”方针5

(一)“团结中西医”方针的制定5

(二)贯彻党的中医政策8

(三)组织西医学习中医12

二、新时期中医工作方针15

(一)“中西医并重”方针的产生15

(二)卫生改革与跨世纪目标21

三、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措施28

(一)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中医的积极作用29

(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31

(三)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42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优势45

(五)积极推动中医药科技的发展49

(六)重视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55

(七)开展中医学术标准规范化建设60

(八)整理中医古籍62

(九)重视民族医药64

(十)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67

四、医政管理与各省市振兴中医的举措70

(一)中医管理机构的建立70

(二)各省市振兴中医的举措72

第二章中医药机构建设75

一、医疗机构建设75

(一)医疗机构发展概况75

(二)各级各类中医医院77

二、教育机构建设86

(一)教育机构发展概况86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90

三、科研机构建设95

(一)科研机构发展概况95

(二)重点中医科研机构98

四、学术团体与出版事业111

(一)学术团体111

(二)出版单位113

第三章基础理论的发展118

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118

(一)阴阳学说研究118

(二)五行学说研究121

二、藏象经络学说研究124

(一)藏象学说研究124

(二)经络学说研究128

三、辨证论治体系研究135

(一)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历程135

(二)“证”、“症”、“病”义界的划分135

(三)辨证与辨病的研究136

(四)具体辨证的研究137

四、《内经》研究与中医学基础139

(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139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141

五、证的实质研究143

(一)理论研究144

(二)实验研究144

(三)规范化研究145

(四)证候实质研究147

六、治则治法研究158

(一)治则治法的研究历程158

(二)基本理论研究159

(三)实验研究160

七、气血与体质学说研究164

(一)气血的研究164

二)体质学说研究170

八、医易、运气等学说研究173

一)医易相关学说研究173

(二)运气学说研究175

九、文献学与医史学研究178

(一)文献学研究的发展178

(二)医史学研究的发展185

(三)学术刊物与其他医学史成就193

第四章临床学的发展196

一、急诊医学196

(一)急诊医学概述196

(二)常见急症临床研究198

二、内科202

(一)内科学的发展历程202

(二)内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07

三、外科238

(一)外科学的发展历程238

(二)外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41

四、骨伤科与推拿245

(一)骨伤科学的发展历程246

(二)骨伤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47

(三)推拿疗法的发展历程252

(四)常见病症的按摩推拿253

五、妇产科254

(一)妇科学临床研究进展255

(二)妇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56

六、儿科267

(一)儿科学的发展历程267

(二)儿科常见病症的临床研究269

七、五官科276

(一)耳鼻喉科的发展历程276

(二)耳鼻喉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78

(三)眼科学的发展历程281

(四)眼科常见病症临床研究283

八、肿瘤科286

(一)肿瘤科的发展历程286

(二)肿瘤治疗学的理论探讨286

(三)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287

(四)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288

(五)常见肿瘤的临床治疗288

(六)放、化疗副反应的防治293

九、针灸学293

(一)针灸学的发展历程293

(二)针灸学术的国际交流294

(三)针灸学的临床研究295

(四)针刺麻醉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300

(五)经络研究304

(六)腧穴研究307

(七)刺灸法研究310

(八)针灸调节作用研究312

(九)关于针灸学研究的若干观念或认识318

十、气功研究322

(一)气功的研究历程322

(二)气功的学术研究323

(三)气功的临床应用324

第五章中药学的发展326

一、中药事业发展的恢复与发展326

(一)建国初期的分散经营阶段(1949~1954)326

(二)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阶段(1955~1977)327

(三)向社会主义药材市场经济过渡阶段329

二、中药事业的主要成就335

(一)中药材生产的发展335

(二)中成药工业的形成与发展335

(三)中药饮片工业的初步形成336

(四)商业流通领域的拓宽337

(五)中药科研事业的发展338

(六)中药教育事业的发展339

三、中药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340

(一)中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340

(二)中药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343

(三)药用动植物的生产研究345

(四)中药材品种鉴别和质量鉴别354

(五)中药炮制研究359

(六)中药制剂研究370

(七)中药化学成分研究382

(八)中药药理学研究397

(九)本草学文献整理研究412

第六章民族医药学的发展422

一、民族医药工作422

(一)民族医学蓬勃发展422

(二)藏医学发展的50年423

(三)蒙医学发展概况429

(四)朝鲜族医学发展50年430

(五)维吾尔族医学的新起点431

(六)傣族医学50年的发展历程432

(七)彝族医学的发展概况433

(八)苗族医药概况433

(九)壮族医药的发展434

二、民族医学史研究435

(一)自由发展阶(1949~1979)435

(二)提高阶段(1980~1987)435

(三)繁荣阶段(1988~1999)437

三、民族医药学术交流439

(一)国内学术交流439

(二)国际学术交流440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大事记442

1999《中国中医药50年 1949-1999》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致谱,蔡景峰主编 1999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3(1994 PDF版)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3
1994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城市雕塑 50年(1949-1999)=50 Years of Urban Sculpture in China(1999 PDF版)
中国城市雕塑 50年(1949-1999)=50 Years of Urban Sculpture in China
1999
新中国经济50年  1949-1999(1999 PDF版)
新中国经济50年 1949-1999
1999
新中国煤炭工业50年  1949-1999( PDF版)
新中国煤炭工业50年 1949-1999
河南日报50年  1949-1999( PDF版)
河南日报50年 1949-1999
教育工会50年  1949-1999( PDF版)
教育工会50年 1949-1999
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2007( PDF版)
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2007
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沈纺机50年  1949-1999(1999 PDF版)
沈纺机50年 1949-1999
1999
新中国经济50年  1949-1999(1999 PDF版)
新中国经济50年 1949-1999
1999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中国的50个生日  1949-1999(1999 PDF版)
新中国的50个生日 1949-1999
1999 沈阳:辽海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  1949-1999(1999 PDF版)
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 1949-1999
1999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五十年  1949-1999(1999 PDF版)
中国哲学五十年 1949-1999
1999 沈阳:辽海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7(1997 PDF版)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7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5(1995 PDF版)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5
1995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4(1994 PDF版)
中国中医药年鉴 1994
1994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