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经学新论》求取 ⇩

目次1

引论1

一、论传统、传统物和五经2

二、五经释义趋向与文化复兴之路11

三、关于经学流派的划分16

四、从博士制度的演变看经学的分期23

第一章 六艺五经系统的形成30

一、“经”和“经典”31

二、论先秦儒学中易学从属于礼学34

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1

四、从帛书《要》看六艺系统的形成47

五、六艺和五经52

六、论今文经与古文经应如何区分的问题57

七、“以六为度”和“以五为度”的经书系统61

八、传、说、记和章句的著述形式65

九、谶纬的兴衰及其与五经的关系72

第二章 今文经学的流派78

一、齐学和鲁学的对峙81

二、始于荀子的鲁学系统85

三、始于孟子的齐学系统90

四、齐学与鲁学的不同思想风格92

五、今文经学各派所主张的六艺次序95

六、后氏礼学99

七、谶纬对今文章句之学的影响107

八、许慎所记的今文经学派系分野112

九、东汉今文经学中的通学及其条例化114

十、汉末三国时期的今文经学119

第三章 古文经学及其流派126

一、古文经传的汇集与河间王国的经学129

二、刘向与刘歆的《左氏》学134

三、河间《左氏》传系及其与刘歆一系的分立139

四、《周官》、《逸礼》的对立以及王莽、144

刘歆礼学的异同144

五、《周官》的传承谱系150

六、古文经学两派与谶纬的不同关系156

七、古文经学之为通学及其与今文经书的关系160

八、郑玄对古文经学的总结164

九、扬雄和王充的作用168

十、刘表、宋衷所代表的荆州学173

十一、王肃学派179

十二、古文经学中条例的泛滥及其义理化184

第四章 汉承秦制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问题192

一、“汉承秦制”与楚鲁儒学193

二、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献记载197

三、“经传说记”系统中的诸子学201

四、汉成帝的革新206

五、博士员数的演变212

六、天人三策之年的问题………………………………(221 )七、孔子的素王地位及其变更230

八、王凤及其家族的作用233

九、东汉朝廷推崇武帝、贬低成帝的国策235

第五章 关于《春秋》学的几个问题238

一、《公羊春秋》与《邹氏春秋》238

二、公羊学的传承谱系及其学派构成241

三、《春秋繁露》249

四、“孔子王鲁”说255

五、元论和大一统论260

六、宇宙系统模式266

七、董仲舒的思想方法271

八、何休与郑玄的争论——今古文经学274

历史的转折点274

第六章 礼类经传与礼的实施280

一、泛论中国文化中礼的问题280

二、原始的礼284

三、孔子礼学中的鬼神问题288

四、郊禘之礼294

五、今文《礼经》300

六、《礼古经》和《礼记》307

七、后氏礼学与郊祀制度314

八、汉代的宗庙禘祫制度328

九、“郊大于禘”还是“禘大于郊”的问题336

十、东汉时期二戴礼学的衰微与庆氏礼学的悲剧340

第七章 关于明堂、辟雍、太庙异同的争论及其意义347

一、西汉今古文经学家的明堂太庙辟雍不同说348

二、王莽时期的明堂即太庙说354

三、王莽以后的明堂、辟雍、太庙不同说357

四、王莽以后的明堂、辟雍、太庙相同说360

第八章 从帛书《周易》到王弼《易》学的演变363

一、帛书《周易》364

二、从帛书《系辞》与《易之义》的关系374

看通行本《易传》的形成374

三、帛书《易传》与荀子学派的关系382

四、《易》学中齐学的传承谱系386

五、河内《逸易》392

六、梁丘氏《易》学397

七、孟喜和京房的《易》学400

八、费氏《易》学412

九、刘歆对《周易》的重视416

十、郑玄、王肃《易》学的对立418

十一、王弼《易》学的“全释人事”及其意义422

第九章 经学思想“从宗教到哲学”的演变历程426

一、“圣人无父说”与“圣人同祖说”427

二、“五德终始”与“皇帝王霸”432

三、世卿与官僚制度438

四、禅让与革命445

五、阴阳五行和宇宙系统454

六、五行的分阴分阳及其构成462

七、太极466

八、贵无、崇有之争470

九、“火不热”与“声无哀乐”476

第十章 今古文经学的形上学化484

一、从“庄老易”到“易老庄”的转变485

二、“易老庄”系统中的经传关系与圣贤关系490

三、玄学化的王弼经学497

四、王弼《易》学的义象理事说504

五、玄学对今古文经学融合的促进作用512

六、礼坏乐崩——经学形上学化的后果之一518

七、中国传统哲学趋于内在性和思辨性528

——经学形上学化的后果之二528

结语——对各派经学的评价533

1997《今古文经学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葆玹著 199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古今兼综两汉经学(1990 PDF版)
古今兼综两汉经学
1990 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
生物の辞典(1956 PDF版)
生物の辞典
1956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PDF版)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古今·新古今集の花(1982.08 PDF版)
古今·新古今集の花
1982.08 国際情報社
蒙古古典文学研究新论  蒙古文(1998 PDF版)
蒙古古典文学研究新论 蒙古文
199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谈古论今说哲学(1999 PDF版)
谈古论今说哲学
199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今鉴(1992 PDF版)
中国古代文论今鉴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德建古文字学论文集  下  经今古文字考(1991 PDF版)
金德建古文字学论文集 下 经今古文字考
1991 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经今古文字考(1986 PDF版)
经今古文字考
1986 济南:齐鲁书社
古文字学新论(1983 PDF版)
古文字学新论
1983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古代文论今探(1982 PDF版)
古代文论今探
198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中外文学经典(1994 PDF版)
古今中外文学经典
1994 大连:大连出版社
古今文论探索(1988 PDF版)
古今文论探索
1988 武汉:武汉出版社
经今古文学(1990 PDF版)
经今古文学
1990 北京:商务印书馆
西方古今文论选(1984 PDF版)
西方古今文论选
198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