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新研究法》
作者 | 蔡尚思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58 |
出版时间 | 194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8043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历史的关系一切1
一 历史的非常重要1
二 治史的必需博学5
三 历史的辅助学问7
附录 历史与思想的密切关系8
第二章史实的成份与中国历史的特色10
一 史实的成份——时空人物10
二 中国历史的特色——六点10
第三章中国史书的分类12
一 性质的分类法12
二 时间的分类法14
三 空间的分类法14
四 阶层的分类法15
五 史体的分类法15
七 史家的分类法16
六 史文的分类法16
八 史观的分类法17
第四章科学的新史观19
一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异点19
二 社会与自然界的异点20
三 基础与上层建筑20
四 原因与结果22
五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5
六 人类社会的五个阶段26
第五章新史观的应用与中国史的分期28
一 采用新史观与我见——采用新史观应注意的四点28
二 新旧各派分期与我见——划分中国史期须知的五点34
第六章归纳比较两种鉴别方法46
一 归纳法的考据学46
二 多方面的比较法47
三 归纳比较诸法与科学化的材料51
一 研究与时间55
第七章书本内外两种搜集方法55
二 研究与人数56
三 研究与图书馆58
四 研究与札记62
五 研究与书籍种类63
附录 文集中的中国史学批评史料简目63
六 研究与「器物」「调查」——书本以外的材料67
一 选择材料的各种宗旨74
第八章选择分配与社会眼光74
二 中国两大模范史家的社会眼光——司马迁与李贽78
三 新中国通史应侧重的方面79
第九章批评叙述与客观态度81
一 研究历史应有的态度81
二 过去一切的重新估价——理由与原则82
三 史统观念的急需打破——春秋笔法的真面目91
第十章作史的条件98
一 古今的互察104
第十一章读史的要诀104
二 中外的互察107
三 名实的互察109
四 成败的互察111
五 人己的互察115
附录 文哲学化的中国史书之审读法116
第十二章历史的创造119
一 历史与三种人的关系119
二 创造历史的重要120
三 创造历史的等差121
四 创造历史的根据124
五 创造历史的标准——趋势与归宿125
附录129
一顾颉刚先生来书及中国思想研究法序129
二 中国历史用书选要131
三 对於中国通史与历史学系科目表草案之意见(上教育部书)151
1940《中国历史新研究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尚思著 1940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30
-
-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
- 民国29.10 中华书局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民国13.07 商务印书馆
-
- 历史研究中
- 1962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历史研究 中
- 1962.03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95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9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中国历史研究法五种
- 1982 里仁书局
-
- 历史研究 中
-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 1933 商务印书馆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998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历史研究 中
- 196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