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权行为法》求取 ⇩

目 录1

第一编 日本侵权行为法序说1

第一章 日本侵权行为法概述1

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意义与构成1

一、侵权行为的意义1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3

三、侵权行为规定的构成6

第二节过失责任主义与无过失责任主义8

一、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市民法基础8

二、过失责任主义与自己责任的原则8

三、无过失责任论的出现11

四、无过失责任论的妥当范围14

五、侵权行为责任统一的基础15

第三节作为损害填补制度的侵权行为责任16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内容16

二、侵权行为与保险制度17

三、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18

四、侵权行为责任与契约不履行责任19

五、侵权行为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22

第四节 日本侵权行为法的沿革23

一、日本民法的制定与战前的侵权行为法23

二、立法状况24

三、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25

四、侵权行为法学的现状与展望30

第二章侵权行为法的目的与功能34

第一节损害填补功能34

一、接受损害填补的要件34

二、损害得到填补的范围37

第二节损失分散功能40

第三节制裁性功能42

一、侵权行为责任的制裁性功能否定说42

二、作为报复的制裁43

三、为抑制加害行为的制裁46

一、事故费用(损害)的内部化与事故抑制50

第四节依据市场机制的事故抑制功能50

二、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53

三、无过失责任制度与事故的一般性抑制55

四、一般性抑制理论的界限56

五、依靠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制度的事故抑制57

第五节“综合救济体制”论59

一、“综合救济体制”论的内容59

二、对“综合救济体制”的评价62

三、“综合救济体制”论之探讨及其展望65

第二编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76

第三章行为与责任能力76

第一节侵权行为中的所谓“行为”76

一、行为与自己责任76

二、企业等团体的行为78

三、不作为的场合79

第二节责任能力80

一、责任能力制度的根据80

二、责任能力的程度84

三、无责任能力者的监督义务者的责任88

第四章故意95

第一节“故意”的概念95

一、通说95

二、认识与希望结果发生96

三、违法性的认识96

四、未必的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概括的故意97

一、通说99

第二节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99

二、作为独立的侵权行为类型的故意责任101

三、法人的故意103

第五章过失105

第一节过失概念与过失的归责根据105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105

二、通说与判例106

三、对通说的批判——客观性过失概念113

四、向具体性过失的复归115

一、作为过失要件的预见可能性116

第二节过失与预见可能性——过失的构造116

二、预见可能性与结果避免可能性122

三、预见的对象124

第三节结果回避义务126

一、判断结果回避义务存在与否的诸要素126

二、结果回避义务与行政法规、行业惯习标准之间的关系128

第四节过失的证明(故意、过失的证明)130

一、过失的举证责任与问题130

二、过失的事实上的推定132

三、作为法律价值判断的过失推定134

四、使过失认定容易的手段136

第六章加害行为的违法性138

第一节违法性的概念138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权利侵害”的要件138

二、判例的动向——从云右卫门事件到大学汤事件139

三、学说的展开——从权利侵害到违法性141

一、权利扩大说146

第二节对通说(相关关系说)的批判146

二、违法性要件不要说148

第三节过失概念与违法性概念的交错150

一、依据过失要件的一元化说150

二、重视违法性要件说151

三、维持权利侵害、违法性要件说152

第四节侵权行为的类型154

一、根据受侵害利益种类的侵权行为的类型154

二、根据侵害行为态样的侵权行为类型169

第五节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171

一、正当防卫171

二、紧急避险172

三、自力救济172

四、正当业务行为172

五、受害者的承诺173

第七章因果关系174

第一节因果关系的意义174

一、通说——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与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174

二、平井教授所作的因果关系论的再构成176

三、对平井说的若干疑问178

第二节事实性因果关系180

一、无彼,即无此180

二、原因事实的竞合180

三、特殊情形与事实性因果关系182

第三节事实性因果关系的证明183

一、因果关系证明的困难性183

二、所谓盖然性说184

三、对盖然性说的批判185

四、间接反证的理论187

五、经验法则与证明189

六、疫学与因果关系的证明191

七、因果关系的比例性(确率性)认定192

第四节损害赔偿范围的因果关系193

一、应该赔偿的损害的界定193

二、通说——相当因果关系说195

三、对通说的批判197

四、义务射程说199

五、危险性关联说201

六、是否存在赔偿范围的决定标准205

第三编特殊的侵权行为212

第八章使用者责任212

第一节意义——使用者责任是否代位责任212

一、使用者责任的根据212

二、被用者的有责性213

三、通说的问题与对它的修正解释214

四、新学说的展开215

五、新学说的作用218

第二节使用关系220

一、使用关系的成立要件220

二、使用关系的具体例221

第三节“就事业的执行”与外形标准说224

一、“就事业的执行”的意义224

二、判例中的外形标准说225

三、学说中外形标准说的评价228

四、交易行为中的使用者责任与表见代理230

一、第三者233

二、被用者的故意过失等233

第四节使用者责任中的其他问题233

三、选任与监督234

四、使用者责任的负担234

五、求偿权问题235

第一节工作物责任的性质238

一、无过失责任说238

第九章工作物责任238

二、过失责任说239

三、判例对成立要件的认定241

四、与失火责任法的关系244

第二节设置、保存的“瑕疵”245

一、所谓客观说245

二、义务违反说的展开246

三、义务违反说的探讨248

一、“瑕疵”的判断标准251

第三节设置、保存的“瑕疵”与不可抗力251

二、不可抗力的概念252

三、自然力与瑕疵253

四、第三者的行为与瑕疵255

五、预算上的制约与瑕疵256

第十章共同侵权行为257

第一节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共同侵权行为的意义257

一、问题之所在257

二、民法起草者的观点259

三、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况260

第二节要件论——关联共同性266

一、通说的观点——客观共同说266

二、对通说的批判——责任范围的限定268

三、主观共同说271

四、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275

五、关联共同性的相关性判断277

一、共同侵权行为者的责任范围279

第三节效果论279

二、责任的连带性281

三、共同侵权行为者之间的求偿权284

第十一章动物占有者的责任与失火责任287

第一节动物占有者的责任287

一、意义287

二、成立要件287

三、责任负担者289

二、适用范围的限定291

第二节失火责任291

一、失火责任法的意义291

第十二章机动车运行供用者责任296

第一节序说296

一、内容、性质296

二、与民法第715条的关系297

第二节成立要件297

一、由于机动车的运行297

二、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298

三、无免责事由299

第三节运行供用者300

一、二元说与一元说300

二、认定方法301

三、判例中运行供用者的具体判断302

第十三章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害责任304

第一节依据国家赔偿法的国家、公共团体的责任304

一、基于公权力行使的责任304

二、公共营造物责任307

第二节公害责任309

一、序说309

二、成立要件及其问题310

三、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关系313

四、与营造物责任的关系314

五、效果315

第十四章制造物责任317

第一节 日本制造物责任的沿革317

一、日本制造物责任问题的发端317

二、制造物责任判例的展开318

三、各类型判例概观321

第二节制造物责任法328

一、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责任的关系328

二、制造物责任的要件329

三、制造物责任主体332

四、责任期间332

五、民法的适用332

第四编侵权行为的效果及相关问题334

第十五章侵权行为的效果334

第一节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发生334

一、停止行为请求权334

二、损害赔偿的方法339

三、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341

四、请求权的发生时期345

一、损害金额计算的一般标准347

二、损害的类别347

第二节损害赔偿的范围与金额的计算347

三、财产损害的计算348

四、非财产损害的计算353

五、损害计算中的其他问题356

第十六章损害论361

第一节损害论的动向与现状361

一、个别损害项目累计方式——差额说的损害赔偿额计算361

二、定额化说的提倡——西原理论及其影响363

三、对西原理论的批判367

四、一揽子请求、一律请求、包括请求368

五、今后的课题372

第二节因生命侵害发生的财产赔偿请求权373

一、民法起草者关于生命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观点374

二、继承肯定说376

三、继承否定说378

第三节因生命侵害发生的抚慰金请求权382

一、围绕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性的问题382

二、抚慰金的内容与功能383

三、大审院判例的见解——意思表明说385

四、学说对判例的批判——当然继承说与继承否定说386

五、1967年最高裁判所大法庭判决与学说389

六、对伤害的抚慰金请求权的继承与一身专属性390

七、近亲者的抚慰金请求权391

第四节过失相抵393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393

二、受害者“过失”的斟酌395

三、加害者违法性的斟酌398

五、作为损害的金钱评价的程序之一的过失相抵400

四、对因果关系的作用程度的斟酌400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401

七、受害者本人以外者的过失(受害者方的过失)402

八、过失相抵的效果405

第五节损害赔偿额计算的标准时406

一、关于标准时的初期学说407

二、以事故时(责任原因发生时)为标准时说——判例、通说408

三、以口头辩论终结时为标准说409

四、“标准时”概念否定说——平井说411

五、不固定地考虑标准时说——多元说412

六、森岛教授的见解414

第十七章 由侵权行为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时416

416

第一节短期消灭时效规定的根据416

一、民法起草者的见解417

二、末川说——以受害者的感情为根据说419

三、内池说——以赔偿义务人的信赖为根据说421

四、对内池说的疑问423

五、森岛教授的见解425

第二节消灭时效的起算点426

一、“知道”损害及加害者427

二、知道“加害者”430

三、知道“损害”——损害继续型侵权行为的场合432

四、知道“损害”——继续性侵权行为的场合433

主要参考书目436

后记438

1998《日本侵权行为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敏著;梁慧星主编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比较侵权行为法(1996 PDF版)
比较侵权行为法
1996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 PDF版)
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
民法·侵权行为法(1993 PDF版)
民法·侵权行为法
1993
国际侵权行为法(1991年07月第1版 PDF版)
国际侵权行为法
1991年07月第1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本侵华暴行日志  第七卷  侵华日军暴行日志(1997年06月第1版 PDF版)
日本侵华暴行日志 第七卷 侵华日军暴行日志
1997年06月第1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民商法实务研究  侵权行为卷(1993 PDF版)
民商法实务研究 侵权行为卷
1993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英美侵权行为法(1999 PDF版)
英美侵权行为法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民商法原理  4  公司法  票据法  海商法  保险法(1999 PDF版)
民商法原理 4 公司法 票据法 海商法 保险法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民法、侵权行为法(1993 PDF版)
民法、侵权行为法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1999 PDF版)
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侵权行为法(1995 PDF版)
中国侵权行为法
199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侵权行为法(1996 PDF版)
侵权行为法
1996 北京:法律出版社
比较侵权法(1996 PDF版)
比较侵权法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船舶侵权行为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1999 PDF版)
船舶侵权行为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美国侵权法(1999 PDF版)
美国侵权法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