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广播电视志 1987-1985》求取 ⇩

第一篇广播收音网和有线广播网1

第一章广播收音网2

第一节抗日宣传队收音站和《黎明报》电台2

一 抗日宣传队收音站2

二 《黎明报》电台3

第二节 收音网的建立3

第三节 收音站人员、设备、经费及隶属关系6

第四节 收音网的作用及其效果8

第二章有线广播网12

第一节县(市)有线广播12

一 县(市)广播站12

有线广播事业的发展17

1 广播网路媾设17

2 广播通播率和喇叭入户率22

3 群众性的建网、整网26

4 建网整网技术标准28

5 宁津县广播电台34

第二节乡(镇)(公社)有线广播建设37

一 公社放大站37

二 自力更生建设整顿广播网43

三 广播网管理45

四 热心广播事业的公社广播管理员51

第三节村(队)广播网54

一 村(队)广播网管理54

二 热心广播的业余广播管理员56

第四节 有线广播管理章法57

第五节技术革新和改造72

一 推广载波技术72

二 平原县张华放大站机线员贺兴华技术革新成果73

三 夏津县电视转播台台长王金柱制成“简易三通”74

四 宁津县广播电台助工刘金荣五项技术革新成果75

五 德州市黄河涯公社放大站站长孙佃元多次搞技术革新,为国家节约了开支,发展了事业76

六 武城县广播站自制时序控制器76

第六节专业技术培训76

一 地区专业技术培训77

二 县级技术培训78

三 全区广播系统统一技术考试79

第七节 城市基层广播站80

第八节重大自然灾害和严重事故82

一 重大自然灾害82

二 严重事故87

第九节 广播与听众91

第十节 业务指导与经验交流98

第二篇有线广播宣传100

第一章节目设置101

第一节自办节目101

一 文字节目101

二 文艺节目102

第二节 转播节目103

第三节 播音时间103

第二章广播宣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108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956)108

第二节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10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111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十年(1976—1985)111

第三章宣传改革114

第一节 德州市广播站适应“重点”转移进行宣传改革114

第二节 商河县广播站确保宣传工作中心地位,时刻为农民着想115

第三节 平原县广播站《平原新闻》节目117

第四章有特色的专题节目和要闻报道120

第一节有特色的专题节目120

一 夏津县广播站《咱的家乡》节目120

二 陵县广播站《县长讲棉花》专题节目123

三 齐河县广播站《农村新风》专题节目126

四 商河县广播站《普及法律常识》专题节目127

五 乐陵县广播站的《乐陵新闻》节目128

六 齐河县广播站的《农家生活》专题节目129

第二节要闻报道130

一 德州市庆祝建国十周年大会实况转播130

二 赵紫阳总理视察陵县131

第五章自办文艺节目132

第一节宁津县广播站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文艺节目132

一 适当提高文艺节目在广播宣传中的比例132

二 节 目种类多样化133

三 使自办文艺节目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133

四 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节目来源133

第二节夏津县广播站挖掘民间传统节目,丰富人民文化生活133

一 整理、播放《夏津小调》、《四根弦》和《哈哈腔》134

二 夏津民歌音乐会134

第三节 《空中大戏院》节目135

第四节 《专题文艺》节目136

第五节 《听众点播》和《周未文艺》136

第六章广播会和广播讲座138

第一节 广播会138

第二节 广播讲座139

第七章节目评优142

第一节 评优活动的开展142

第二节优秀节目和优秀稿件选刊160

一 优秀节目160

二 优秀稿件168

第八章来稿、用稿、发稿183

第一节 广播站来稿、用稿183

第二节 集体记者、通讯员向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用稿189

第九章通讯联络195

第一节 通讯队伍195

第二节 通讯队伍的培训管理198

第三节稿酬及奖励203

一 稿酬203

二 奖励206

第三篇无线广播212

第一章德州转播台213

第一节 中波213

第二节 实验干扰215

第三节 收讯216

第四节 技术革新、改造219

第二章调频220

第一节 德州调频台220

第二节 县调频台221

第三章广播电视监测223

第一节 广播电视监测台的建立223

第二节 监测自动化革新223

第四篇电视与微波227

第一章电视228

第一节德州电视转播台228

一 转播黑白电视节目228

二 转播彩色电视节目229

三 转播两套彩色电视节目230

四 广播电视发射中心231

五 转播次数及时间233

六 自装设备和技术改造233

第二节县(市)电视事业235

一 电视差转台235

二 电视复盖率237

三 电视机的出现和发展239

第三节闭路电视及其管理241

一 闭路电视的发展241

二 音像管理机构设置241

三 音像管理242

第二章微波247

第一节济南——德州微波干线247

一 建立及作用247

二 微波站248

第二节 “251”微波站简介250

第三章全区电视、微波、卫星地面接收站技术规划252

第一节 规划的目的及原则252

第二节技术规划内容252

一 电视252

二 微波261

三 卫星地面接收站263

第五篇广播电视服务264

第一章德州地区广播电视服务部265

第一节 创 建265

第二节 发 展265

第二章县(市)广播电视服务部269

第一节 建立269

第二节 经营管理269

第三章社会服务网及生产厂家273

第一节 社会服务网273

第二节为广播电视服务的生产厂家273

一 德州市线材厂274

二 德州市水泥制品厂275

三 德州市漆包线厂275

四 德州一中校办工厂276

五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五七”喇叭工厂276

六 德州电子仪器厂276

七 德州无线电三厂276

八 齐河县无线电配件厂277

第六篇机构设置,沿革278

第一章地区广播电视机构设置、沿革领导人更迭279

第一节 地区广播电视处279

第二节 职能部门281

第二章县(市)广播电视机构设置、沿革、领导人更迭286

第一节 县(市)广播电视局286

第二节 乡(镇)放大站288

第三节人员编制,历届领导人更迭288

一 人员编制288

二 县(市)广播电视局(站)领导人更迭290

第三章职工文化、技术专业分类构成296

第一节1985年职工技术职称和文化水平构成296

一 技术职称分类296

二 文化程度分类构成296

第二节 历届固定职工专业分类构成296

第七篇重要工作会议和重要活动299

第一章重要工作会议300

第一节 宣传300

第二节 事业303

第二章重大活动308

第一节 毛主席为广播事业创建20周年题词庆祝会308

第二节 全区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代表会议308

第三节 济南至德州微波线路开通典礼剪彩大会309

第八篇行政管理311

第一章生活设施312

第一节 新建1600平方米四层职工宿舍楼312

第二节大型服务设施313

一 转播台开凿深水井、修建自来水塔313

二 安装暖气设备313

三 新增车辆313

第三节 城(镇)房屋普查313

第二章规章制度316

第一节 机关工作制度316

第二节 财务工作制度321

第三章经费与基本建设收支324

第一节 经 费324

第二节 基本建设327

编后记329

《德州广播电视志 1987-198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四川省志  广播电视志(1996 PDF版)
四川省志 广播电视志
1996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门县广播电视志( PDF版)
三门县广播电视志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简志( PDF版)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简志
中国歌谣谚语集成  重庆市北碚区卷(1989 PDF版)
中国歌谣谚语集成 重庆市北碚区卷
1989
铜梁县广播电视志(1986 PDF版)
铜梁县广播电视志
1986
兴宁县劳动志(1986 PDF版)
兴宁县劳动志
1986
平远县广播电视志(1989 PDF版)
平远县广播电视志
1989
新乡市广播电视志  1949-1985( PDF版)
新乡市广播电视志 1949-1985
新乡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志》编辑室
三门峡广播电视志( PDF版)
三门峡广播电视志
三门峡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郏县广播电视志( PDF版)
郏县广播电视志
郏县广播电视局
汉阳县广播电视志(1986 PDF版)
汉阳县广播电视志
1986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1988 PDF版)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
1988
本溪广播电视志(1991 PDF版)
本溪广播电视志
1991
青田县广播电视志(1998 PDF版)
青田县广播电视志
199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南京广播电视志(1998 PDF版)
南京广播电视志
1998 南京: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