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3

第一编 历史沿革49

第一章 建国前的广东广播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以前(1927—1937年)4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1

第三节 抗日战争结束至建国前夕(1945—1949年)53

第二章 人民广播电视事业初创时期60

第三章 发展时期63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65

第五章 改革振兴时期67

第一节 宣传上的微观改革68

第二节 宣传上的宏观改革74

第三节 技术和设施的进步79

第四节 全面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81

第二编 体制机构84

第一章 省广播电视体制机构84

第一节 体制84

第二节 行政机构8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88

第二章 市、县广播电视体制机构89

第三编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97

第一章 概述97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时期(1949—1966年)97

第二节 十年浩劫时期(1966—1976年)99

第三节 新的改革发展时期(1976—1987年)100

第二章 新闻节目103

第一节 初创时期(1949—1959年)103

第二节 发展时期(1959—1966年)104

第三节 十年浩劫时期(1966—1976年)105

第四节 新的发展时期(1976—1987年)106

第三章 体育节目109

第一节 最初阶段109

第二节 曲折发展阶段109

第三节 形成影响阶段111

第四章 社教节目111

第五章 文艺节目114

第一节 初创发展阶段(1949—1958年)114

第二节 迂回上升阶段(1958—1966年)117

第三节 风雨十年阶段(1966—1976年)118

第四节 振兴改革阶段(1976—1987年)119

第六章 大板块节目与节目主持人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二节 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的试验126

第三节 大板块节目的全面推广127

第四节 主持人形式的发展和队伍建设128

第七章 播音工作129

第一节 艰苦创业时期(1949—1956年)129

第二节 探索前进时期(1956—1961年)130

第三节 发展提高时期(1961—1966年)131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33

第五节 改革、创新时期(1976—1987年)133

第八章 服务节目134

第九章 信息服务137

第一节 组织结构137

第二节 信息短波节目137

第三节 电脑的应用138

第四节 信息经营139

第十章 广告139

第一节 初办阶段(1949—1966年)140

第二节 恢复发展阶段(1979—1987年)140

第十一章 地方记者站143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二节 地方记者的管理144

第三节 地方记者的作用145

第十二章 群众工作145

第一节 听众联络工作146

第二节 通讯员联络工作147

第十三章 系列台的改革与珠江经济台148

第十四章 技术设施151

第一节 节目采访和编辑151

第二节 节目录制152

第三节 节目播出153

第四节 电源控制与空调154

第四编 广东电视台156

第一章 概述156

第二章 新闻节目158

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发展进程158

第二节 电视新闻改革的三大步159

第三节 十年改革的成果160

第三章 体育节目161

第四章 社教节目162

第五章 文艺节目165

第一节 创业发展时期(1959—1966年)165

第二节 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166

第三节 新的历史时期(1976—1987年)167

第六章 电视剧1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8

第二节 剧目制作169

第三节 制作体制170

第七章 服务节目171

第八章 交流与引进节目173

第一节 交流节目173

第二节 引进节目174

第九章 译制节目176

第一节 广州话组177

第二节 普通话组178

第三节 字幕组178

第十章 聋人手语节目179

第十一章 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人180

第十二章 广告182

第一节 初创阶段182

第二节 探索、开拓阶段184

第三节 迅速发展阶段185

第十三章 群众工作187

第一节 群众来信处理187

第二节 群众专题座谈会188

第三节 问卷调查188

第四节 发动观众参与节目189

第十四章 岭南台和珠江台的改革189

第一节 改革背景和指导思想189

第二节 办出岭南、珠江两台各自的特色190

第三节 宣传业务改革190

第四节 调整机构 配备干部191

第十五章 对外宣传192

第一节 宣传力量192

第二节 制作192

第三节 输出节目193

第四节 对外合作194

第五节 对外联络194

第十六章 录制播出和技术设备195

第一节 探索前进195

第二节 迂回曲折发展197

第三节 技术设备不断更新199

第五编 广播电视教育203

第一章 广播教育台203

第一节 筹建203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方式203

第三节 优势与弱点205

第二章 电视教育节目207

第三章 广播电视大学208

第六编 发射传输接收技术210

第一章 概述210

第二章 发射211

第一节 中波发射211

第二节 电视发射212

第三节 调频发射214

第三章 传输215

第四章 转播217

第一节 中波广播转播217

第二节 电视转播218

第三节 调频广播转播220

第七编 市县广播电视221

第一章 市县广播电台221

第一节 概述221

第二节 海南电台225

第三节 汕头电台228

第四节 湛江电台229

第五节 茂名电台233

第六节 韶关电台235

第二章 市县电视台238

第一节 概述238

第二节 深圳电视台241

第三节 珠海电视台242

第四节 海南电视台243

第五节 汕头电视台244

第六节 韶关电视台244

第七节 湛江电视台245

第八节 茂名电视台246

第九节 开平电视台247

第八编 有线广播电视248

第一章 有线广播248

第一节 有线广播发展进程248

第二节 有线广播的节目250

第三节 有线广播的设施251

第四节 有线广播的管理252

第二章 有线电视254

第九编 出版与研究256

第一章 音像出版放映256

第一节 概述256

第二节 太平洋影音公司257

第三节 汕头海洋音像总公司260

第四节 录像放映261

第二章 文字出版261

第一节 概述261

第二节 《广东广播》报262

第三节 广播之路263

第四节 广东电视周报263

第三章 广播电视研究264

第一节 概述264

第二节 学术研究26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技术研究267

第十编 内外交往270

第一章 在广东开展的全国性活动270

第二章 和兄弟省(自治区)市的交往271

第一节 互访交流活动271

第二节 会议交流活动272

第三节 节目制作、交换活动273

第三章 和港澳台的交往274

第四章 国际友好活动和出国访问考察275

第十一编 广播电视队伍278

第一章 队伍的成长278

第二章 队伍的素质279

第三章 队伍的培训280

第一节 职工教育的恢复与发展280

第二节 职工教育的巩固和提高282

第四章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283

第一节 建国初期(1949—1957年)283

第二节 发展时期(1957—1966年)28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284

第四节 振兴时期(1976—1987年)284

第五章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校286

第六章 人事管理的改革287

第一节 干部管理权限逐级下放288

第二节 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288

第三节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288

第四节 逐步改革劳动制度289

第五节 干部、工人实行离退休制度289

第十二编 广播电视管理290

第一章 节目管理290

第一节 节目管理体系290

第二节 编前会制度290

第三节 四级审稿制度291

第四节 检查 总结 通报 奖励292

第二章 音像管理292

第一节 净化音像制品293

第二节 逐级建立管理机构293

第三节 建立规章制度293

第四节 音像事业健康发展294

第三章 事业管理294

第四章 技术管理296

第一节 技术管理沿革296

第二节 技术管理现行体制296

第三节 技术管理现状297

第五章 行政管理298

第一节 确定分级管理职权299

第二节 建立岗位责任制299

第三节 坚持集体办公制度299

第四节 搞好集体福利事业299

第五节 运用管理新技术300

第六节 建立行政管理规章制度300

第六章 财务管理300

第一节 建国初期300

第二节 50年代301

第三节 60年代后301

第四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02

第七章 器材管理303

第一节 概述303

第二节 基本任务303

第三节 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304

第十三编 广播电视企业305

第一章 概述305

第二章 厅属下企业305

第一节 广播电视服务部305

第二节 广东电视塔文化游乐中心306

第三节 广视宾馆306

第三章 省电台、省电视台属下企业307

第一节 广东省广播发展公司307

第二节 广东电视服务中心307

第四章 市广播电视局属下企业307

第一节 惠州音像出版社308

第二节 佛山珠江音像出版公司308

人物志309

田蔚309

安珂312

附录317

一、广播电台播出情况表317

二、广东电视台播出情况表322

三、广东省广播电视基本情况表325

四、广播节目获奖一览表352

五、电视节目获奖一览表354

六、建国后广东广播电视部分文件目录359

1996《广东广播电视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广东广播电视志》编辑委员会编 1996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南京广播电视志(1998 PDF版)
南京广播电视志
1998 南京:南京出版社
三门县广播电视志( PDF版)
三门县广播电视志
中国歌谣谚语集成  重庆市北碚区卷(1989 PDF版)
中国歌谣谚语集成 重庆市北碚区卷
1989
铜梁县广播电视志(1986 PDF版)
铜梁县广播电视志
1986
广安市广播电视志  1993-2005( PDF版)
广安市广播电视志 1993-2005
广安市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兴宁县劳动志(1986 PDF版)
兴宁县劳动志
1986
平远县广播电视志(1989 PDF版)
平远县广播电视志
1989
三门峡广播电视志( PDF版)
三门峡广播电视志
三门峡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郏县广播电视志( PDF版)
郏县广播电视志
郏县广播电视局
汉阳县广播电视志(1986 PDF版)
汉阳县广播电视志
1986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  初稿(1987 PDF版)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 初稿
1987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1988 PDF版)
东莞市广播电视志
1988
丹东广播电视( PDF版)
丹东广播电视
丹东广播电视学会
本溪广播电视志(1991 PDF版)
本溪广播电视志
1991
青田县广播电视志(1998 PDF版)
青田县广播电视志
199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