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方史略 征求意见稿》求取 ⇩

青海地方史略(稿)目录1

自序1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青海8

第一章 从考古发掘看古代的青海8

第一节 青海的氏族公社时期8

第二节 诺木洪遗址和柳湾遗址12

第二章 青海的古代居民17

第一节 从古代传说看17

第二节 古代的羌人17

第二编 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青海22

第一章 两汉时期22

第一节 西汉时的郡县设置、屯田实边和青海东部社会的封建化22

(一)汉武帝时22

(二)汉宣帝时24

甲、清朝的反动民族政策27

(三)西汉末年27

第二节 东汉王朝对青海地区的统治28

(一)东汉在河湟地区的郡县设置及继续屯田28

(二)青海牧业区羌人的社会生产状况29

(三)东汉与羌人之间的战争30

第二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32

第一节 曹魏修筑西宁城垣和魏蜀两国力图争取青海的羌人32

(一)湟水流域郡县制沿袭和修筑西平郡城32

(二)魏蜀两个政权都力图争取青海地区的羌人34

第二节 “五族十六国”时期青海的政局及在湟水地区建立的南凉政权35

(一)前凉和后凉先后控制青海东部36

(二)鲜卑族的南凉王国37

第三节 吐谷浑人移牧青海及青海牧业区社会性质的变化40

(一)吐谷浑人移牧青海及初期发展情况40

(三)北凉和西秦争夺青海东部40

(二)夸吕正式建立吐谷浑王国及青海牧业区社会的封建化46

(三)青海地区成为东西交通孔道50

第三章隋唐时期51

第一节 隋朝在青海的郡县设置及与吐谷浑人的关系51

(一)隋文帝时51

(二)隋炀帝时53

第二节 唐朝初年在青海的郡县设置及调整处理与吐谷浑的关系54

(一)唐初在青海地区的郡县设置54

(二) 吐谷浑分成东西两部及唐与吐谷浑的关系56

(一) 松赞干布及其向唐求婚58

第三节 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58

(二)文成公主经青海入藏及在青海的史迹59

(一)大非川之战和吐谷浑王室移居灵州61

第四节 唐和吐蕃在青海地区的冲突和会盟立碑61

(二)金城公主经青海嫁往吐蕃63

(三)唐和吐蕃在赤岭互市和划界立碑64

(四)“安史之乱”后唐军东撤,吐蕃控制青海地区及“长庆会盟”66

(五)唐末张义潮部从吐蕃人手中收复鄯州廓州69

第五节 五代时 ?末人在青海东部聚众自守70

第三编 封建社会后期的青海72

第一章 两宋时期72

第一节 唃厮罗族及宋在湟水流域的郡县设置72

(一)唃厮罗族及其对宋的友好关系72

(二)唃厮罗时期的青唐城及有关情况75

(三)唃厮罗族的经济状况及其与宋的茶马互市76

第二节 北宋末期唃厮罗族分成三部和宋在湟水流域的郡县设置78

(一)唃厮罗族分成三部78

(二)宋军进入河湟及郡县设置79

第三节 西夏和金交替统治青海东部81

(一)宋军东撤,唃厮罗人自保81

(二)金和南宋争夺河湟地区82

(三)西夏攻占湟水流域83

第二章 元朝时期84

第一节 元朝在青海地区的设治情况84

(一)青海地区的行政区划和郡县设置85

(二)青海地区的军事设置88

(一)回回人大批东迁90

第二节 新的居民群体的迁入90

(二)撒拉尔人迁居循化92

第三节 喇嘛教盛行和伊斯兰教传入青海97

(一)元朝推崇萨迦派及喇嘛教盛行青海97

(二)伊斯兰教传入青海100

第四节 探查河源和关于河源的专著《河源志》的编纂101

(一)唐代以前对河源的认识和记述101

(二)元朝派专使探河源和清朝继续探河源及《河源志》的编纂103

第一节 明朝对青海地区的统治措施105

第三章 明朝时期105

(一) 郡县卫所的设置和移民实边106

(二)对兄弟民族的政治措施111

二 第二节 新的民族的形成113

(一)回族113

(二)土族的形成116

(三)撒拉族的形成和分布124

第三节 青海境内的土司制度127

(一)明朝在青海地区确立土司制度127

(二)土司制度的主要内容129

第四节 茶马互市和兄弟民族的经济131

(一)西宁等茶马司和茶马互市制度132

(二)茶马互市对兄弟族及民族贸易的影响135

(三)茶马贸易的演变及西宁茶马司的终止139

第五节 喇嘛教和伊斯兰教141

(一)喇嘛教在青海盛行及格鲁派(黄教)兴起141

1、明朝利用喇嘛教统治藏族土族141

2、宗喀巴创立黄教142

3、塔尔寺的兴建145

4、黄教对藏族土族社会的消极影响145

(二) 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尕最制度和经堂教育制度146

1、“阁的木”及伊斯兰教的传播146

2、尕最制度和经堂教育147

第六节 蒙古族移牧青海150

(一)东蒙古亦不刺部移牧青海151

(二)东蒙古俺答部移牧青海及信奉喇嘛教153

第七节 北山炼铁厂156

第八节 明末农民起义军在青海的活动及对地方封建势力的打击157

第四章 清朝前期160

第一节 清朝在青海地区的统治方略和设施161

(一)从清初到康熙末年161

(二)康熙末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163

第二节 罗卜藏丹津反清叛乱失败以及对蒙古族藏族撒拉族的影响165

(一)和硕特顾实汗部徙牧青海及建立大部落联盟165

1、顾实汗徙牧青海及与皇太极建立联系165

2、顾实汗建立大部落联盟控制藏卫等地166

(二)准噶尔部噶尔丹兴起,和硕特部衰落及接受清朝封爵167

1、罗卜藏丹津割据自雄武装叛乱169

(三)罗卜藏丹津叛乱及清廷迅速派兵平叛169

2、年羹尧、岳钟琪统率清军平息叛乱170

1、青海蒙古族编为二十九旗172

(四)清王朝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青海的统治172

2、藏族中设置千百户173

3、整顿喇嘛教寺院174

4、祭海和会盟175

5、撒拉族中设置二个千户和清查田亩175

第三节 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族人民的反清起义177

(一)起义的社会背景177

1、时代背景177

2、门宦制度产生和教派斗争开始178

(二)乾隆时的教派斗争及由教派斗争转到杀官起义181

1、“前开”与“后开”之争181

2、新教与老教之争181

(三) 起义军攻战河州围攻兰州184

1、攻占河州184

2、马明心被扣,起义军家属被捕185

3、直趋兰州,攻打西关185

4、围攻兰州内城,马明心城头被害186

(四)相持兰州城下187

(五)鏖战华林山189

1、鏖战前期189

2、鏖战后期190

(六)起义失败,全部壮烈牺牲191

1、坚守华林寺191

2、华林寺失陷192

3、失败的原因192

(七) 清王朝进一步巩固反动统治的措施193

1、屠杀迫害参加起义的人民及其家属193

2、加强对宗教的控制194

4、调整加强地方行政机构及军事部署195

3、对撒拉人的职业及往来贸易加以限制195

第四节 社会经济概况196

(八)石峰堡田五起义及进一步加强对循化地区的统治196

(一)人口197

(二)农业203

(三)手工业208

(四)商业210

第五节 文化概况212

(一)封建儒学教育和宗教教育212

(二)民间文学213

1、藏族民间文学214

2、撒拉族民间文学217

3、土族民间文学219

(三)艺术220

(四)地方曲艺222

(五)地方志书的编纂223

第四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青海226

第一节 绪言227

(一)清中叶后西北地区人民的灾难和清朝的反动民族政策227

第一章 太平天国革命的余波——回族撒拉族参加西北回民反清起义227

乙、西北地区人民的灾难及反清事件不断爆发229

(二)陕甘回民起义的总形势及与青海的关系230

第二节 马文义领导的西宁起义军胜利时期232

(一)阻断西宁兰州交通,围攻西宁府城232

(二)利用马乜氏,软化起义军232

(三)西宁战斗和马桂源弟兄233

第三节 西宁起义军衰败时期235

(一)左宗索率军进入陕甘235

(二)刘锦棠进攻西宁,起义失败237

(三)应总结的历史经验239

(一)回族撒拉族人民遭受屠杀240

第四节 清政府加强反动统治240

(二)举办各地儒学241

第二章 帝国主义势力深入青海地区及青海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242

第一节 人口、农业经济和阶级关系概况243

(一)人口243

(二)农牧业概况244

(三)阶级关系246

第二节 旅行家和传教士深入青海246

(一)帝国主义旅行家到青海进行侵略活动247

(二)在青海设立基督教堂248

第三节 新政设施250

(一)兴办学堂250

(二)开设邮政252

(三)成立“盐局”252

第四节“洋行”开设及商业概况253

(一)在西宁、湟源、循化开设洋行253

(二)买办人物出现255

(三)“洋货”运进青海256

第五节 青海社会性质的演变256

(一)农业区土地占有情况和地租形态256

(二)牧业区牧场占有情况和王公千百户的封建特权260

(三)手工业商业情况261

第三章 光绪二十一年由伊斯兰教派斗争转变为又一次反清斗争263

第一节 新老教派之争与反清斗争爆发263

(一)历史背景263

(二)由教派之争转为反清斗争264

第二节 河湟回族撒拉族人民反清斗争概况267

(一)烽火遍河源267

(二)奋战清军268

(三)西宁战斗情形269

(一)官员的“顶子”被鲜血染红了270

第三节 人民的鲜血又一次染红了封建官员的“顶子”及撒拉族“改土归流”270

(二)撒拉族“改土归流”271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和马家军阀统治青海的始末273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局和马家军阀盘据青海273

(一)步步抓取权位及青海政治体制273

(二)宗社党人的复辟活动及其失败276

(三)马麒利用伊斯兰教维护反动统治278

第二节 国民军与马家军阀争占青海及青海建省281

(一)青海建省前的政局和马家军阀的统治281

(二)青海建省及马家军阀成为青海统治者284

(三)邮电、经济、卫生、新闻事业出现286

(四)湟水流域土司制度的取消289

第三节 蒋政权时期马家军阀的反动统治291

(一) 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前291

(二)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时期295

(三)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时期299

第一节 马家军阀的经济掠夺301

第五章 马家军阀的经济掠夺和地方官僚资本301

(一)繁重的农业税302

(二)刻剥的牧业税304

(三)苛捐杂税和差役305

第二节 青海地方官僚资本308

(一)青海地方官僚资本的起源和发展308

(二)青海地方官僚资本的活动方式310

(三)青海地方官僚资本的实质及其特点315

第六章 马家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教育概况317

第一节 学校教育概况318

(一)残破落后的中等和初等教育318

(二)女子教育319

(三)教会学校320

第二节 畸形措置的民族教育320

(一)蒙藏教育320

(一)粉饰门面的文化体育事业321

第三节 对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摧残和利用321

(二)回民教育促进会和昆仑中学321

(二) 利用刊物,建立电台322

(三)电影和戏剧323

(四) 公园324

第七章 人民的反抗斗争324

第一节 红军播下了革命火种325

(一)红军一部分进入果洛地区325

(二)红四方面军西征部队在河西与青海军激战326

第二节 果洛藏族人民反抗马家军阀的斗争327

(一)一九二○年反抗事件327

(二)围歼白玉寺马家军阀驻军328

第三节 乐家湾兵变和玉树兵变328

(一)乐家湾兵变329

(二)玉树骑兵哗变330

结束语332

附:青海史大事记336

《青海地方史略 征求意见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