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史 大学本科班试用本》求取 ⇩

绪论1

第一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9

第一章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绘到马恩的政治设想19

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描绘19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的政治思想19

二、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温斯坦莱的政治思想21

三、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梅叶、摩来里和马布利的政治思想22

四、1789—1794年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贝夫的政治思想25

五、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付立叶、欧文的政治思想26

六、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布朗基、卡贝、魏特林的政治思想29

第二节马恩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和初步实践32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形成32

二、马恩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37

三、马恩政治思想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的发展40

第二章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初创时期46

第一节列宁初创苏联政治制度的背景及其过程46

一、列宁初创苏联政治制度的国际国内背景46

二、列宁初创苏联政治制度的过程49

第二节列宁关于党对国家实行总领导的理论与实践59

一、强调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59

二、提出党政分开的理论61

第三节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设想与探索64

一、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原则64

二、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国家的原则66

三、国家事务公开性原则69

四、国家权力机构精干的原则72

五、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75

第三章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78

第一节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制度逐步成型78

一、联共(布)党内斗争与苏联政治制度的逐步成型78

二、苏联政治制度在全盘集体化和加速工业化中迅速发展82

三、苏联政治制度的最终确立83

四、斯大林时期联共(布)领导体制的变化85

第二节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87

一、制约苏联政治制度的客观历史因素87

二、制约苏联政治制度的主观历史因素88

第三节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端91

一、党政不分、高度集权91

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91

三、干部委派制、终身制92

四、人治代替法制92

五、个人崇拜盛行93

第四节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94

一、苏联政治制度的优势94

二、苏联政治制度的消极影响95

第四章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98

第一节波兰政治制度的确立98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98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00

第二节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制度的确立102

一、捷共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的诞生102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04

第三节匈牙利政治制度的确立106

一、匈牙利共和国诞生106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07

第四节罗马尼亚政治制度的确立108

一、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08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09

第五节保加利亚政治制度的确立110

一、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诞生110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12

第六节南斯拉夫政治制度的确立113

一、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3

二、抛弃苏联模式,宣布实行自治制度114

三、国家结构及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14

第七节阿尔巴尼亚政治制度的确立115

一、政治制度的形成115

二、确立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绝对领导116

第八节民主德国政治制度的确立118

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18

二、政治体制的基本状况119

第五章中国等亚洲国家及古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22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22

一、《共同纲领》与新政治制度的产生122

二、1954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124

第二节朝鲜、蒙古、越南、老挝、古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28

一、朝鲜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28

二、蒙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31

三、越南、老挝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34

四、古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137

简短小结141

第二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改革145

第六章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初创145

第一节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制度的国际和国内背景145

一、国际背景145

二、国内背景147

三、自治方针的确立148

第二节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150

一、关于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150

二、关于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观点150

三、关于清除异化现象的观点151

四、关于国家消亡的观点152

五、关于自治多元主义153

第三节工人自治的实行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154

一、工人自治的实行154

二、政治体制的改革157

第七章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尝试时期161

第一节重大的历史转折161

一、赫鲁晓夫上台执政161

二、清除贝利亚163

三、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165

第二节赫鲁晓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167

一、党内生活和领导体制的变革168

二、国家政权机关的变革169

三、干部队伍建设上的变革171

四、民主和法制建设上的变革172

第三节赫鲁晓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75

一、赫鲁晓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175

二、赫鲁晓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教训179

三、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再评价182

第八章东欧其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183

第一节波兰的动荡及其国家政权机制的调整完善183

一、波兹南悲剧的产生183

二、波苏“十月事件”186

三、哥穆尔卡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7

第二节匈牙利事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新开端191

一、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191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新开端194

第三节保、捷等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意向199

一、保加利亚199

二、捷克斯洛伐克202

三、民主德国204

第九章中国的改革尝试和曲折道路206

第一节中共八大前后的初步改革206

一、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206

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7

三、党的建设和党的体制的改革209

第二节50年代后期的严重失误和60年代初期的调整214

一、50年代后期的严重失误214

二、60年代初期的调整220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中政治体制的变动224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过程224

二、政治体制的变动227

简短小结232

第三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入234

第十章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展234

第一节社会自治的实行234

一、1963年宪法235

二、社会自治方针的最终确立237

第二节国家安全工作的改革和南共联盟的改组239

一、国家安全工作的改革239

二、南共联盟的改组241

第三节联邦制度的改革和共盟自身建设的加强244

一、联邦制度的改革244

二、南共联盟自身建设的加强247

第十一章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对平稳时期250

第一节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政治体制的完善250

一、勃列日涅夫其人250

二、重新审议与修正赫鲁晓夫的政治体制改革251

三、党的领导体制的变化和民主制度的完善257

第二节国内政局的稳定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261

一、国内政局稳定的主要原因261

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262

第三节安德罗波夫当政的15个月264

一、理论上的建树264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267

第四节契尔年科执政的短暂时期269

一、过渡性的人物269

二、过渡性的措施270

第十二捷克斯洛代克改革与“布拉格之春”271

第一节“布拉格之春”的由来271

一、第一次改革失败后的严峻形势271

二、捷共中央全会的斗争结果272

第二节“布拉格之春”的内容和特点272

一、“布拉格之春”的理论和实践纲领273

二、“布拉格之春”的特点278

三、“具有人道面貌的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旗帜279

第三节苏联出兵干涉和改革的夭折280

一、苏联干涉和镇压“布拉格之春”的过程281

二、捷克人民的反抗283

三、杜布切克的下台和胡萨克的“正常化”。284

第十三章60至70年代东欧其他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286

第一节匈牙利的政治民主化286

一、健全党内民主生活,改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关系287

二、贯彻联盟政策,扩大社会民主291

三、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人民监督制度297

第二节60、70年代波兰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社会危机300

一、60年代波兰改革的夭折及其主要原因300

二、1970年的“十二月危机”及其经验教训302

三、盖来克上台后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305

第三节保加利亚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311

一、改进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分开312

二、建立和健全国家和人民监督制度316

三、政治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318

第四节罗马尼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的政治体制发展状况322

一、罗马尼亚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和实践322

二、民主德国完善政治体制的主张和实践325

三、阿尔巴尼亚的“政权革命化”建设328

第十四章朝鲜、蒙古、古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333

第一节朝鲜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333

一、1972年宪法333

二、“主体思想”及其地位334

第二节蒙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338

一、1960年宪法和大人民呼拉尔选举法338

二、人民代表机构的民主性340

三、确立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343

四、苏联控制的增强343

第三节古巴社会主义政治结构体制化345

一、国家政治行政管理制度化345

二、共产党的政治指导职能348

三、群众组织的地位和作用350

简短小结355

第四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新时期358

第十五章中国的改革358

第一节伟大的历史转折358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58

二、拨乱反正的重大成就361

三、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63

第二节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365

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初步形成366

二、党和国家机构的初步改革369

三、民主、法制和干部队伍的建设372

第三节“一国两制”的构想37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37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379

第四节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内容37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379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与任务384

第十六章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确立和调整393

第一节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的实行393

一、联合劳动393

二、代表团制396

三、三级议会制397

第二节自治政治制度的几个重要特点398

一、较好地实现了党政分工399

二、社会主义法制比较健全401

三、建立了一套民主化的干部制度403

第三节80年代以来自治制度的调整407

一、对现行政治体制的批判分析408

二、南共联盟十三大411

第十七章东欧其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415

第一节匈牙利寻找政治结构模式的改革415

一、理论上的突破415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20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经验426

第二节波兰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430

一、八十年代的波兰危机及其根源430

二、波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和实践434

三、波兰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442

第三节民主德国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444

一、改进和完善政治体制的具体做法445

二、改进和完善政治体制的经验和特点450

第四节八十年代东欧其他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状况453

一、保加利亚改治体制改革的新内容453

二、罗马尼亚政治体制的完善457

三、捷克斯洛伐克政治体制的发展状况461

四、霍查逝世以后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动向463

第十八章朝鲜、蒙古、越南和古巴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467

第一节朝鲜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发展467

一、强化领袖的地位和作用467

二、领袖与接班人469

三、实现国家统一的方案470

第一节蒙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发展472

一、巴特赫的新策略472

二、蒙党十九大以后的新措施473

第三节越南、老挝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474

一、越南的“放宽”政策474

二、越共六大及其改革措施477

三、越共六大以后的政治改革478

四、老挝党四大的新措施481

第四节古巴政治制度的改革482

一、古共二大482

二、古共三大及“革命反击”484

第十九章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入根本改革时期487

第一节新一代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87

一、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487

二、面临转折的紧迫形势488

第二节世人瞩目的4年490

一、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准备阶段491

二、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实施阶段493

三、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理论根据496

第三节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构想和实践498

一、权力重心的转移498

二、推行政治民主化499

三、改革干部制度505

简短小结509

结束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前景511

第一节 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511

第二节 从间接民主到直接民主的发展516

第三节从“政治国家”到“非政治国家”的发展522

编后记528

198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史 大学本科班试用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钱根禄主编 1989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