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1—1 测量学的任务1

1—2 测量在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防上的意义1

1—3 测量学发展简史1

1—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1—5 地面上图形的水平投影3

1—6 水准面可以作为水平面的限度3

1—7 测量的概念4

2—2 直线定线5

2—1 地面上点的标志5

第二章 直线丈量5

2—3 丈量距离所用的工具6

2—4 钢尺的检验7

2—5 丈量距离的方法7

2—6 钢尺量距的改正10

第三章 直线定向和罗盘仪测量10

3—1 直线定向的意义10

3—2 真子午线与磁子午线10

3—3 纬度和经度11

3—4 子午线收敛角11

3—5 方位角和象限角12

3—6 根据二直线方向计算夹角14

3—7 罗盘仪的构造及检验14

3—8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方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6

第四章 经纬仪及角度测量16

4—1 水平角测量的原理16

4—2 经纬仪的构造17

4—3 度盘和游标的构造及读法18

4—4 上盘的偏心差20

4—5 望远镜21

4—6 水准器23

4—7 光学经纬仪24

4—8 经纬仪的安置28

4—9 水平角的测法29

4—10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30

4—11 仪器的保护33

第五章 经纬仪测量的外业工作33

5—1 经纬仪测量的一般概念33

5—2 经纬仪导线的种类及布置原则34

5—3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步骤及记录格式34

5—4 不可到达距离的测定35

5—5 经纬仪碎部测量的方法36

5—6 碎部测量的记录及草图37

第六章 经纬仪测量的内业38

6—1 经纬仪测量内业的工作内容38

6—2 闭合导线角度的整理及座标方位角的计算38

6—3 附合导线角度的整理及座标方位角的计算40

6—4 几种绘制导线的方法41

6—5 座标增量42

6—6 闭合导线的座标计算43

6—7 附合导线的座标计算46

6—8 根据点的座标绘导线47

6—9 平面图的绘制,整饰和复制48

6—10 面积计算48

第七章 铁路曲线51

7—1 铁路测量的概念51

7—2 路线的设置工作51

7—3 铁路曲线的概念55

7—4 单曲线基本要素的计算和主要点的设置55

7—5 单曲线的详细设置方法57

7—6 缓和曲线的概念60

7—7 缓和曲线基本要素的计算和主要点的设置61

7—8 缓和曲线和单曲线的详细设置62

第八章 水准测量67

8—1 高程测量的概念67

8—2 水准点68

8—3 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69

8—4 复合水准测量70

8—5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71

8—6 水准仪的构造和类型73

8—7 水准尺和尺垫77

8—8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78

8—9 路线水准测量81

8—10 水准测量的检验86

8—11 闭合差图90

8—12 水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91

8—13 纵断面图的绘制92

8—14 横断面水准测量及横断面图的绘制94

8—15 用方格法作面水准测量96

第九章 地貌和等高线98

9—1 地貌的基本形状和地貌的表示方法98

9—2 等高线及其性质100

9—3 根据点的高程在平面图上绘等高线的方法102

9—4 坡度平距图104

9—5 等高线上解决的一些问题105

第十章 视距测量108

10—1 视距测量的概念108

10—2 视距经纬仪的竖直度盘始读数、竖直角的测法109

10—3 视距测量的原理112

10—4 视距常数的测定113

10—5 视线倾斜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基本公式115

10—6 计算距离和高差用辅助工具116

10—7自计视距仪120

10—8 视距测量的外业121

10—9 视距测量的内业125

10—10 视距法测地形在野外绘图的方法128

第十一章 平板仪测量128

11—1 平板仪测量的概念128

11—2 平板仪的构造129

11—3 平板仪的检验和校正131

11—4 平板仪的安置133

11—5 平板仪测量的基本方法135

11—6 平板仪测量的控制网137

11—7 平板仪碎部测量140

11—9 平板仪测量的优缺点和测量的精度141

11—8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或水准仪合用测地形141

11—10 平板仪测量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142

第十二章 水文测验142

12—1 水文测验的概念142

12—2 河流坡降的测定142

12—3 河流浸水断面的测量143

12—4 流速测量145

12—5 计算流量的概念147

第十三章 测量误差理论概述148

13—1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148

13—2 真数平均值149

13—3 中误差150

13—4 用似真误差表示中误差151

13—5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153

13—6 测量的容许误差和相对误差156

13—7 测量误差的应用157

第十四章 控制测量的概念和真方位角的测定161

14—1 控制测量的意义161

14—2 三角测量概述161

14—3 选点、造标及埋石163

14—4 基线测量164

14—6 路线与国家控制点的联接167

14—5 三角测量的角度观测167

14—7 真方位角的测定168

14—8 天球概念168

14—9 定位三角形169

14—10 平时与恒星时171

14—11 观测太阳高度定地面目标的真方位角173

14—12 观测北极星在任意时间角测地面目标的真方位角175

15—1 概述178

15—2 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178

第十五章 工程建筑物的放样178

15—3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179

15—4 铁路路堤及路堑的测定183

15—5 桥梁中线的放样185

15—6 隧道测量的概念187

15—7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施工测量189

第十六章 航空摄影测量概念193

16—1 航空摄影测量的意义193

16—2 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过程简述194

16—3 铁路勘测中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196

附录Ⅰ基线测量197

附录197

附录Ⅱ 三角点上角度测量200

附录Ⅲ 小三角锁的平差204

附录Ⅳ 四边形平差206

附录Ⅴ 波波夫水准网的平差208

附录Ⅵ 前方交会定点209

附录Ⅶ 后方交会定点211

附表1 圆曲线要素表213

附表2 圆曲线要素表213

附表3 切线支距法设置圆曲线表213

附表5 偏角法设置圆曲线之要素表214

附表4 从弦线设置圆曲线之偏角及座标表214

附表6 一个转向角时、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之综合要素表215

附表7 缓和曲线之计算资料表215

附表8 从两端切线设置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之座标表216

附表9 从两端切线设置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之座标表216

附表10 用偏角法设置曲线要素表217

附表11 两条不同半径之圆曲线间设置连接线所用之要素及座标表218

附表12 太阳,1957年(以世界时Oh为准)219

附表13220

主要参考书222

1961《测量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铁道部教材编辑组选编 1961 人民铁道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测量学(1979 PDF版)
测量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测量学(1939 PDF版)
测量学
1939
测量学(1991 PDF版)
测量学
1991 北京:测绘出版社
测量学  第2版(1988 PDF版)
测量学 第2版
1988 北京:农业出版社
测量学(1998 PDF版)
测量学
199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测量学(1990 PDF版)
测量学
1990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测量学(1978 PDF版)
测量学
197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测量学(1988 PDF版)
测量学
1988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测量学(1983 PDF版)
测量学
198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测量学(1979 PDF版)
测量学
1979 北京:农业出版社
测量学(1990 PDF版)
测量学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测量学(1959 PDF版)
测量学
195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量学(1957 PDF版)
测量学
1957 北京:测绘出版社
测量学(1994 PDF版)
测量学
1994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测量学(1983 PDF版)
测量学
1983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