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作者 | 释法舫讲述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275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70295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编1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学之现状1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8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佛学8
第二节 科学与佛学9
第三节 哲学与唯识学17
第三章 从中国佛学史看唯识学22
第一节 中国佛学史的概观22
第二节 唯识学与各宗27
第四章 从印度佛教史看唯识学57
第一节 根本佛教与唯识学57
第二节 唯识学与印度大乘佛学者65
第五章 唯识学之历史概观70
第一节 唯识学之发源70
第二节 唯识学之萌芽72
第三节 唯识学之长成期74
第四节 唯识学之建立与宏传75
第五节 中国之唯识学派79
附 唐代唯识学派之概观80
第二编87
第一章 绪论87
第一节 哲学的名义87
第二节 哲学的方法88
第三节 哲学的性质与唯识之「有」89
第四节 哲学与唯识学的范围91
第五节 唯议哲学之意趣93
第一节 释论题——唯识三十论103
第二章 论题之建立103
第二节 论文之组织106
第三节 作者与译者109
第三章 唯识哲学大意114
第一节 宇宙人生之假说114
第二节 唯识略义119
第三节 略释识能变义120
第四节 能变的次第126
第一节 叙言132
第四章 了境能变议(知议论)132
第二节 本颂与大纲141
第三节 根境识与感觉144
第四节 六识的三方面148
第五节 六识的心理与感受149
第六节 汎论情感情绪与心所法165
第七节 前五识的产生167
第八节 意识的生起168
第一节 叙言171
第五章 思量能变识(人生论)171
第二节 学颂释名174
第三节 所依与所缘175
第四节 体性·行相·相应179
第五节 末那之界系与伏断181
第六章 阿赖耶识(本体论)184
第一节 叙言184
第二节 阿赖耶识之三相193
第三节 阿赖耶识之种子198
第四节 阿赖耶识之功用206
第五节 阿赖耶识之感受212
第六节 阿赖耶识之因果214
第七节 阿赖耶识之捨位216
第七章 理性的唯识论218
第一节 唯识的中道义218
第二节 唯识的辩证法223
第三节 唯识的因果律225
第四节 唯识的业果缘起论226
第五节 唯识的三性三无性236
第六节 唯识的真如性248
第八章 实证的唯议论249
第一节 总说249
第二节 资粮位253
第三节 加行位256
第四节 通达位262
第五节 修习位266
第六节 究竟位——佛果274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唯物史观 上
- 1930 泰东图书局
-
- 中学代数教学法
- 1981年08月第1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
- 唯物史观
- 1983
-
- 人生哲学与唯物史观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唯物史观
- 1939 解放社
-
-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 196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唯物史观与美学
- 1991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唯物史观与史学
- 1991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唯物史观的本质及其与人本史观的对立
- 1997 北京:华文出版社
-
- 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
- 1949 上海:中华书局
-
-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 普列汉诺夫哲学史研究评述
- 1992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朱子及其哲学
- 1983 北京:中华书局
-
- 唯物史观
-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朱熹及其哲学
- 1982 北京:中华书局
-
- 走向幸福 罗素精品集
- 1997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