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编建置沿革15

第一章县(市)广播电视机构15

第一节 民国时期15

第二节建国后16

一、收音站16

二、广播站16

三、广播事业管理局16

四、广播事业局17

五、广播电视管理站17

六、广播电视局17

涪陵地区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置及其演变时间一览表18

第二章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19

第一节 载波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

第二节 广播管理站19

第三节 广播事业管理局20

第四节 广播事业局20

第五节广播电视局21

一、电视广播管理站21

二、广播电视局21

三、隶属关系22

第六节内部机构及职能22

一、办公室(原秘书科)23

二、宣传科23

三、事业科23

四、音像管理科23

五、服务部24

六、电视差转台24

第七节工作人员24

一、历届局长、副局长名单24

二、历届科长、副科长名单26

三、历届职工名单27

四、人员增减图表31

第三章五○九台28

第一节台内机构设置及职能28

一、台内机构设置28

二、机构职能28

第二节工作人员29

一、历届党支部书记、台长名单29

二、历届职工名单29

第四章党团组织3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事业局、站)支部3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事业局)党组3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509台(广播局中转台)支部34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支部35

第五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509台支部35

第二编有线广播37

第一章 收音站37

第二章 广播站37

第三章公社(乡)广播放大站39

第一节 各县第一个公社(乡)广播放大站的建立39

第二节 乡站建设及农网普及39

第三节 公社(乡)广播站经费来源及人员配备、待遇40

第四章技术革新41

第一节 改“长藤结瓜”为二级馈送41

第二节 推广石杆、竹筋水泥杆42

第三节 推广钢筋水泥电杆42

第四节 推广铁线涂油防腐技术42

第五节 推广电灯零线挂喇叭43

第六节信号传输43

一、改电话实线传输为有线广播载波43

二、推广专线传输44

三、推广地埋线传输45

四、小调频发射45

五、大调频发射46

第七节农村有线广播标准化47

一、水泥电杆化47

二、线路标准化47

三、用户设备标准化48

四、站房设备标准化48

五、机器设备标准化48

第八节 农网标准化建设49

第五章有线广播的宣传50

第一节县站的宣传50

一、收音站时期的宣传50

二、广播站时期的宣传5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广播宣传51

四、新时期的广播宣传51

第二节公社(乡)站的宣传53

一、1978年以前53

二、1978年以后53

第三节 恢复稿酬制度54

第三编无线广播55

第一章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局509台55

第一节 509台的创建56

第二节 转播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58

第三节509台的扩建58

一、“三台合一”建设的提出58

二、干扰台扩建规模59

三、干扰台建设工作59

第二章 调频台建设60

第四编电视广播61

第一章 概况61

第二章地区(雨台山)电视差转台64

第一节 创建64

第二节 任务65

第三节 增设三频道节目65

第四节 筹备实验电视台插播本地新闻66

第五节 日常经费69

第六节 主要设备及固定资产69

第五编涪陵地区广播电视转播台(工程)71

第一章 工程的提出71

第二章工程的筹备72

第一节 勘测、设计、拟定方案72

第二节 落实工程项目和资金74

第三节 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及指挥部76

第四节 可行性试验78

第五节 批准设计方案79

第三章工程建设80

第一节涪陵大木台80

一、后方基地的确定80

二、后方基地的兴建81

三、公路建设82

四、电力线架设84

五、抽水工程85

六、机房场地平整及修建85

七、铁塔建设86

八、调试机器及天馈线系统86

第二节黔江灰千台87

一、后方基地的确定87

二、后方基地的兴建87

三、公路建设88

四、电力线架设88

五、抽水工程89

六、机房基地平整及修建89

七、铁塔建设89

八、调试机器及天馈线系统90

第四章后期工作90

第一节 两台编 制及事业经费90

第二节 两台主要机器设备91

第三节 两台工作人员92

第六编广播电视服务部(公司)95

第一章概况95

第一节 成长96

第二节 经济效益97

第三节 各县(市)历任经理98

第二章地区广播电视服务部(公司)99

第一节 成立99

第二节 内部营业100

第三节 营业性录像放映100

第四节 管理101

第五节 经济效益101

第七编管理工作103

第一章宣传管理103

第一节指导全区宣传工作103

一、分管局长及工作人员103

二、管理办法103

第二节培训103

一、地区培训播音员103

二、省里培训编 采播人员106

第二章事业建设管理109

第一节指导全区事业建设109

一、分管局长及工作人员109

二、指导广播载波109

三、指导农网普及110

四、米波电视规划和无线电管理110

五、小调频规划111

六、分米波电视规划112

七、电视机维修学习班113

八、调频学习班114

九、电视差转台的技术工作115

十、标准化农网建设的措施115

第二节 参加全省“大比武”115

第三节 参加全省统考116

第四节 全区首次事业大检查118

第五节 地区行政公署首次召开广播电视工作会议120

第六节 地区行政公署发文123

第七节 1985年的检查标准124

第八节观摩学习124

一、参观德阳县农网124

二、参观四川省广播电视中心124

三、参观涪陵市大顺乡标准化站125

四、南川县组织参观忠县农网125

五、武隆县外出参观农网126

第三章台、厂、服务公司管理126

第一节五○九台126

一、规章制度127

二、财务及劳保127

第二节电视差转台128

一、规章制度128

二、劳保福利129

第三节 地区广播器材厂130

第四节 广播电视服务公司130

第四章人事、劳动管理131

第一节 人事131

第二节 工资132

第三节劳保福利132

一、职工劳保福利132

二、独生子女营养费133

三、干部休假制度133

第五章财务统计管理134

第一节经费来源与支出134

一、地区局134

二、县(市)局经费拨款情况134

三、专项基本建设投资137

第二节 培训财会人员137

第三节 统计工作137

第四节 地、县(市)局财会、统计人员名单138

第六章全区固定资产139

第一节房屋面积(m2)139

一、地区局139

二、县(市)局、台、房屋140

第二节 固定资产141

第三节交通工具141

一、地区局141

二、县(市)局141

第七章音像制品管理142

第一节 唱片发行142

第二节 原声磁带(盒式带)144

第三节 录像带和营业性录像放映145

第四节 录像放映管理及点队基本情况147

第八编全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149

第一章 全区广播电视队伍(1950—1985年)149

第二章 技术职称评定150

第三章 深造和补课152

第九编表彰先进155

第一章获奖155

第一节 地区局155

第二节 五○九台156

第三节各县(市)局156

一、事业建设中获奖156

二、宣传工作中获奖158

三、其他工作中获奖164

第二章出席地级以上先代会167

第一节 出席省以上先代会167

第二节 出席地级先代会167

第三节 先进个人169

附录文存173

1987《涪陵地区广播电视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