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县文化志》求取 ⇩

大事记1

第一篇机构沿革19

第一章行政机构19

第一节 解放前19

第二节解放后20

一 文化行政机构20

二 业务机构21

第二章企、事业机构25

第一节解放前25

一 县书报社25

二 县图书馆25

三 县民众教育馆26

四 区民众教育馆28

五 场镇图书馆与书报社29

六 文化服务分社29

第二节解放后30

一 县文化馆30

二 区、乡文化站36

三 村文化室37

附 文化茶园38

四 县川剧团38

附 江北县文化局剧管组42

五 县文物管理所42

六 县图书馆42

七 县文学创作联络室43

八 县新华书店43

九 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47

第三章影、剧院(场)49

第一节县城影、剧院(场)50

一 渝北电影院50

二 江北县川剧团剧场50

三 县文化馆舞厅51

第二节区、镇影、剧场51

一 水土电影院51

二 统景电影院52

三 人和区露天电影放映场52

四 鱼嘴剧场52

五 龙兴影院52

第三节 集镇电影售票放映点52

第四节 工矿影、剧场(院)52

第五节 县工人俱乐部53

第二篇群众文化54

第一章图书54

第一节 借阅55

第二节 农村图书活动辅导56

第二章演出57

第一节 文艺宣传57

第二节 文艺演出58

第三章展览60

第一节 宣传展览60

第二节 艺术展览61

第三节 街头诗画专栏63

第三篇文艺创作65

第一章学术与文艺作品65

第一节 前代著述65

第二节 现代文艺创作66

第三节 获奖作品68

第二章文艺社团72

第一节 江北县文学创作协会72

第二节 江北县业余川剧协会72

第三节 江北县美术书法爱好者协会73

第四节 江北县电影电视评论学会73

第四篇民间文艺75

第一章民间文学75

第一节民间故事75

一 传说75

二 故事76

三 其他76

第二节民间歌谣76

一 劳动歌76

二 仪式歌77

三 时政歌77

四 生活歌77

五 情歌78

六 儿歌78

七 其他78

第二章民间小戏79

第一节 阳戏79

第二节木偶戏80

一 万兴班81

二 宝华班81

三 桂华班81

四 金玉班81

五 伍端公班81

第三节 皮影戏82

第三章民间说唱82

第一节说故事83

一 评书83

二 故事84

第二节说笑话85

一 相声85

二 四川方言朗诵与谐剧86

第三节唱故事87

一 金钱板、荷叶87

二 清音与竹琴88

三 车灯、花鼓89

四 莲花闹、快板90

附 善书、圣谕与说春90

第四章民间舞蹈91

第一节龙舞92

一 火龙92

二 彩龙92

三 孝龙92

四 黄荆龙92

五 柑子龙92

六 板凳龙93

第二节狮舞93

一 彩狮94

二 武狮94

三 高脚狮子94

四 清醮狮95

第三节彩船与车车灯95

一 彩船95

二 车车灯96

第四节 春牛舞96

第五节 蚌舞97

第六节 莲霄97

第七节 打谷舞(翻草舞)99

第八节 巫舞100

第五章民间歌曲100

第一节山歌100

一 高腔山歌100

二 放牛调101

三 禾奈101

四 劳作歌曲101

第二节号子101

一 石工号子101

二 船工号子102

第三节 小调102

第四节风俗歌102

一 进香歌102

二 哭嫁和孝歌102

第六章民间吹打乐103

第一节吹吹队103

一 大吹103

二 小吹104

第二节 耍锣队104

第七章民间书画104

第一节 民间书法105

第二节 民间绘画106

第八章民间工艺108

第一节铜扣与草鞋108

一 复兴铜扣108

二 静观草鞋108

第二节 纸扎109

第三节 石刻、木雕110

第四节 根艺与根雕111

第五篇戏剧112

第一章川剧112

第一节解放前112

一 城区戏班112

二 场镇玩友113

第二节解放后115

一 业余川剧115

二 半农半艺组织116

三 专业剧团118

第二章话副120

第一节 解放前121

第二节 解放后122

第六篇电影124

第一章电影事业建设124

第一节 建立124

第二节 发展125

第二章影片发行放映126

第一节发行126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126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26

第二节 放映127

第七篇书刊发行129

第一章图书129

第一节 农村发行网点130

第二节图书发行130

一 政治理论读物131

二 课本、文化教育读物132

三 文化艺术读物133

四 科学技术书籍134

第二章报刊136

第一节 发行137

第二节 发行费率137

第八篇古迹 文物 风景 名胜138

第一章古迹138

第一节古遗址138

一 枳邑旧址138

二 多功城139

三 缙云故里140

第二节 宋特大洪水位题刻140

第三节 清感应山岩佛141

第四节古寺院141

一 塔坪禅院141

二 隆福寺144

三 行祠庙144

四 宝胜寺144

第五节古建筑145

一 狮子口万寿宫145

二 滩口节孝牌坊145

三 龙兴禹王庙146

四 复兴新桥、仙桃跳石桥147

第六节 蹇义墓147

第二章文物155

第一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5

一 塔坪寺155

二 多功城155

第二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5

一 枳邑旧址155

二 缙云故里156

三 万寿宫156

四 摩崖弥陀佛像156

五 水文石刻156

六 节孝坊156

七 禹王庙156

第三节 其他文物157

第三章风景 名胜162

第一节史载景点162

一 花岩叠翠162

二 明月?江162

三 华蓥雪霁162

四 桶井峡猿163

五 白崖石燕163

六 排花瀑布164

七 文笔摩霄164

八 聚道毓秀164

第二节风景新区165

一 统景风景区165

二 胜天水库风景区167

三 金刀峡168

四 海底沟地下水库169

第三节园林170

一 宅园170

二 公园171

附 花圃172

三 纪念园林175

第九篇民俗177

第一章人生礼仪178

第一节诞生178

一 出生到周岁178

二 生辰179

第二节婚配180

一 婚姻形式180

二 婚礼181

第三节丧葬185

一 临终前后185

二 含殓186

三 闭殓186

四 丧服186

五 家祭187

第二章传统节俗187

第一节春节188

一 年前习俗188

二 过年习俗189

三 闹元霄190

第二节端午节191

一 吃粽子191

二 挂菖蒲、艾叶191

三 划龙船192

第三节中秋节192

一 打糍粑193

二 吃月饼193

三 祭月193

四 看天门开193

五 玩柑子龙193

第三章农事习俗194

第一节 栽秧194

第二节 薅秧195

第三节 挞谷195

第四章社会民俗196

第一节家族196

一 家庭196

二 祠堂家谱197

三 会馆197

第二节行帮198

一 职业性神会198

二 行业帮口199

第三节会社200

一 袍哥200

二 善堂202

三 一贯道203

第四节跑滩203

一 卖打药203

二 算命看相204

三 乞丐205

第五节禁忌预兆206

一 禁忌206

二 预兆207

第六节地方语208

一 语言特点208

二 构词特点209

三 应酬语言209

四 江湖黑话210

五 民间谚语211

六 歇后语213

七 谜语214

八 言子215

第十篇管理216

第一章劳动管理216

第一节体制216

一 固定职工216

二 招聘干部216

三 劳动合同制工人217

四 大集体217

五 临时工217

第二节工资、劳保、福利217

一 工资217

二 福利218

第二章人事管理219

第一节 任命与调动219

第二节 文化站专职干部220

第三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20

第三章计划管理221

第一节 年度计划221

第二节 年度计划检查221

第四章财务管理222

第一节文化事业单位222

一 文教科(局)时期222

二 文化单独设局时期222

第二节文化企业单位224

一 江北县新华书店224

二 江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24

第五章社会文化管理224

第一节 民间艺人和个体文艺演出团、队225

第二节 书刊租赁225

第三节 录相放映桌球舞厅226

第十一篇党、群组织227

第一章共产党组织227

第一节 党组227

第二节 总支部委员会228

第三节基层党支部228

一 组织概况228

二 中共文化局机关支部229

三 中共江北县川剧团支部229

四 中共江北县电影公司支部230

五 中共江北县文化馆支部230

六 中共江北县新华书店支部230

第二章中国民主同盟230

第一节 组织230

第二节 活动231

第三章共产主义青年团231

第一节 文化局团总支231

第二节基层团组织232

一 共青团川剧团支部232

二 共青团电影公司支部232

三 共青团文化馆支部232

四 共青团新华书店支部233

第四章工会233

第一节县文化局工会233

一 文化局工会小组233

二 文化局工会工作委员会233

第二节基层工会233

一 文化馆工会小组233

二 新华书店工会委员会234

三 电影公司工会234

四 川剧团工会234

第十二篇名录235

第一章人物记略235

第一节文化名流235

一 会典修篡 童为瑛235

二 文化名士 江曜三235

三 厅学贡生 张瑶236

四 诗画名人 艾子猷237

五 文化界前辈 赵其文238

六 著名文士 罗可煊239

第二节民间艺人240

一 膏药先生 王希禹240

二 川剧鼓师 刘德华241

三 民间小戏班主 傅吉龄241

四 民间乐手 蒋树臣242

第二章先进个人、获奖单位及文艺奖励等级243

第一节 先进个人243

第二节 获奖单位247

第三节 文艺奖励等次249

第三章党代表 团代表 人民代表 政协委员251

第一节 人民代表251

第二节 政协委员252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代表团代表大会代表253

附录256

民间故事选256

熊家婆256

不吃亏的女人257

周黄老先生260

一碗水261

民间歌谣选262

数月令262

情歌263

莲霄(开腔调)263

十绣荷包264

民歌曲谱、民间吹打乐曲牌选267

御临河船工号子(下水号子)267

大田薅秧行对行268

情妹出来收衣裳(花禾奈)269

民间吹打乐曲270

成堂曲牌270

后记274

1993《江北县文化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