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国土综合规划研究》求取 ⇩

第一篇总论1

第一章国土开发整治背景1

一、区位条件1

二、自然资源评价4

(一)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但人均数量少,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不足4

(二)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5

(三)气候资源条件较好,利于农业生产6

(四)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8

(五)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地域配套、组合和开采条件好,矿种贫富兼有,丰缺差异大8

(六)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9

(七)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事业大有可为10

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1

(一)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但生产技术设备落后12

(二)科技力量较强,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5

(三)人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偏低16

四、国土资源的综合分析与评价17

(一)国土资源总体评价17

(二)资源地域组合分析与评价19

(三)国土资源动态评价21

五、国土开发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22

(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22

(二)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密疏程度差距过大22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23

(四)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23

(五)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尖锐24

(六)能源短缺,调入能源和发展能源工业困难重重24

(七)农业生产条件脆弱,粮食生产举步维艰25

(八)工业设备、工艺、管理老化,老工业基地面临衰退态势25

第二章国土开发整治的任务与目标26

一、国土开发整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26

(一)国土开发整治指导思想26

(二)国土开发整治原则26

二、国土开发整治的任务和目标26

(一)2000年国土开发整治的任务和目标26

(二)下个世纪前二十年的设想32

第三章国土开发与整治的总体布局34

一、生产力总体布局框架34

二、建设两大“经济地带”35

(一)沈大经济带35

(二)沿海经济带38

三、发展三个综合经济区39

(一)辽中经济区39

(二)辽南经济区40

(三)辽西经济区40

四、重点开发建设地区41

(一)中部城市群老工业基地改造区41

(二)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国际金融、外贸出口加工区42

(三)辽河三角洲石油化工、农业开发区44

(四)辽西走廊石油化工、能源开发建设区45

(五)辽北粮食、能源和食品工业开发建设区47

五、重点整治地区48

(一)辽东生态屏障建设区48

(二)辽西水土流失整治区49

六、对外开放格局51

(一)基本格局51

(二)开放层次52

(三)双向辐射52

第二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53

第四章人力资源开发利用53

一、人口发展现状与预测53

(一)人口现状53

(二)人口发展情况53

(三)人口增长预测57

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59

(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9

(二)劳动力资源开发预测61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65

(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67

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72

一、资源评价72

(一)资源概况72

(二)土地资源特点72

二、土地利用状况75

(一)土地利用现状7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77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79

(一)规划目标和基本方针79

(二)土地利用需求预测80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82

(四)土地利用规划分区84

四、规划实施的措施88

第六章水资源开发利用92

一、资源评价92

(一)水量92

(二)水质93

(三)分布93

(四)综合评价95

二、开发利用现状96

(一)供水能力96

(二)现状供需分析9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98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01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01

(二)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102

(三)新增水源工程规划105

四、对策与措施106

(一)积极开源106

(二)全面节流108

(三)加强保护110

(四)强化管理110

第七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14

一、资源评价114

(一)资源特点114

(二)优势分析115

(三)矿产资源的自然配置117

二、开发利用现状118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19

(一)开发指导思想119

(二)开发任务和目标119

(三)主要矿产开发利用方向与规模120

四、对策与措施128

(一)要确立地质勘查和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128

(二)加强矿产勘查,争取找矿有重大突破129

(三)理顺矿产品价格,促进矿业发展129

(四)经济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道路130

(五)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130

(六)加强非金属矿开发应用研究,扩大应用领域130

(七)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131

(八)加强矿产品进出口的宏观管理131

(九)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加强管理131

第八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132

一、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132

(一)海洋渔业资源132

(二)沿海港址资源134

(三)海洋矿产资源135

(四)海水化学资源136

(五)滨海旅游资源137

(六)潮汐能资源138

(七)综合评价139

(八)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0

二、海洋资源开发规划141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开发目标141

(二)海洋资源开发布局144

(三)资源地域综合开发布局150

三、海洋国土整治与保护156

(一)河口航道整治156

(二)海岸防护157

(三)沿海防护林建设157

(四)海洋污染防治158

四、规划实施的对策159

第九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161

一、资源评价161

(一)资源状况161

(二)资源评价163

二、开发现状164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65

(一)旅游事业发展趋势预测165

(二)旅游业发展目标166

(三)旅游资源开发指导思想与目标167

(四)旅游资源开发布局168

四、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170

第三篇生产力合理布局172

第十章产业结构及其调整172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其综合评价172

(一)产业结构基本形态、特点和存在问题172

(二)产业结构现状综合评价177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78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78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181

(三)新兴产业的开发方向和目标182

(四)2000年、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184

三、主要产业内部结构调整186

(一)农业186

(二)能源工业187

(三)基础原材料工业188

(四)加工工业189

(五)第三产业190

(六)乡镇企业190

(七)对外贸易191

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192

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192

(一)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192

(二)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196

第十一章农业发展与布局199

一、农业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分析199

(一)农业资源条件分析199

(二)农业经济社会条件分析200

(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201

二、农业开发整治目标201

(一)农业开发与布局规划的基本任务201

(二)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202

(三)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目标202

三、部门农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2

(一)种植业发展与布局202

(二)林业发展与布局206

(三)畜牧业发展与布局208

(四)水产发展与布局210

四、区域农业发展与布局211

(一)东部山区农业发展与布局211

(二)滨海区农业发展与布局213

(三)中部平原区农业发展与布局216

(四)西部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与布局217

(五)城郊农业发展与部局218

五、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措施219

(一)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219

(二)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219

(三)搞好以防护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强大的绿色生态屏障221

(四)大力开发云水资源,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措施建设223

第十二章工业发展与布局225

一、工业的战略地位225

二、工业总体评价225

(一)现状与特点225

(二)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27

三、工业发展战略230

(一)工业发展战略方向230

(二)工业发展战略目标231

四、工业发展布局233

(一)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233

(二)工业的地区发展与布局236

(三)主要工业部门发展布局245

第十三章乡镇企业发展与布局247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47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现状247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48

(三)存在的问题249

二、乡镇企业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作用和发展潜力252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252

(二)发展乡镇企业的潜力、优势和不利因素254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55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255

(二)发展目标和重点256

(三)乡镇企业的地区布局和厂点布局259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对策261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261

(二)走抓重带轻、抓城带乡、抓大带小的路子,充分发挥大城市、大企业的幅射作用261

(三)依靠科技和人材,提高企业素质262

(四)搞好交通、流通和资金融通,为乡镇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62

(五)发展一批外向型乡镇企业262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乡镇企业活力263

第十四章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264

一、能源资源分析与评价264

(一)煤炭264

(二)石油、天然气265

(三)水力资源266

(四)新能源266

(五)能源资源结构及开采年限预测267

二、能源供需现状与问题267

(一)能源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地位267

(二)能源消费状况和特点269

(三)能源供需现状与主要问题270

三、能源需求预测271

四、能源开发和供应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271

(一)省内能源开发的条件分析271

(二)全国的能源开发形势及能源分配趋势对我省的影响275

(三)交通运输对煤炭调入的制约277

(四)淡水资源保证程度278

五、能源发展战略与布局278

(一)能源发展战略278

(二)能源区划279

(三)能源开发与供应布局280

(四)能源节约282

六、实现能源开发布局规划的主要对策282

第十五章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发展与布局284

一、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284

(一)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其特点284

(二)发展交通运输的指导思想和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285

(三)交通运输业发展目标和重点288

(四)相关政策问题292

二、邮电通信网发展与布局293

(一)邮电通信产业发展现状293

(二)邮电通信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政策294

(三)电信通信网的建设与布局295

(四)邮政通信网设建与布局297

(五)信息情报系统建设与分布298

第十六章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299

一、城镇发展与布局现状299

(一)城镇的发展和现状299

(二)城镇体系的主要特点301

(三)存在问题303

二、城镇化发展趋势304

(一)人口城镇化条件分析304

(二)人口城镇化发展预测305

(三)未来人口城镇化地域差异与途径307

三、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308

(一)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309

(二)城镇职能结构规划310

(三)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316

四、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321

第四篇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324

第十七章环境污染的防治324

一、环境污染现状324

(一)大气污染324

(二)水体污染325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326

(四)噪声污染326

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327

(一)大气污染预测327

(二)水污染预测327

(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328

(四)城市噪声预测328

三、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与目标329

(一)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目标329

(二)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330

(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规划目标330

(四)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目标331

四、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331

(一)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331

(二)城市水污染综合防治332

(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措施333

(四)环境噪声控制措施334

五、区域环境污染防治334

(一)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区334

(二)辽东半岛沿海城市地区336

(三)辽西城市地区337

六、加强环境管理337

(一)加强环境法规制度建设337

(二)加强环境规划、计划管理338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管理338

(四)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强化监督管理338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339

第十八章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340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40

(一)山地植被的生态功能下降340

(二)气候干旱化增强342

(三)水土流失343

(四)山地石质化344

(五)土地沙化344

(六)辽河平原河道淤塞,湿地功能下降345

二、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演化原因346

(一)自然原因347

(二)社会—经济原因347

三、自然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的目标与对策349

(一)整治规划的指导思想349

(二)整治规划的目标349

(三)整治的总体对策349

四、自然生态环境区域整治规划352

(一)辽东山地水源涵养及山地石质化整治规划区352

(二)辽东半岛水源涵养及山地石砾化整治规划区355

(三)辽西北沙化整治规划区358

(四)辽西山地绿色屏障及气候干旱化整治规划区359

(五)辽河平原洪涝整治规划区361

五、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规划362

(一)自然保护区现状362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63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363

第十九章自然灾害防治365

一、气象灾害365

(一)气象灾害特征365

(二)防治气象灾害对策措施367

二、地质灾害368

(一)主要地质灾害368

(二)主要地质灾害预测、发展趋势及对策370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371

三、地震灾害373

(一)地震活动特征373

(二)未来百年地震趋势估计374

(三)地震危害374

(四)减轻地震灾害对策374

四、海洋灾害376

(一)海洋灾害376

(二)预防海洋灾害对策措施377

五、防御自然灾害总体对策378

(一)防御自然灾害指导原则378

(二)自然灾害总体防御对策378

第五篇规划的实施380

第二十章规划实施的对策380

一、提高认识,增强国土观念380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国土开发整治380

三、依靠经济政策;正确引导国土开发整治方向382

四、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横向联合383

五、加强国土管理,搞好国土开发整治384

六、做好基础工作385

七、加强组织领导386

1991《辽宁省国土综合规划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