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上 增订本》求取 ⇩

第一篇子学时代1

第一章绪论1

(一)哲学之内容1

(二)哲学之方法4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5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7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8

(六)哲学之统一12

(七)哲学与哲学家14

(八)历史与哲学史16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18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22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22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25

第二章汎论子学时代28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28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30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38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41

(五)古代著述体裁42

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46

(一)鬼神46

(二)术数50

(三)天54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56

(五)人之发现57

第四章孔子及儒家之初起66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68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78

(三)正名主义84

(四)孔子以述为作89

(五)直、仁、忠、恕93

(六)义利及性102

第五章墨子及前期墨家106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106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110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111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115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118

(六)兼爱123

(七)宗教的制裁128

(八)政治的制裁132

(九)余论136

第六章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139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139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142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144

(四)性善153

(五)孟子反功利162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163

第七章战国时之「百家之学」167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168

(二)陈仲子180

(三)许行、陈相181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182

(五)尹文、宋牼185

(六)彭蒙、田骈、慎到192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200

第八章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210

(一)老聃与李耳210

(二)老学与庄学213

(三)楚人精神216

(四)道、德218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223

(六)处世之方227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231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233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236

第九章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239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239

(二)惠施与庄子243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246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251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254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256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258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261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264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267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269

(十二)感觉与理智275

第十章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277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277

(二)道、德、天279

(三)变之哲学282

(四)何为幸福283

(五)自由与平等288

(六)死与不死294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298

(八)绝对的逍遥302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305

第十一章墨经及后期墨家307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307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310

(三)论知识314

(四)论「辩」322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329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332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338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341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343

第十二章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349

(一)荀子之为学349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350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352

(四)天及性355

(五)荀子之心理学359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364

(七)礼论乐论367

(八)王霸369

(九)正名373

第十三章韩非及其他法家383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383

(二)法家之历史观388

(三)法家之三派389

(四)三派与韩非391

(五)法之重要392

(六)正名实395

(七)严赏罚397

(八)性恶398

(九)无为402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406

第十四章秦汉之际之儒家409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409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415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417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424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429

(六)关于孝之理论432

(七)大学437

(八)中庸446

(九)礼运455

第十五章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457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457

(二)八卦及阴阳460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466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468

(五)易象与人事471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477

第十六章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482

(一)儒家之六艺论482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486

第二篇经学时代491

第一章 汎论经学时代491

第二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497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497

(一)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498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502

(四)元天阴阳五行503

(五)四时507

(六)人副天数513

(七)性情515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518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524

(十)灾异529

(十一)历史哲学532

(十二二)春秋大义538

第三章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546

(一)纬与谶546

(二)所谓象数之学548

(三)阴阳之数552

(四)八卦方位554

(五)卦气558

(六)孟喜京房560

(七)音律配卦565

(八)其他纬书568

(九)阴阳家与科学573

第四章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574

(一)「古学」与刘歆574

(二)扬雄576

(1)太玄578

(2)法言584

(三)王充588

(1)自然主义589

(2)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590

(3)王充对于历史之见解593

(4)方法论595

(5)性说596

(6)对于命运之见解597

第五章南北朝之玄学上602

(一)玄学家与孔子602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604

(三)阮籍、嵇康、刘伶614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619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621

第六章南北朝之玄学下632

(一)向秀与郭象632

(二)「独化」634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637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639

(五)「无为」642

(六)圣智645

(七)「逍遥」650

(八)「齐物」652

(九)「至人」657

《中国哲学史 上 增订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友兰著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近代中国立法史  增订本(1966 PDF版)
近代中国立法史 增订本
1966 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国吏治制度史概要( PDF版)
中国吏治制度史概要
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1973年07月第1版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
1973年07月第1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1973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
1973
简明中国哲学史 (修订本)(1973.07 PDF版)
简明中国哲学史 (修订本)
1973.07 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上  增订本( PDF版)
中国哲学史 上 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史  上(1972 PDF版)
中国哲学史 上
1972
投资数学  上  增订本( PDF版)
投资数学 上 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妇科病学  增订本( PDF版)
中国妇科病学 增订本
千顷堂书局
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增订本  上(1953 PDF版)
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增订本 上
195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外国文学  增订本(1988 PDF版)
外国文学 增订本
198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美国中国学手册  增订本(1993 PDF版)
美国中国学手册 增订本
199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上(1982 PDF版)
中国哲学史 上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  上(1980 PDF版)
中国哲学史 上
1980 北京:中华书局
高中化学精编  增订本  上(1993 PDF版)
高中化学精编 增订本 上
1993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