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1卷 2001》求取 ⇩

目录1

第一类 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1

人工智能方法及其在数字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碧泉1

CDSN技术管理 刘希玲2

CDSN维修中心 周公威3

地震观测系统集成、安装、试运行 周公威4

琼中台改造和CDSN台站数据下载实施 周公威5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大震快速响应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周公威6

中法地球透镜(GEOSCOPE)合作项目 张伯明7

中国IMS国家数据中心(地震分中心)的运行 张伯明8

CDSN大震震源机制速报 许力生9

多通道电磁参量观测系统 郝锦绮10

CDSN通讯管理 朱乃昭11

强震观测台网的建设与管理 周雍年12

防震减灾大楼结构强震遥测台阵 周雍年13

唐山响堂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观测台阵的扩建和改造 谢礼立14

强化监视区和短临预报区强震流动观测方案编制及试运行 周雍年15

数字化地震前兆遥测台网和地震前兆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黄锡定16

山东地震前兆试验台网完善 黄锡定17

台站安全技术改进 周振安18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完善 周振安19

地震前兆数据通讯控制协议及通讯软件研制 王子影20

地震现场灾情详细调查及快速处理系统 杨文龙21

CO2观测传感器的研究 戚克军22

水管仪自动标定研究 温兴卫23

伸缩仪自动标定研究 吕宠吾24

全国定点形变台网管理 李正嫒25

形变学科中心建设 李正嫒26

形变学科数据处理系统 李正嫒27

前兆台站环境及改造情况检查与跟踪 李正媛28

三峡地壳形变监测 邢灿飞29

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形变预测方法研究 朱思林30

水库诱发地震环境因素研究 李安然31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研究 王清云32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 张秋文33

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的建设与湖北省地震局通信网络中心的完善 吴国镛35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集成联调及各台地震计传递函数的精确测定 蔡亚先36

地震仪传递函数参数测定 童汪练37

国家数字地震台系统调试运行 杨大克39

电磁辐射仪实用化研究 关华平40

SSQ-2型数字石英水平摆式倾斜仪 冯海英41

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究 刘小伟42

LISS软件实用化研制 黄文辉43

广东省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 柴剑勇44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 吕金水45

黑龙江省地震通讯网络中心 孟宪森46

贵阳、昆明、腾冲国家数字地震台建设 杨周胜47

云南15个固定强震台建设 崔建文48

第二类 地震孕育环境和条件49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的宽频带数字波形成像 许力生49

重磁资料的综合反演与地热研究 楼海51

祁连山地区活动地块运动状态及其边界断裂系构造转换关系研究 刘百篪5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李松林54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研究 张先康55

地震数据叠前偏移成像 赵成斌56

地壳深部断层的三维成像 李松林57

华北地区大陆岩石圈结构非均匀性尺度及其动力学过程含义 张先康58

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深部结构的探测和研究 张先康59

青藏高原东南侧地壳应力环境及其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谢富仁61

山西原平凹陷晚第四纪地层变形与古地震关系研究 窦素芹62

由震源机制解和断层摩擦参数估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强度 崔效锋63

三个火山区的喷发历史、规模、物理及化学过程和构造地质背景研究 樊祺诚64

华北地区下地壳结构、流变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史兰斌65

华北活动地块边界断裂系及地震重复规律的精细定量研究 冉勇康66

华北北部下地壳岩浆底侵作用及其意义 樊祺诚68

典型孕震构造变形过程的实验模拟和强震发生的地质-地球物理孕震模型的建立 马胜利69

强震孕育模型及块体运动与强震关系的实验研究 马胜利70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深部三维结构中国西部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与昆仑造山带(北缘)地球动力学综合研究 赵俊猛71

滇西重点监视区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向宏发73

川滇鲜水河—小江带(四川中西部至滇东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强震危险性评估 宋方敏74

延怀盆地地下流体碳的物质平衡模拟及其应用 王广才75

齐姆根前陆弧形构造三维分段性及中新生代时-空演化研究 曲国胜76

三河—平谷8级大震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的探测研究 邓前辉78

遥感与GIS在长白山天池火山研究中的应用 单新建80

新疆西部地学大断面及玛纳斯大震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大地电磁探测研究 赵国泽81

深浅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地壳物质组成和岩石力学参数的综合研究 林传勇83

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研究 王琪84

弹性块体及边界带系统现今运动变形模型理论方法研究 秦小军86

地壳深部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 杜建国87

青藏边缘及华北内部第四纪重大构造事件序列研究 田勤俭88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区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强度与演化过程的精细定量研究 丁国瑜90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与活动地块及边界运动学研究 李廷兴92

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发育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定量演变关系 邢成起93

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方式与古地震研究 徐起浩95

海平面变化、海岸升降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徐起浩96

东南沿海地壳长趋势形变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徐起浩98

我国大陆东部地区浅震、深震与太平洋板块俯冲 孙文斌99

内蒙古自治区甘奎、诺敏—毕拉河火山群考察与研究 徐亚勤100

玄武质火山系统火山喷发的物理机制研究 任锦章101

五大连池近代火山喷发史料的发掘、考察与研究 陈洪洲102

川西流动地震实验场:地震物理场、化学场与块体构造和强震关系的综合研究 程万正103

新疆强震活动与前兆场中期演化特征及向中短期过渡标志的研究 蒋靖祥105

第三类 地震预报研究107

西南地区动态图像预报系统实用模型的应用研究 陆远忠107

华北地区中短期地震动态图像预报系统实用模型 陆远忠108

测震学预报方法、指标在华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刘蒲雄109

中长期背景性地震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傅征祥110

分频地震波振幅前兆信息研究 顾瑾平111

强地震中短期预报方法、指标在华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丁鉴海112

地下流体中汞的赋存形式及汞异常形成机理研究 康春丽114

显著地震发生时引潮力方向及大小与大震关系的探索 陈荣华115

卫星遥感(RS)技术在监视和预报地震中的可应用性研究 刘德富117

潮汐理论用于西南地区的动态图像地震预报实用模型研究 黎凯武119

地球自转和引潮力极点地震效应及强震预报研究 黎凯武120

利用前兆资料研究反映孕震介质特性的参数及其动态图像与孕震过程的关系 黎凯武121

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中长期强震危险性综合研究 陈国星122

地壳应力应变场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江在森124

西南地区地壳形变场、应变场动态图像研究 江在森125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场、应变场动态图像研究 江在森126

云南地区震情跟踪及震例总结 万登堡127

第四类 地震实验研究128

小药量爆炸震源时间函数与地震波频谱特性的精细研究 孙为国128

房屋抗震能力实测和试验技术研究 张敏政129

全自动地震波输入动三轴装置 袁晓铭130

现有设备整理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 张志毅131

多功能共振柱研制 徐曾标132

5m×5m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大修与部分改造 洪峰133

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层间位移测试研究 周四骏134

地震工程模拟试验自动测试系统 徐文德135

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岩石力学性质及流变参数的实验研究 何昌荣136

卧式双向加载实验观测系统 刘力强137

强震孕育模型及块体运动与强震关系的实验研究 马胜利138

气体介质高温高压三轴实验系统 何昌荣139

地震实验场短临预报新技术、新方法及预报模型的研究 罗灼礼140

短临地震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陈学忠142

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杜建国143

多应力集中区主破裂顺序及西南地区典型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的实验研究 许昭永145

第五类 地震理论研究146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研究 曾融生146

东亚大陆动力学 曾融生147

区域地震波形反演与川滇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的研究 吴建平148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明跃红149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研究 丁志峰150

东亚大陆动力学研究 丁志峰152

地震短临阶段突发性前兆机理研究 郝锦绮153

2.5维电阻率CT成像正演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岩石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郝锦绮155

大型复杂结构设计地震动及基于抗震性态的设计标准 谢礼立157

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 廖振鹏158

高层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和可靠性分析 孙景江160

在确定设计反应谱时考虑场地土层组合特性研究 崔正涛161

单元几何形状畸变对动力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影响 周正华162

钢管砼隔震支座房屋抗震性能的研究 熊立红163

软土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评价方法研究 袁晓铭164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一种阻尼修正方法 丁海平165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工程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温瑞智166

地震力理论的新方法研究 柳春光167

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和破损数值模拟 王东升168

供电生命线工程地震功能失效数字仿真分析 冯启民169

近场强地震动和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研究 周雍年170

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 谢礼立171

复阻尼理论及其在结构动力学时域分析中的应用 廖振鹏172

工程场地条件的地脉动研究 陶夏新173

隔震建筑的性态设计理论和可靠性分析 张敏政174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已建立交桥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柳春光175

抗震结构最佳目标可靠度的决策研究 李鸿晶176

地表附近非匀质区域弹性波散射解析研究 袁晓铭177

软弱土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制和评价方法研究 袁晓铭178

大型复杂结构地震波的多维多点输入 金星179

饱水介质中的瑞利波及对沙土液化和地面运动的影响 崔杰181

星载INSAR技术在测量垂直形变中的算法研究与初步应用 单新建182

五大连池火山岩浆系统及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大地电磁探测和三维电性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国泽183

地震预测构造物理方法(TP法)的改进与试用 王绳祖185

伽师强震群震源破裂特征研究 单新建186

地震孕育过程的非线性研究 陈颙187

活动地块和活动边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陈颙188

强震孕育中短期特征的研究及其实用化 张国民189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 张国民191

分析与大地震有关的地震活动指标的技术模型 马丽193

板块内部强震活动的时间逼近加速模型 马丽194

地面电阻率成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毛先进195

第六类 地震灾害预测与评估196

重点监视区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规范设计 温瑞智196

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及计算机软件研制 温瑞智197

重点监视区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实验子系统的研制 温瑞智198

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赵直199

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翟桐200

震害预测基本方法研究 冯启民201

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及计算机软件的研制 郭恩栋202

厦门示范区防震减灾示范研究 杨亚弟203

东营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 杨亚弟204

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 杨亚弟206

次生灾害、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赵振东208

地震次生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及计算机软件的研制 林均歧209

岩土工程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袁一凡210

场地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崔杰211

泉州市区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 曲国胜212

福州市区震害预测与综合减灾对策 曲国胜213

强震灾害损失预测及灾害评价GIS系统的建立 姜立新214

中国灾害性地震震例综合研究 陈祺福215

黄土震害防御与减轻技术研究 王兰民216

官厅水库的地震活动及其震害研究 吴培稚218

第七类 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219

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地震安全性评价产生的影响 黄玮琼219

工程抗震设防原则、等级与目标的研究 谢礼立220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评价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谢礼立221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 周雍年222

桩基抗震技术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A) 韩炜223

场地土分类标准确定 薄景山224

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研究 陶夏新225

震源耦合的等效物理模型研究及应用 薄景山226

工程抗震设防概率水准和地震动参数标定 陶夏新227

不同场地的地震动参数修正方法 孙平善228

复杂相互作用体系抗震分析方法和软件开发 杨柏坡229

多层房屋短柱隔震技术 丁世文230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郭迅231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中的可靠性分析 张令心232

高层建筑抗震分析应用软件开发 孙景江233

住宅抗震性能与抗震技术对策研究 尚久铨234

浮放设备防震技术标准 王云剑235

基底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 张敏政236

电厂地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与包头市地震震害调查与研究 孙柏涛237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洪峰238

管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冯启民239

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李鸿晶240

通讯枢纽工程抗震设计技术 朱镜清241

网络工程抗震能力分析技术 杨亚弟242

城市立交桥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翟桐243

地震荷载下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袁晓铭244

液化区对建筑物危害性分析方法研究 袁晓铭245

地基液化和震陷的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景立平246

复杂场地地震动空间变化及场地效应分析技术 金星247

第八类 地震数据与资料服务248

中国地学大断面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整理 方盛明248

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出版 胡成祥249

强震观测数据库 于海英250

样板规范的编制 谢礼立251

国家强震台网中心建设 金星253

地震动基础资料数据库 陶夏新255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 杨玉成256

漳州市区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 曲国盛257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建立 姜丽新258

建立强震时-空增益模型的数据库和预测方法 王晓青259

地下流体前兆台网及台站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 陈华静261

大震应急反应和快速信息服务 崔秋文262

地震科技合作国别政策研究 崔秋文263

地震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傅桂华264

地震科技查新系统建设 陈尚平265

清代地震朱批档案编撰出版 蒋克训266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张虎男论文集 张虎男267

云南区域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蒋世荣268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1卷 2001》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苹责任编辑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