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校四十周年 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求取 ⇩

目录1

一、构造地质学 地层地质学 古生物学1

全球构造学研究进展 马宗晋 高祥林1

新疆吐哈盆地台北储油构造的断弯褶隆与膝析机制 郑亚东1

吉南中西部太古宙地体 马文耀3

中国及邻近海域大陆架的起源和演化 郭旭东 范时清5

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兼与板块构造对比 马晓旻6

松辽盆地周缘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徐公愉7

关于对太阳系起源的新探索 牛广林9

“手风琴式”古构造活动模式 张瑞林11

全球南南西统一应力场的四组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构造系对中国山系形成的控制 孙兆元赵建林12

甘肃的区域变质作用 施尧章13

阿尔金断裂与西北大地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葛肖虹 段吉业 李才 杨惠心 田玉山14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及华南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 杨志华15

塔东地区的地质演化特征 陈蟒蛟16

河南省鲁山地区早更新世冰川地质特征 王志海17

阿尔金断裂带的地球动力学研究 郑剑东19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尹光华20

论壳内韧性流层的构造表现 宋鸿林 傅昭仁 单文琅22

滇西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与造山作用 何科昭 何浩生 彭斯震 单业华2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研究 万天丰23

河南省西峡淅川内乡一带冲断推覆构造研究 张长厚 吴正文25

胶南隆起北部逆掩韧性剪切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张长厚 顾德林 吴正文 宋鸿林 陈建强26

胶南隆起北缘胶南群研究新进展 顾德林 陈建强 张长厚 安郁宏 任有保27

长江中下游铜金硫铁成矿带构造演化、应力场研究与构造成矿预测 万天丰 朱鸿 林建平 孙善学28

东迁安铁矿韧性剪切带磁组构特征初探 胡玲29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拉张带成矿作用 万天丰30

北京怀柔一带新生代地质演化 温长顺 李龙吟 李长安31

尚义侏罗纪盆地构造初探 温长顺 胡建中 徐德彬32

块体边界变形效应的分析 王瑜33

豫西地区中、新元古界中几个不整合面的构造古地理意义 张玲华34

怕拍组和牡音河组远海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方念乔35

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中、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演化 周洪瑞 王自强37

豫西栾川地区栾川群的层序、沉积环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蒋干清 周洪瑞 王自强38

豫西栾川地区陶湾群研究 周洪瑞 王自强39

陕甘宁盆地中侏罗系直罗组地层潜育化与铀成矿作用 郑克文40

奥陶纪牙形石动物地理区演变特征 裴放42

河南省鲁山南台地区构造变形相研究 裴放43

根据钙藻化石恢复赣北黄龙期古地理的尝试 马孝达45

北京中生代地层及生物群研究 萧宗生 扬鸿连 单青生46

新疆泥盆纪四射珊瑚特征及其生态环境 蔡土赐48

新疆叶城普萨一带中、晚石炭世的蜓 孙巧缡49

湖北郧西地区石炭纪地层和?类动物群 朱洪源 陶金宝50

内蒙古黑鹰山地区早泥盆世晚期的腕足类 张研51

广西生物礁与固体矿产的关系 周怀玲 张振贤52

有关生物礁分布及其相关问题——以我国西南及其邻区为例 江宗龙53

关于建立松嫩低平原上更新统组名的意见 王蔚文54

川滇西部上古生界化石混积事件及其意义 聂泽同 梁定益 宋志敏 姜建军55

西秦岭石炭二叠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曾学鲁 何心一 滕方孔 朱伟元56

宁夏中宁大石头井沟剖面石炭系双壳类化石 崔新省 周洪瑞58

秦岭东段李官桥盆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及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程捷 杜恒俭 马安成59

西太平洋晚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徐钰林60

数值分类法在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动物群和Globorotalia动物群分类中的应用 钱慧61

西藏南部白垩/第三纪界线的再研究 万晓樵63

浅谈某些牙形石的抗灾变能力 张舜新64

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Liostrea birmanica REED)壳层的事件沉积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阴家润 史晓颖 苟金 雷振宁66

华夏植物群掌叶类 Parapsygmophyllum(拟掌叶属)及其分类归属 杨关秀、谢建华、吴跃辉67

豫西平顶山早二叠世植物化石微观研究 杨关秀 盛阿兴68

西秦岭石炭二叠纪之交的非?有孔虫动物群 曾学鲁69

北京周口店地区距今12万年以来的植物群和气候环境变迁 田明中 陈莲芳 曹伯勋 涂丽娟 袁铃声 赵志中71

柴达木盆地水6孔气候地层学研究 沈振枢 程果 祁国柱72

滇西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征 颜丹平 赵其强73

周口店地区新发现的含哺乳动物化石洞穴堆积时代的讨论 程捷 田明中74

云南第四纪地层分区研究 程捷75

金沙江奔子栏至金江街段发育史浅析 程捷 陈华慧76

河北省张家口北部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田明中 温长顺77

全球南南西应力场四组压(扭)性垂直交叉断裂系与地壳构造演化 孙兆元78

红河断裂东西侧第四系发育的差异性与云南高原面的解体 程捷 杜恒俭80

香港地质 李作明81

地球岩石圈的产生机制 牛广林82

山旺地质及古生态古环境 李凤麟 罗照华 杨慕华等84

二、岩石学沉积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89

广西晚泥盆世台地边缘——盆地相沉积环境剧变一例 吴诒8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环境分布 马永生90

河南省石炭世有用矿产沉积环境及穿时现象 高云生9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型式 王德发 郑浚茂93

陆相盆地湖岸砂泥坪及泛滥湖——一类湖泊特有的沉积体系 王德发9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中侏罗统沉积体系的研究 李宝芳 李祯 林畅松 周慧堂 温显端 付泽明95

我国首次发现原生—自然硅 周再 刘秀清 江饶通 陈玫 吴元 卢林97

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粘土矿物类石雕原料五花石的矿物学特征 张光荣 曹洵波 王星辉97

火山岩地层的马尔科夫链分析——以北京西山髫髻山组为例 汪洋99

地热系统中的成岩作用 朱梅湘100

一种新的磷矿工业类型——中国云南滇池地区风化磷块岩 李铁生 文素秋101

云南滇池地区富磷块岩成因探讨 田升平102

试论岩石圈的楔状构造——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 蔡学林 魏显贵105

山东金伯利岩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朱源105

《国际火成岩分类图表》质疑 沈敢富106

中国几个地区地幔岩的成因及其演化 彭礼贵108

中国岩浆地壳演化初探 徐公愉109

地幔平衡部分熔融岩浆岩元素丰度关系定律 汪云亮110

西藏尼木—曲水岩基单元—超单元划分 熊清华112

岗山碱性花岗岩 方文昌 何耀宗113

吉林省花岗岩类基本概况 方文昌114

辽北的蛇绿杂岩及小壳化石 杨森115

中国全新世海滩岩和高海滩岩 袁又申 毕福志117

青海高原高寒干旱型岩溶发育的某些特征 陈梅芬 杨丙章118

某些硅酸盐矿物中的微量结构水研究 王五一 郭立鹤119

中国南海某些陆相原油的甾、萜烷地球化学特征 胡桂馨121

矿物学填图 陈光远122

自然界中的纳米固体及其应用前景 施倪承 马哲生123

胶东金矿黄铁矿成因形态学研究新进展 孙岱生125

黄铁矿热电结构 邵伟126

白云母—铬云母亚族中Al—Cr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的确立 鲁安怀127

玻璃窑炉的节能和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 翁润生129

河南汝阳梅花玉的х射线研究 张建洪 康日仓130

氟碳钙锌矿的电子衍射研究 杨主明 张建洪 潘兆橹132

钇硅磷灰石晶体结构的测定及具有磷灰石型结构矿物的晶体化学 张建洪 廖立兵 方泽133

湖南省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的显微赋存状态的透射电镜研究 施倪承 马哲生 刘卫135

晶体学中的平移对称性 施倪承136

粒磷锰矿的新变种——含镁的粒磷锰矿的晶体结构研究 马哲生 施倪承 黄蕙 虞廷高138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含矿性研究的新进展 周珣若 任进140

关于北京西山大台一带下侏罗统南大岭组和蔡家岭组火山活动特征 孙善平 孙金声 邱刚141

关于北京怀柔火山沉积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时代重新厘定的依据 孙善平 殷俊142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序列及近代喷发的成因类型 魏海泉 杨健 王冰 王宏亮143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同位素研究新认识 赵磊143

结晶岩的矿物组合、含量和成分的数值逼近 马鸿文 施烺 赖兴运145

辉石族的晶胞体积、密度和折射率计算 马鸿文 罗飞146

西藏阿里班公湖地区火成岩组合及构造演化 赵崇贺148

山东昌乐碱性玄武岩中刚玉巨晶的矿物学及成因 林培英 施烺149

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矿物学特征 施烺 林培英150

内蒙集宁市郊东沟含磷灰石辉石岩脉的成因及其含矿性研究 施烺 林培英151

山东诸城—胶南—带变质岩浆杂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顾德林 陈建强 张长厚 安郁宏 任有保152

西藏羊易地热田火成岩水热蚀变地球化学 李家振 张有瑜153

略论我国麻粒岩的压力类型及其构造意义 王仁民 陈珍珍155

胶东太古宙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成因 徐景奎 杨忠芳156

花岗质杂岩系列的结构演化与成分演化——论胶东混合交代—重熔花岗岩成因机制 杨忠芳 徐景奎158

石炭—二叠纪碳酸盐中氧碳同位素记录的原生环境意义再探 方念乔159

电熔锆刚玉砖中裂纹的研究 翁润生161

福清叶腊石岩在工艺陶瓷上的应用 袁家铮 陈代璋 刘光辉162

成矿作用的化学模型与两级控矿规律 赵伦山163

新疆东天山星星峡群变质岩熔融实验的初步结果 陈岳龙164

胶东邓格庄金矿成矿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赵伦山164

浅成低温金矿床中金与贱金属演化机理研究 杨忠芳 徐景奎 赵伦山 周奇明166

M2SiO4型矿物中金属离子对Si—O键的削弱作用在MO—SiO2二元熔体结构中的表现 汪洋168

试论湖相泥质岩的地球化学二分性 邓宏文 钱凯169

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分类及地质对比意义 汤中立170

山东诸城地区胶南群榴辉岩围岩变质作用特征 苏尚国 陈珍珍 顾德林172

试论裂隙性红粘土 王毓华173

中国红土及红粘土的分布特征 王毓华174

内蒙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海相火山喷发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彭润民175

三、矿床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175

内蒙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狼山群的原岩恢复及其沉积环境 彭润民177

华南三水铝石铝土矿研究现状和前景 谌建国 许俊文178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的构造物理化学成因研究 吕古贤、陈柏林 孔庆存179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矿源岩系(序)列问题 吕古贤 孔庆存181

剪切流变构造研究在矿山矿床地质问题中的应用——以九曲分矿、2号矿脉群为例 吕古贤孔庆存182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地质特征——兼与国外类似矿床特征对比 吕古贤 孔庆存 王平安183

玲珑金矿田构造与成岩成矿深度 吕古贤 孔庆存 陈柏林184

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曾章仁185

金属硫化矿的表生再富集成矿作用不可忽视 金儒丹187

新疆和静县柳树沟铜矿带成矿远景探讨 陈元正189

宝山钨铅锌银矿田地质特征及远景展望 肖扬武189

论广西桂北铅锌、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规律与“人”字型成矿构造之关系 侯以霆190

胶东热液金矿床若干特征成矿作用的统一性 张言 杨凤筠191

江西贵溪冷水坑银铅锌矿田的矿床成因 杨恩湛193

秦岭层控铅锌矿床成因和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祁思敬196

江西北部石炭纪地层Cu、Pb、Zn、W的原生分布及其成矿意义 马孝达197

东西部地区构造控矿(金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宋友贵198

华北地台北缘元古宙裂谷作用与多金属硫铁矿成矿及演化系列 夏学惠199

试论矿床的临界成矿条件 黄富荣201

湖南大义山矽卡岩硼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阶段及硼的地球化学演化 黄富荣202

滇东黔西层控锑矿床氧化带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木利和大厂为例 陈代演204

新疆主要外生矿产基本特征 王务严207

南京爱景山锶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的若干问题 马德才208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汪玉珍 马新兴 周英森209

新疆天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 陈云中210

铀存在形式及其在铀矿床深部预测中的意义 张守本211

西秦岭硅灰泥岩型金、铀矿床的成矿时代 周德安213

河北宣化水泉膨润土矿地质特征及应用 苏良赫 孙善平 曹成 钱祖廉214

陕西省秦岭中段金矿预测 郝清仁215

德兴斑岩铜矿田构造控矿机制及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翟裕生 黄方方216

中国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初析 池三川 朱上庆217

西芒场锡—多金属矿田叠加褶皱构造及趋势面分析 池三川 沈镭218

安徽铜陵地区“多层楼”矿化模式 黄华盛 师其政219

铜陵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找矿 黄华盛 潘志君220

山东沂南县铜井、金场矿田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万天丰 郑子恒 郑宽喜 曾联波 李正全 褚明纪 曹秀华 胡贵增221

新疆托里县萨—金矿床的成因 苏德长 李忠文222

祁雨沟(式)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金伟223

论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包体的分类与命名 杜杨松224

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探讨 石准立 谢广东225

东伙房金矿床某些找矿标志的研究及深部远景预测 谢广东227

从地质作用中获得启示 韩蔚田230

对云南乔后盐矿床地质特征的新认识 高建华 帅开业 于友库 陈朝德231

云南中生代盆地沉积期后原生卤水的聚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肖荣阁 陈卉泉232

成矿空间分析 崔彬234

福建崇安豪居铀矿化带矿化特征 赖绍聪235

关于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及其与经济发展对策 熊清华 周胜旗236

郯庐断裂带对胶东金矿集中区形成的控制作用 蔡新平236

四、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239

中国东部第三纪陆相含油气盆地粘土矿物研究 赵杏媛239

塔里木盆地西部油气资源勘探方向 严宽亮240

我国南海煤成油与煤系泥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 胡桂馨 潘和顺 黄正吉243

烃源岩中4β—甲基甾烷的鉴定与研究 胡桂馨243

地壳构造应力场研究塔里木盆地油气圈闭、运移和储集 游永雄 李爱军244

碎屑岩系中天然气运移的研究 李明诚245

陆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与我国的油气勘探 安作相246

压性盆地地热场特征与油气——以准噶尔、塔里木盆地为例 刘国璧247

论油气在含油气盆地中的分区分布 孙永祥248

埕东油田高含水水期开发调整与效果 曾锡川249

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区带的评价 伍致中252

埋藏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的影响——以济阳坳陷第三系碎屑岩为例 吕正谋 周自立255

盆地综合与模拟找油的探索 张渝昌256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若干特点 谢秋无 朱国防257

关于我国天然气分布问题初探 安延恺 苏鸣钧258

各向异性介质(TI)中弹性波场分离 吕少明 李承楚259

塔里木盆地北部潜山—披覆背斜构造组合及其控油意义 汤良杰261

沉积岩石速度的理论研究 杨慧臣262

内蒙古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研究 于兴河263

油气分布的特性 张研农264

试论广西煤层的形成、分布与“山”字型构造的关系 侯以霆265

河南义马和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几种成煤植物 何德长 张秀仪266

广东省上三迭统、下侏罗统盖层下二迭纪龙潭煤系赋存规律的探讨 彭继正268

河流下采煤技术简述 郑世燕269

东胜煤田延安组的沉积聚煤特征及煤相研究 雄增强 潘治贵 冀雨旺270

中国大地构造特征和煤变质分布 潘治贵 苏玉春271

我国新生代煤岩煤质特征 吴朝东272

平庄盆地煤系金的探索 温端 李宝芳 郑清文272

我国东北草本泥炭的显微组成 吴朝东27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煤油气成因联系及其资源潜力 张爱云 初志民 郭丽娜 伍大茂 蔡云开274

生物气藏甲烷菌发育阶段的划分 姜乃煌 宋孚庆 任冬苓 王大锐275

对裂谷型断陷盆地油气成矿规律的探讨 李小孟276

五、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279

略述上海高桥油罐区低塑性土的地基处理 袁春林279

水文地球化学在攻深找盲(富)中的作用 武进堂280

太原市(汾河一坝灌区)环境质量评价 王进宝282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地质综述 姚正伟284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环境地质 高忠坛285

兰州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综合捐数的建立 何乱水287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系统减灾工程 袁国华288

地下水溶质迁移实验统计型数值模式 李宽良 于乃秀等288

矿井水净化 林玉水289

东濮凹陷古水文地质作用对油、气、盐、卤水资源形成的影响 曹文炳290

多个单元模型在水源地评价和预报中的应用 郭永海290

太湖流域水患及其综合治理 蒯元林293

准噶尔盆地沙漠区深层弱反射攻关技术 刘治凡等299

六、地球物理学299

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空磁力异常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寿彭299

大地电磁成象技术及其应用 陈乐寿 王光锷 陈久平 焦建五 战双庆 董大奎 蔡纲300

电提取法基础理论研究 李金铭 卢军301

国东部地区磁大地构造划分与深部地质构造研究 管志宁304

位场转换中克服高频影响的抽样分组法 姚长利305

井中物探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蔡柏林307

数控化测井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尉中良 张军 安丰全309

地球物理测井反问题中第二类模型研究 尉中良 张军 安丰全309

煤成气测井资料解释系统 黄智辉 潘和平 陈曜岑 李大心310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微相的一种新方法 黄智辉310

判别函数模糊模式识别法 黄智辉311

地下管线测量与地球物理探测 杨旭312

电磁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一次成功应用 刘凝316

频率域电磁法在北京地质大院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关进平317

在地下金属管线勘察中克服地形不平影响的方法 傅平319

非迭代算法的最小熵反褶积及其应用 赵静宣321

论岩矿石磁化率不变性 王湘瑞322

论磁法勘探计量单位深化变革 王湘瑞325

稳定磁场两种单位制等值关系理论分析 王湘瑞326

冀东迁安沉积变质铁矿井中三分量磁测磁异常综合研究 王作勤 孙喜森 郑运华 蒙象平 蔡柏林331

唐山震区地壳结晶基底磁性界面及震源机制的初步探讨 张先333

地下电磁波法在水文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及新系统的形成 张子玲334

用“交叉射—沙丘曲线法”在准噶尔盆地沙漠区获取静校正资料 陈振声 杨晓陆336

底质物理力学—声学特性研究 李粹中337

球谐分析不能用于局部磁异常吗? 安玉林339

大地电磁二维波动方程深度偏移 吴广耀341

应用重力法在福建省连江县寻找地热资源的研究 曾华霖 游永雄 成湘洲342

多层界面重力异常分离的探讨 曾华霖 张庆合 刘军343

一条跨珠峰印中重力长剖面 曾华霖345

航电地检地质效果 金荣新346

核地球物理的研究与进展 章晔 程业勋 侯胜利347

我国大陆航磁数据图像处理结果 余钦范348

应用地球物理数值模拟及二维反演的新方法研究 杨进 傅良魁349

油田勘查与开采中的磁电勘探法 傅良魁350

山东蒙阴胜利一号金伯利岩管的磁性特征及其意义 孟小红 谭承泽351

提高位场傅里叶变换数值计算精度的移样法和等效源续尾叠样法 柴玉璞353

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浅析及其找矿意义354

七、遥感地质学地震地质学357

国土卫片在京津唐铁矿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王西华357

论遥感地质学方法在地质学发展中的作用 刘燕君359

遥感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吴景坤 李宝珠360

矿产资源遥感预测 陈岗 赵元洪362

应用遥感图像研究国土利用城市规划宏观布局 邝生爱 李晋明 刘仲和363

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谷上礼365

遥感在油气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新进展 谷上礼367

郯庐及邻近地区金矿遥感、物探、地质成矿预测 谷上礼 林桂滋 朱目珍368

华北地区蕴震构造特征及地震危险区的实验研究 王春华 廖素琼 徐杰370

邢台地震区构造物理模拟 王春华 郝宇红 廖索琼371

临汾盆地弱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苏怡之 王进英 张家声372

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热流体形成条件分析 陈振覆372

浙江省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条件潜在震源区的确定 孙士宏374

太湖周边地区地质构造与常熟——太仓5.1级地震破裂过程的探讨 沈自励 张邦柱376

八、技术方法377

激光法测定区域化探样品中的微量铀 丁育民377

含水砂层井壁后注浆新工艺 曾荣秀377

“拉立式四脚钻塔” 孙淑国378

香港钻探工程的现状、特点及孕镶金刚石钻头的使用问题 严成宏379

α收集膜、CO2速测管等综合方法寻找隐伏铀矿化的研究及地质效果 李珍福 陈国梁380

化探热释CO2方法在桂东北铅锌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侯以霆381

定向主成份变换及其应用 赵元洪382

断层泥的热释光年代和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 王安德383

地质勘查标准工作量问题探讨 尤孝才384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魏琅386

映象法在直线边界非均质含水层中的应用 代群力388

含铁矿物中Fe2+和Fe3+的含量电子探针自动化测定 陈克樵 欧阳菲390

介绍一种取样器 徐惠文393

色谱—质谱分析中某些分子参数的校正方法与应用 胡桂馨394

色谱/质谱/质谱技术在海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胡桂馨 傅宁 郑保明395

计算机在判别中国陆盆结构与构造类型的作用 杨克绳396

HDK型钻探电脑控制仪研制与试验 马伯泉 龙风和 陈尚喜 张景一397

判断烟煤可选性的简易方法 邹韧397

二维地下水流系统响应函数理论的拓广及响应函数求解方法研究 刘修奋398

地下水系统集中参数模型分析 刘修奋398

地下水系统随机模型分析 刘修奋398

地下水系统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初步研究 刘修奋399

地下水系统反馈性研究 刘修奋399

河流——含水层联合系统研究 刘修奋399

图像分析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陈基娘 李端 黄行评400

裂隙岩体爆破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李世忠 何思为 陈庆寿400

х射线定量分析测试条件的选择 陈荣秀401

阴极发光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 宋志敏404

应用阴极发光恢复原岩的组构 宋志敏406

应用阴极发光追索物源区 宋志敏408

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在矿物学中的应用 廖立兵 施倪承 马喆生 白春礼409

硫化物矿物中原子平均体积的计算 施倪承 马喆生412

GX系列管线探测仪——中国地质大学独自发展的一种新型电磁探测系统 许洪海 杨旭(执笔) 孙正纲 脱介慈 关进平 刘凝 侯玉成413

湖南白泥洞石煤提钒新工艺的研究 许国镇 陈波珍 张利民415

石煤烧结包裹与钒转化的研究 许国镇 陈波珍 王锐兵416

灰色聚类分析在岩石分类中的应用 赖兴运418

源岩有机质差热分析与热解分析对比研究 郭黔杰419

浅覆盖区1∶5万区调基岩地质研究体会 温长顺420

九、理论研究 其它423

北京城市地质与决策研究的几个问题 黄玉田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未来 谢秋元425

我国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 徐国庆426

太原市(汾河—坝灌区)环境质量评价 王进宝428

高等地质教育后教育考 徐公愉429

概念域概要 邹敬东430

陕西省花岗岩类岩石氧化物成分在概念域上的初步结构分类——地质统计学在概念空间的初步应用 邹敬东432

中国地球科学的今天和明天 池三川434

微机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邢秀起436

《孙子兵法》与地质管理 王子贤437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王恒礼438

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制的优势,繁荣地质院校的基础研究 陈晦鸣439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执政意识 董泽国441

《改革开放与道德:是否二律背反》 李慧勤44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张秀荣442

关于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李丹443

从地学角度初探桌子山岩画 唐伟忠444

论Q′—F′—Anor火成岩定名法适用性 汪洋445

交叉科学是当代地球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王恒礼446

1992《庆祝建校四十周年 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