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4卷 1994》求取 ⇩

目次1

第一类 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1

强震观测台网的建设与管理 李沙白1

利用观测台阵资料研究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谢礼立2

短周期三分向地震计的研制 王家行3

数字强震仪抗误触发研究 王家行4

中强震加速度计的研制 王家行5

PN结高精度测温仪 华昌才6

重点地震危险区介质物理参数之一潮汐因子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刘克人7

CDSN二期技术改造 周公威8

隐伏活动断裂带地球化学组分额地震监测方法研究 胡玉台9

竖摆深井定向技术研究 黎凯武10

智能化自动测汞仪研制 申春生11

地震信息系统的优化和技术改造总体设计 陈鑫连12

TIP方法在首都圈的应用研究 黄德瑜13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 黄锡定14

台站电测及电测控制器的研制和试验 黄锡定15

系统项目协调及联调试验 黄锡定16

前兆仪器接口改造和标定实验 黄锡定17

数据汇集、通信控制及软件研制 黄锡定18

数字前兆遥测试验系统 付子忠19

短波无线遥控器的研制 徐铁鞠20

地震前兆遥测系统信道设计 栾成强21

压磁全应力计的研制 李立球22

光纤应变传感器测量方法研究及对地震预报工作的意义 高德禄23

甚宽频带地震计研制 蔡亚先24

地震记录图专用数显量图尺的研制 郭唐永25

自记水位仪的数字化改造研究 李晓静26

微重力测量技术及应用 贾民育27

前兆台网的优化与改造 杜慧君28

重点监视区重力场的精算方法及其互校三维正反演研究 朱思林30

云贵地区震磁异常的探索 满怀忠31

能谱统计及多分形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韩渭宾32

西南地区近期(1—3年)地震危险区地震学定量预测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 程万正33

华北北部地区地温场异常特征前兆指标及机理研究 张之立35

第二类 地震孕育环境和条件35

大震危险区地热异常背景及前兆热效应机理 张之立36

长江三峡地区基底速度细结构的研究 胡鸿翔37

新疆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与强震关系研究 李强38

PN波列的强度、衰减与深部热状态异常 高世玉40

我国大陆应力场特征和强震关系的分区研究 汪素云41

我国大陆强震发生构造环境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环文林42

邢台地区深浅活动构造分析、地壳上地幔密度结构计算以及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数值模拟 王椿镛44

地震活动性图象屈曲环在我国的普适性及其动力成因研究 许绍燮45

延怀盆地及其临区热结构研究 吴乾蕃46

不同类型活动断裂古地震标志和滑动速率及其年代学对比研究 邓起东47

延怀盆地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刘启元49

华北北部强震构造条件分析 杨主恩50

红河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和分段性研究 虢顺民51

华北北部(工作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密度结构计算以及地壳磁性结构分析 赵国泽53

我国大陆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强震关系分区研究 徐常芳54

中国大陆强震地震地质标志、分级定性-定量研究 徐锡伟56

小江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和断裂分段性研究 汪一鹏57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与浅层探测 方仲景58

北天山活动断裂1∶5万地质填图和活动逆断裂与活动褶皱的关系研究 邓起东59

我国大陆地区强震构造条件及地震孕育过程的模拟研究 王春华61

我国大震(M≥7)孕育过程中的环境因子效应 王湘南63

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定量地貌学与活动断裂分段研究 韩竹君64

延怀盆地土壤年代学的研究及应用 赵小麟65

确定潜在震源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倾向滑动断裂的分段准则 张培震67

北京—大同断陷盆地带全新世构造变形年代学研究 卢演俦68

燕山震区地壳层块构造变形系统与现代运动综合研究 郑炳华69

断层滑动方式的微观标志研究 张秉良70

川西则木河断裂第四纪晚期活动方式的演变过程研究 任金卫71

银川-吉兰泰断陷盆地带全新世构造变形及地震危险区预测 宋方敏73

活动断层的段落类型及其与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的关系 冉勇康75

利用远震宽频带波形反演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刘启元77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热场与地热应力场的研究 吴乾蕃78

用重磁异常联合分析南北带中上地壳结构特征 殷秀华79

滇西块体转动及普洱-思茅地区群发型地震的构造机制研究 程国良81

龙门山逆断裂带的变形机制与地震 邓起东83

我国若干大型地震带地震趋势的构造物理方法预测研究 王绳祖85

河套断陷活动断裂的运动性质与地震关系 李志义86

不同强震活动类型特征的研究 罗灼礼87

我国西南地区特大地震危险性进一步研究 罗灼礼88

华北平原北西向强震构造全新世活动特征研究 江娃利89

口泉断裂古地震研究 闫凤忠90

华北张性构造区主要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和综合研究 刘光勋91

山西省忻定盆地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 刘光勋92

从地震前兆时间序列重建孕震动力系统 吴依农93

构造地貌的定量化研究及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应用 贺群禄94

雁行构造与山西地堑系强震规律研究 谢新生95

各走向断裂带残余应力场对地震时空强分布的控制 安欧96

胜利油气区宽角度反射/折射法地震勘探 张先康98

工作区地壳上地幔构造及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张先康99

利用遥感技术测定地下水位的研究 黄广思100

西秦岭东部地区断裂滑动、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研究 刘锁旺101

红河断裂产状结构的重力研究 黄建梁103

场区重力场变化特征与地震过程的关系研究 贾民育104

第三类 地震预报研究106

中期地震预报智能系统 王碧泉106

用准周期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后期显著地震 王碧泉107

重构相空间方法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应用前景的研究 李全林108

近期强震危险区判定专家系统 王碧泉109

运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研究震源区的电性变化特征 林云芳110

地磁转换函数和低点位移的短临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研究 曾小苹111

地磁前兆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 林云芳113

地球电磁场的短临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研究 林云芳114

首都圈及大华北地区地磁观测的短临前兆与判定方法研究 詹志佳115

根据环境应力场量值判定1—3年内的地震危险区 陈培善116

首都圈小震序列研究的应用 朱传镇117

地震序列的有序度及多分形特征的研究 王琳瑛118

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判别指标及震后显著地震预报方法的研究 王琳瑛119

层析技术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冯锐120

前震及前震序列特征的判定研究 林邦慧121

电磁辐射短临地震异常信息和指标的提取 李兴才122

首都圈电磁波实用化攻关 曹惠馨124

利用地震尾波方法探测介质性质和震源参数及其在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张天中126

大震速报震源机制资料研究 王立平127

近期大震危险性研究 张国民128

地震类型与高精度地壳形变短临前兆特征和机理研究 李孟聪129

全空间岩石电阻率自动化观测系统研究 桂燮泰130

地下水深部特征组分Li、B的监测及与地震关系研究 鄂秀满131

北京地区热水地球化学背景值普查与地震灵敏组分 吉安琪132

模式识别方法用于震后趋势估计的研究 张宇霞133

短临预报知识的总结精炼与评价 张国民134

依据强震时空不均匀性预测2005年前大陆分区地震 姜秀娥135

工作区现代地震活动图象研究 傅征祥136

我国大陆强震群体活动转移规律和预测方法研究 张立人137

1—3年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分及强震判定的原则和方法 高维明138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短临预报 强祖基139

滇西实验场区水化短临预报新方法研究 上官志冠141

华北北部地区断层气短临预报指标体系的研究 车用太142

根据环境因子的变化预测地震趋势的研究 杜品仁143

我国大陆古地震及强震重复性研究 张培震144

未来10年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确定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汪良谋145

1993年度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与研究 朱清钟146

首都圈地区水化监测预报 张培仁148

首都圈地区断层气监测预报研究 王基华150

地震系统的有序性特征及其在中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徐道一151

用北京地面站图象研究华北构造活动信息和大震中期预报 李建华153

潜在震源区地球化学标志的综合研究 蒋凤亮155

华北地区重力复测与地震分析预报研究 范文157

GPS测量在地壳形变与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赖锡安158

华北北部倾斜固体潮振幅因子γ值动态变化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吴翼麟159

形变、应变前兆信息的统一物理机制及时空配套特征的研究 吴翼麟160

形变应变前兆体系及追踪分析方法 吴翼麟161

地倾斜短临前兆信息开发 陈德福162

多种前兆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 周硕愚163

首都圈断层网络系统前兆场整体演化研究 周硕愚165

断层形变短临前兆信息开发与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周硕愚166

强震前中长期前兆信息识别研究和地震趋势预测 周硕愚167

非线性科学分析方法在前兆场演化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陈子林168

用倾斜固体潮资料作响应比研究 李旭东170

关于地电阻率突变系列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刘心恒171

地震台站多手段数据分析、综合预报探索研究 李忠富172

云南地震预报研究 杨子汉173

第四类 地震实验研究174

移动式模拟地震震源车研制 杨连弟174

工程地震场地实验方法的研究 刘曾武175

研究区一般和典型场地条件勘测试验及场地评定研究 刘曾武176

工企设备抗震试验及分析 赵威177

高耸塔结构动力特性的监测与分析 于双久178

冰荷载的实验研究 蔡之瑞179

孔隙水压力和不透水破裂面对花岗岩破裂强度的影响 杜尧俊180

华北北部重点地区上地幔物质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的实验研究 高平181

华北北部重点地区上地幔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变形及应力状态、热结构以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和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刘若新182

地震前兆物理机制的小样品实验研究 张流183

典型构造活动引起的物理场时空演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马瑾184

断层气体上涌的物理-化学前兆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朱克文186

淤泥类有机碳样品不同化学组分14C年龄对比及可靠性评估 张景文188

断层物质40Ar/39Ar、FT测年及断层活动期和热史的研究 王庆隆189

断层面摩擦本构关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何昌荣190

断层泥中石英颗粒ESR讯号复零状态的自检方法研究 陈以健191

首都圈断层气动态观测与试验研究 宇文欣192

单孔水压致裂三维应力(重复)测量及其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安其美193

深井孔隙压力测量及其与断层活动的关系 高建理194

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值的研究 张彦山195

断层障碍模型与应力结构 谢富仁196

场区震源特征的热红外遥感研究 李忐良197

遥感技术与地震预报的调研及青藏地区的预报实验 黄广思198

第五类 地震理论研究199

城市震害时空序列的系统工程研究 赵振东199

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构造 郭玉学200

用强震观测方法研究局部场地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 张晓志201

数字强震仪记录长周期误差研究 周雍年202

二维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及非线性土体-结构相互作用 李小军203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及其在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关慧敏204

复杂形状地下空洞的波动绕射研究 袁一凡205

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的研究 赵衍刚206

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罗奇峰207

连拱桥多点地震输入的地震反应研究 伍国周208

结构抗震分析中阻尼问题的理论与数值研究 朱镜清209

地震动相关性模型及其对地下管道的影响 刘殿魁210

二维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刘殿魁211

半圆形凹陷地形引起的瞬态地震波散射 刘国利212

分层地基中桩基础地震反应分析 刘宗贤213

动力边界元法及其在复杂场地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 付铁铭214

地震时近海工程结构半解析方法研究 杨升田215

结构地震反应的混合控制理论的研究 齐凯216

土壤液化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石兆吉217

近岸和跨河建筑物地震破坏机制 王忆218

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的机理与预测 王绍博219

地表下有限深度的空管和充液管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 袁晓铭220

砂土液化的计算机仿真 崔杰221

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谢君斐222

耦合振动基底隔震系统的反应控制设计研究 陆顺永223

计算机波动预仿真研究 廖振鹏224

地震半确定性震源模型及强地震动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 金星225

长结构在地震多点多维输入下的反应 王前信226

高层砌块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全过程分析方法与数值计算 秦文欣227

数字地震记录的三维偏震分析方法研究 刘元壮228

海南岛地区的电磁感应现象研究 范国华229

数字地震记录中强干扰的扣除 沈萍230

孕震过程中地磁前兆场的物理模式研究 曾小苹231

地震体波频谱分析基础软件 魏富胜233

近震体波数字数据测定介质衰减特征 傅昌洪234

利用非线性科学理论对地磁扰动及其预报方法的研究 高玉芬235

利用地震矩张量来研究中国各主要构造带的形变速率 李鸿吉236

不同频带和不同记录量数字地震记录的相互转换及地面运动复原 李鸿吉237

利用地震面波重建三维S波速度结构软件包 陈国英238

中国大陆面波QR和QL值分布及Qβ结构区域特征 陈国英239

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解释系统软件包 王椿镛240

大别造山带深部构造的探测研究 王椿镛241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边缘地区的地震波三维速度结构 丁志峰242

核-幔边界的形状及其附近大尺度不均匀性研究 左兆荣243

华北地震分布时-空特征的单链群集分析与地震序列模拟研究 左兆荣244

前震与前震系列的研究 郭履灿245

用数字化地震记录反演地壳上地幔三维吸收带Q值模型 郭履灿247

华北地震类型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李世愚249

运用破裂动力学理论探讨测定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研究 李世愚250

地壳上地幔Qβ结构软件包研制 何正勤251

岩石流变磁效应的实验室研究 郝锦绮252

利用全波数字记录同时反演震源位置和地震矩张量的研究 林邦慧253

强震时-空谱多维分析 林邦慧254

建立2005年前工作区建筑物、人口、经济增长模型 邹其嘉255

2005年前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动态模型研究 邹其嘉256

分形断层的震源谱 吴忠良257

大同-阳高地震重力形变场前兆机理与物理模式研究 郑金涵258

理论和经验格林函数和地震矩张量反演 吴忠良260

解决面波震级偏差的实施方案 许绍燮261

环境剪应力场对峰值加速度和速度的影响 陈培善262

邢台地震震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宋惠珍263

地下水动态前兆场物理机制与物理模式研究 车用太264

工作区活断层和地球物理场研究 郑炳华265

构造法的评价与改进 叶洪267

板内不同断裂相互作用与活断裂滑移机制研究 向宏发269

大地电磁静效应的消除和二维模型技术的研究 赵国泽271

地壳运动Ⅲ型指标与地震动力源 黄秀铭273

断层分段的地震学方法研究 董瑞树274

活动断层地震危险度的定量研究 何宏林275

不同地区小孔径台网横波分裂的对比研究 姚陈276

地震波的尺度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物理模拟研究 郭铁栓278

用Pnl波及远震P波联合反演研究本世纪早期中国板内地震的源参数 卓玉如279

地壳体积应变观测标定研究 何世海280

地震地下水动态脉冲(动)异常机制 朱自强281

用系统理论、自然类比法、灰色系统等研究地震序列 吴开统282

用构造塌陷的观点研究铲状断层运动与地震机制的关系 邱泽华283

从构造塌陷的角度研究唐山地震一些前兆现象 邱泽华284

面波偏振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陈虹285

中国大陆强震群发机制研究 黄忠贤286

唐山大同地震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 车兆宏287

首都圈流动形变、重力、地磁的综合研究与危险地点的判定 车兆宏288

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带现今地壳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赖锡安290

抗差估计理论在提取地震前兆信息中的应用 严尊国292

新协议地球参考系建立中台站变化的定量研究 刘鼎文293

具有时空记忆性的地震危险分析理论研究 龚平294

强震前震源附近定向微裂隙的变化 陈天长295

四川水化、水位动态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判定方法研究 李介成296

用地震波形特征和震源参数早期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研究 赵珠297

不同强震活动类型特征的研究 罗灼礼298

西南地区进入短临预报阶段地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的研究 江道崇299

地震时空自组织的分形特征及概率分布的协同学规律的研究 韩渭宾300

台湾花莲1986年7.6级地震前后仑坪-泉州台际转换函数变化的研究 龚绍京301

我国一般民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的建立、改进与完善 杨玉成303

第六类 地震灾害预测与评估303

我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震害预测数据库的建立 杨柳304

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物动态易损性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陈有库305

中高层配筋砌体易损性分析研究和震害评估标准的建立 夏敬谦306

建立华北北部几类主要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尹之潜307

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和评估教程的编写 尹之潜308

工作区地震经济损失分析研究 李树桢309

中国华北北部(建筑物)地震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赵直310

高层建筑易损性分析和震害评估标准 李树桢311

震害评估综合方法及预测结果检验 李树桢312

生命线系统的震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熊占路313

生命线网络系统易损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冯启民314

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数据库方法的研究及建立 冯启民315

工作区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朱葳316

电力系统地震灾害的预测及防灾对策 张其浩317

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中基础方法的研究 冯启民318

地震烈度定量标准 陈达生319

典型县城区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 杨柏坡320

典型县区场地岸边斜坡及不利场地调查 孙平善321

减轻地震灾害对策标准的最优决策分析 尹之潜322

地震危害度预测大系统研究 李大华323

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判定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 张明宇324

地震与灾害性降水预测的研究 秦馨菱325

中国大陆2005年前强震危险区预测图编制 时振梁326

华北北部地区历史疑难大地震研究 时振梁327

2005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强度预测研究 黄玮琼328

建立工作区地震人员伤亡的估计方法 邹其嘉329

地震灾害经济社会功能和人员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和标准的建立 邹其嘉330

活动断裂定量研究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张培震331

华北地台三维地质结构和地震危险的评估 马杏垣333

华北北部减轻地震灾害社会对策优化方法研究 马宗晋335

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区特征研究及划分标准的建立和特殊地理条件(沿海地带、黄土)震害特征研究 朱海之336

断层震害及其减灾对策 蒋溥337

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与技术 杨哲338

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确定性预测方法研究 汪良谋339

2005年前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确定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汪良谋340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类型划分及其运用于危险区划分的研究 徐杰341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带的分段性及其危险性评价 汪良谋342

地震区划新方法研究 高文学343

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原则和方法 张裕明345

震害遥感快速调查 杨哲346

沿海地区地震与其它自然灾害的关系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高庆华347

城市震害地质环境类型及质量评价 高振寰349

动态大地测量学 陈鑫连350

川滇西北东部地区短临跟踪研究及重点危险区判断 张国民351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带的分段性及其危险性评价 傅征祥352

地震序列对震中区的破坏影响及其灾害评价 吴开统353

震害损失的快速评估技术系统 谢广林354

震害的遥感分类分级 李志良355

2005年前川藏强震危险性预测 唐荣昌356

甘孜-玉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蔡长星357

准时间可预报实时概率方法及其在地震地质预测中的应用 闻学泽358

四川龙门山中南段地区宝兴等三县震害预测 刘盛利360

都江堰市供水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 朱建钢361

鲜水河断裂(1∶5万)活断裂地质填图 李天绍362

第七类 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363

中央电视塔结构台阵 李沙白363

地震区划方法的改进与检验 陶夏新364

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动态分析方法 尹之潜365

建筑物震害的多元离散识别方法 徐祥文366

确定设防标准的方法 谢礼立367

设防标准研究中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 周雍年368

复杂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杨柏坡369

土层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 袁一凡370

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 李小军371

多层砖房抗震设防标准 王虎栓372

强地震动场的工程预测 廖振鹏373

乡镇房屋抗倒措施的研究 丁世文374

新型节能房屋的抗震及抗倒塌研究 黄泉生375

高层建筑抗震实用分析研究 孙景江377

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计算方法及减震研究 张其浩378

水箱减振装置 张敏政379

铅挤压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张敏政380

二次结构减震设计 王云剑381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抗震设防标准 李树桢382

地下管道抗震实用分析方法 冯启民383

大型水电站地震可靠性分析 朱葳384

海洋平台结构的抗震研究 金德印385

有附属结构系统的地震反应实用分析方法 朱镜清386

工程结构破损检测方法 黄万春387

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黄龙生388

重大工程及特种工程抗震鉴定标准 冯启民389

基底滑移摆隔震方法的研究 赵威390

桥梁隔震设计方法 赵振东391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可靠性分析和减灾措施 门福录392

基础垫层隔震方法 张克绪393

典型县城区土壤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危害性分析 石兆吉394

华北北部工作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 李树桢395

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研制 胡宝生396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胡聿贤397

城市抗震防灾简易地震小区划方法研究 刘曾武398

多输入地震动作用下大型建筑物抗震安全研究 王君杰399

易倒塌房屋的经济抗倒措施的研究 夏敬谦400

循环荷载下上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 张克绪40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的编制 胡聿贤402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法分析及近场地面运动的研究 杨清源403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稳定性与水库诱发地震的深化研究 胡毓良404

大应变测桩实用化研究 卢振业405

数字信号的模型曲线处理理论 陈中林406

湖北省强震观测研究 陈中林407

第八类 地震服务和资料服务408

地震区划数据库和知识库 陶夏新408

场地评定与设计地震动参数规范 谢礼立409

三维显式有限元波动程序的编制与应用 杨柏坡410

地震区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大华411

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出版 胡成祥412

强震观测数据库 周雍年413

《唐山大地震震害》英文版 谢礼立414

中国地震各时期目录汇编(续)(1985年-1992年) 陈锦标415

地震序列分类方法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 李全林416

我国地震分布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李全林417

提高地磁台网资料内在质量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周锦屏418

数字地震数据交换标准(SEED)的解析及研究 王秀文419

数字地震学图形软件 杨建思420

区域数据库建设 牟其铎421

数字台网资料应用的预处理系统 张雁如422

中国大陆地区活动断裂数据库 邓起东423

中长期地震预测数据库—活断层数据库 李建华423

地震区划专家系统应用研究 张裕明426

14C年代数据库的完善和扩充 焦文强428

首都圈地震及前兆数据库 崔德海429

前兆遥测台网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系统 李谊瑞431

地震学文献计量学研究 徐光宇432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4卷 1994》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桂华,魏爱莲编辑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震预报研究  第4辑(1992 PDF版)
地震预报研究 第4辑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2卷  2002(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2卷 2002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1卷  2001(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1卷 2001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0卷  2000(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10卷 2000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9卷  1999(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9卷 1999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8卷  1998(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8卷 1998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7卷  1997(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7卷 1997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6卷  1996(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6卷 1996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5卷  1995(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5卷 1995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3卷  1993(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3卷 1993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2卷  1992( PDF版)
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2卷 1992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庆祝建校四十周年  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92 PDF版)
庆祝建校四十周年 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
1992
1991年地震科学研究课题执行情况年终总结( PDF版)
1991年地震科学研究课题执行情况年终总结
全国科技图书总览  1994(1995 PDF版)
全国科技图书总览 1994
1995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地震考察  第2卷(1990 PDF版)
中国地震考察 第2卷
1990 北京:地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