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一、定义1

二、噬菌体的发现1

三、噬菌体的本质3

四、噬菌体的起源4

五、溶原性5

六、噬菌体的分类6

第二章 感染过程7

一、一步生长试验7

二、吸附8

三、穿入9

四、增殖9

五、宿主细胞的裂解和噬菌体后代的释放10

六、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裂解11

七、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裂解11

一、噬斑计数法14

第三章 噬菌体颗粒的计数法14

二、稀释终点法15

三、裂解时间测定法16

四、细胞内的噬菌体16

第四章 噬菌体的大小和形态18

一、噬菌体颗粒的电子显微镜检查18

二、超滤法21

三、分析离心法23

四、扩散常数23

六、电离辐射24

五、电泳法24

七、非电离辐射25

八、感染性颗粒的重量25

九、摘要26

第五章 物理和化学因素(辐射线除外)对噬菌体颗粒的影响27

一、pH的影响27

二、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28

三、去垢剂28

六、醇类29

七、其他化学药品29

四、螯合剂29

五、芥子气29

八、声波振动30

九、表面变性30

十、加热灭活31

十一、静水压力33

十二、渗透压休克33

十三、摘要34

第六章 辐射对噬菌体颗粒的影响35

一、可见光35

(一)致死作用36

二、紫外线36

(二)生长-延缓作用37

(三)宿主杀死作用38

(四)干扰作用38

(五)光复活作用38

(六)复感染复活39

三、电离辐射40

四、放射性磷的衰变42

五、摘要45

一、浓缩与纯化46

第七章 化学组成46

二、纯度标准47

三、元素组成48

四、主要的化学成份49

五、氨基酸,核苷酸和碱基49

六、噬菌体制备物的消光系数51

七、每个感染性颗粒的磷和氮的含量52

八、摘要53

第八章 抗原特性54

一、抗噬菌体血清的制备54

二、噬菌体抗原的多样性55

三、噬菌体感染性的中和作用56

四、未完全中和的噬菌体制备物的特性57

五、补体结合作用57

六、特异性聚集作用58

七、对吸附有噬菌体的细菌的凝集作用59

八、特异性的可溶性物质59

九、中和作用的动力学60

十、不规律的中和作用62

十一、经血清处理后活存噬菌体的检定对宿主的依赖关系63

十二、抗原特异性的遗传64

十三、噬菌体中和作用的机制65

第九章 宿主特异性66

一、噬菌体的微生物宿主66

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66

三、在吸附作用中的宿主特异性67

四、在感染作用中的宿主特异性68

五、通过突变获得抗噬菌体性68

六、通过溶原化作用获得抗噬菌体性70

七、影响宿主范围的噬菌体的突变71

八、宿主范围的表型修饰72

(一)表型混合72

(二)宿主控制的变异73

九、摘要74

第十章 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作用75

一、吸附作用的动力学75

二、离子环境77

三、有机辅助因子78

四、吸附作用的阶段性本质80

五、受体部位的化学本质82

六、摘要87

第十一章 噬菌体增殖的各阶段88

一、感染的发生88

(一)穿入88

(二)DNA由噬菌体颗粒的释出89

(三)对细菌的穿刺89

二、潜伏期92

四、提前裂解93

三、裂量93

五、通过照射被感染细菌的方法研究噬菌体的增殖96

六、噬菌体发育的形态学阶段99

七、摘要102

第十二章 被感染宿主细胞的细胞学变化103

一、对活细胞的观察103

二、对固定及染色标本的观察105

三、电子显微镜观察109

四、摘要110

(二)物理分级分离——渗透压休克112

(一)化学组成112

一、噬菌体颗粒的形态、功能与化学上的差异112

第十三章 利用同位素研究感染的噬菌体颗粒的归宿112

(三)生理的分级分离——搅拌器实验113

(四)噬菌体蛋白质与噬菌体DNA功能上的区别113

二、感染的噬菌体颗粒的断裂113

(一)噬菌体蛋白质不发生断裂113

(二)超感染之后噬菌体核酸的断裂114

三、由感染的噬菌体到其后代的物质转移116

(一)噬菌体蛋白质不转移给噬菌体的子代116

(二)噬菌体核酸对子代的转移117

(三)非遗传性转移的物质转移119

(四)转移期间亲代的同位素的物理状态122

(五)亲代同位素在子代颗粒中的分布122

(六)转移的效率123

四、摘要124

第十四章 噬菌体增殖时对营养和代谢物质的需求125

一、吸附和穿入作用的需求125

二、噬菌体增殖的代谢需求127

(一)成熟噬菌体中代谢酶的缺乏128

(二)与生长型噬菌体相关联的酶的活性129

(三)宿主细胞的酶的活性130

(四)宿主细胞的合成和供应能量的机制131

三、生长型复制对部分代谢物质的需求133

四、噬菌体合成的物质的来源133

(一)由亲代噬菌体得来的物质134

(二)感染前和感染后被同化的蛋白物质134

(三)感染前和感染后被同化的核酸物质136

五、DNA代谢的动力学的研究138

六、摘要140

第十五章 化学物质对噬菌体生长的干扰142

一、对吸附的阻止作用143

二、对穿入的阻止作用144

三、在细胞水平上的抑制作用145

(一)对能量代谢的干扰145

(二)对蛋白质合成的阻止作用146

(三)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引起DNA合成的阻止147

(四)对DNA合成的阻止作用147

(五)对辅酶活性的阻止作用147

(六)对成熟的阻止作用148

四、流产性感染150

五、含有结构类似物的非感染性噬菌体颗粒151

六、其他抑制剂152

(一)抗菌素152

(二)芳香族联眯类152

(三)染料153

七、摘要153

第十六章 噬菌体突变及表型变异154

一、定义154

二、非遗传性(表型)变异155

(一)宿主诱导的修饰作用155

(二)类表型156

(三)表型混合157

(四)其他表型改变157

三、遗传性变异(突变)158

(一)影响吸附特异性的突变158

(二)影响生长能力的突变159

(三)影响吸附需求的突变160

(四)影响裂解-抑制作用的突变161

(五)影响噬斑型别的突变162

(六)影响稳定性的突变162

(八)其他突变163

(七)影响抗原特异性的突变163

四、突变频率164

 五、突变原165

六、摘要168

第十七章 混合感染170

一、不相关的噬菌体间的混合感染—相互排斥170

二、相关噬菌体的混合感染173

(一)缺乏相互排斥173

(二)部分排斥174

三、摘要175

(三)有限参预作用175

第十八章 噬菌体遗传学177

一、混合感染及重组177

二、生长型噬菌体库178

三、Visconti-Delbrück学说179

(一)遗传座位有多个179

(二)互补重组体的形成179

(三)多次重组179

(五)重组后的增殖180

(四)连锁及负干扰180

(六)向遗传平衡移动181

(七)群体遗传学中的一个问题182

四、杂合183

五、拟等位现象186

(一)基因作为一个功能单位187

(二)突变单位188

(三)重组单位189

(一)被紫外线灭活的噬菌体的复感染复活190

六、辐射遗传学190

(二)因电离辐射或因P32衰变而被灭活的噬菌体的复感染复活192

(三)交叉复活192

(四)紫外线对遗传重组的影响193

第十九章 溶原性194

一、定义及所在194

二、前噬菌体195

三、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196

四、溶原化作用196

(一)自发性的产生197

五、溶原性菌的噬菌体的产生197

(二)诱导作用198

六、免疫性198

七、缺陷型溶原性菌199

八、溶原性和细菌遗传学200

(一)转导作用200

(二)由于溶原化而引起的细菌改变201

九、摘要201

(一)定义203

一、定义及准则203

第二十章 大肠菌素及其他菌素203

(二)检查与滴定204

(三)物理化学特性204

二、大肠菌素对敏感细菌的作用205

(一)特异性205

(二)作用方式206

三、大肠菌素原性细菌206

(一)大肠菌素的产生206

(二)大肠菌素原性的遗传学的决定207

四、其他菌素208

五、菌素和噬菌体209

第二十一章 噬菌体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210

一、历史211

二、Craigie和颜春晖之vi噬菌体分型表式212

三、操作技术上的问题214

(一)分型用噬菌体之分离214

(二)常规试验稀释度214

(三)技术操作215

四、vi噬菌体分型的理论216

(一)vi噬菌体Ⅱ的适应216

(二)伤寒杆菌之vi型特异性217

五、vi噬菌体分型的实际应用220

六、乙型副伤寒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之噬菌体分型220

七、其他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221

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分型222

九、白喉杆菌的噬菌体分型223

十、根据对所携带的噬菌体的鉴定作细菌分型223

第二十二章 噬菌体的分类学225

一、分类学的原则和目的225

三、种的分类准则226

二、对噬菌体分类的若干建议226

(一)血清学的关联227

(二)大小及形态227

(三)化学组成227

(四)潜伏期228

(五)对灭活作用的易感性228

(六)特殊的生理学特性228

(七)混合感染试验的结果229

五、应用于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殊的分类准则230

四、种以上的可能的分类准则230

六、噬菌体与其他病毒的关系231

七、典型标本的重要性232

八、摘要233

词汇234

附录 噬菌体的研究方法239

一、导言240

二、宿主菌和噬菌体240

三、培养基240

四、噬菌体的分离242

六、用琼脂层叠法测定噬菌体243

五、宿主菌的测定243

(一)平板接种效率244

(二)噬菌体的稳定性和稀释液的选择245

七、高效价噬菌体的制备245

噬菌体原液的过滤246

八、噬菌体的浓缩和精制247

九、抗噬菌体血清的制备和使用248

(一)动物免疫249

(二)抗噬菌体血清的检定249

(三)用抗血清的K值证明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相关性250

十、噬菌体吸附于细菌的速率251

(一)未被吸附的噬菌体检定法252

(二)被感染的细菌数检定法252

(三)活存菌比例测定法253

十一、一步生长曲线254

(一)讨论256

(二)裂解作用259

(三)无噬菌体发育时的噬菌体吸附作用260

(四)化学作用对噬菌体生长的研究260

十二、用单个细胞法研究噬菌体的增殖261

(一)抗噬菌体突变体的分离263

十三、宿主细胞抗噬菌体感染的突变263

(二)大肠杆菌B株的突变型式264

(三)指示菌株和它们的性质265

(四)用混合噬菌体和混合指示菌株作平板接种266

十四、噬菌体的突变269

(一)宿主范围的突变269

(二)吸附辅助因子的突变270

(三)噬斑形态的突变272

(一)用同一噬菌体型的r+和r变种作混合感染273

十五、混合感染和遗传重组273

(二)在混合感染的细菌中遗传特性的重组274

十六、紫外线照射对噬菌体的影响275

(一)光复活作用276

(二)被紫外线灭活的噬菌体的复感染复活276

十七、噬菌体在细胞内生长的研究方法277

(一)生物化学方法277

(二)照射法278

(三)在潜伏期间使噬菌体生长中断随后使宿主细胞破裂所用的方法279

参考文献281

《噬菌体》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乳酸菌与人体健康(1993 PDF版)
乳酸菌与人体健康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吞噬星空  涅槃  2( PDF版)
吞噬星空 涅槃 2
细菌  我们的生命共同体(2020 PDF版)
细菌 我们的生命共同体
2020
周易上经噬嗑传  第3-4( PDF版)
周易上经噬嗑传 第3-4
真菌  上  藻状菌子襄菌( PDF版)
真菌 上 藻状菌子襄菌
吞噬少女的流沙(1992 PDF版)
吞噬少女的流沙
1992 北京:群众出版社
益菌和害菌(1974 PDF版)
益菌和害菌
1974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噬血鹰犬-贝利亚(1999 PDF版)
噬血鹰犬-贝利亚
199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噬菌体图谱(1991 PDF版)
噬菌体图谱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噬菌体实验技术(1991 PDF版)
噬菌体实验技术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噬人鲨纪实(1983 PDF版)
噬人鲨纪实
1983 北京:海洋出版社
噬菌体学(1996 PDF版)
噬菌体学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噬血恶客  上(1992 PDF版)
噬血恶客 上
1992 师大出版社
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  分枝杆菌目  球菌目(1958 PDF版)
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 分枝杆菌目 球菌目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噬魂者(1999 PDF版)
噬魂者
199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