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程》求取 ⇩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体系1

一、研究对象1

一二、学科性质4

三、基本内容7

四、科学体系9

第二节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10

一、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10

二、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2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14

第二章 自然辩证法简史16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前史16

一、古代自然哲学16

二、近代前期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方法论19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24

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24

二、自然辩证法创立的哲学渊源27

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28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33

一、自然辩证法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33

二、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研究34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36

第一篇 自然界的辩证法39

第三章 以物质系统方式存在的自然界39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40

一、自然界物质客体的规定性40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41

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46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性47

一、系统方式的基本特征48

二、系统功能的产生原因49

三、系统整体的突现性质52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5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54

二、层次结构的结合度56

三、层次结构的因果链58

第四章 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然界61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过程61

一、恩格斯对自然界历史性的研究61

二、自然界演化的主要环节64

三、自然界物质演化的统一性69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方向性71

一、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阶段71

二、物质系统演化的两个方向73

三、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75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无限性78

一、物质运动的转化守恒78

二、物质系统演化的循环发展81

第五章 人和自然85

第一节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85

一、人从自然界分化产生85

二、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88

三、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89

第二节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91

一、自然界的新进化——人工自然界91

二、人工自然的产生和扩展93

三、自然界的平衡与人工自然的两重性95

第三节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97

一、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几种观点97

二、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98

第二篇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107

引言107

第六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11

第一节 科学问题111

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111

二、问题的来源114

三、问题的分类116

第二节 科研选题120

一、选题的重要性120

二、选题的准备和程序121

三、选题的基本原则123

第七章 科学认识的感性活动方法129

第一节 科学实践和科学事实129

一、科学实践129

二、科学事实134

第二节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137

一、科学观察137

二、科学实验143

第三节 观察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148

一、关于可观察性原则149

二、关于科学仪器问题150

三、关于“观察渗透理论”问题153

四、关于观察的客观性问题156

五、关于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57

第八章 科学认识的理性思维方法160

第一节 科学抽象160

一、科学抽象及其相关因素160

二、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163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168

一、比较168

二、分析和综合172

三、归纳和演绎179

四、类比187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191

一、形象思维192

二、直觉思维194

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认识论基础197

第四节 理想化方法199

一、理想化抽象199

二、理想模型202

三、理想实验206

第五节 数学方法210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210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212

三、数学模型方法214

第九章 建立理论的方法217

第一节 科学假说方法217

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217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220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224

第二节 科学理论226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226

二、科学理论的结构228

三、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231

第十章 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236

第一节 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基本程序236

一、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一般特点236

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及基本程序240

第二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选题242

一、选题在工程技术研究中的特殊战略意义243

二、发现和提出工程技术研究课题244

三、工程技术研究课题的评估246

第三节 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247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247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249

三、工程技术研究中的试验方法250

第四节 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251

一、工程设计在工程技术活动中的作用251

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253

三、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254

第十一章 系统科学方法256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和作用256

一、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256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257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260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262

一、黑箱辨识方法262

二、功能模拟方法264

三、信息处理方法266

四、反馈控制方法268

五、自组织理论的方法269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系统工程方法271

一、系统分析方法272

二、分解协调方法273

第三篇 科学技术的辩证法276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27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基本性质277

一、自然科学的性质277

二、技术的基本性质279

三、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关系28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282

一、自然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283

二、自然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284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88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建设功能289

二、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294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297

四、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303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311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311

一、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的矛盾311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其他内在矛盾316

第二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若干模式述评325

一、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式动态模式325

二、库恩的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交互更替过程的模式328

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模式330

四、凯德洛夫的带头学科更替的模式332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333

一、技术规范与段术实践的矛盾333

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336

三、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338

第四节 技术发展的形式和模式341

一、技术发展的形式341

二、技术发展的模式342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344

第一节 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基础344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力量344

二、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347

第二节 社会制度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50

一、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351

二、资本主义制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353

三、社会主义制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356

第三节 哲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58

一、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358

二、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364

第四节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保证365

一、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366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368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科学能力372

第一节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及其产生372

一、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基本因素和性质372

二、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产生374

第二节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77

一、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377

二、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381

三、研究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意义386

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89

等一节 科学技术的现状389

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389

二、大科学和高技术39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395

一、科学技术的数学化395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396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97

四、科学发展的综合化398

第三节 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01

一、协调发展的必要性401

二、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403

三、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搞好协调发展407

参考文献409

后记414

1992《自然辩证法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范锡洪主编;蒋祖喜,金烺副主编 1992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