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五十华诞纪念文集 1952-2002》求取 ⇩

序孙毓敏1

忠诚艺教事业 悉心培养后代第一任校长郝寿臣1

就任戏曲学校校长有感第二任校长马连良11

戏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第三任校长袁声13

现代戏教学中的点滴感受第四任校长佟志贤16

我有一个好班子第五任校长孙毓敏20

深切怀念郝寿臣袁世海22

琴师是演员的重要助手徐兰沅23

回顾与展望洪维才26

难忘的五年苏民28

教戏要教人 教外要教内魏静生32

继承不是模仿于世文33

郝寿臣与老舍胡絜青35

郝寿臣先生二三事王松声37

写给母校张和平40

“站立两厢”受益终生吴江42

追忆王少楼黄宗江43

王少楼——我的良师益友荀令文45

三进北京戏校吴一平49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王玉珍55

艺培的筹建沈玉斌57

纪念徽班怀战友邓友梅58

校庆时别忘了“艺培”邓友梅60

感觉早年北京戏校张晓晨62

规模最大的曲艺曲剧学员班吴杨68

我们的事业像朝阳——艺术教育发展的历程黄珊珊 岑苹77

追忆中央芭蕾舞团和戏校联合办学邓元森81

开设“群文班”前前后后周润庚83

历史备忘录——戏校50年纪刘继昌85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纪念王少楼先生张学津111

阳光雨露哺育我成长李玉芙113

有戏就唱 是奖不争——李崇善印象王新纪115

任重道远——访十五大代表、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安瑞119

第一届“梅花奖”获得者——谷文月石松122

光大程派艺术的功臣李文敏和宝堂124

不慕速化 不求近功——记京胡演奏家燕守平李佩伦130

锥处囊中 其末必见——记优秀老旦演员王树芳刘曾复133

人到中年艺愈精——记叶金援陆翱136

新一代唱做俱佳的老旦——赵葆秀阿华139

阎桂祥的艺术道路啸翔141

从《珍妃》到《柳娘》——甄莹自述甄莹146

师父把我领进门——怀念恩师魏喜奎许娣150

这班孩子错不了王金璐153

娃娃们卖了满堂蒋健兰 刘乃崇154

童声响震香江畔——记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首次赴香港演出李连仲155

盛世谱新曲 英雄出少年——北京戏校京剧娃娃戏演出纪盛王硕159

少儿京剧在台北引起轰动黎明164

少儿京剧的突起与戏曲职业教育——北京戏校教学特色的探索王如昆166

宝岛传艺实录——记两岸京剧教学交流黄鸣 李卓群171

京剧洋角儿和宝堂178

在日本,我为京剧而自豪鲁大鸣180

喜看“山茶”绽新蕾——记云南京剧代培班陈培仲183

吸取历史教训 加强科学研究 重视变声问题程绍凤 张玉禅 刘剑华 洪维才185

合唱曲《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结构特征黄珊珊190

论戏曲表演的“韵律”于俊海198

试论表演课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张卉209

剧目教学的目的是“以戏带功”和“以戏代功”赵德勋214

发挥导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吴一平218

变声期学生的嗓音训练至关重要尹培玺221

将学生引进人物创造的大门——谈我对剧目教学的体会滕莉226

试谈《清风亭》的教学艺术价值张竟艾233

浅谈“半教半导式教学”金光耀236

学习教授郝派名剧《黄一刀》的体会席裕身239

浅谈《活捉三郎》的教学体会谢晔华241

寓教于学 融会贯通——浅谈学教昆曲艺术的体会程荣244

掌握方法是一门功课杨振刚247

京剧旦行的程式体验马岚250

从马派与余派的异同看规范教学与流派教学的关系杨汝震252

京剧花脸漫谈孟宪达255

吸收各家花脸之长 培养净行人才王福来258

重视武净行当演员的培养赵振武260

我的为师之道郎石昌263

正确运用技巧展示人物沈双存269

唱念源出于情 用心灵锻造精品赵丹红271

论戏曲发声吐字的方法吴增彦273

戏曲基功教学的创新历程与发展前景朱金贵280

身体素质与毯子功开蒙薛明栓286

沿着方法论的轨迹 探索戏曲腿功教学的规律杜红霞291

身训课的改革尝试——配乐趟马组合梁昭296

戏曲与舞蹈在基本功上的异同张勇298

试论现代意识下的“会、通、精、化”——舞蹈表演说吴蕾301

舞蹈教学实践给予我的思考龙阿朵306

论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方法张佩珍308

关于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易梅311

戏校小学语文教改初探栾海燕313

浅论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方法郭玉莲320

赞美学生岑苹324

浅谈有戏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黄岳祥328

谈如何提高戏曲艺术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汪纪玲333

谈地理课教学的准备刘静337

谈如何在我校开展计算机教学乐娟341

我校英语教学的春天——引进陈雷英语教学法的思考杜文霞345

我们要用心来拉琴周志强347

我对京胡伴奏的理解蔡国盈350

谈京二胡与京胡的配合与协作杨紫霞353

三弦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新途径魏玲357

用现代意识凸现传统技法——我的评剧音乐创作及教学王大力360

评剧唱腔教学技法研究郝银荣362

谈我的“一指三音笙”单歧366

锣鼓一知录王硕369

播洒阳光雨露 滋润学生心灵史洁平374

初为人师味如茶朿龙379

教学与管理王茂生380

发挥核心作用 促进中心工作 营造同心工程吴伟哲384

二十一世纪艺术人才需要与艺术院校建设方向胡明伟389

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黄元培393

浅谈我校人事制度改革齐京395

试论北京戏校的“二次创业”辛瑞国399

北京市戏曲学校排演场侧记黄鸣404

跋邵钟世406

《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五十华诞纪念文集 1952-200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