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历程》求取 ⇩

第一章佛教的印度之源1

第一节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1

一、由王子到教主2

二、佛教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5

三、原始佛教的主要特点8

第二节佛教的分化与发展12

一、部派佛教13

二、大乘佛教19

三、密教的兴起与印度佛教的衰亡29

第三节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32

一、佛教在帝王的支持下走向世界32

二、南北二传与世界性宗教35

第二章中国佛教文化的开端(汉代)37

第一节佛教的初传38

一、佛教传入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38

二、传入的路线与年代40

三、汉代佛教发展的基本概况44

第二节中印文化的最初碰撞与反应47

一、佛教对黄老神仙方术的依附47

二、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容受50

三、佛典之翻译与格义之肇始55

第三节汉代译介的佛学两大系统60

一、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学60

二、支谶所传的大乘般若学63

第三章中国佛教文化的初具规模(魏晋)67

第一节佛教在三国时的展开67

一、魏地佛教:戒律始传与西行求法68

二、吴地佛教:译风新丽与江南建寺71

三、支谦与康僧会对佛教中国化的推进74

四、三教一致论的最早提出79

第二节两晋佛教与玄佛合流81

一、佛教在玄风下的进一步发展82

二、佛图澄与北方佛教86

三、玄佛合流与六家七宗89

第三节中国佛教学者的崛起95

一、弥天释道安96

二、庐山释慧远102

三、兼有名僧名士双重人格的支遁109

第四节鸠摩罗什及其门下115

一、鸠摩罗什及其译经116

二、僧肇与佛教的中国化119

三、僧叡与中国佛教发展的趋势125

第四章中国佛教文化的趋于繁兴(南北朝)130

第一节南北朝的分裂与佛教的隆盛130

一、帝王祟佛与南朝佛教131

二、兴佛灭佛与北朝佛教137

三、南北佛教的不同特点与僧祐、慧皎的著述141

第二节僧官制度、寺院经济与世俗的佛教信仰147

一、僧官制度的形成148

二、寺院经济的发展151

三、世俗的佛教信仰156

第三节讲习经论的盛行与佛教学派的林立159

一、毗昙学派和俱舍宗160

二、涅槃学派162

三、摄论学派164

四、成实学派166

五、地论学派167

六、其他诸学派169

第四节竺道生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172

一、慧解为本,妙有新说172

二、众生皆有佛性,顿悟即得成佛174

三、标揭新理,开创新风176

第五节儒佛道相融相争与二武灭佛178

一、三教相融与相争179

二、北魏太武帝灭佛185

三、北周武帝灭佛188

第六节佛教艺术191

一、石窟寺艺术191

二、寺塔建筑和佛教绘画、音乐193

第五章中国佛教文化的鼎盛(隋唐)197

第一节隋唐帝王与佛教198

一、帝王的三教政策对佛教的影响198

二、佛教在帝王的支持下走向鼎盛201

第二节佛教文化的空前繁荣204

一、译经与著述205

二、寺院经济与僧官制度208

三、佛教宗派的创立210

第三节天台宗214

一、传法世系与智?创宗214

二、调和与圆融的特点218

三、性具实相与无情有性221

第四节三论宗223

一、传法世系与吉藏创宗223

二、二藏三轮与中道实相225

第五节法相唯识宗229

一、印度渊源与学术传承229

二、玄奘西行求法与译经创宗232

三、唯识说与因明学236

第六节华严宗240

一、传法世系与法藏创宗240

二、一真法界与无尽缘起245

三、“立破无碍”、“会通本末”的判教理论247

第七节禅宗250

一、东土五祖250

二、南能北秀与南北禅宗255

三、曹溪门徒与五家七宗260

四、禅学思想与禅修方便266

第八节净土宗269

一、历代祖师与宗派的创立269

二、净土经典与信仰272

第九节其他各宗274

一、三阶教274

二、律宗277

三、密宗281

第十节佛教文学艺术与社会性活动的发展284

一、佛教的社会性活动284

二、佛教文学286

三、佛教艺术294

第十一节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新发展297

一、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总趋势298

二、三教之争与唐武宗灭佛300

三、五代十国政权的崇道抑佛与周世宗灭佛304

第六章中国佛教的由盛而衰及其新特点(宋辽金元)307

第一节佛教在衰微趋势中的持续发展307

一、宋王朝与佛教308

二、辽金元佛教311

三、度牒、帝师与僧官制度314

四、僧制与清规319

五、译经、刻经与佛教史学的发展321

第二节佛教各宗派的演变325

一、禅宗325

二、净土宗328

三、天台宗330

四、华严宗332

五、律宗333

六、唯识宗334

第三节佛教的内外融合334

一、禅净教的融合335

二、儒佛道的合流337

第四节佛教向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渗透341

一、佛教与中国哲学342

二、佛教与中国政治和伦理345

三、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350

第七章中国佛教的衰落与世俗化(明清)356

第一节佛教与政治356

一、明王朝与佛教357

二、清政府与汉藏佛教358

三、专制集权与僧官统制制度的强化360

第二节经藏的刻印与佛教著述362

一、经藏的刻印363

二、佛教著述364

第三节衰落中的佛教诸宗365

一、禅宗365

二、净土宗369

三、天台宗370

四、华严宗371

五、律宗372

六、唯识宗372

第四节三教合一与明代四大高僧373

一、三教合一的思潮在继续373

二、云栖?宏375

三、紫柏真可378

四、憨山德清380

五、蕅益智旭384

第五节佛教的世俗化发展388

一、佛教与民间信仰388

二、佛教节日与民俗391

第六节居士佛教的兴起394

一、居士与佛学394

二、杨文会与金陵刻经处397

第八章中国佛教在衰落中的革新(近代)401

第一节近代佛教的衰落与佛教文化的复兴401

一、衰落与复兴的概况402

二、佛教团体与教学机构405

三、佛学研究的重要人物408

(一)重要的思想家409

(二)重要的僧侣学者416

(三)重要的居士学者420

(四)重要的学术研究专家422

第二节佛教的革新运动与人间佛教425

一、太虚与佛教革新运动426

二、人间佛教的提倡及其历史影响430

第九章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436

第一节藏传佛教的形成436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437

二、在冲突中的发展与中衰438

三、藏传佛教的形成444

第二节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447

一、具有浓厚本教色彩的宁玛派448

二、阿底峡传下的噶当派452

三、八思巴与萨迦派454

四、口授传承的噶举派457

五、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与格鲁派的崛起460

第三节藏传佛教的特色及其流传464

一、藏传佛教的特点465

二、绚丽多彩的藏传佛教文化469

三、藏传佛教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475

第四节小乘佛教在少数民族481

一、发展完备的傣族小乘佛教482

二、布朗族人的普遍信仰485

第五节大乘佛教在少数民族487

一、云南“佛国”——大理487

二、拉祜族与壮族地区489

三、少数民族地区佛教的特点491

第十章中国佛教文化的对外交流494

第一节佛教东渐与西行求法495

一、东土敞怀迎西僧495

二、万里求法第一人497

三、舍生忘死求真经500

四、中印交流谱新篇504

五、踏平坎坷成大道507

六、佛法东渐的文化效应与启示515

第二节佛教中心与向外传播520

一、八方学僧汇聚长安520

二、中国佛教远播海外526

三、持久交往与共存互补540

四、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性贡献551

后记556

1995《中国佛教文化历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洪修平著 1995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佛道诗禅  中国佛教文化论(1990 PDF版)
佛道诗禅 中国佛教文化论
199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PDF版)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PDF版)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史知识文库  佛教与中国文化(1988年10月第1版 PDF版)
文史知识文库 佛教与中国文化
1988年10月第1版 中华书局
中国禅佛书画集: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大展(1996 PDF版)
中国禅佛书画集: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大展
1996
中国文化教程(1995 PDF版)
中国文化教程
1995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佛文化漫笔(1999 PDF版)
中国佛文化漫笔
199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18  佛教与中国文化(1978 PDF版)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18 佛教与中国文化
1978 大乘文化出版社
中国历代佛教画像集(1991 PDF版)
中国历代佛教画像集
1991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1988 PDF版)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佛教与中国文化(1987 PDF版)
佛教与中国文化
1987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佛教与中国文化(1999 PDF版)
佛教与中国文化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1987 PDF版)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佛教文学(1990 PDF版)
中国佛教文学
1990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佛教与中国文化(1994 PDF版)
佛教与中国文化
1994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