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热动力时空演化和造山过程》求取 ⇩

第1章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1

1.1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1

1.2研究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3

1.2.1 变质作用时空观4

1.2.2 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7

1.2.3 工作量9

第2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地质10

2.1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及相邻构造单元的板块构造体制10

2.1.1 晚元古—早古生代旋回11

2.1.2 早古生代中晚期旋回13

2.1.3 中古生代旋回14

2.1.4 晚古生代旋回16

2.2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地质17

2.2.1 地质研究史17

2.2.2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变质单元18

2.3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及邻区地球物理特征34

第3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质岩岩石学特征37

3.1变质岩岩石类型37

3.1.1 泥砂质变质岩系列39

3.1.2 酸性火山质变质岩系列41

3.1.3 基性火山质变质岩系列42

3.1.4 碳酸盐质变质岩系列43

3.2变质原岩和原岩建造44

3.2.1 泥沙质变质岩44

3.2.2 酸性火山质变质岩50

3.2.3 基性火山质变质岩60

3.2.4 碳酸盐质变质岩67

3.3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造山构造——热事件前的大地构造环境68

第4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形作用的时空演化70

4.1早期褶皱变形幕72

4.1.1 早期变形幕大型弧型褶皱推覆构造72

4.1.2 早期变形幕的地球动力学74

4.1.3 早期变形幕相伴的变质作用77

4.2主期变形作用时空演化78

4.2.1 主期变质构造空间分布79

4.2.2 主期变质构造的时空演化87

4.2.3 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变形作用机制94

4.2.4 主期变形幕的时限和相邻构造——变质单元的构造特征98

4.3 晚期叠瓦状逆冲推覆变形幕101

第5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递增变质作用空间分布107

5.1 递增变质带108

5.2 热穹窿与热谷112

5.3变质带序列类型114

5.3.1 各变质带序列特征114

5.3.2 两类变质带的异同119

5.4喀拉额尔齐斯带与库尔木图带变质作用空间分布特征121

5.4.1 喀拉额尔齐斯带121

5.4.2 库尔木图带124

5.5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空间分布总体特征124

第6章递增变质作用过程126

6.1特征变质矿物的形成演化和实际变质反应127

6.1.1 白云母(绢云母)127

6.1.2 绿泥石129

6.1.3 黑云母133

6.1.4 石榴石145

6.1.5 十字石149

6.1.6 红柱石和蓝晶石156

6.1.7 矽线石和堇青石158

6.1.8 本区的退化变质反应164

6.1.9 递增变质反应序列166

6.2递增变质反应问题的讨论168

6.2.1 递增变质反应机制168

6.2.2 变质反应组构分类174

6.3变斑晶中包体显微构造与变斑晶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183

6.3.1 变斑晶中包体S形构造的成因183

6.3.2 确定变斑晶形成时间的显微组构标志189

6.3.3 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的形成顺序193

第7章递增变质带P-T点系列和P-T-t轨迹204

7.1各变质带变质高峰P-T条件204

7.1.1 实际变质反应的实验资料205

7.1.2 矿物对温压计估算变质峰期P-T条件210

7.1.3 各变质带岩石变质高峰P-T条件233

7.2不同变质带岩石的变质作用PTt轨迹239

7.2.1 变质反应背景241

7.2.2 各变质带石榴石成分环带和P-T演化243

7.3递增变质作用中岩石P-T轨迹与P-T点系列的关系276

7.3.1 P-T轨迹与P-T点系列276

7.3.2 本区变质作用P-T点系列和不同变质带的P-T轨迹之间的关系279

第8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和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283

8.1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及相邻地区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285

8.1.1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中改造型花岗岩288

8.1.2 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同熔型花岗岩292

8.1.3 准噶尔地块边缘A型花岗岩293

8.1.4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中同造山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系列298

8.2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各类花岗质岩石的时空分布304

8.3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306

8.3.1 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的一般特征307

8.3.2 混合花岗片麻岩与变质围岩在岩石特征上的连续性和继承性311

8.3.3 变形作用的连续性328

8.3.4 P-T条件的连续变化特点328

8.3.5 混合花岗片麻岩的演化330

8.4 混合花岗岩的成因系列331

8.5 混合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时空演化335

第9章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热动力时空演化和造山隆起过程336

9.1变质地质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337

9.1.1 温度与压力的地质控制因素337

9.1.2 变质作用时与空的关系339

9.2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PTst演化模式和TSG穹窿形成机制344

9.2.1 空间上变化特点344

9.2.2 时间上演化特点345

9.2.3 P-T条件345

9.3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造山作用过程的地球动力学351

9.3.1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的造山作用类型352

9.3.2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356

结语362

矿物代号表367

参考文献369

英文目录386

英文摘要390

1994《中国阿尔泰造山带热动力时空演化和造山过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庄育勋著 1994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