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原理 下》
作者 | 王楚,余道衡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140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3209·19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2950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十三章放大器概论577
13.1放大电路的基本问题577
13.1.1 放大电路的分类577
13.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578
13.1.3 放大电路的组成579
13.2放大电路的响应581
13.2.1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的影响581
13.2.2 耦合电路的影响585
13.2.3 管子的极间电容与参量的频率响应586
13.3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588
13.3.1 混合П型等效电路588
13.3.2 高频Y参量与П型等效电路592
13.4放大器频率响应的描述方法595
13.4.1 波特图——对数频率特性595
13.4.2 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597
13.5 非线性失真599
13.6噪声601
13.6.1 基本概念601
13.6.2 常见的噪声604
13.6.3 信噪比607
13.6.4 噪声系数608
13.7 干扰与干扰的抑制610
习题613
第十四章反馈617
14.1反馈的基本概念617
14.1.1 什么是反馈617
14.1.2 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619
14.1.3 正反馈与负反馈620
14.1.4 反馈深度622
14.1.5 反馈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623
14.2串接反馈放大器625
14.2.1 串接反馈放大器的结构625
14.2.2 串接反馈放大器的参量628
14.2.3 反馈对电路参量的影响630
14.2.4 典型的串接反馈放大器631
14.3并接反馈放大器641
14.3.1 并接反馈放大器的结构641
14.3.2 并接反馈放大器的参量643
14.3.3 并接反馈放大器举例646
14.4小结653
14.4.1 研究反馈的意义653
14.4.2 应该注意的问题654
14.4.3 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655
习题656
第十五章宽带放大器664
15.1 放大器中的阻容滤波器664
15.2放大器的低频响应669
15.2.1 耦合电容与旁路电容的计算方法669
15.2.2 直耦放大器与零位漂移671
15.3放大器的高频响应673
15.3.1 极间电容与分布电容的影响673
15.3.2 基本的组合电路676
15.3.3 负反馈对频率响应的影响678
15.4差分放大器680
15.4.1 差分放大器的工作方式与增益680
15.4.2 影响增益的因素684
15.4.3 偏置与零位调节687
15.4.4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688
15.5 宽带放大器一例692
习题695
第十六章集成线性放大器700
16.1集成线性放大器的分类与参量700
16.1.1 集成线性放大器的分类700
16.1.2 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701
16.1.3 集成线性放大器的参量703
16.2集成线性放大器的内部电路709
16.2.1 输入级709
16.2.2 恒流电路713
16.2.3 单端化电路720
16.2.4 电平移位电路722
16.2.5 输出级电路724
16.3集成线性放大器的外部辅助电路728
16.3.1 基本放大电路及偏置电路728
16.3.2 零位调节电路730
16.3.3 频率响应补偿电路(消振电路)733
16.3.4 保护电路736
16.3.5 性能扩展电路738
16.4模拟运算电路742
16.4.1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742
16.4.2 积分电路745
16.4.3 微分电路748
16.4.4 指数和对数电路750
16.4.5 模拟乘(除)法器简介753
习题757
第十七章有源滤波器与调谐放大器761
17.1有源滤波器761
17.1.1 低通滤波器761
17.1.2 高通滤波器765
17.1.3 带通滤波器767
17.1.4 带阻滤波器774
17.1.5 梳状滤波器776
17.2LC选频放大器778
17.2.1 选频放大器的响应778
17.2.2 选频放大器的组成780
17.3单调谐放大器782
17.3.1 单调谐放大器的响应782
17.3.2 耦合电路783
17.3.3 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785
17.3.4 多级单调谐放大器788
17.3.5 参差调谐放大器789
17.4双调谐放大器792
17.4.1 双调谐回路简介792
17.4.2 双调谐放大器796
17.5收音机、电视机的集成中频放大电路797
17.5.1 收音机集成中放电路797
17.5.2 电视机集成中放电路798
习题800
第十八章功率放大器803
18.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803
18.1.1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效率803
18.1.2 功率管807
18.2变压器耦合甲类功率放大器812
18.2.1 晶体管甲类功率放大器812
18.2.2 场效应管甲类功率放大器816
18.3乙类功率放大器817
18.3.1 乙类放大器817
18.3.2 对称互补乙类功率放大器820
18.3.3 复合管电路825
18.3.4 变压器耦合乙类放大器827
18.3.5 集成功率放大器831
18.4丙类放大器832
18.4.1 放大管偏置于截止区的放大器832
18.4.2 谐波的抑制836
18.4.3 丙类放大器简介838
习题840
第十九章简谐振荡器846
19.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846
19.1.1 自激振荡的形成846
19.1.2 反馈式振荡器848
19.1.3 自激振荡条件的计算方法851
19.1.4 负阻式振荡器860
19.2自激振荡的建立与稳定862
19.2.1 建立过程的非线性理论862
19.2.2 软激励与硬激励867
19.2.3 自生偏置871
19.3典型的LC振荡器873
19.3.1 互感反馈式振荡器873
19.3.2 三点式振荡器的原理875
19.3.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877
19.3.4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885
19.3.5 受控电压源组成的振荡器887
19.4典型的RC振荡器890
19.4.1 文氏桥振荡器890
19.4.2 相移振荡器893
19.4.3 双T桥振荡器900
19.5简谐振荡器的非简谐振荡902
19.5.1 非简谐振荡现象902
19.5.2 谐波对振荡频率的影响905
19.6应该注意的几种现象908
19.6.1 频率牵引现象908
19.6.2 频率迁移现象910
19.6.3 寄生振荡912
19.7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913
19.8 晶体振荡器915
习题919
第二十章触发器与门电路927
20.1触发器概论928
20.1.1 双稳态电路之组成928
20.1.2 宽带强正反馈系统的触发过程930
20.1.3 滞后(回差)933
20.2基本的逻辑关系934
20.2.1 分立元件双稳态电路934
20.2.2 电路状态与信号的数字表示936
20.2.3 逻辑等式及“非”运算937
20.2.4 “或”运算939
20.2.5 “与”运算942
20.2.6 摩根定理和逻辑运算的一些重要性质945
20.3门电路946
20.3.1 门电路的组成946
20.3.2 电子器件作为开关950
20.3.3 传输延迟时间953
20.3.4 阈值电平960
20.3.5 分立元件组成非门963
20.4触发器逻辑964
20.4.1 基本的R-S触发器964
20.4.2 时钟脉冲R-S触发器967
20.4.3 状态信息的保持973
20.4.4 几种集成触发器977
20.5单稳态与多谐波振荡器982
20.5.1 利用延迟线的电路982
20.5.2 积分型单稳态与多谐波振荡器985
20.5.3 微分型电路988
习题991
第二十一章常用的脉冲数字电路及负阻电路993
21.1编码与译码993
21.1.1 编码993
21.1.2 基本的译码电路997
21.1.3 约束与单项译码函数的化简1000
21.2计数器1002
21.2.1 异步计数器与同步计数器1002
21.2.2 可逆计数器1007
21.2.3 非二进制计数器1009
21.2.4 数字频率计与集成计数器1012
21.2.5 可预置计数器1016
21.3数据传输的基本电路1018
21.3.1 数据传输简介1018
21.3.2 接收与发送电路1020
21.3.3 数字-模拟(D/A)转换1022
21.3.4 模拟-数字(A/D)转换(比较法)1026
21.4直线形电压发生器1029
21.4.1 锯齿波发生器1029
21.4.2 扫描与同步1032
21.4.3 双积分模拟-数字转换原理1033
21.5负阻脉冲电路1035
21.5.1 两种典型的负阻特性1035
21.5.2 BNRT的基本结构1037
21.5.3 BNRT的直流特性及电参数规范1038
21.5.4 张弛振荡电路1039
21.5.5 振铃振荡电路1041
21.5.6 压控脉冲振荡电器1042
21.5.7 锯齿波信号发生器1043
21.5.8 单稳态电路和脉冲分频电路1045
习题1045
第二十二章直流电源1048
22.1 直流电源的参量1048
22.2电源滤波器1050
22.2.1 电容滤波器1050
22.2.2 电感滤波器1053
22.2.3 RC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1055
22.3稳压、稳流电路的组成1057
22.3.1 稳压管电路1057
22.3.2 反馈式稳压电路原理1059
22.3.3 自动调节系统简介1061
22.3.4 稳流电路的组成1063
22.4常用的稳压电路1064
22.4.1 基本电路1064
22.4.2 过载保护电路1067
22.4.3 参量选择1071
22.4.4 信号线与供电线1074
22.5集成稳压器1076
22.5.1 多端稳压器1076
22.5.2 三端稳压器1079
22.6其他重要电源1080
22.6.1 开关稳压器1080
22.6.2 变换器电源1083
22.6.3 倍压整流1085
22.6.4 三相整流电路1087
22.6.5 晶闸管简介1089
习题1090
第二十三章非线性电路1093
23.1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性质1093
23.1.1 非线性电路中信号的相互作用1093
23.1.2 非线性电路的组成1096
23.1.3 倍频与变频1097
23.2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1099
23.2.1 平方律电路及乘法器(二极管电路)1099
23.2.2 集成乘法器(三极管电路)1101
23.2.3 变频与相敏检波1103
23.2.4 调幅及其解调1104
23.3开关电路及其应用1105
23.3.1 乘法器的性质1105
23.3.2 开关滤波器1107
23.3.3 逻辑门鉴相器1110
23.4变参量电路及其应用1113
23.4.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1113
23.4.2 变电抗元件中的能量转换1114
23.4.3 振荡器中的变参量现象与非线性现象1116
23.5接收机简介1117
23.5.1 调幅信号的解调1117
23.5.2 放大-检波式接收机1119
23.5.3 外差式接收机1120
23.5.4 调频、调相及其解调1121
习题1126
参考文献1128
名词索引1130
1987《电子线路原理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楚,余道衡主编 198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高频电子线路原理
- 1998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电子线路 (下册)
- 1993年12月第1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电子线路原理 下
-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高频电子线路 下
- 19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电子线路原理 器件、电路和系统 上
-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8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电子线路基础 下
- 198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低频电子线路 下
- 1979 人民铁道出版社
-
- 电子线路基础 下
- 198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电子线路 下
- 198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电子线路基础 下
- 1987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电子线路 下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电路原理 下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电子线路 下
-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电路原理 下
- 198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